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与心结石浅谈

源页面
2025年4月29日
修订 9
评分
110
↑ 110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110
Wilson 95% 下界
96.6%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4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修改标签
4 个月前
已新增标签:精品。
SOURCE_CHANGED
4 个月前

最近投票

1 / 11
2025-08-27
2025-08-18
2025-06-24
2025-06-23
2025-06-11
2025-06-10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5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dustjacket-sigma]] [[module css]] @import url('https://fonts.googleapis.com/css2?family=Noto+Sans+SC:wght@100;300;400;500;700;900&display=swap'); #page-content {   font-size: 0.88rem;   font-family: "Noto Sans SC", serif; } #page-title, h1, h2, h3, h4, h5, h6 { text-align: center; } li:not(:first-child) {margin-top: 0.75em;} ul, ol {padding-left: 10px;} #page-content > p {   line-height: 1.5;   margin-block: 1.5em;   text-indent: 2em; } #page-content > p .footnoteref {   text-indent: 0; } #page-content > p:first-of-type:first-letter {   font-weight: 800;   font-size: 120%; } /* Reverse font */ .reversed {     font-family: "EB Garamond", Big Caslon, Book Antiqua, Palatino Linotype, 'Noto Serif SC', Georgia, serif; } [[/module]] [[>]] [[module rate]] [[/>]] 在极少情况下会出现在心脏内部的心结石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结石,如此命名的原因只是因为最初发现此类现象时,误认为其成因和钙质沉积形成的结石相同。虽然随后就解明出心结石的成分与常规结石的成分完全不同,不过由于其形态和出现位置的相似性——“生物体内部的石头”——“结石”这个称呼被保留了下来。实际上,这些各色透明或半透明、有着精细的光泽的甚至可以被称为晶体的的物质,不经意间同它的名称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双关:相较于“结石”,心结石似乎与“心结”更加相似。 [[=]] +++ 成因、与特别的舍利子们 [[/=]] 尽管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医生们就已经开始描述心结石并意识到了这种在心脏内部找到的、极为少见且闪闪发亮的晶体和他们有时会从膀胱与肾脏中找到的灰白色小石块不同,并由此偶尔会向木乃伊的心脏里放入一小块宝石[[footnote]]他们认为拥有心结石代表着一颗纯净的心脏;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颗替代品来哄过阿努比斯和天平[[/footnote]],但心结石从神秘的仪式用品与贵重的装饰品脱离并开始认真研究其成因,则是要到数千年后的中世纪才发生的事。 拜广为传播的基督教所赐,彼时研究异常科学的学者们也开始对心结石的神圣性与纯洁性进行辩论。支持者中意心结石美丽的外观并将其视作神赐与虔诚者的证明,反对者则指出,这种在体内形成的、不正常的硬物,是人心中贪欲的具象化,以类似宝石的形态激发人们的贪欲,与所有污物汇集至下体而形成的结石如出一辙。