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见过客来福

源页面
2024年5月25日
修订 7
评分
23
↑ 27
↓ 4
支持率
87%
总票数 31
Wilson 95% 下界
71.1%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45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SOURCE_CHANGED
5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最近投票

1 / 4
2024-12-16
2024-10-13
2024-07-26
2024-07-01
2024-06-29
2024-06-06
2024-05-30
2024-05-30
2024-05-28
2024-05-26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module CSS]]  @import url("https://scpwiki.github.io/sigma/css/sigma.min.css") [[/module]]   凌晨,我被电话叫醒。   此时距离2021年农历正月廿一还有半个小时,那头传来哐当的震鸣。这让我回想起曾经在监牢外面,安保把铁棒从栏杆的一头划到另一头的场景。   “你在火车上?”   “对,马上下班了。”林东说,“我大概打扰到你了?但是明天我就请假了,所以到时候过来你这边。”   我从床上坐起来,脑部的血压突然往上涌。杨昕慧翻了个身,大概是11:30的冷气和我的吵闹让她不安,她左手按在我的腿上,我明显感觉打了个冷颤。   “过来?什么时候?现在,还是明天之后?”   “今天,但我下班就一点钟了,你也可以当成是明天。”林东是铁道交通专业毕业的,他的同学们大多去了地铁交通岗,从站务员和行车值班做起,最后殊途同归地坐上驾驶舱里,在一条固定的线路上和智能运行系统作伴,只有他选择了更辛苦的铁路运输岗,照他来说,累不累无所谓,有钱就行。   “我待会儿在海宁停靠,车卸完货就往上海开,经过高境庙之前有个休息站,我在那里下车。”他说话时,车轮和铁轨接口的撞击持续不断地从另一边横跨数千里传过来,像是陌生城市驱动着马达向我靠近、倾轧过来。   我爬下床,脚尖探索到拖鞋的边缘,然后起身挪出房间:“我来接你。”对面说着一些诸如不急、明天白天再碰面的话,我没有接茬,关掉电话,然后给他发了一个定位。离开卧室前,我想起杨昕慧可能还在怔怔地看着我,就转过头去亲了下她的额头,说:“老战友来了,我去接人,可能要很久回来。”   对于上海来说,激烈与宁静是发生在同一维度下的两面体。不眠之夜属于淮海路的Mazzone酒吧、中山东一路万国建筑群的灯光和衡山路的S夜店,穿过那条年轻男女簇拥的街道时,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电视剧《欢乐颂》里曲连杰对樊胜美的殷切面貌。   但我从出租车上下来,走在一二八纪念路上时,这里只有小巷的幽暗曲折和居民区的独自衰老。我突然想起曾经仍在的那个地方,有个主管过去跟我说过,世界上有一道帷幕,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所在的那一面,掀开走出去,就相当于拿到了通往“安静的死亡”的通行证。   我和林东其实并非战友关系,这件事是我对杨昕慧撒的第一百零一个谎言。那件事后他们仍旧没法撕开帷幕,它现在变成了一种在内部蒸馏的水汽,掀开时旁人什么也看不见,唯独能烫伤自己。就像魔术师说要把兔子变消失时,观众期待的并不是一只从未见过的野兔尸体。而这就是我无法分享给杨昕慧的原因,因为在这件事上我才是听众,而林东是失意的魔术师。   他曾经就是这样的,当时临近事发时,他们工作设施里的每个人都惶恐而不自知,无形的压迫感下只有他的百无聊赖能让那种紧张的情绪充分挥发。但没有多少人能应付他的絮叨,起初他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目标群体,每个打牌输钱的下午,或是项目实验失败的某个晚上,他就冲到每个办公室里找猎物。据说起初大家还能忍受,后来就只能用仅剩的耐心对他摆手:“去!烦着呢,别来找我!”他也知趣,后来就不在往那边走了,便直冲我的房间来,我倒也能应付,但就怕他专捡别人心气浮躁的时候提及我——那会儿我最怕的就是被其他人想起来,说“哦,原来还有这号人啊!”,这是我那一整年里最担心的。   在共和新路交叉口,穿过一条小道和明光便利店,就能到我们约定的地点。这里是他最喜欢的新疆烤串店之一,每次他来上海,就爱往这边钻。就算我不发定位,直愣愣地往这儿走,只要定好时间,就能遇上他。他说这是他人生的分叉口。我不理解,他就会坐在马路牙子旁,向右手边指去。他左手上一定托着刚盛好的、泡沫盒装的羊肉,这些刚从铁签子里撸下来的烤肉块上撒满了孜然和辣子,向上腾着化不开的热气,然后朝手指的方向说:“那儿,就那儿的老绍兴。