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030-2
2023年12月30日
修订 9
评分
0
↑ 0
↓ 0
支持率
0%
总票数 0
Wilson 95% 下界
0.0%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最近修订
1 / 4
最近投票
1 / 1
暂无投票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basalt darkmode=a|hidetitle=a]]
[[module CSS]]
:root {
/* Header */
--title: " 永律天国";
--subtitle: " 崇高者恒崇高";
--logo: url("http://pokm.wdfiles.com/local--files/form-star/huiguang");
}
#breadcrumbs {
margin-top: 4em;
}
.no {
color: transparent;
text-shadow: none;
letter-spacing: -1px;
}
.fncon {
background: #ccc !important;
color: #111;
}
.custom2 table {
width: 100%;
}
.custom2 tr td {
padding: 10px !important;
}
#page-content .lizard {
background-color: #111 !important;
font-size: 150%;
text-align: center;
border: 3px #eee double;
color: #fd0;
font-family: monospace;
font-weight: 900;
}
body {
background-color: #1f180b;
background-image: url("http://pokm.wikidot.com/local--files/3k-e-flat-major/oldmusic");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background-size: contain;
background-blend-mode: overlay;
}
body:before {
content: ' ';
position: fixed;
display: block;
left: 0;
top: 0;
width: 100%;
height: 100%;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to bottom, transparent, #0c0c0c 75%, #0c0c0c 75%, #0c0c0c 100%);
z-index: -2;
}
hr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top: double 3px #e6b800;
}
.notation hr, .jotting hr, .darkdocument hr, .modal hr {
border-top: double 3px grey;
}
#extra-div-1 {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 180deg, rgb(10, 10, 10) 0%, rgb(60, 40, 0) 100%);
box-shadow: 0px 0px 8px 4px rgb(0 0 0);
}
#side-bar {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
0deg
, rgba(10, 10, 10, 1) 75%, rgb(28 20 5) 90%);
}
a {
color: #ff3838;
font-weight: 600;
}
a.newpage {
color: #ffd700;
font-weight: 600;
}
a:visited {
color: #ffd700;
font-weight: 600;
}
#side-bar .side-block.resources {
background: rgba(255, 215, 0, 1.0);
}
#side-bar .side-block.media {
background-color: rgb(5 5 5) !important;
border-bottom: solid 2px rgb(10, 10, 10);
border-top: solid 2px rgb(10 10 10);
}
::selection {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191, 0, 0.7);
color: white;
}
/*-- normal image block --*/
.scp-image-blockN {
