还有高手?

源页面
2023年11月25日
修订 30
评分
45
↑ 49
↓ 4
支持率
92%
总票数 53
Wilson 95% 下界
82.1%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279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1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最近投票

1 / 6
2025-05-20
2024-01-07
2023-12-21
2023-12-16
2023-12-09
2023-12-01
2023-11-30
2023-11-30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white|    ## ##white|    ## = **说明** = 文中数个人物名称及其事迹均取自于现实,但亦有与史实不符处。详见文末“说明·考证”一节。 = 本文分为上下两章,现是上章,下章在[http://scp-wiki-cn.wikidot.com/haiyougaoshou2 此]。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 //槁叶含风弹夜弦,蟪蛄凄唳荅寒蝉。// = //鸡鸣埭上繁华子,莫向秋霜惜盛年。// ##white|      ## ##white|      ## 这首诗是由当世豪杰刘基刘伯温所写。是时正是至正五年,刘基远游天下,遍游桐江、富阳、嘉兴、丹徒,此时已到集庆。九月江南叶未黄,刘基与好友叶琏一道登临玄武湖畔一处酒楼,要来酒菜;游目钟山一带,见玄武湖蓄水未久,云气已盛,流虹万里,心头百感思绪,这首绝句便脱口而出。 吟罢,刘基又酌一杯,低声叹道:“紫金山之处当真钟阜龙盘,有多少不世出的天才都自此起了北伐的念头,却都是触壁而终,可惜可惜!”叶琏也长叹一声:“咱们二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可惜知音难觅,同气难求,西隐兄又不知到了何处。昭代空文藻,昭代空文藻……”他把着酒杯,嘴边这句诗虽萦绕不止,却对不出下联,只得另寻话头。 二人正各自嗟叹,只听得对桌那人几声笑,自言自语道:“昭代空文藻,斯人竟断萍……”说完,猛一仰头,将手中杯酒一饮而尽。叶琏回头,但见一酒客,平常装束,突颧挺鼻,撫眉微髯,面目粗朗。叶琏不识那人,便笑道:“这位不知有何见教?以诗下酒,倒是奇人。”那人道:“当初苏子美读汉书张良传不也就酒满杯吗?得遇奇文自当如此,小可不过附庸风雅罢了。”刘基见此人此联堪堪中了二人心意,谈吐又不凡,心生结交之念,便请他来共饮几杯。 那人坐定之后,三人各自递了姓名,原来那人姓于,名一诺,字铁民,山东济州人氏。三人共有光复之志,原是不便在此光天化日之下说出来,只好浅吟低唱,各自和诗作了。 刘于叶三人正饮酒之际,忽感脚下连带着椅子阵阵震动,不一会儿,两名汉人模样汉子已从楼梯上了酒楼,一人虬髯如戟,一人披头散发;那震动便是二人脚步声了。三人心中一凛,须知木梯行空,以这汉子般脚力一踏,必得嗵嗵有声。而这汉子上楼,只见震动不见声音,想是足力内收浑厚所致;也不知这等高手是来此作甚。 只见两汉子虽是平民结束,却神态豪横如军汉,也不叫来酒菜,只是由左到右把酒楼上众人扫了几眼。忽然,那散发汉子抢步站在楼梯口,而虬髯汉子猝然出手,拎起近桌一男子,右手一指,狠狠点去,引得那可怜男子大声痛呼起来;不待他做出反应,虬髯汉子又把那男子高高扔在桌上,直教他呻吟不止。同桌人又惊又惧,忽遭变故,弃箸而逃;刚要下楼奔逃,就被楼梯口那散发大汉堵住。 登时满楼大乱,众人绕着桌子没头苍蝇似的乱窜,惊叫痛呼连连。不过稍加辨识,即见那虬髯大汉也并非不分头脑地乱打,只挑青年男子,一拳打去或一指点去,高高扔在地板或桌上,随即抽身去寻下一个。