那家后面应该是有一道老墙的,上面还有子弹打过的痕迹,这是最初的。但我们看到的时候,其实已经经过几轮历史车辙碾过了,所以那时候是个涂鸦,明亮亮的,大红的,写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思想万岁。你去摸那墙,好像还能听到人群的呼喊声,还有枪响声,连续不断的,接着是万马奔腾一样的呼啸。再后来,再后来我们知道了,来了,就没了。声音和墙都没了。但老绍兴还在,不知道现在生意怎么样。从那次来了以后,我就被调走了,和你一样。”   他会隐晦地用这个词,而不是说“被关到青岛”来表达我的生命轨迹。以前在设施里,他自嘲时会隔着房间的窗跟我说,我们俩属于“一样迁徙”,以此来讽刺某个偶像团体。而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会调动时,他又总是把嘴角僵在脸边,摇摇头说:“你个D级懂什么?”   那事儿发生后,我连这个身份也被剥夺了,剩余的人被排着队赶出去,哭着的笑着的都有,哭的以为自己没有未来了,笑的以为自己有了未来。奇怪的是,赶我们走的人,也有很多是哭着的,笑着的。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把我当成最早认识的我,每次我问他,共和新路后面那堵老墙到底怎么回事,他总是先说几句异常性质之类的话,然后见我半懂不懂,就再说:“你个D级能懂什么?”   我什么也不懂,我只能看到他描述的那堵本应该在的墙是不存在的,那里是一条约摸半层楼高的小路,从共和小区临近学校的后门穿过去。学校后门也是废弃的,连接着的原本是当做教职工的宿舍楼,后来改革,砍掉了一半的校区,人都走光了,只剩下半拉子没装修的毛坯矮墙,尽管社区工时常用包布的长杆捅上去清理,也仍旧常年挂着破碎的蜘蛛网。学校铁门扣着锁链,刀劈斧砍般地把空地和后山隔断。要说最异常的事件,也就是传闻那后山原来是当地的解放军炮兵训练场,有次夜间打炮练习时一对母子误上山捡垃圾,被炮弹震死了。由于无从考究,成了当地最特殊的都市传说。至于林东说的牛鬼蛇神般的异常,除了从他这里听过以外,从未听人提及。   同样消失的还有林东的胆怯。在他眼里,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所谓的“异常现象”,他就无所适从了。去年来上海时,他和我说,自从他原来的世界崩塌以后,他看什么都惶恐不安。他觉得我可能会害他,因为我是D级,现在大家平等了,我就要报复他。但我连D级究竟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我是因为醉酒驾车进监牢的,变成D级前,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抹除了我的犯罪记录,一夜之间我成了自由人,而他做过的也只是隔着一道不算难看的白墙和我聊天,我又因为什么报复他呢?   事发后,他还是会和我说一些异常,说一些以前不敢说的,缘故是不再怕“帷幕破碎”。他说以前D级人员就是消耗品,做完实验后就会被处决,大部分是药物注射,实在不听话的就枪毙,或者更为激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他说这话时我脑子里浮现出老婆老家的房子。疫情正式爆发前的那个夏日夜晚,我从杨昕慧家一楼的厨房穿过,来到客厅,从北边墙的门去后面靠着山路的厕所,风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穿过洞开的木门,屋内的尘埃旋即而起,桌上的日历也被噼里啪啦地翻到最后。阵风过后,转眼间一年所剩无几。而藏在日历和桌脚下的蟑螂们开始挪动头顶的两根触角和六条黑色的细肢向外爬去,见缝插针地往屋内触不可及的地方逃窜。我被这种情景戳在当场,不自觉的一个趔趄,“啪”,桌上的碗打在地上,碎成数不清的数块。   我和林东说了当时的场景。他沉思片刻,说这就是他当时看着我们被放出去时的感觉。   我时常被当成林东的心理投射。他在聊到D级的时候吹嘘自己以前也差点犯罪。在他毕业之后到进入那个叫做基金会的设施之前,他就是开货运列车的。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有一个从大学走出来,即将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后来有一天晚上,对方给他发了一条通知,宣告两人关系的结束。对方并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新欢。他说当时自己的双目突然看不见了,他悠远的视野被一扇门扼杀了。在后来的很多个夜晚,他时常陷入这种昏暗里。终于在一次货运途中,他的眼睛失明地非常意外,导致了列车的出轨。我说这是极其讽刺的,那女人的出轨导致了你的出轨。他没有理会我不恰时宜的玩笑,继续说,更不巧的是,那辆车上装着的是军用品。   他差点进了监狱,后来在领导求情下才不了了之。但他也被停职,调去做单位的保洁。再后来,据说一个区委书记的女儿找到他,说看上他了,问他要不要入赘。