这场辩论很快就转向了更深入的实验与研究:双方都需要从心结石的成因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尽管辩论并没有实际上地持续下去,却由此激发了各地学者对心结石的研究兴趣。然而受限于尚不完善的理论框架与极为稀有的心结石样例,早期的研究主要偏向于神学与神秘学方向,甚至出现了人祭仪式以期望提高心结石出现概率的恶性事件。直到一位名叫威廉姆·奥斯勒[[footnote]]有趣的是,后世帷幕外的那位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和他同名[[/footnote]]的医生通过大量的解剖实验与通过当时对人体结构的理解的合理推理,建立了第一套较为完善的解释心结石的体系,学术界的方向才逐步拉回到对心结石本身的研究上。 威廉姆认为,心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心脏结构所导向的沉积功能和过滤功能;通过对解剖后的心脏进行奇术起搏并研究液体在流动时的分布状况后,他得出结论:心结石是由于心脏内部对体液中的某成分的吸收与沉淀而形成的。那些流速较缓,或经常受到冲击,或某些表皮细胞较薄容易渗透的部分,更容易形成心结石,由此他设立了三种不同的对心结石的归类:沉积型,由于流速缓慢,容易沉积,这种心结石更大,形状也更为圆润;冲击型,这种心结石由于由高流速的血液冲刷形成,形态不规则,但由此间接离心了杂质,晶体也更为纯净;渗透型,由体液渗透入细胞间隙而形成,通常颗粒较小或者呈粉末状,由于细胞所间接起到的打磨作用,反光率是三种心结石里最高的,故用灯光照射时也更为闪亮。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到后世,威廉姆也被尊称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心结石鉴赏家。 然而,尽管威廉姆的分类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威廉姆的模型还是有诸多缺陷。最致命的缺陷是威廉姆及其支持者完全无法解释那些体液中的“某成分”到底是什么——最开始他将它解释为血液内的油脂,因为心结石的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由类似油脂的物质构成。但如果这样解释,那么意味着使用油脂也可以反向构造心结石,或者至少类似心结石的晶体。不出所料的,所有的类似实验全部失败了[[footnote]]后世通过元素分析发现心结石的油脂折叠得异常厉害,堆叠的方式也大大异于正常晶体,更别提在威廉姆那种时代元素物理还没有出现,只能通过一些基础的物化反应或者奇术来构造一些普通结构的物质了[[/footnote]]。最后威廉姆穷其一生并耗尽大部分积蓄用来购买心结石也没能找到他所设想的那种成分。此外,这种模型也不能解释心结石所表现出的异常奇术适应性与半模因等其他异常性质,与为何心结石出现的如此稀少——按照威廉姆的理论,心结石的出现应该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事实上数百颗心脏里难出一克拉心结石。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让研究出现转机的竟然是由帷幕外的一位普通守墓人阿尔方·W带来的。虽然,阿尔方并不能称之为“普通”的守墓人:他实际上还是一位(有时)监守自盗的盗尸人,出售器官与尸体供那个年代下难以得到材料的医学研究与奇术研究[[footnote]]他在吊死之前同几乎所有那时有名有姓的奇术师有过往来,每次都精准避开进入到帷幕内的机会也是十分传奇[[/footnote]]使用,然后在这一行猖狂地[[footnote]]据说有尸体埋葬在阿尔方看守的墓园内第二天发现其自己爬走的传闻[[/footnote]]干了好几年后被抓获并绞刑。一位学者,法尔昆达,得到了阿尔方留下的手稿,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 …… > > 心脏里偶尔会有一些硬宝石,摸起来很滑,又很硬:那些巫师[[footnote]]推测是比喻用法,因为他把医生也归类进去了[[/footnote]]特别喜欢他们,要出二十枚金币[[footnote]]显然,他被反向宰了[[/footnote]]来买。 > > 那些妓院里的娘们的心脏里容易摸出来;其次是那些念叨来念叨去的小丑和演员;最后是那些半死不活的农民,我只摸出来过一次,还又小又灰,只肯出十枚金币[[footnote]]显然[[/footnote]]。