虬髯大汉稳稳站在楼梯口,背向众人,只许人进,不让人出;来了一两小厮,劝那二人不动,也自下不去楼了。 三人见那虬髯汉子无理打人,心下都是忿忿。这三人平日里虽是机敏,但刘叶稚气未脱,于一诺则性情豪放,均鼓了一口气要教训这汉子一顿。至于打将起来能不能得胜,心下倒也不甚在意了;暗道遇上这种不平事,便是打不过也要出手。于是一道仍安坐饮酒,只待那虬髯大汉打来。 此时酒楼上一片大乱,惟三人一桌安坐如山,好似横飞的杯盘酒液全不存在,真真是格外扎眼。那虬髯大汉果真被三人惹了过来,粗声道:“你们可有人叫刘基的?”三人听到叫了刘基的名字,虽是稍奇,面色却是不改,手中仍是不紧不慢的饮酒挑菜。虬髯大汉又问一遍,三人全当没听见,乜斜一眼也不肯。汉子大怒,一拳打将过去。 叶琏一手上仍端着酒杯,一手仍持箸,簌地出腿,高高一撩,已拨开那一拳攻势。楼梯口散发大汉见势,拔步跃来,半空中竖劈一掌,向叶琏头上劈去。叶琏扣住酒杯,两指一振,酒盅带着酒液一并飞出。散发大汉只得收了攻势,回掌护面。 虬髯大汉见叶琏技艺不凡,拳心朝上,凝气聚神,蓄势而发,带着旋拧之势打来。于一诺、刘基二人各出一掌,左右夹住虬髯大汉小臂,刹住去势。虽是刹住了这拳,二人心下却稍惊,这拳拳力回转,去势有力,若非二人夹逼,实难抵挡;当下便收了小觑之心,凝神阻敌。 那两汉子拳路不甚精巧,却颇为刚猛,似是外家功夫。三人不敢以拳对拳,只是旁敲侧打,去其来势。于一诺腰间本有一把铁笛,一身功夫中有大半都压在这把铁笛上;只是他感到以三打二、以多对少本已不公,此刻再以持械对空手更是折损公道,便只是空手应敌。三人斗了二三十合,渐感不支,于是纵身上桌,借高低之差以上打下。那两汉子也跃上坐凳,紧紧追击。 叶琏在酒桌上闪转腾挪,脚下挨近杯盘便飞起一脚踢走,这一下却分散了心神。虬髯汉子见得清清楚楚,忽得两拳蓄足气力,直取叶琏胸口。叶琏抬起右腿高撩两下,卸去虬髯大汉左手来势;那右手却依然直直刺来。此时叶琏已到了桌子边缘,退无可退,闪无可闪,于是向后跃出数尺,从怀中取出两样圆圆的小物件,双手划弧,掷向虬髯汉子。虬髯汉子忙化拳为掌,砰砰两声挡住。只听叶琏笑道:“中了我铁砚盘叶琏的一砚盘,只怕命不长了!快快回去找个郎中解毒是正经!”虬髯汉子吃了一惊,定睛一看,适才被自己挡住的确是两个小瓷砚盘,只是来势沉重,想来是铜铁包釉成了瓷器状。 他不敢拖大,生怕这怪兵器当真有毒,心思一散,便被于一诺猱身欺近。于一诺本想递去一拳直取虬髯大汉面门,只见眼前人影一闪,散发汉子移到眼前,已然一掌劈空而来。于一诺暗叫不好,矮身便要躲过,可那掌自于一诺头上掠过后,竟就势化钩回钩而来,眼见要凿中他后颈。万幸刘基及时出掌格住,叶琏又一记鞭腿撩开。 刘叶二人护住于一诺向后跃出几步,跳上椅凳。虬髯汉子看了一眼手掌,呼哨一声,跟散发汉子一并飞身下楼去了。 刘基呼一口气,就着坐在脚下凳子上,调息片刻,笑道:“咱们还是吃酒罢。”二人听了都笑起来。正是一番剧斗,心神膂力大耗,各自坐下歇息。片刻,于一诺道:“这两汉子来的端的蹊跷,何苦不发一言就打人呢?还来问刘兄的名字。”刘基闭目片刻,道:“先去看看那几个挨打的倒霉人罢。”于是三人起视四周,适才满地满楼乱作一片的众人早已趁着几人打架跑了大半,只有两三个孤身酒客无人搀扶,兀自在原地半倚半靠,揉搓痛处。 刘基先扶起身边一老翁,问道:“哪里被打了?”老翁轻点肩胛。于是刘基两指在天府、中府、云门三穴撩拨数下,那人便眉头舒展,长呼一口气,低声道:“好多了,多谢这位小兄弟。”接着刘基又依样处理了剩下几人。不一会儿,这三人都起身慢慢下楼去了。掌柜的带着跑堂上楼来收拾,知是三人打退了那两尊凶神,千恩万谢。 叶琏莲见那几个伤者下楼,笑道:“刘兄不愧你’金方手’的名号,那大汉这么刚猛的打穴功夫,顷刻便被你解了。”刘基却拈须道:“这才奇了,那大汉戳打空有打穴的架势,落点竟全不在穴路。我看这不过是胡乱点的罢了。”叶琏奇道:“胡乱点的,这是为何?” 刘基沉吟片刻,从腰间拿出一方白玉来。但见那玉方方正正,色泽平平,雕琢也不见精巧,没甚出众之处;只是正中却有一块圆圆的缺口,似是少了一块。于一诺道:“刘兄是说,他们是来夺这玉的?”