他没有当场拒绝,因为条件实在诱人,对方说可以帮他摆平所有困境,保他衣食无忧。但他也不想接受,因为他心里还想着那个女孩。老天没给他太多犹豫的时间,几个月后,基金会就找到了他,让他做特殊铁路运输方面的工作。然后他才知道,那天的火车上装的东西里,有基金会要的物件。   “后来的事,就可以忽略到我和你认识了。”他说。“没有了吃人的蜥蜴,没有了虚拟的空间,没有了现实扭曲者们,客来福也不见了。”   “客来福是什么?”我问。然后他张大嘴巴:“西(C)——埃尔(L)——意(E)——埃夫(F)——客来福(CLEF)——”远处电动车驶过的光亮穿过他的鼻尖,在小巷的窄处黯然回鞘。我讪讪地把酒瓶落回白色的塑料圆桌上,又问了一次:“那又是什么?”   林东的眼神在此之后就潮湿了起来。他见过客来福,在设施里的人对他的印象,据说最容易被提起的就是这个,他是一个见过客来福的人。好像这上半辈子里,他只有这件事值得一说。而林东本人的口吻中,似也是引以为傲的。   他说那人有很多超凡脱俗的事,那是只有他们“圈内人”才知道的,属于隐私级别。哪些属于圈内?大概就是他的同事们,上司们,或是同在运输线上的其他列车司机们,反正肯定是不包括D级人员的。往往这时他又会提到帷幕。   他说那个叫客来福的是个烟鬼,传闻里说他的神奇,说就算他经过摄像头下,镜头里也拍不到他的脸,但林东觉得只是因为他抽烟厉害,两瓣嘴唇叼着烟,猛往肺里嘬上一口再吐出来,脸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因为他第一次见客来福时就是这样。这时我就会想象他说的那桩画面,那时候他从列车上走下来,在哈尔滨和俄罗斯交界的滨绥铁路一段,基金会的员工们搬着货物,客来福站在一旁,自己叼着一根,然后从手里拿着的香烟听子里抽出另一根递给他,也可能是直接把香烟听子给他,他那时是不抽烟的,但对方的各种超然已经让他产生了面见偶像的振奋,或许那只是对方的习惯性礼仪,但他怎么可能拒绝?然后两个人一起在停行的列车旁吞云吐雾,他的酗烟也因客来福薪火相传了起来。听林东说往昔轶事时他正好夹着一根,我的画面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实感。   “我还是很怀念年轻时的那阵子,”林东说,“那会儿开开车,就能遇上很多人,后来进了基金会,就得三缄其口,你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越是陌生越是亲近的状态就不见了,大家都开始在心底设防,也没法说完拉倒了。Clef也是,他听说是有个女儿的,好像养在基金会里,他平时也见不到,也不准人提。”   他把碰了羊油的手指在黑色的牛仔裤上挫了挫,眼睛飘向对面已经歇业的黑洞洞的店面——崇明娘家菜、小食港、吴记馄饨铺——他的魂也被吸走了似的,右手指尖夹着的烟越来越短,烟头噗噜噜地向下掉。许久之后他说:“现在,Clef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我们的时代里没有Clef,我说我见过,但真的又有谁能信呢?我自己也不信了。”   以那件事为界限,林东确实变了。一场市中心陈年大火的哀悼会、老旧特摄片《关公大战外星人》的回放、共和新村的一堵不存在的墙,都让他陷入怀伤。我和他说,你至少没有错过很多东西,现在也该去向前看了。冷风吹过的时候,打火机被去了火,在残余的火光里我看见他的脸一阵颤抖,好像犯了偏头痛。   但林东从来不要死要活。那次吃完烧烤,他让我带他穿过那条半层楼高的小路,走到半途他突然停住,向前方的空气伸出手来,好像自己还能摸到记忆里的那面老墙。他说:“那是我第一次出去接任务,我从墙上听到了火车的轰鸣,我听出了它的年代。”他说基金会就像他的烟瘾,它不至于让人骨酥肉麻,但也轻易戒不掉,因为每一块骨头的运转里都染上了尼古丁的痕迹。   上海的安静不是阒然无声的静,而是一种被声音衬托出来的,从四面八方涌来,像记忆中那些蟑螂,接踵而至地把人吞腹入内。抛开回忆之后,我如今正走过一二八纪念路,来到约定的莱拉烧烤新疆菜。去年这个时候,它还叫新疆兄弟烧烤,兄弟俩没变,熟悉的肉香也没有变,但店面已经扩张了一倍,桌椅也从劣质的塑料制换成了不再摇晃的实木。   在这种静里,我的耳蜗向外挪动,先是攀上小区里绿化地陇丘上的枝头,又凑上了炭火噼里啪啦的撕扯,最后在杂草细微如梦呓的喃喃里,被微风拐到远处。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遥远的光亮里探出来,我答应的念头被那人第二声的吆喊陡然喝制。   林东从深渊中走出来,在穿过老校区铁门、高耸的小路上走出来,向我挥手。我听不见耳朵里那些他说过的鬼狐故事,听不见客来福的名字,只有篦剥的火苗。天亮之后,会有更多的炭在烤炉里死去。 @@@@ @@@@ @@@@ @@@@ [[=image 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no-again/1.png width="200px"]]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