border: solid 1px #666;
box-shadow: 0 1px 6px rgba(0, 0, 0, .25);
width: 300px;
}
.scp-image-blockN.block-rightN {
float: right;
clear: right;
margin: 0 2em 1em 2em;
}
.scp-image-blockN img {
border: 0;
width: 300px;
}
.scp-image-blockN .scp-image-captionN {
background-color: #eee;
border-top: solid 1px #666;
padding: 2px 0;
font-size: 80%;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width: 300px;
}
.scp-image-blockN > p {
margin: 0;
}
.scp-image-blockN .scp-image-captionN > p {
margin: 0;
padding: 0 10px;
}
[[/module]]
[[include :scp-wiki-cn:component:customizable-acs
|containment-class= esoteric
|containment-image= 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angoulmuck/Acquiesce.png
|containment-color= 0,0,0
|inc-esoteric-layout = --]]]
[[div class="modal"]]
@@@@
@@@@
[[include :scp-wiki-cn:component:anomaly-class-bar-source
|lang= cn
|item-number= CN-3030
|clearance= 6
|container-class= esoteric
|secondary-class= acquiesce
|secondary-icon= 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angoulmuck/Acquiesce.png
|disruption-class= amida
|risk-class= 危急
]]
@@@@
@@@@
[[/div]]
@@@@
[[div class="modal"]]
**描述:**SCP-CN-3030为207页的乐章手稿,出自18世纪后叶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之手,据推测,大约作于1803年到1806之间,完成于1808年之前。
当项目周围存在可以振动发声的物品时,物品将以:短、短、短、长的节奏非自主发声。若项目周围存在正在发声的物品,且恰有乐句重合在50Hz至75Hz之间,项目会引动周围空气发生震动并诱发大范围内共鸣共振现象,在半径37.16米内的物质将出现“音化”现象[[span class="fnnum"]].[[/span]][[span class="fncon"]]基于不同的粒子结构,物质将转化为20~20000Hz内波段[[/span]],项目会引导半径内被音化的物质演奏出项目内记载的乐曲内容,同时eve粒子将大幅活跃,将在6个自然日内逐渐恢复常态。
据基金会调查,SCP-CN-3030封印有一神性实体,称为SCP-CN-3030-A,[已编辑]。
[[/div]]
@@@@
@@@@
[[div class="darkdocument table5"]]
= [[span class="st"]]附录CN-3030.III:[[/span]]奇术研究报告
----
[[div class="blockquote"]]
[[=image https://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this-page-intentionally-left-blank/drygioni-full.svg style="width: 20%; filter: invert(0.7);"]]
[[=]]
+ {{[[span class="st"]]对SCP-CN-3030内容的曲式结构分析[[/span]]}}
++ 奇术拆解简论 #04013
[[/=]]
[[>]]
//2023/10/15//
//Wien Van Transleithanien博士//
//艺术性异常讨论组-咒文学部-历史文献管理司联合//
[[/>]]
[[/div]]
----
[[div class="blockquote"]]