叶琏道:“那日我与刘兄去游丹徒,街上有商家卖这玉,刘兄见他古拙有趣便买了来。” 刘基正色道:“我看那两汉子多半就是为这玉而来。我买这玉,是因为前朝一段’通感奇石’的传说,不知二位听过没有。”于一诺道:“这我倒是听说过的,说那大宋宫廷里曾流出过一白一灰两块奇石,状貌朴拙古旧,一圆一方,若合为一块则可取人性命;还有人说前朝理宗皇帝便是被这石头夺了命。刘兄,你说这石头就是这通感石中的白玉?”刘基道:“我原只是一时兴起才买下,今日看来,只怕这玉还真有大干系。适才那二人来作势点中穴道,必是因为我金方手的虚名,本想打完人后在一旁窥伺;待我起身为人解穴就出手擒我。只是没想到我们避也不避,直与他们相认了,倒教他们白花了一番心血。” 叶琏思索一会儿,道:“我大概猜到这伙人是谁了,莫不是……”刘基接过话头道:“正是!能对这类异物如此执着的,举天下惟异学会而已!” ##white|    ## ##white|    ## ##white|    ## 三人正说着,只听的楼梯嗵嗵作响;紧接着,那先前两汉子已从楼梯处露了半截身子出来。叶琏反应最快,飞身拔步,已至楼梯口,右脚尖高撩,向散发汉子竖踢下去,被散发汉子举臂架开。虬髯汉子闪身上楼,刘基觑准来势,一指平刺点向龈交穴处,被虬髯汉子拳击中小臂卸开。登时叶琏双腿向散发汉子连连攻出,高挑低撩;于一诺与虬髯汉子交战;刘基在外掠阵,不时夹击;三人各自混战起来。 不过斗了十余合,三人已瞧出端倪。这两汉子虽以守御仍是紧稠,却全无斗志,只守不攻,虽不至于败,也绝计不能取胜。三人正心下纳罕,却见那两汉子已经簌的一跃,跃出圈外;不及三人喝止,已闪身下楼去了。虬髯汉子下楼时,还愁容满面地瞅了瞅自己的手掌。三人见此都是一怔,一恍神间,要阻挡也来不及了;何况两汉子拳力精湛,便是缠斗也难说胜负,便停下不去追赶。只刘基到栏杆处向外望去,凝望片刻,回身向叶、于笑道:“你们看,这是有几人逃开了?” 二人听了,也好奇的地向下望去。叶琏向北见两汉子乘船走开了,想起那虬髯汉子离开前似还担心自己手上中了砚盘毒,不禁笑了起来,暗道:“他们若真信铁砚盘的名声,哪里会觉得我能干出如此下毒勾当呢?”于是向二人喊道:“今日叶琏见你们武艺不凡,且饶你们一命吧!自现今起七七四十九天内,不吃肉不吃蛋不吃鱼只吃果子,毒效立解!”却没想到此时自己初出江湖不久,那汉子还未必知道叶琏名号呢。 叶琏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心下正乐,转头向于、刘,却见他们正向西方指指点点。叶琏顺着极目向西,见一白衫人正驭马向西而去。刘基道:“适才这人正是从酒楼向西而行的。”于一诺道:“按这人速度,或是跟随大汉离开的时间差不多。”叶琏眯着眼细看,也看不出这人与自己是否相识,猜测道:“或是异学会的人,携那两大汉来的。”于一诺笑道:“看这人不如那大汉壮健,或是被那汉子携来的也不可知。”刘基只摇头不语。 片刻,刘基解下白玉道:“铁民兄,这玉便给你了吧!”于一诺惊道:“这是为何!”刘基道:“我忽然想到方才那两个大汉为何去了又返、返来又去了。”当下咭咭格格地解释一番,两人听罢,恍然大悟。于是解下白玉,交由于一诺带了,三人才下楼。 三人均是骑马而来,各自解开马缰,牵着马且行且谈。到了刘叶下榻的客栈门前,二人抱拳道:“多谢这番相助。”于一诺谦让一番,道:“不知这一别,刘兄叶兄你们各自作何打算?”刘基道:“我便去赶今年的秋闱。叶琏兄不日就要回青田老家,一则帮我给父母报个平安,一则回石门书院去拜见恩师。”叶琏笑道:“这番游历,又遇见于兄这般豪杰,真真是不枉此行。” 三人絮语片刻,叶琏道:“天色已晚,咱们就此别过罢!”各自虽是仅仅相逢半日,却话语投机,适才又同仇御敌,萍露之情,亦已不浅;这般作别,俱是心有不忍,怃然悄悄;于是各自几要挥下泪来。临行前,叶琏交予于一诺一封信笺,道:“若是行至江北,有什么事,便可去找一位名周不让的人。这人是我积年的好友,把这信给他,他便晓得端的。毕竟漂泊在外,多一人也好有个照应。”于一诺心下感动,拜谢在三收了。 