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港秘辛:码头风云
2024年1月1日
修订 8
评分
21
↑ 21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21
Wilson 95% 下界
84.5%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最近投票
1 / 3
2024-11-27
2024-07-06
2024-01-07
2024-01-04
2024-01-03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1
2024-01-01
2023-12-31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foxtrot]]
[[module CSS]]
/*
Powered on 2023/04/13 19:40:38
[2023 Wikidot Theme]
Created by initializerCOX
CC BY-SA 3.0
*/
/* HEADER */
:root{
--header-title:"SCP基金会";
--header-subtitle:"支持·分类·保护";
}
[[/module]]
[[>]]
[[module rate]]
[[/>]]
> [[=]]
> ++ 警告
>
> 该文档涉及部分尚未证实的内容。
>
> 任何向非基金会成员泄露该文档内容的行为将触犯法律网并遭到所属国家涉异部门逮捕。
> [[/=]]
[[image https://cdn.pixabay.com/photo/2015/06/28/08/26/xiamen-824233_1280.jpg]]
[[=]]
//鹭港市的避风坞曾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
[[/=]]
@@@@
@@@@
关于鹭港“三大姓”(又称三大家族)记忆几乎只停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年轻一辈人几乎对这些旧时代的产物没有了印象。即便是对于笔者,一位已经在鹭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本地土著,对于这三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纠葛,也仅能从自己长辈的唠嗑中捕风捉影一番,寻找可怜的蛛丝马迹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亲历者大部分也都离开了人世。这些人的亲属们也难以从他们的长辈口中获得这次事件的更多信息。
关于这三个旧时代的黑社会性质家族团伙,本地人最熟悉的恐怕是发生于1947年的大规模械斗事件。这次事件直接导致超过三百人伤亡。但种种记载都指出,这场1947年的大械斗背后可能隐藏着旧时代某些难以告人的真相。
作为独立记者和基金会成员,笔者一直很愿意去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神秘事件,但苦于切入点不足,一直无从下手。熟悉笔者的朋友可能知道,笔者对于二手资料的兴趣不大。在《隧道》中,笔者的读者也看到了笔者所采访的几位当事人,他们为笔者提供的一手资料也使得整篇文章更加丰满充实。
调查三大姓的确是机缘巧合。当笔者于2022年陪伴家父去做例行体检时,市第一医院的心脏外科的吴先志老人,也是笔者父亲的主治医师跟笔者聊起家常。通过谈话,笔者得知老人的祖父正是当年三大姓的成员之一,参与过1947年的械斗事件。在征得吴先志先生的同意后,笔者于今年四月下旬回到自东洲市回到鹭港,着手开始进行调查。
十九世纪早期,鹭港仅仅是一个人口稀少的海岛,归同集县管辖,当地主要以渔业为主,兼有少部分农业产业。小岛的西面,北面,西南面靠近大陆,东侧则联通太平洋。
三大姓——丙洲陈姓、浔乡吴姓、后麝纪姓本为大陆同集县人,十八世纪末期逐渐进入鹭港市,随后瓜分鹭港市的港口及其相关产业,并逐渐发展为当地最为庞大的三股势力。随着势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黑帮分子中也不乏外姓族人,但这些外姓族人多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黑帮的实际掌权者仍然掌握在本族人手中。
自通商法案签署之后,鹭港被开辟为神州最早对外交流的港口城市,并逐渐转型成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这一时期,三大家族的势力逐渐开始膨胀,并逐渐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在十九世纪后期,这些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时任东印度公司驻鹭港分公司的李约翰(John·Lee)在1892年的一则日记中这样记载:
> ……码头的对峙通常会持续数小时之久,即便政府介入之后也无济于事。宗族势力的冲突时如此可怕,只有伯明翰平民窟里最肮脏黑帮的群殴才能够勉强比得上这里的混乱场景。
满清时期,福隆省提督公署分署在鹭港设立,统辖海陆军权,并尝试控制当地发生的械斗事件,但收效甚微。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这样的械斗屡禁不止,并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变得愈发频繁和严重。民国时期,三大姓靠着贿赂、拉拢选票、与中统军统和参议员等等社会名流合作,发展成为极其庞大的黑社会性质团体。这样的环境使得三大姓的违法活动进行的更加明目张胆,三股势力之间不断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这样的冲突于194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当时,陈姓码头由陈水沟等人控制,其为三青团骨干,靠拢军统;吴姓码头的吴七也靠拢中统,而纪姓码头则由纪南洋控制,背后则是中统特派员纪南希。
1947年3月,陈姓氏族成员陈虎等人在第一码头与纪姓的纪六就外籍人士的争载发生冲突。第一码头原本为陈姓控制,但纪六所率领的码头工人多次尝试抢占这一码头。这场冲突很快演变为一场斗殴,并最终造成了双方四人受伤(或死亡)。随后,在陈虎的授意下,陈姓族人绑架纪姓族人,码头工人纪广林至同集县。作为报复,纪姓族人随后绑架陈姓族人,照相师陈云生作为回应。随后,码头工人陈大生被纪姓在大同路枪杀毙命,而陈姓则在第一码头枪毙了纪姓的纪十一以作为回应。
在调查中,笔者有幸接触到了陈云生的曾孙女,摄影爱好者陈瑜女士,并通过其珍藏的摄影集等资料了解到了事件的片段。
作为陈姓氏族的成员,陈云生与所有码头的大部分人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其顾客也不乏其他两大家族的显赫人士,如时任鹭港市市长陈贺荣,市政府秘书长吴楚南,中统特派员纪南希等。
在陈云生被绑架后,其长子陈少华立刻求助于陈贺荣,后者与纪南希联系后却被其以“家族事务不便出面”为由拒绝。在求援无望之后,陈、纪两家随即发生械斗。由于两家各有势力,这场械斗持续了数周。在此期间市警局,政府多次参与调解,但均未能就结果达成一致[[footnote]]《嵩屿日报》1947年3月22日、3月25日刊。由鹭港市档案馆钱朵女士提供。[[/footnote]]。双方的械斗愈演愈烈,进攻方式也不仅限于物理攻击。陈姓后人的口中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族人脸上抹上由动物血液制成的图案,在深夜向对方所占据的码头发动攻击。这样多少令人有些啼笑皆非的做法也反映了当时宗族中存在的另一种统治方法——宗教。
与东北的“保家仙”文化类似,福隆省南部的宗祠中普遍也存在着宗族内部的神灵供奉。这些神灵可能是家族长辈,也有可能是动物甚至传说生物。[[footnote]]《福隆民俗考》黄健翔 鹭江出版社 2008年版[[/footnote]]但相比“龙船会”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基本独立的信仰体系,三大姓内部的宗教更加亲民和接地气,形式上也更加接近传统道教。在进行相关调查的过程中,吴先志老人向笔者展示了宗族内部所信仰的神明,为明代福隆地区水军名将吴德馨。根据老人的回忆,自己父亲曾目睹“铜头铁臂,双目放光”的兄弟如入无人之境,也曾目睹过对手犹如天神下凡势不可挡。目前为止,这些说法的真伪也仍待考证。网站内部的公开资料库中,曾有记载民国时期一些东北地区萨满相关事件,但具体与鹭港市过去所使用的超自然技术是否存在关联性仍然值得探究。
笔者曾经就此事探访过林明心道长。读者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其所在的太清宫曾在16年台风来袭时候曾未伤一砖一瓦的历史。而对于网站的成员来说,这位每周六为调查员们答疑解惑的道长已经成为了老熟人。老人坦言,在鹭港不算太长的历史中的确存在此类奇术,但请神上身的技法早已在建国后失传。且由于此类技术的高风险,低收益,也极少有人使用这类奇术并用于实际。至于背后原因为何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宗族的械斗愈演愈烈。白天风平浪静,伙夫吆喝干活的码头到了夜间很可能就是一片血雨腥风,这场械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最终由陈姓的陈国有,陈明,陈英杰,陈汉生,陈水沟,陈贺荣(时任厦门市市长),纪姓的纪昌明,纪南洋,纪北洋和纪南希(时任中统特派员)以及中统的连江共同主持。这次停战由三次协商促成,第一次协商于五月份开始进行,由陈贺荣和纪昌明共同协商;第二次由陈国有和纪北洋领头,但双方仍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次则是由陈汉生与纪昌明,纪南希在军统特派员廖启轩的配合下共同协商。[[footnote]]《嵩屿日报》1947年5月12日、17日,19日刊。由鹭港市档案馆钱朵女士提供。[[/footnote]]最终,冲突双方虽互相释放了人质并归还了所夺取的码头,但宗族内部显然存在诸多不满情绪。陈少华在给胞弟陈琳凯的信中写到:
> 事已至此,恐安定再无可能。当养精蓄锐,以备来日再战。
1947年6月,纪姓家族中的族长纪昌明因心血管疾病去世。根据纪姓族人纪伍佰的回忆,纪昌明老人未曾就医,身体也没有太多问题。因此纪姓内部由观点认为纪昌明实际上死于意图篡权的本族人之手。[[footnote]]《小岛风云——鹭港市的大氏族们》黄禹鹏 鹭港出版社2016年版。[[/footnote]]纪昌明一向主张以和为贵,并在之前的和谈中力排众议,缓和了两族之间的关系。随着这位温和派成员的死亡,纪姓和陈姓两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再一次被摆到了台面上。尽管过程不得而知,但两大家族的械斗于下半年再次开始。伴随着某些疑似与降神相关的术式的使用,这场遍及全岛码头以及周边地区的争斗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陈少华在日记中写道:
> 饮冰嗜血,难凉心骨,厉兵秣马,仅在今日。诸手足当齐心协力,共御时变。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纪姓逐渐对陈姓形成了不正常的压倒性优势。第一到第五码头全部落入纪姓管辖的范围内,陈姓仅剩下最后的同益码头还在控制当中。陈氏族人伤亡数量虽没有明确统计,但据笔者与陈瑜女士的估计,可能在几十到一百之间。冲突的大幅度升级极大削弱了陈姓的势力,并对码头的客货运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岛内的水路运输近乎停摆。吴先志老人这样回忆:
> 那个时候岛内是很乱的。我爸那时候在码头办公室当会计,很多不敢去其他两家码头的人都挤到我们这边的码头来。码头本身就这么大啊,结果就导致说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大家都要挤上船都要跑去别的地方。整个码头满当当,人掉到水里啊,被踩了啊,比比皆是。别的码头听说出现了不少疯子,见人就砍。那时候大家都巴不得赶紧跑,最近的地方就是鼓浪屿。所以那时候琴岛一下子多了很多人,人挤人。
随着事态进一步失去控制,警察局不得不大规模介入此次事件,进行干预。但当时任警察局长蔡子青抵达第二码头的时候,其率领的警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情况。大量的纪姓族人手持各类武器拒捕,并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攻击性和身体素质。甚至有帮派成员在被枪弹击中头部之后仍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活动能力。即便身负重伤,仍然能够对警局成员造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鹭港市政府颁布了宵禁命令,要求自7月15日起禁止居民在夜间上街,并在全市路口设立隔离带以阻挡冲击。[[footnote]]《即日起施行全城宵禁》 《嵩屿日报》1947年7月15日刊。由鹭港市档案馆钱朵女士提供。[[/footnote]]
林明心道长在调查中指出,由于各类所谓“通灵”奇术本身的性质,道行浅的施术者很可能会招来某些极为不祥的未知个体。除此之外,施术者在施术时的情绪、环境、仪式所使用的物品等都可能造成上述情况。林明心道长认为,纪姓氏族的某些超自然能力使用者很可能希望通过降神在码头的争斗中获得更多优势,但在施术的过程中遇到了某些意料之外的因素,使得这一过程最终导向了一个不可控的结果。
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恐慌情绪开始在警察队伍中蔓延。士气低落的警察被迫与仅剩的陈氏族人合作,试图以逐个突破的模式攻击码头。警员在起初的几日中很可能取得了成功,但随后实力的不对等使得伤亡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导致了警察士气的崩溃。剩余的警察将重点维持在保证水路运输和处理较高威胁性的犯罪活动上。
在此情况下,警察局长蔡子青只身前往纪氏宗祠并对纪姓氏族发出警告,要求其停止一切暴力行为,但并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效果。蔡子青随后被杀,原因不明。副局长刘逸祥代行警察局局长职务,并随后与陈、吴氏族展开会谈,要求其立刻采取行动,配合警察局镇压暴动。