[[span class="st"]]正文:[[/span]]目前,经由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对SCP-CN-3030(下将以“乐谱”指代)内容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基于我们已经完成的拆分实验、理论推理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判定,乐谱上所记载的是一个封印某实体的大型术式。而根据//DaDaDaDum//这一线索,以及作曲风格上的雷同,已基本可以断定——该术式由18世纪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完成,且与其传世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为伴生关系。而根据对乐谱的考证,我们可以推断出,乐谱上所记载的术式目的为封印SCP-CN-3030-A,一个强存在实体,其乐音象征名为“DaDaDaDum”,另称“代达杜迭穆”,“命运之神”,“魔王”。而伴生曲目c小调第五交响曲则为封印的巩固术式。
乐曲共分为四乐章,在术式中,这构成了奇术法阵学意义上的“四基元”的稳定结构,但在此基础上,施术者对该术式进行了一个变体:即,第一乐章应用降E大调广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应用d小调行板回旋曲式,第三乐章D大调转c小调小广板-行板变奏曲式,第四乐章C大调柔板奏鸣曲式。显而易见的是,施术者将四基元的均分菱形仪式结构转变为三角形结构,第一、三、四乐章为三边而将第二乐章置于仪式核心,因此,一三四乐章的稳定结构使得第二乐章的奇术能量以及体量得以大幅提升。
第一乐章开篇,DaDaDaDum作为//呼唤动机//重复四次,而后进入//正午主题//的呈现部,并辅以//圣咏动机//重叠,形成复式术法。而后进入展开部,再次引入//圣咏动机//并新接入//殿堂动机//进行复调对位再次形成复式术法,并进行三重展开依次变形呈递。最终再现部完整奏出//正午主题//,此时//圣咏动机//与//殿堂动机//交错,构成三织体式术法结构。在这一乐章中,正午、圣咏、殿堂三个意象都共同指向目标特征为神性实体,而起初呼唤动机则直接指向了呼唤目标“DaDaDaDum”,即命运之神。其中第一个复调对位构成的复式术法,分别为正午与圣咏,由于圣咏的副题属性,在仪式象征性上作为接引与承接,在当代奇术学中这种结构被称为“莱布尼茨顺式”。而后在第二个复式术法中,这一复调对位为对称结构,是平衡性的稳定与等价化,三重展开则起到了递进式的“神降”象征。最终三织体式术法结构,作为复式术法中较为特殊的结构,在此处特殊运用为双辅助术形与主术形结合,特别构成了“赫尔墨斯体”[[span class="fnnum"]].[[/span]][[span class="fncon"]]形如希腊神话中神使赫尔墨斯的双蛇杖。一种脆弱但一旦形成便牢不可破的奇术构型[[/span]],标志命运之神完全降临。在整个第一乐章的降E大调——调性色彩抽象对应浅金色的光本位,和广板的慢速度形成的祈祷型仪式环境中,第一乐章得以召唤命运之神降临。
进入第二乐章,//呼唤动机//下行八度步入低语阶段,与d小调墨绿色调性色彩的秘本位相匹配,增强其奇术性与术法效力。搭配整段乐章的行板回旋曲式,在概念意义上完成了“环流式奇术”。这一形式将大幅提升法术构型的复杂程度——循环结构要求术法的稳定性与嵌套能力,但也会大大提升术法的能效。特殊地,此处使用的核心是//正午主题//的变形,称之为//亵渎主题//。对//正午主题//的稍作变化,还有调性的更改大幅度降低了在第一乐章时//正午主题//所表现出的神圣感,而是转为一种危险的秘密感。在作曲者高超的对位技巧下,率先与之组合成为复调的是//诱惑动机//:大量的小提琴在此处被运用,而乐句则以前半句稍慢而后渐弱再拉长的方式达成一种“欲拒还迎”的姿态;而后则马上接入最强,也最为激进的四对位循环,在特别研究后,我们以作曲者的姓氏为这一术式命名:“贝多芬四织体环流术式”。在这一部分中,//亵渎主题//,//正午主题//,//死亡动机//和//囚禁动机//同时出现,而由于//亵渎主题//和//正午主题//在结构上的相关性和音律上的相似性,此处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形式,又因为大提琴部和长笛部的交替演奏,在奇术意义上造就了“环”的完成。而其中//死亡动机//与//囚禁动机//的穿插则为环的力量赋予了封印和削弱的概念,同时在双织体的主环流术式上,增加了两个新的织体,与原有的术式进行嵌合与附加。同时,这一四对位复调在各个声部上被不断模仿、重复——最终形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卡农,配合整个乐章的回旋曲式的基本构型,在宏观意义上达到了“乌洛波洛斯模式”[[span class="fnnum"]].[[/span]][[span class="fncon"]]形如希腊神话中的衔尾蛇。一种无限循环的奇术构型[[/span]],以相当的内循环和强大的术式成为一个具有绝对体量的超术式。这意味着,衔接第一乐章的神降之后,第二乐章作者马上以一个相当庞大的术式,将神降体设计入自己所构筑的,一个足以囚禁神性实体的牢笼。