行出数步,复又听得刘基慨然道:“天下虽苍茫,人生更久长,何愁不相见?”于一诺心念三人聚合未长,离散且速,感慨万端,一抖缰绳,马鸣啸风,向天边远去。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于一诺离了刘叶二人,信马由缰,向江北而来。自忖长久来独游江湖,虽是放荡自乐,却不免孤寂,便一路打听那周不让的所在。正见了路旁有一男子正驻足喂马草料,长须青袍,貌姿豪伟,气度似是武林中人,于一诺便按辔拱手,问道:“这位大哥,可知道一位姓周名不让的吗?他住在哪里?”青袍男子笑道:“什么知不知的,闭目神王的名号如何不知,他放荡不定的行迹又如何不知。” 于一诺吃了一惊,道:“惭愧,先前只知周前辈名姓,却不知原来便是闭目神王了。”这闭目神王便是江北一带有名的豪杰,有言道:江南见洗马,江北称神王;说的便是江南北使太祖齐眉棍法的史洗马和使太极的闭目神王二人。只是有人言称时,每每只唤诨名,于一诺也不甚在意其究竟;一番下来竟教真名也不知了。青袍男子神貌似有不屑,一拱手牵马走开,只留于一诺不禁思忖:听这人意思,周不让居无定所,又常常不知所踪,想来欲与其相见只能俟其日后偶遇了;况且也没甚要紧事相托。于是便将此事件搁下了,仍是四下游玩如前。这般数日不提。 这日天气转凉,已见秋高之气,于一诺纵马任兴所至,忽见脚下一条小溪蜿蜒折来,明净可爱,心下甚是喜欢,于是缘溪一路溯流,进了一处山谷。正赏玩之际,忽听得马蹄铮铮由远及近,原是一人一马正向自己奔来,那骑手紫膛脸、褐布袍,北人面目。于一诺只道行人赶路,驭马至路边,为那人让路。 眼见那人行至眼前,忽得寒光一闪,掂出一把薄刃大刀来,劈空直取于一诺面门。于一诺大惊,赶忙缩身躲过。那人又一刀横劈,于一诺腰身扭转,刀刃割开半缕缰绳,打在于一诺腰间;只听得轻轻“叮”的一声,显是碰到硬物。刀刃立时转向,向于一诺上挑而来。于一诺暗赞道:好快的刀法!要不是刚刚铁笛挡了一刀,恐怕自己已落于马下。于是伸手拔出铁笛,横在胸前,把这一刀格住;刀刃只轻轻一碰,又一转向,急向于一诺肚腹刺去。这般变势之速,饶是于一诺身手矫捷也自愧不如。 于一诺收敛心神,五指霎时变式,铁笛抵住掌心,指尖拢住铁笛作锥,向刀侧一敲,把这一刺荡开;紧接着手腕一翻,压住刀面。那人眼疾手快,不及这一压使老,已纵刀抽出。可于一诺肩带肘,肘连腕,腕传指尖,手臂一荡,指势又是陡变,三指托笛,已点至那人咽喉。与此同时,那人刀锋亦已堪堪逼上于一诺面门。 二人均是点到为止,未伤及对方分毫,心下暗赞对手了得。那人收刀回势,刀背向于一诺,刀尖向下,意在显示已无敌意,拱手道:“兄弟武功端底了得。可是济州府一指先生么?”于一诺忙口称不敢,还礼道:“阁下刀法也确是精湛,想是日月金刀董含尘董先生罢!” 原来于一诺虽不常于人前逞威,私下行走亦不甚留名,但一身铁笛功夫已稍有言传。兼之去年救了个遭恶吏驱打的流民,那人发迹后处处言及此事,莫不对于一诺多加盛誉。一来二去,于一诺竟已小有名声。众人赞他驱使十指进退用度灵活有如一体,赠他这“一指先生”的名号。那董含尘亦是武学名家,刀法自成一派,轻灵无俦,触及敌人格来的兵刃即借势回锋,再寻攻路;一旦逼着对方肉身,便即运力于寸许之间,转轻捷为刚猛,一息间敌手非死即伤;是以其凌厉无人能挡。众人赞他一刀中兼含阴柔阳刚二势,称他为“日月金刀”。 这番相认,二人便收了兵刃,并辔而行。于一诺问道:“久闻董大哥盛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只是不知有何要事,要喂小可这两招。”董含尘笑道:“当真叫于兄弟见笑了。这边名叫洞门山,有处洞门山寨的,于兄弟当是听过。这几日董某落魄得很,便动了上山投奔的念头;只是这寨主封伦要董某呈上封投名状,取个人头来才肯容我,可惜董某却是每寻机会不得。近日里过路行人又少,见了于兄弟孤身,便动了这般心思。实在唐突,莫怪莫怪。”于一诺道:“若是这般,倒也不甚难办。在下一道上山为董大哥作保便是。”董含尘听了大喜,领着于一诺,捡几处山路,不久即上了洞门山。 于一诺一路上渐见得气物肃杀,山势嶙峋,各色草木虬张戟立;不多时,已多有提刀、铜锣喽啰路上巡视。