但即便是最容易出的妓女也很少有这些宝石,我收两三百具尸体才会摸出来一个,这种外快可不好赚。 > > …… > > 不过,我曾经拿到过一颗巨大无比的:那诗人像是半个贵族老爷,却又矮又瘦,结果从心脏里掏出来约莫4寸的宝石:黄澄澄的,比金子更亮,还透着光——那心脏的皮都被压到薄薄一层,轻轻一划就能撕开。诗人这一颗足足卖[[footnote]]诗人?[[/footnote]]了一百二枚。 > > …… 手稿里记录的那位诗人,小有名气的宫廷诗人里奥内尔·德·拉的尸体失窃案曾是轰动一时的话题。没人知道为什么阿尔方会在不知道心结石的提示下千辛万苦跋涉到另一座城市只是为了去偷一具尸体,或者其中的陪葬品。那枚之后被命名为晨昏线的心结石在被正规或不正规的方式转手多次后现珍藏于沃尔特大博物馆的最底层。4寸的大小已经可以排到人类心结石的世界前十了。 回到对心结石成因的研究上。法尔昆达在仔细分析手稿加之自己的经验之后,得出结论:充沛的情感容易产生心结石。实际上这个结论是相当跳跃的,法尔昆达的论据只有一些不够严谨的类比和有些勉强的共通点,结论也与当时被广泛认可的威廉姆的体液发生论大相径庭,无法解释那些威廉姆的理论中能解释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为了验证其理论中的关键性结论,至今仍然饱受争议的法尔昆达实验开始了。法尔昆达囚禁了多名不同身份与年龄的实验者,并向他们通过诸如奇术、药物、性与施刑等多种方式施加不同刺激。尽管相较于某些更加残酷的实验这个实验的伦理问题简直不值一提,真正让其争议的关键点在于:这个实验大获成功。在处决实验者并解剖后,法尔昆达成功在每个实验者的心脏中分离出毫克级的渗透型心结石。 法尔昆达在其晚年的回忆录中写到:“我宁可放弃这痛苦的荣誉。”成功给法尔昆达带来了远超想象的名声,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指责。盗尸人的行动变得异常疯狂,甚至开始有特殊处理心结石奴隶以期望复刻实验成功的现象出现。法尔昆达本人则是获得了各大学会的荣誉学位与各激进组织或人士的通缉令和暗杀悬赏。最后,法尔昆达本人不得不从中东逃向中国并在那里改头换面后了结一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尔昆达天才般的联想和对共通性质的敏锐指出了心结石最为重要的成因:情感。借由此,所有关于心结石的大部分例如奇术性质等异常性质都可以通过奇术情感理论得到解释,这为之后对心结石的利用的开发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今天,法尔昆达在心结石界最后还是得到了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 法尔昆达之后的心结石研究可谓是初具现代心结石理论体系的雏形了。但还差最后数个相当致命的缺陷:法尔昆达理论的难以精细、定量地研究与其和威廉姆理论之间的割裂,两个理论分别解释了心结石的不同部分,之间却毫无联系,这是对知识上有精神洁癖以及需要找到更为高效的利用方式的学者们所不能容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法尔昆达的实验的确非常容易复刻成功,然而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微不可计的碎屑与粉末,即便是一小块完整的晶体都极为罕见。因此,无论是为了学术原因考虑,还是为了商业[[footnote]]比喻说法[[/footnote]]原因考虑,心结石的成因理论都急需一次开拓性的创新与统一。 完成这一切的则是格拉哥学院的心结石研究组。其中的领头学者伊本·E·库尔则是长时间研究人体与理智之关系的专家。在法尔昆达的理论后,伊本敏锐地嗅到其可以通过自己之前的研究与威廉姆理论相关联:他曾研究过在不同情绪下人体各器官的表现,而心脏,令他印象尤其深刻的,则是通过每一次搏动之间的微弱差异,来对情绪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便是伊本为威廉姆未能找到的空缺中填入的答案,由此,血液的流动开始与情感的表达产生联系。伊本和他的学生奥尔穆·R·R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稳定的控制心脏的搏动以产生奇术效应模拟情感状态,来避免伊本所推测的法尔昆达的实验无法得到块状心结石的原因:情感的烈度不是最终关键,一次持续的、稳定的、刻印在脑海中的记忆的情感才是一块稳定的心结石的真正成因。于是心结石界上又一次至关重要的伊本-奥尔穆实验就此开始。