第三乐章作为第二乐章下承关系,同时需要兼顾仪式中的稳定性。因此调性色彩为纯绿色的生本位D大调在色彩关系和稳定结构中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作曲者再次重复了//呼唤动机//,此处下行四度的//呼唤动机//在各个配器之间产生了一种对话感,区别于第一乐章的歌颂和第二乐章的低语,此处的呼唤有一种地位上的平等。在隐喻上来说,这削弱了被呼唤者的神性概念,从而使得第二乐章所完成的封印更加稳定。随机,D大调转为了刃本位的c小调。//亵渎主题//以一种充满力量的方式被演奏,与之缓入的是//抗争动机//,二者同样形成复调的复式术法。从功能性的角度而言,第三乐章虽然已经达成了在终章完毕前稳固整个仪式的目的,但是作曲者可以使用更适于稳固奇术的权本位A大调或者是圣本位C大调却依然决定变奏。毫无疑问的是,他在利用音乐仪式的艺术性,与神性实体进行对话。而正是这份艺术性,c小调刃本位的调性色彩被完全激发,其//抗争动机//与刃本位的适配使得该术式瞬间饱和,削弱了被封印神性实体的力量。
调性色彩黄金色的C大调在终章中最后一次引出//呼唤动机//,而//日落主题//的出现标志着一切的结束。在柔板的奏鸣曲行进下,//日落主题//同时伴随着//圣咏动机//和//殿堂动机//再次形成“赫尔墨斯体”。象征对第一乐章的呼应。而后在最终,这一复调术式进入尾声,//呼唤动机//以渐强的方式回归。从奇术意义上而言,这是为了确认最终术式封印的实体是否成功,但是经由艺术分析的方面判断,这可以解读为作曲者对所封印实体的嘲弄。
至此,乐谱上的所有内容的奇术分析均已解读完毕。
[[/div]]
----
[[div class="blockquote" style="margin: 1em 0em"]]
* [[span class="st"]]对奇术构筑与作曲背景的了解情况[[/span]]
= [[size 110%]]##ccc|**{{无相关信息}}**##[[/size]]
[[/div]]
= ##f24|__**附录结束**__##
[[/div]]
@@@@
@@@@
[[div class="darkdocument"]]
= ##rgb(var(--two-color))|__**附录CN-3030.IV:**__##邮件讯息
----
[[div class="blockquote table2 tableb"]]
= ##rgb(var(--two-color)|**__来自历史文献管理司的信件__**##
----
████先生,
展信佳。
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向您写了这封邮件——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选项,我们必须先向您陈明利害而后再做定夺。
在我们对贝多芬,及其相近时代艺术家的作品总结还有历史还原,我们发现一个情况:代达杜迭穆是一个可以与之交易、对赌、欺诈的神性实体,虽然皆需付出代价,但在我们的还原下,近似可以总结所有与其接触过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归纳出一份大致的代价对应份额。尽管以我们目前得到的结果来看,该实体对代价的定夺相当随机,但是从现在已知的部分来说:实体对于艺术,尤其是音乐相关者提出的请求会格外网开一面——不排除是由于艺术导致,或奇术仪式带来的高感知力或者幸存者偏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真的存在某种情况,SCP-CN-3030-A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力量。
以下是我们目前已经得到的历史资料:
--------
[[div]]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音乐家,生于1756年。
莫扎特自1766年开始发际,成年后身负债务的同时也喜好赌博,但是赌运不济。1791年离奇逝世。
据史料分析,莫扎特喜好赌博与其不完整的童年生活不无关系。但这并非重点——据悉,莫扎特生前所背负的债务近亿,但是在死后,他的债务被其死后的曲目收账逐步还清,并未影响到其后代家人。
特殊地,我们在观测其最后一作《安魂曲》时捕捉到了“DaDaDaDum”的形似音节,同样是作为乐音象征名而出现的,指向着命运之神。
据此我们推测,莫扎特与命运之神达成了一项有关于债务的交易,但是关于莫扎特付出的代价目前存在两种声音:其一是声称莫扎特付出的是生命代价,另一种则声称是莫扎特是在自知即将死亡的前提下与其达成的交易,代价是血脉的中断但是后代可以好好地生活。
[[/div]]
--------
[[div]]
* 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音乐家,生于1797年。