他们识得董含尘面目,便也不加阻拦。 复又走了几步,隐隐听得隆隆之声,于一诺道:“是寨里的军马么?这般声势浩大。”董含尘微笑不答。拐过一处石壁,那隆隆声陡大,绵绵不息,犹如滚滚春雷。再转过几棵浓冠松树,忽见得一道瀑布,由右侧山壁急流而下,冲凿为潭,一道溪流自潭中漫溢而出,水流湍急,截断山路。山路左侧山势急转直下,呈一陡坡,坡底深不可见,那溪流便向左山坡流下。 于一诺赞道:“好跌水!原来那隆隆声是自这来的。”董含尘却道:“于兄弟倒也不错,这处跌水效用可似千军万马的,稍后便见得。”于一诺看溪流那边也有山路,只是溪水宽,水流又急,骑马未必越得过。却只听得董含尘呼哨一声,稍后,溪水另一边灌木中簌簌一响,便有两个包头巾、悬腰刀、提铜锣的喽啰钻了出来。 一喽啰稍一拱手,与另一人从草丛中拽出一艘容三人坐的小船,推到溪心。董含尘跃向船中,再招呼于一诺也跃来。于一诺见那小船颠覆不定,全仰两喽啰在岸上使两根粗缆绳拽住,心下有些疑惧;不过又见董含尘面色如常,想来他来过山寨数次,走此水路若有甚危险,他必不至如此安定;再说若董含尘有害我之意,也必不敢在这般单薄小船上造次。于一诺心下一番思索,便随他跃上那船。两喽喽发一声喊,松开缆绳,小船摇晃一阵,径顺流向下而去。 于一诺只觉小船单薄,水流摇撼之下愈来愈快,有些把持不稳。董含尘从舱底拽出数根长绳,那绳的一端缚有石头。于一诺好奇,掂起一块来细看,倒也只是平常石块,只是颇为沉重;刚想问这石头用处,觉得小船陡然加速,显是随溪水到了坡势更急处。但见船侧生风,水珠飞溅,董含尘站起身来,发一声喊,一手把住一根长绳,舞得呼呼作响,借势甩将出去;那两绳被石头牵着,一并飞到两侧岸上,船速登时放缓不少。 董含尘解释道,自跌水处而下,坐船只只需半盏茶时分;只是行船过速,又易撞到河底石头,于是将船打薄,用绳子绑上石块压住船底。船速过快时,便将其抛出到岸上,一面可以凿住地面为船减速,一面可以使船吃水浅些,免得触石。于一诺赞道:“好机巧!”又道:“董大哥何以对寨中事物这般熟稔?”董含尘赧然道:“不瞒于兄弟说,董某先前只为这投名一事来了数回,只是今日方才定夺。” 于一诺正要答话,方吐了半个字,忽听得似有风声破空而来,下意识一偏头,一只箭矢掠耳而过,钉住船壁,兀自鸣颤不止。一惊之间,又有两只箭簇接踵而来。于一诺还道是董含尘下的伏,拔出铁笛看向董含尘;但见他也拈出薄刃刀,面色同样茫然不解。 又有几只箭飞蝗也似而来,于一诺知董含尘眼下并非敌人,拽住他伏入船舱。只听得羽箭铮铮钉在船上,声势如疾风骤雨。过不片刻,箭雨已停,想是射箭者见发失不中,便停了攻势。刚想起身,听得董含尘奇道:“怪了!船停了!” 于一诺屏息凝神,确是感到小船此刻只上下起伏,却已和缓不少,想是已不再顺流漂下。若有谁在这般激流之中逼停船,想必是为了方才发矢;一念及此,于一诺警惕之心顿起,横持铁笛,慢慢探出头去;刚把铁笛伸出半点,即听得叮的一声,铁笛一震,有一股劲力沿笛传来。 于一诺一惊,手中稳持铁笛不放,慢慢催劲以力抗力;不过一二弹指时分,那边劲力便渐减,以至于收力。这般对抗,于一诺识得对方功力不过寻常,向董含尘略一示意,一并冲出船舱。霎时便见得船上站了四五名精瘦汉子,各提一把剑,身穿紧身鱼皮水靠,勾勒出浑身紧实筋肉。其中一人正站在舱门处,一柄长剑直指于一诺,当是他方才一剑抵笛与于较量;另几人身上湿淋淋的,站在船缘,应是刚刚涉水上船。这几人见于、董出船舱,手中剑锋同时一挺,数点寒光刺来。 于一诺兵刃较短,虽是功夫了得,却也只护住自己,虽绝不至于受伤,但也无暇制敌;而董含尘此刻却是大展威能,一口薄刃尖刀在几柄剑中四下借势,跳脱翕忽,灵动非常。须知他这口刀法之所以如此迅捷,除去他手上功夫本就十分了得外,还要靠在对方兵刃上借力。兵刃相撞,弹力相激,他便顺势回刀,再攻时手上已化得了对方这一击之力,自是威猛凌厉更胜于原来。此时敌人数剑合攻,董含尘不显疲累,反而威力倍增;薄刃刀舞得雪花也似飞荡,煞是好看。 这剑客中有二人合攻于一诺,三人合攻董含尘;见董如此了得,便有一人离了于去助那三人攻董。