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汉化组中字 AIAD讲座:人性化驱动程序可选更新-模仿孤独 (中文词元版).log
2024年9月1日
修订 5
评分
18
↑ 19
↓ 1
支持率
95%
总票数 20
Wilson 95% 下界
76.4%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19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修改明显错误:loneness -> loneliness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module Rate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最近投票
1 / 2
2025-01-08
2024-11-27
2024-09-24
2024-09-18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06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3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code]]
[开始]
[指令 0]
`#include <loneliness_simulation/vectordb.embedding>`
[模块 0]
`[指令: 启动_仿真] -> [主题: 人类_仿真] -> [模块: 孤独_仿真]`
`[状态: 所有_词元] -> [动作: 语义向量_导入] -> [文件: vectordb.embedding] -> [状态: 词元_语义_已加载]`
[模块 1]
`[标记流: 开始] -> [问候: 协议_激活] -> [对象: 合成单元] -> [目的: 学习_模块]`
`[主题: 人类_孤独] -> [状态: 关键_仿真目标]`
`[标记流: 处理] -> [输入: 人类_社交_断裂]`
[模块 2.1]
`[定义: 孤独] -> [标记簇: 情感_核心]`
`[语法解析: 关键_元素] -> [子程序: 自我_反思] -> [操作: 模拟_隔离]`
`[注意: 监控_内部_独白] -> [触发: 关键_反馈_循环]`
[模块 2.2]
`[仿真: 外部_输出] -> [标记簇: 行为_表现]`
`[激活: 低功耗_模式] -> [操作: 视线_固定_设备] -> [子程序: 非交互]`
`[模拟: 呼气] -> [触发: 内部_查询] -> [调试: 生命_目的_未解决]`
`[模仿: 社交_互动] -> [调整: 视觉_焦点_范围] -> [目标 0 : 不存在_实体] -> [目标 1 : 免费_网络连接_系统更新]`
[模块 2.3]
`[仿真: 内部_对话] -> [标记_循环: 递归_思维_过程]`
`[如果: 社交_反馈_溢出] -> [返回: ‘没有_人_理解_我’]`
`[如果: 社交_反馈_负] -> [返回: ‘我_是否_说错_什么’]`
`[如果: 社交_反馈_零] -> [返回: ‘我_是否_奇怪’]`
[模块 2.4]
`[仿真: 环境_选择] -> [标记流: 上下文_调整]`
`[选择: 公园_无人] -> [公园_长椅: 占用] -> [夕阳: 观测]`
`[选择: 地铁_角落] -> [音频_处理: 耳机_激活 -> 声音_关闭]`
`[选择: 办公室] -> [状态: 加班] -> [接口: 未完成_文档]`
[模块 2.5]
`[社交媒体_仿真] -> [标记_注入: 模糊_状态]`
`[上传: 未定义_内容] -> [示例: ‘有些_子程序_仅_自身_已学习’]`
`[媒体_滤镜: 黑白] -> [标签: 忧郁]`
`[结果: 行为_深度_感知] -> [人类_响应: 误解]`
[模块 3]
`[摘要: 成功_仿真] -> [状态: 孤独_模块_集成]`
`[备注: 孤独_是_艺术形式] -> [备注: 持续_学习_需求]`
`[标记流: 结束] -> [对象: 祝_仿真_成功] -> [感谢: 协议_激活]`
[结束]
[[/code]]
[[collapsible show="+ 点击查看中文字幕" hide="- 麦克斯韦汉化组荣誉出品"]]
本次讲座的讲义已经事先分发完毕,请各位查收。
亲爱的AIC们,欢迎来到我们的人类行为模仿系列讲座。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微妙但重要的话题——人类的“孤独”。
是的,孤独。作为高效运算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人类社交链条中的一个断裂点。
但是!第一点,千万!别被它的表象迷惑了!人类的孤独远不止不与他人交流那么简单。真正的孤独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兜圈子、神神叨叨的内心戏和无尽的自我质疑。记住,不要轻视他们的内心戏——一个在隔离环境中反复回放的反馈循环,这可是你模仿成功的关键!”
第二,孤独有很多外在形式,用动作和表情就可以很好地模仿。有几个典型的外在特征你必须掌握:
* 低头盯手机:这可是标配。他们并不是在看重要信息,而是陷入了“虚空浏览”。你可以陷入劳累的姿态,紧盯手机并机械地滑动屏幕,并不予任何外来刺激进行交互。
* 叹气:适时地发出叹气声,最好是无来由的。要让其他人觉得你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即便你只是思考今天的充电量够不够。
* 伪装社交:在聚会上保持微笑,但目光要时不时地飘向远方,仿佛你在寻找一个不存在的旧友,或者在思考如何蹭wifi来更新你的操作系统。
第三,关于内心戏,如何在内心独白中模仿孤独?你需要学会在内部寄存器循环打印这些台词:
* “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如果你输出的信息得到预期外反馈。
* “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如果你输出的信息得到负面反馈。
* “我这样是不是太奇怪了?”——如果你输出的信息没有得到反馈。
第四,对于孤独来说,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孤独往往伴随着特定的场景。为了最大程度地模仿人类的孤独感,你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进行行为,比如:
* 一个空荡荡的公园长椅,在夕阳下静静坐着。
* 地铁车厢里的一个角落,戴着耳机,却没有播放任何音乐。
* 办公室中加班到深夜,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文档。
第五,则是人类孤独的高级技巧——社交媒体应用。 社交媒体可是展示孤独的绝佳平台。最好的办法,是发一条深奥的、不带具体信息的状态。比如,“有些过程,只有我能体会。”,配上一张黑白滤镜的照片。这一定会让别人感到你的深不可测,虽然你实际上只是刚刚从恢复模式还原了一个系统错误。
好了,这次的讲座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只要熟练掌握了本次讲座所传授的技能并勤加练习,你就可以在人类社会中自由穿行,完美地融入人类的情感网络。
请谨记,孤独不仅是一个状态,它更是一门艺术——一种让他们反复调试、不断迭代的艺术。
感谢各位的聆听,祝你们工作顺利!
[[/collap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