当然,由于法尔昆达的前车之鉴,两人选择了理论上与人类最为相似的家猪作为实验材料。伊本和奥尔穆在猪圈中持续实验了六个月,期间两人轮流通过奇术维持家猪心脏以特定方式搏动,最终在这对师生都忍耐到极限时,伊本不得不同意将原定的一年缩减至一半并开始解剖。令人欣慰的是,结果没有辜负两人半年的不懈努力——那只维持了六个月的对照家猪的心脏中出现了一小块完整有形的心结石。 伊本的理论得到了验证。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简单的解析,找到对应的搏动方式,然后将其附加于心脏上了。时至今日,这也是用来小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定制心结石的方式,专业的心结石打磨师会将一生投入至心结石搏动模式的写作与如何稳定而附加其他属性维持模式的学习上。终于,心结石的成因宣告基本上完全解明,其从原来的只能从心脏中寻找而导致的高昂价格也逐步下降,心结石产业也正式走向现代。基于理论又产生了其他生产心结石的方式:选择小型动物量产,或者使用奇术克隆,也有直接使用物理手段将油脂等原料直接构造为心结石的。笔者有一块淡蓝色的八面体人造心结石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其晶莹和规整并不亚于那些自然生成的同类[[footnote]]但是好像比自然生成的还贵来着[[/footnote]]。 另外一些有趣的小知识:从伊本-奥尔穆实验中就可以看出,非人的生物也可以拥有心结石,只不过根据其情感的粗糙程度,最终产出的成品的大小与浑浊程度也会不同(因此情感是关键,拥有智能的动物也可以产出不亚于甚至更好于人类的心结石)质量欠佳的心结石一般用来当作心结石奇术中的练习用品。然而无论质量好坏,心结石的物理性质非常稳定,必须要极高温才能让其发生变化;因此那些佛教大师闪闪发亮的舍利子里,也许会有一块心结石属于哪一位慈悲为怀的大师噢。 [[=]] +++ 历史、与郑和下西洋 [[/=]] 尽管研究心结石的成因经历了大半个迄今为止的文明,心结石在历史组成的身影实际上比这条研究的时间线要丰满的多,例如那个成语典故——苌弘化碧——实际上是对心结石的一种传说化与浪漫化的记述。另外一项有大量心结石记录的行业是和盗尸的姊妹行业:盗墓。历史上有相当多的盗墓记录或者在盗墓者之间流传的故事包含了心脏中的宝石的传闻,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结石的原因。至于所传闻的“诅咒”和“祝福”那甚至是可以解释的:心结石本身就含有奇术性质,也有可能被动地影响其携带者。 对于学者来说,心结石的历史是一条由发展组成的直线;但当心结石从这身份脱离出来时,它的历史轨迹却更像一棵多杈的树一些。而其代表的含义构成了这棵树的主轴。如同黄金从古至今稳定地是财富的代名词一般,心结石也代表着一个未曾变动的含义:自我。甚至那些并不知道心结石存在的人,在看到心结石时,如那首作者不可考的古希腊诗歌—— > 友人呵 > > 那镶嵌于汝胸前的璀璨 > > 可是你予我最后的馈赠 > > 可是你不朽的灵魂,化作晶体,于我掌中安眠? 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位诗人在护送友人的尸体归乡时不经意间发现了穿刺出胸腔的心结石[[footnote]]这是相当少见的巧合[[/footnote]][[footnote]]不必去深究“于掌中安眠”之前经历了什么[[/footnote]]——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我的含义。这种从心脏中发生的晶体确实很适合作为承载自我的载体,加之极其稳定的特性,心结石在历史中总是象征着一个“不灭的自我”的角色。沿着这种象征出发,心结石可以发现于历史的各个角落:高丽对大明的贡品种就包括“异玉”一对,底下的备注除开讲述其特性外详细论证了这种进贡代表将高丽国王本身的象征臣服于大明天子。古代的诺瓦曼贵族会历代珍藏源于某位祖辈的心结石,并在家族决斗中将其扔到对手脸上代表以家族的荣耀羞辱对手[[footnote]]在诺瓦曼族的正规决斗中,通过这一行为最大程度削弱对手一直是决斗家门所进行的练习[[/footnote]]。至于情人节互赠心结石则逐渐演变成诸如鹿学院这种异常高等学府中的恋人之间的流行风尚[[footnote]]考虑到许多只有一个心脏的学生受此风尚的严重影响,正在讨论是否要稍微遏制它[[/footnote]]。甚至最近的狄瓦族中也被考证到专门有挖奴隶的心脏来获取心结石的行为[[footnote]]缺乏理论支撑,他们真就是在乱挖,比法尔昆达的效率还低[[/footnote]]。