舒伯特生平的历史并无特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魔王》一曲。在《魔王》的创作之际,舒伯特在历史背景的范围内并没有对应的创作环境。因此在众多叙事诗中选择歌德的《魔王》进行创作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与巧合。出于对神性的敏感性,我们对《魔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于是我们将研究方向转向《魔王》一诗,据语言溯源解释,魔王,在德语中应被译作爱尔王,而这一词汇来自于丹麦民谣《爱尔王之女》中的爱尔王,在丹麦语原义中为精灵王。事实上,歌德在《魔王》的创作中并未引用其原典故,而是将其转为另一种象征。就其艺术性讨论,魔王这一意象可以被解读为早期欧陆文明启蒙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不可知论思想。但是若从其字面意义上解读,《魔王》一诗可以对一种单向可见的强存在实体的解构。
具体解析,我们可以抛出所有凡俗意义上的事物,提取其中的异常意象,我们可以得到:魔王、魔王之女、财富、游戏。值得关注的是,无论财色名利,对魔王来说都是可以交付的对象,作为代价,则是魔王向孩子的靠拢。
而从父亲与孩子对其反应而言,仅有//孩子//作为特殊个体可以观测到一系列异常现象。而关注诗体这一特殊写作形式,不难发现在原文当中,孩子所说的话上下具有韵律感,而父亲的话语被孩子的语言所分割,单独将父亲的台词列出时会发现并不形似诗体。而在此我们可以将之拆分为两类人群,“感知力较高,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人”与“普通人”。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魔王的一系列异常现象是对//孩子//展示的,也就是艺术从事者。而普通人则与之无关。
至于最终孩子的死亡,似乎则充满着告诫的意味,一是禁止让父亲参与魔王与孩子的交易,二是与魔王的交易中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由此,歌德《魔王》的书写充满一种隐知的暗喻感,而在舒伯特的《魔王》中则在强化魔王本身的不可捉摸,危险性与迫切。根据奇术仪式学的相近相似性,舒伯特的第三视角乐曲部分对于魔王的乐音象征名经过了模糊化,由平调三短一长分割为上扬后下落六短三长。可知的是,此处的暗喻性指代多于叙事诗的描述。舒伯特也同样遭遇了“魔王”,即命运之神的诱惑或者交易请求。
但是在这里似乎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也就是无论孩子是否交易,魔王都会向孩子逼近,引领他走向命定的死亡。
[[/div]]
--------
[[div]]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生于1770年。
[已编辑]
[[/div]]
@@@@
@@@@
@@@@
@@@@
@@@@
[[>]]
历史文献管理司
[[/>]]
[[/div]]
----
= ##rgb(var(--two-color))|__**附录结束**__##
[[/div]]
@@@@
@@@@
[[div class="darkdocument table5"]]
= [[span class="st"]]附录CN-3030.V:[[/span]]一封信件
----
[[div class="blockquote"]]
[[=]]
@@@@
@@@@
+ {{[[span class="st"]][[size 160%]]致监督者议会[[/size]][[/span]]}}
[[/=]]
[[>]]
//20██/██/██//
//高等数学办事处-超现实部联合//
//██████博士书//
[[/>]]
[[/div]]
----
[[div class="blockquote"]]
[[span class="st"]]正文:[[/span]]
进度执行到今天,我觉得所有人都已经尽力了。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东西,致命的,无法辩驳的存在,那个东西叫命运,而不是命运之神,或者什么还要名字被指代的东西。
继上次报告之后,我们申请使用了一批akiva辐射阻断仪,希望能让命运之神多停留一段时间,通过交易或者别的什么方式,帮我们解答一些疑问。但是当我们感召到命运之神后并启动了仪器之后,“命运之神”……我们暂且还叫他这个名字。他散发的辐射归零了,然后人留下了。是的,就是“人”留下了。
他身上的akiva辐射消失得一干二净,然后身体没走掉。起初我们还认为是什么化身的物质显形由于辐射阻断导致了隔离留下了载体。但是他妈的根本不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那个所谓“神性实体”他妈就是个狐假虎威的骗子。婊娘养的命运之神,死了亲妈的东西。一个罗马时代的人不知道从那里得到了什么逼玩意儿,一个契约或者是什么仪式,自以为摸清了世界运行规则就当上了皮条客。要不是过去几千年坟包都没了我他妈说什么也要把他祖坟炸个底朝天。
说到那里了?对,狐假虎威。
在被我们留下来之后,这个人先是楞了一下,然后以一种视死如归的心态跟我们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从埃及传来的,屋大维…”,但是话还没说完,他就死得只剩灰了——因为从辅助奇术上判断,“命运之神”这个指向对象就是我们地上的这撮灰。