8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121军325师中的300余人,在师长陈言廉的带领下进入鹭港市境内,开始支援鹭港市警察局的行动。325师在警局布置的隔离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御,在海滨东路,东港口路附近建立机枪阵地,以维持同益码头的冲击。同时325师部分人员乘小艇前往琴岛,对其海上航线进行控制,以避免受影响人员进入琴岛。8月19日夜间,325师少尉周云率领敢死队25人,自开元路向第一码头发动突袭。同时,陈言廉亲自带队由海上封锁第一码头水路,并随后与周云完成和围。此次战役共剿灭武装人员16人。陈姓族人随后占领了码头,并由此发起反攻。
8月20日早晨,在刘逸祥的带领下,陈氏族人与吴氏族人,以及325师士兵,鹭港市警察局开始对多个码头发动突袭。双方的战斗总共持续了五天,最终以除太古码头(现和平码头)外的所有码头被陈、吴氏族占领结束。随后,刘逸祥要求纪姓领导人进行谈判,但没有得到对方任何回应。[[footnote]]《嵩屿日报》1947年8月21日,22日,23日刊。三日报纸都曾进行了和谈通知,但显然无人回应。[[/footnote]]
26日,在325师的掩护下,刘逸祥与周云前往同集县纪姓大宅。考虑到此行的危险性,警局内部也有诸多人反对这一举动。关于此行的结果,在档案中也仅仅记载为“和谈成功,纪姓族长归还码头”[[footnote]]《嵩屿日报》1947年8月28日刊。由鹭港市档案馆钱朵女士提供。[[/footnote]]便再无下文。
至于这段历史的主角们则有不同的归宿:刘逸祥在战后继续在公安局任职,直到1963年在侦查任务中牺牲;而陈言廉与周云则率军接受了改编,继续参与福隆省的军事建设行动,经历过十年风雨后于1988年去世。陈氏和吴氏族人在争斗之中元气大伤,双方在公安和军政府的调解下,自愿放弃武装。尽管仍然存在诸多分歧,但两家自此之后没有爆发过更大规模的冲突。这两氏族的成员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也成为了建设新时代港口的重要力量。
但纪姓氏族呢?他们之后的下落基本没有被提及。笔者曾经探访过同集区溪头东后麝社的纪姓族宅,但寥寥无几的后人大多也并非那场时间的亲历者,或是亲历者的直系亲属。只有寥寥几人能够提起那段历史相关的关键词。譬如未经允许的秘术,独特而又神秘的宗教仪式,或者是家族宗祠中那总是以摇曳不定的火光照亮一排排先祖名字的长明灯。
2023年下半年,本次稿件的写作接近尾声时,事情出现了转机。赵灵威,这位来自于SCP基金会的新晋研究员在看到讨论版的讨论信息后,主动与笔者取得了联系。通过交谈得知,赵灵威正是当年事件中纪姓氏族的关键人物——纪南希——的私生子,原福隆省人民政协委员赵福顺的后代。赵福顺一直被临光县(现属福隆省天海市)赵冼定一家抚养,而赵家则一直保留有纪南希寄来的书信。于此,笔者收到了史料,并在赵灵威的陪同下再次前往纪姓大宅进行调查,并与时任鹭港市同集县溪头下派出所的纪昌陵先生一起调查了这件事情的部分内容。
如前文所言,纪姓家族在八十年前的那场争端中使用了某些降神术式。纪南希在得知后,在给赵家的信中表达了担忧。
> 近日家族内部颇有争端,赵某犬子性命恐遭殃及。虽临光县与嵩屿[[footnote]]即如今鹭港市。[[/footnote]]还望二老多多关照,护犬子周全。纪某不胜感激,来日定登门酬谢。
纪南希很可能已经预见了此次争端的结局,但由于其在宗族的地位,纪南希也难以对宗族内所作出的决定进行干预。但有助于他的中统身份,纪南希在宗族内部同样拥有极多拥趸。这些拥趸中的部分人很可能并未参与到降神仪式当中,而是试图破坏此仪式,抢夺家族长老的话语权。
尽管没有切实物证,但这群宗族内的反叛分子成功干扰了仪式,并试图使用武器杀死任何反抗者。但这群反叛分子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由于降神仪式被干扰所造成的问题,反叛者被大量屠杀,纪南希最终很可能被其中的一名反叛者杀死。而后来由于三族之间的冲突,纪姓族人大量死亡,这段历史也变得模糊不清。
++ 结语
尽管笔者撰写了一篇可以称得上是完整记载了世界始末的文章,但其中的大部分细节仍然朦胧不清。时至今日,随着事件当事者大多已不在人事,所能获取资料的途径也寥寥可数。或许这件事的谜团注定无法被揭开,但有些隐情似乎还是不为人知的比较好。
@@@@
@@@@
@@@@
@@@@
@@@@
@@@@
@@@@
@@@@
[[>]]
文:陈琳
校对:陈域
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吴先志 先生
林明心 道长
陈瑜 女士
卢向前 先生
曾秀凤 女士
钱朵 女士
赵灵威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