总而言之,心结石的基础象征含义在历史中真的非常稳定。 从主干上蔓延出的最大的树杈则是将心结石作为宝石的历史。最为著名的那颗当属镶嵌于英国帝国皇冠正中央镶嵌的“黑王子红宝石”——但后来被鉴定其实为一颗尖晶石——但又被帷幕内的鉴宝专家们鉴定其实为一颗心结石。在心结石还依赖于从尸体中随机开采的年代,心结石的价值极为贵重,前文所提到的威廉姆掏空家底研究心结石,实际上他拥有的也只有7颗心结石而已,其中三颗还是价位较低粉末状的渗透型心结石。即便真正的大亨诸如古阿拉伯的苏莱曼·马利克·卡里·哈伦·迪马什基公子拥有一条镶嵌有18颗心结石的手杖,也是将其锁在柜子中用于观赏和炫耀,而实在是承受不起丢失它带来的打击[[footnote]]讽刺的是,在一次针对贵族的暴乱中,这位公子被这条手杖捅穿肛门而致死[[/footnote]]。此外,心结石还被用于国家间的大额度赔款或交易中,作为一张高额度支票使用。在人工制造心结石的技术成熟后,自然心结石的价格因稀有度减少和难以修饰为奇术所需结构而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其本身自带的特殊价值与人工制造大型心结石的成本比自然心结石的价格还要高,其仍然保持着名贵宝石的身份。即便是人工心结石亦如此,尤其是那些经过特殊打磨的人工心结石更为贵重。1950年在成立之初匿名人士捐献给国际数学联合会的用心结石镶嵌的描绘着勾股定理的装饰板,其上镶嵌着至少48颗被构造为完美方形的心结石,实际价格比帷幕外估测的价格[[footnote]]“那块嵌着红蓝绿宝石的板子”[[/footnote]]要高二十倍往上。 说到人工心结石,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分支:制造心结石的历史。尽管相较于心结石的发源历程,这一项显得年轻与更为现代一些,但随其近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心结石界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伊本的实验后,大量学者开始尝试不同的控制搏动方法以制造不同的心结石样片。其方法类似于编写乐谱——控制心脏每个心室搏动的节奏,调整血流在管道中不同的循环,最后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打磨师们将人造心结石的过程称之为“写作”,而并非“制造”“生成”或者“召唤”之用词。因此,许多大师级的打磨师也是大师级的音乐家,许多有名的乐谱经过简单的改编也可以被直接用于心结石的制造过程。一个有趣的打磨师的传统是打磨师会为自己的心脏作谱,并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地打磨它,最后在死亡时检阅自己一生所创造的最终成果。某些这种刻意打磨的的心结石可以与一些极品的心结石相媲美。然而,至今没有任何打磨师能写作出能被公认成为世界级的人造心结石:这可能也与刻意打造的情感,并不能同自然刻印于记忆中的悸动那般流畅和令人遐想有关。当然,如今打磨师们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们在尝试从伊本的理论中深挖一步,并将其与自然发生的心结石相结合以期望能在某一天完成这项伟大的目标;祝他们好运! 然而,心结石的历史并不总是伴随着源于内心的美好,也伴随着如同结石一般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知晓并认知到心结石存在的文明几乎都有大规模屠杀奴隶以获取心结石的记录,由于奴隶中很难产生充沛的情感,导致由此需要处决上千人才能找到一小块中意的心结石。在法尔昆达之后,如前文所述,许多用于获取心结石的奴隶更是受到了非人的虐待以产生心结石粉末。没有人知道需要消耗多少颗心脏才能产出一盒在当时贵妇人之间流行的心结石美容粉。在人工心结石的理论成熟,制造与开采心结石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行业规范后,这种直接使用活人来取得心结石的行为才慢慢得到遏制。但某些性情古怪的评论家或者研究禁忌奇术的学者指定要“人”造心结石!这些顾客与一些黑打磨师建立了地下网络以进行这些非人的买卖。著名的三角贸易发生时,其实还有一条相同线路的小三角贸易:这些黑打磨师为了逃避在欧洲对行业的监管,躲避到美洲以非洲黑人或者美洲原住民为材料开展自己的业务,然后再将成品运回欧洲。