就是这样,我们根据他所说的内容,以及我们实际看到的东西,大概推理出了几条结论:第一,命运之神是一个罗马帝国时代人、第二,命运之神的akiva辐射出自于外界,神性来源并非其本身、第三,命运之神知道自己要死。推翻了之前指定的所有研究计划,我们准备重新开始。
但是巧合发生了:我们本来是要把之前对“命运之神”的akiva辐射相关分析删除,但是在操作的时候,有成员误点成了发送。然后恰巧这名员工当时在和数学部对接另一个项目,这份文件就传输到了数学部。于是数学部就对这段分析进行了二次解析,然后发送了回来。特别备注了数学部的高等数学办事处……
说真的,到现在为止我对巧合这个词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他发回来的那份文件看的我脊背发凉。我本身是物理专业的,针对akiva的辐射分析这么多年也算专业对口,数学部的那个员工给我传回的那份由处理后的数据,完全就是一个例外李群的样子。而后同样的机缘巧合,当时正好是我在站点的超级计算机值班,递交申请后我把这一串数据输入到了计算机里,分别代入李群G2、F4、E6、E7、E8的计算公式之后,计算机算了三天,输出了一份结果。
不出意外的,结果是李群E8,维度高达248的最大的那个例外李群。
李群是弦论的产物,专门用来研究多维对称。换句话说,就是移动物体而形状不变的原理。就像三维球体沿中轴线如何旋转滚动,人们看到的都是二维圆一样。而E8,李群E8,就是关于在248维中52维物体的对称性。
通俗易懂的来讲,在这个模型里,无论变量是什么,最后都会得到一个对称结构。而这个结构的呈现无论什么角度在所有人看来都别无二致。这就是命运的真相。高维对称的注定,一种分形,像是盛开的曼陀罗纹样,无论如何延伸却始终是自己的循环往复,像是被困在名为镜子的牢笼。
今日的果是过去的因,未来的果是今日果作为因的延续。当人们写下第一个变量开始,而后所有的演算都意味着将在未来得到当时的“对称”。就像代达杜迭穆,他窥得一切的真相,而后从世人手中谋求相应的命运以延续自身的生命,而今他失去生命,于是将命运的真相交还给世人。
美丽的对称——或称之为因果轮回。
命运之神也在命运之中。
[[/div]]
----
= ##f24|__**附录结束**__##
[[/div]]
@@@@
[[=]]
[[collapsible show="另一附件可阅览,是否查看?" hide="解码完毕"]]
[[div class="jotting table5 tableb"]]
= ##rgb(var(--five-color))|**__附录CN-3030.?:__**##“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
[[table class="wiki-content-table"]]
[[row]]
[[hcell]]
[[div class="blockquot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text-align: left;"]]
我是路德维希·贝多芬,如果你成功得到了我的这一谱子,并解开了里面的防护禁制并破译出来了这段话,那么希望你能阅读完以下的内容。
这份乐谱是我用来封印一个名为“代达杜迭穆”的命运之神的仪式交响曲,作为我迄今为止只利用过自己的炼金术式乐器组成功演奏过一次并将之封印之后,我再也没有演奏过第二次——因为我失败了。
这个失败并非是封印的失败,而是人类在命运中的失败。我曾经利用“听力逐渐丧失”与命运之神交易,用我的耳朵换取下一曲交响乐的传世。当然,祂同意了此次交易。于是我利用这次交易的机会,完成了我的降E大调第五交响曲,完美无瑕的作品,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施法的角度上来讲,这无疑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那天,在家中,我利用我的乐器组演奏一番我的这部即将成为“传世经典”的大作。多么值得庆贺!人类即将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诸神!
我演奏了第一乐章,代达杜迭穆如约而至,我演奏了第二乐章,祂不出意外地落入囚笼,我又演奏了第三乐章、第四乐章,祂无法挣脱。而我最后还留言嘲弄!愚蠢的神明,我利用了祂的权能,书写下了我的奇迹,我的史诗。我丧失的只是耳朵,但是困住人类的枷锁:命运,已然被我收入囊中,成为阶下囚。
可我错的离谱。我只是封印了一个打着命运幌子的骗子,他不是命运,甚至不是命运的代行者,他只是一个知道了命运走向然后向那些苦命者骗取希望以供养自己的无耻之徒。