于一诺铁笛本就厉害,只是惮他二人夹逼,才不得不去了攻势;这般敌人少了一个,夹击之势不成,于一诺便挺笛猱身上前攻去。对手那人急挽了个剑花,向一诺数下剧攻;于一诺手中铁笛一转,笛口由虎口一扫,擦过四指,由无名指、小指夹住。只着一扫,便已把数点剑锋气定神闲地尽数撩开。于一诺道:“董大哥,我瞧这剑花挽的倒像是平沙派武功。”董含尘却道:“我这边可杂哩,有两个似是平沙派功夫,这招剑花倒还入眼;有一人是大散派剑法,还有一人是倒涧派武功。”他口中言语不停,手上仍是舞刀不息。 那五人本是乌合之众,师不出同门,见于董竟将自己门路尽数看出,不由得煞是一惊;董含尘觑准了,喊一声:“着!”递刀平刺,削中一人左臂;反手一勾,又剜到另一人手腕。那两人负痛惨呼,连带着余下三人萌动退意。 正在此时,马蹄声响,六七人飞骑来到。带头那人悬铜锣、裹头巾,跟方才路上喽啰一般结束,一脸杀气汹汹,似要呼喊什么;但一见船上提剑人伤了两个,兀自冒血,神情一怔。那提剑的五人见几骑飞至,脸上却似羞恼之色,纷纷后退几步。其中四人扑通一声,跳入溪中,向岸边泅水而去;方才向于一诺隔舱门角力者武功似是较高,则没有下水。他们停住小船,是将由船上抛至岸上的石块凿在地里,使其动弹不得;石块以绳与船相连,它既不能动,绳子一绷直,小船也就停了。这人向于、董挽个剑花,护住后心,提气飞身,脚尖数点,沿着连带石块的一根长绳疾步向岸边奔去。 董含尘早已把这般机巧看在眼里,笑道:“小子功夫还没到家,到这来卖弄走钢索的杂耍吗?”手起刀落,向那绳子砍去。这绳毕竟不是钢索,应声而断,那人便落在水里。他原想体面些退开,这下狼狈万状,真真是弄巧成拙,丢了大脸。岸上骑马几人欲言又止,脸色不知是恼是乐,一时没再向船边来。 董含尘又扬手将另一根绳索斩断,船身一动,又缓缓向下漂去。二人言及方才变故,不明就里;只是想起那落水一人的洋相,不由得笑起来。 ##white|    ## ##white|    ## ##white|    ## 又过得片刻,船行放缓。于一诺抬头一看,这才发现四面皆山,天空此刻只是蓝蓝的一方孔洞,阳光也弱了几分,倒似行船到了深洞之中。他初涉这险奇之地,只道是中了算计,悚然变色;随后又见四下里藤萝攀缘,树木奇古,林间幽静,水声澹澹,倒不是什么险恶毒瘴之地。董含尘笑道:“我来时也吓一跳呢,谁知道这洞门山寨建在群山底天坑之下,外人只道跨溪而行,到那头只会中伏在大路上。”于一诺这才了然,道:“原来董大哥说这跌水胜似千军万马,是有这机关在里面。” 谈话之间,天色又暗几分,直似晨昏光景。于一诺便知是行船到了天坑底处,阳光斜照不到。不及他细看周身事物,船已飘入一方小潭中。潭边设坞,坞岸上是十余名包头巾提刀的喽啰,还有一人青袍带冠,细目隆鼻,看衣着神态是个头目。这人看船上于董二人悠然而来,似有些吃惊,随时定神掩过,招呼手下。几个喽啰发一声喊,取来挠钩竹竿,连拉带推,将船驳到津口。 青袍人上前扶二人下船,行个礼道:“在下是洞门山执客,草名裴巨的便是。”二人还了一礼。先前董含尘来拜庄,他已识得;便问向于一诺:“敢问这位好汉是?”于一诺见他行止有礼温和,心下几分喜欢,道:“在下姓于,陪这位董大哥来拜庄。”裴巨道:“既是如此,请二位随我来吧。”便为二人引路。 但见进一道高耸楼牌,上书“洞门天地”四字,遒劲淋漓,题名为“封为一”。于一诺便知这已进了洞门山寨,那“为一”自是寨主封伦的字了。 过了楼牌,更见得旌旗俱全,各色人等提刀剑、提杆、握戟、张弓者甚众,时有呼哨相应。于一诺赞道:“好洞天!聚得如此多好汉。”裴巨谦言少许,再带二人一拐,眼前豁然开朗,是一处方圆数十步有余的广场,一侧插旗,上书“洞门”“封”“李”“鱼”等,那剩下几姓应是各部头目了;一侧杂着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凛凛生威;当中是一方径有几尺的小圆池,蓄满了水,深不见底,寒气生发。