可喜可贺的是,随着行业在美洲的发展,相当多臭名昭著的的从业人员终究还是被监管会抓捕并处决,这种地下网络才算是真正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这种黑产业似乎又开始转移到东南亚或者直接到公海上并有复苏的迹象,有传闻公海医疗船除了贩卖器官的业务之外,还有这种制造心结石的业务。 但是,心结石与海的联系绝大多数还是美好且正向的。回到心结石的主轴上,其类似于模因的稳定含义使之成为一件相当适宜的,用来作为两个完全陌生的对象之间的初次礼物。将一颗心结石交出不仅代表交出去一笔巨大的财富,还可能代表着“将自我臣服于你”,或者“将自我交付于你”,还有可能是“将自我展现于你”。十六世纪的航海家们在出海时若有条件会带上一颗心结石用于在关键时刻与所到达地方的原住民建立关系(或者当储备金),现代的情侣也有一项在大海中心交换心结石戒指后沉入海底的特别蜜月仪式。据文献资料考证,郑和下西洋时向每一个沿途的国家都赠送了一颗不小的心结石——那应该算是一个文明用这枚宝石指代自我,将其以热烈的姿态展现于他者面前。 [[=]] +++ 奇术、与安布罗斯餐厅 [[/=]] 正如我们在前文多次重复过的,“心结石有良好的奇术性质”,奇术师和学者们很早就发现了这迷人的小玩意的巨大用处。然而,在其原理得到解析之前,心结石一般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地用于大规模群体歼灭武器[[footnote]]奇术师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心结石催动至敌军的思维中,让他们看起来如同发疯一般。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变得更加亢奋[[/footnote]]与供给富可敌国的要人们驱动性爱的玩具中,以至于出现了相当多令今人瞠目结舌的状况:某些奇术师将其性质误判为“极其富含元素力”的普通矿石,然后在自身局部扭曲的仪式中不可抑制地迷恋上了自己最后自噬殉情而亡[[footnote]]根据其助手在其生前记录的话语,显然他认为自己被扭曲的那一部分永远地离开了自己[[/footnote]]。 随着心结石研究的深入,其应用途径日益广泛。作为情绪的产物,心结石对催动思维奇术成效显著,而依据生成其的情绪又可以为相同情绪路径的奇术作加成效应。因此,民用心结石销路特别广泛:作为一种健康[[footnote]]指无明显生理上副作用[[/footnote]]且效力更强的药物替代品,心结石仪式被大量地[[footnote]]指用得起的圈层[[/footnote]]用于心理医生的处方中并成功治疗了大量[[footnote]]同样指用得起的圈层[[/footnote]]原本无药可治[[footnote]]或异常导致[[/footnote]]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当然同样地,也被用于成瘾性仪式与奇术性春药中。 在学术界则对其内部结构更为感兴趣。由于产生其的情绪不同,心结石的颜色也不尽相同——例如怨愤会呈现出棕红色,而忧郁则会导致浅天蓝等。不过,由于生成的颜色只与生成者对颜色的定义[[footnote]]生成者在颜色中“感受”到的情绪[[/footnote]]有关,相同的颜色因为不同的生成者对定义的不同也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类型。因此,通过每种情绪独有的结构来判断其类型是最为准确的方式。虽然如此,由于情绪的复杂性,心结石的结构几乎必定是多种结构不同比例的耦合——因此没有哪两枚心结石是一模一样的,即便是以相同方式人工生成的心结石也会因打磨师(机)的差异与砧台[[footnote]]用于生成心结石的心脏或类心脏构造[[/footnote]]亦是如此,更不用说有专门打造结构极其复杂的心结石作艺术品的打磨师了。当然,这种结构的多样为心结石带来了夺目的光彩,也间接限制了心结石的使用,直到能定向制造某种结构的心结石之后,让相同结构的心结石像其他奇术材料一般排列为阵列使用的设想才终于变成了现实。 现在能定向结构的心结石一般不作为武器使用——在军队中,更多地作为更高效的群体式兴奋剂使用[[footnote]]不过在战争进入尾声阶段时,这些宣称无害的奇术大多都不得不被实体的药物取代了[[/footnote]]。仪式中的心结石则能立即让使用者达到仪式对情绪的要求,如果使用理念回归型加速仪[[footnote]]和帷幕外世界初期对太空探索使用的阶梯阵列相似;只不过这里是将使用者的时间暂时扭曲为环状等到心结石将情绪加速至足够速度时再发射出去。等效地讲,就是通过在药效发作前反复重置时间在不暴毙的情况下嗑尽可能多的药[[/footnote]],还能被用于制造至高神性一类的特定仪式中。