但在我并不知晓这一切之前,我大喜过望,要将这份象征人再一次战胜神明的功绩炫耀出去。出于安全考虑,我传播的是我的c小调第--五--六交响曲,这份交响曲是为了巩固第五交响曲而创作的,精湛的技术可以使其每一次演奏都精准传递能量到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但是一桩恐怖事出现了:这份流传出去的曲谱,成为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将它传播为“第五交响曲”,就连我自己都无法抵御这份更改。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回想起来:“我的第五交响曲将成为传世之作。”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我仍然身处命运的镣铐之中。我和那个自称“命运之神”的骗子的交易,以及封印那个无赖的曲目,并非真正的“第五交响曲”——没有传达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并没有人类用自己的力量战胜神明,那只是一个盗窃者,一个可悲的贼,他窥得命运的一二便自诩为命运之神,我的曲目是一个意外,因为它是惩戒那个“假师傅”的刑具,而非交响曲,这是虚假的胜利,正如我如今传世的“第五交响曲”一样……
于是我放出了那个贼,我让他将我的耳朵变回来,我不再需要那个传世之作,这笔交易将撤销回一切未发生的状态。于是他告诉我,我之前的耳疾只是因为耳茧的生长造成的耳背,而c小调第六交响曲也会由于出现重大纰漏而不再演奏。那么作为相应的回报,我不再囚禁他。
在交易结束的时候,我以为这虚假的胜利可以被终止,但是并非如此。在我恢复听力的2个月后,我的耳朵又听不见声音了,而且愈演愈烈;我的c小调第--五--六交响曲,再度流行,因为那个被指出的“重大纰漏”被认为是艺术的一部分。
我怒不可遏,于是再次唤来了代达杜迭穆,他却告诉我,这是注定发生的事情——可能有些许意外,但注定发生,就像我的耳朵,就像那个名叫“莱布尼茨”的巧合。他说我的第五交响曲,真正的那个,其实暗喻了一部分命运的真相,不然如果仅指向他一人,他会在被封印的瞬间化作枯骨——被封印的时候他以为他终于要死了,他知道自己要死于封印已经很久了,只有用“交易”的把戏欺骗其他人的时候,才能让他觉得自己离死亡远一些。但每次他用手段欺瞒他人,却是知晓自己离死亡越发靠近——因为死亡也许就在下一次。
多么讽刺!离死亡越近,离死亡越远。
所以我注定会成为聋子,这与我是否用听力交换“传世之作”无关,只是因为我承接了父母结合的代价,我的出生是他们两个的命定,而他们的命运照应我今日的注定。甚至如果我真的自认为是用听力交换来了作品的流传,我可能不会像如今这般痛苦。但事实就是改变不了,改变不了!就像希腊神话那般,所有的一切注定向着预言的流向发生。不过预言是在窥探未来,而真实的命运却是从历史中诞生而出。
过去和未来之间以现在作为对称,像是镜子的内外,或者是一首赋格曲,反复地对位重复。像是锁,镣铐,奴隶的刺青或者什么东西。它们是上一次因果的产物,而上一次因果又是由于更早的缘由而导致的,不变的,注定的,过往的命定照应未来的命定,而我们将之称之为一切……
总之,后来者,无论你做何选择,都是命运的必然。而我将立于过去,观看你的未来。
[[>]]
愿维也纳的乐曲吹拂着你,恰如往昔。
[[/>]]
[[/div]]
[[/div]]
[[/hcell]]
[[/row]]
[[row]]
[[hcell]]
[[/hcell]]
[[/row]]
[[/table]]
----
[[div]]
[[span class="no"]]
@@@@
……
@@@@
@@@@
[[/span]]
[[span class="no"]]歌德《魔王》的书写充满一种隐知的暗喻感,无论孩子是否交易,魔王都会向孩子逼近,引领他走向命定的死亡的命运。[[/span]]
[[span class="no"]]父亲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似乎与魔王相距甚远,但是值得玩味的是,他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与孩子眼中相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官,却能将孩子引领向命定的结局。[[/span]]
[[span class="no"]]是的,父亲并非魔王,但父亲知道魔王要将孩子带到那里,他知晓,又不知晓,于是他便是欺骗的代达杜迭穆,佐以谎言,却引向一致的终局。[[/span]]
[[span class="no"]]Erreicht den Hof mit Mühe und Not;[[/span]]
[[span class="no"]]In seinen Armen das Kind war todt.[[/span]]
@@@@
@@@@
[[span class="no"]]贝多芬,他歌颂。[[/span]]
[[span class="no"]]他听不到,但他终知晓。[[/span]]
[[span class="no"]]于是在天堂他将听闻所有。[[/span]]
[[span class="no"]]因为命运囿于往复的轮回,[[/span]]
[[span class="no"]]如同一首赋格曲,[[/span]]
[[span class="no"]]自第一因始,至无限果终。[[/span]]
[[/div]]
= ##rgb(var(--five-color))|**__附录结束__**##
[[/collapsibl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