裴巨言明:“这是山寨取水之用,联通地下江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圆池正对着的是一处高大殿宇,气势恢宏,廊角飞檐,饰有琉璃瓦,当中一块乌黑大匾,写着四个金金灿灿的大字:洞门义厅;笔法与方才津口楼牌处别无二致,只是见不到多少阳光,减色不少。 裴巨在殿门外站定,高喊一声:“晋阳日月金刀董先生、于先生拜庄!”他不知于一诺底细,又不想得罪他,便多使了几分力气,让“于先生”三字分外响亮。裴巨喊毕,即领二人入殿。于一诺见得殿内点了油灯,倒是不怎昏暗;四下里有执戟喽啰分列两旁,身前站着各色好汉,白的黑的高的矮的瘦的胖的使兵刃的空手的,五花八门。于一诺倒认得其中几个,和董含尘一并团团抱拳;好汉们各自还礼。 礼毕,殿正中一把交椅上站起一人,细须深目,形貌瘦削,神态悍勇。于一诺方才只看到四下众人,因他在殿中较高处,一时间竟未看见;现在一看,原来那人交椅下还有几阶台阶,无怪他坐得这样高。于一诺暗道:好大气派! 但见那人款款走下台阶,向二人施一礼道:“二位尊驾光临,敝寨有失迎伢,失敬失敬!”于董齐还一礼。董含尘道:“封寨主,董某有幸再经宝地,自当前来拜见。”于一诺一面想:看来眼前这人是封伦无疑了;一面左右流目,忽见得一排好汉中有几人颇为面熟;定睛一看,原来竟有一人是适才船上那平沙派剑客。再细查一番,山坡上骑马奔驰的众骑手中那领头的汉子也在其列。于一诺登时心下生疑,再一细想,念及船上各剑客武功混杂,心中豁亮,口中却只是客客气气地说:“封寨主威名远扬,在下钦慕之至,今日一见,名不虚传。贵庄中群贤毕集,聚有平沙、大散、倒涧派数豪客,当真可敬!” 封伦闻言,脸色一变,不过一瞬又复归正常。于一诺暗道:“此人好生厉害,处变不惊!”与他谦词一番,不再多言,旁观他与董含尘对答。片刻,封伦向董含尘道:“不知董兄弟到此有何贵干?”于一诺见已切中正题,便上前言道:“适才在下与这位董大哥山下相遇,见他武功甚是了得,又得知董大哥有心与贵庄相善,愿尽绵薄之力,为董大哥做保。” 封伦笑道:“原是如此。”封伦一言已毕,心中飞速运转计算。他好胜心强,喜收服人心,偏生做寨主的又不便与寨中好汉言语相压,生怕这帮原是泥龙混杂的莽夫不服发难;于是心中打定主意,要先治一治这帮人为妙。于是但凡上山投奔的,不但要纳投名状,还要触他一伏:他窃下安排寨中识水性的剑客,在众好汉进山水路上设伏围攻;再派人纵马驰援,佯装与剑客火并,打退了那波剑客。上山好汉不知就里,只道是水贼侵扰,虽是身怀武艺,但围攻者动辄便五六个齐上,实难抵挡;受骑手这一救,只要骑手表明是山寨中人来施以援手,上山好汉必得向封伦等人大为感激。他们本就重名声,再加劝诱,必不至向人吐露此事,于是这一招屡试不败。而适才伏击的剑客骑手甫一入殿,于董二人便来殿中拜庄;因此封伦也不知于董竟打退了五人合攻。但既然这于姓的道出设伏剑客的路数,必是来者不善;一念及此,封伦便道:“只是投名状须纳人头,这点已是敝寨积习,现下不便破例。” 于一诺道:“在下既受董大哥几招,虽才识浅陋,也能看出以他功夫之深取我性命当能做到。这般与提我人头来又有何分别?但请封寨主见教。”他情知投名状是要人犯下人命,以表不悔,但仍出此言,为的是激封伦一着。他已知寨主设伏,暗忖他必有后手置自己于死地,于是心下想要将寨主撩拨出手,自己再行反击则名正言顺,可少让诸好汉发难。 寨主又如何不知他此番用意,只是他见于一诺道出设伏机关,只道他心中有毒计来对付自己;与其受制于不测,不如先发制人。于是微笑温言道:“既是如此,可莫怪封某失礼,只是阁下既有心为董兄弟做保,封某便非得讨教阁下几招,方知是实是……”话音未毕,封伦忽得一跃而起,一手平护胁下,一手微曲前伸,四指并拢,向于一诺直刺过去;一及落地,才吐出剩下那一“虚!”字,这字被他行气一激,声震如钟。 众人不禁变色。方才他们见于一诺纠缠投名状的行止,不知就里,还道他不似久经江湖之人,正各自哂笑;而两人未过几句言语,竟径直打将起来,且封寨主似使出自己十分气力,似非要一招制住于一诺不可。待及细看封伦招数,又都觉得诡妙陌生;当下里不少人都是头一次见他使这等功夫,低声喝采;也有识得于一诺腰间铁笛,悄声道“一指先生!”的;董含尘更是如堕云里雾里,不知怎办才好。 于一诺心下早有准备,见这一掌来势极快,当下侧身躲过,感到这一招劲力却着实不小,这般四指插人的手法又是怪异至极,暗道:“好怪功夫!”不敢托大,急抽出铁笛,五指使一锥势,以期下一掌来时侧敲将其荡开;封伦这一次却是虚招,左掌本在胁下,此时突然击出,直插于一诺胸口。于一诺始料未及,霎时五指变势,换两手握住铁笛,觑准封伦手腕,向前下方一推;满拟这一招用劲机巧且颇深,隔开攻势当不是难事;但不料封伦这一着只稍微一滞,仍然向于一诺直插过来。于一诺从未见过如此既快又劲的招数,登时大惊,赶忙向后一跃,堪堪避过这招。封伦一击不中,再晃身形,右掌攻向于一诺肚腹,左掌插向于一诺面门。于一诺眼前一晃,见封伦身形扭转之下,腰身处有一枚灰色圆形小玉露了出来,登时想起先前刘基托付给自己的那枚白玉;再在脑中暗拟,大小似乎正是按合得上,当即跳出圈外,向封伦喝道:“你可是异学会的人?” 封伦一听这三个字,心中一惊。他满拟异学会之事不会叫人知晓,但眼前这人却似将要在大厅之上喝出,登时双手生风连连攻出,招招穿向斜引,去向古怪奇诡,要插中于一诺身躯。于一诺守紧门户,双手紧握住铁笛格挡;封伦反手一带,若非于一诺翻手迅速,只怕铁笛也要被他抢去。 于一诺功夫寄托于铁笛之上,自是视铁笛为身家性命,这般竟然几乎被抢,自是面上无光,又是心下惊惧,当即凝神守一,将铁笛横隔胸前,等封伦再攻。封伦已知于一诺被他慑住,当即得意大笑道:“今日便是江南史洗马、江北周神王来了,也胜不过我撷云手!“ 话音方落,便听得背后高处有一清越声音,应而答道:“老朽的名声倒是不足惜,只是平白堕了史洗马威风,怕是不妥罢。” 封伦一惊,转头看去,只见一人宽袍阔袖,气凝如岳,正站在洞门义厅殿顶。只是此刻洞门天坑内阳光不盛,那人站处又背阴,便只见到他轮廓,却不能见得面目;而这人何时上去的,自己竟一点不知,若是适才相斗之际,他发了一枚暗器,自己不知朕兆,必得重伤不可。一念及此,又是心有余悸。他定定神,向那人一拱手,高声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人长笑一声,吟道:“百里渺渺一闭目,廿年枉自称神王。”话音送出,恰巧日光随云偏移,豁亮那人一半面目。但见他须发飘拂,已然花白;形貌萧疏,迎风而立,便如竹松。封伦一怔,接着满心满目皆有惧意悚然,只想得到几个字:闭目神王周不让! 至于那周不让当下有甚动作,两块白玉下落如何,异学会有何渊源,种种扣子,下回分解。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white|    ## = **说明·考证**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南田人,明朝开国元勋,世与诸葛亮、张良并论,有“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之称。其人学识极为广博,诗文、方术、医药、农牧、天文、地理、军事、历史、律令、营造、测算等无所不包,著述甚众且风格独特,自成一派。 文中称刘基年轻时便早有叛元之念,当不为实。论其生平,此时其仍忠心于元,直至年届中年时,以《郁离子》为界正式叛元。文中其疗理筋脉之能当为杜撰,但其游历丹徒、集庆(南京)等地则确有其事。开篇二诗分别来自其组诗《钟山十二首》及《济州太白楼》,前者确为其于集庆游历时所作,但后者当为其日后北上时所作,文中将其提前,且假借一虚构人物叶琏之口作出。刘基其人忠厚而善谋,素有奇才大略,文中当非过度演绎。 石门书院亦确有其事,同样坐落于青田,且刘基确曾就读于此。 西隐即叶岘,与刘基同乡同榜,为其好友。 其余人物尽为杜撰。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还有高手? | [http://scp-wiki-cn.wikidot.com/haiyougaoshou2 还有高手!]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