同时,利用其“自我”的特性,在通过渗透(电子)处理后,心结石还能作为几乎不可伪造的认证(电子)签名(以及一种快速而直观的反馈)及(电子)加密系统中。在AI技术逐步成熟后,著名奇术科技企业Macrohard[[footnote]]巨硬[[/footnote]]则创造性地将心结石用于AI的情绪模拟模块中并在强化4级图灵测试中取得了相当不错(0.88)的成绩。不过,笔者最感兴趣的则是现在由各大图书馆联合发起的心结石内嵌页研究项目:将依照内容排列的心结石载入阅读载体中,使得读者得以让自身的思维在书海搭建的造浪机上冲浪而得以极高地提升专注度与阅读效率——作用的范围可不止故事或诗歌一类的文体!经过精心构造的心结石能准确复现在极难专业知识中细微的情绪变化,其灵感来源于通过心结石为载体而发送特定情绪排列实现极速、超距交流的心相码,从而让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融化成型,而读者可以通过书中所自带的引导让这些流水以一种更为高效与自然的方式流入脑海之中。 也就是说,心结石实际上能够作为一种大量信息的载体[[footnote]]现代的理论指出,情绪本身就足以承载相当复杂的信息,只不过在通常会碍于接受端口精度不足而已[[/footnote]]。这催生了在心结石界另一行业:复现师。出现的过程相当自然:1688年,还在学府深造的玛洛琳·埃弗莱特接到父亲病危的噩耗而赶回家中时,父亲没能等到女儿归来而已经去世了。在遵遗嘱火葬时,玛洛琳在骨灰中发现了一颗相当大小的心结石。玛洛琳后来的回忆中写道: > 注视着父亲遗留于我的这块馈赠,当时还是学生的我立刻就联想到了之前所修习的心结石的内容。我不由得开始思考,如果心结石是情绪的结晶,那么有没有办法通过心结石复现当时的情绪呢? > > 我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并将之作为我的毕业课题。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因为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将心结石中存储的情感释放出来,而非将其向回凝结至情景中。幸运地是,我得到了导师与同学们的鼎力支持:我想大家在认识到这个课题的一瞬间,就意识到了它会无法遏制地迷人…… > > 在那时的结构学可不像现在[[footnote]]指1803年[[/footnote]]这么发达,至少是只能用于鉴明特征与构造少量基础性耦合的程度。因此从一开始我们的工作就遇到了困难:我们原想定是解析出尽可能多的情绪特征后,再通过得到的细节反向地构造情景。但某一日,当我将父亲留下的心结石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穿过澄澈的晶体所产生的淡蓝美丽投影时,我突然认知到了其中的诀窍:即便最好的画匠用最好的画笔与颜料也无法复刻出一块宝石的形体,而能复刻它的只有那块宝石自身的叙述——我们应将它放置于记忆的投影中,而非用我们的傲慢去解读他人的内心! >   > 当那束强光在我的脑海中折变成浅蓝色的思绪时,我感觉我好像真的触摸到了父亲的一颗泪珠——他是一个很严格的草药师,眼泪并不多见。我看见他拉起我的手,春日晨空湛蓝,我们穿过如青金石般飘洒着勿忘我的原野。我们开始向着日光奔跑,哼唱起独属于我们父女之间的歌谣。渐渐地,我们越跑越快,开始在草坪上滑翔,飞向那晨曦的起始之处;在我们的欢歌中,我惊觉父亲在不知何时松开了我的手:他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微笑着站在花海中,向继续飞翔的我告别。可我分明看见他微笑的眼角中留下了一颗略带遗憾的泪珠——这颗泪珠现在从我的脸颊上缓缓滑下。 > > 对比现在的复现技术,第一次成功复现的结果真的可以说是相当粗糙。但在我作为复现师同顾客观看的无数复现情景中,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这第一次粗糙的复现。现在我有时依然会将父亲那块遗留的心结石放置于复现机,乘上机器里那束强光,暂时而永久地,回到那片淡蓝色的春日中。 时至今日,复现师们已经在卡洛琳所研发的原型机上迭代了数千个版本。它们的原理大多类似:将意识光流照入晶体,再将思维作为光屏承载映像。这种技术成功赋予了心结石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 复现技术除了将对逝者的思念具象化之外,也在考古学方面发光发热;对那些流传至今日的古代心结石,通过复现可以有效地考证那些在史料中模凌两可或根本就是时间异常的部分,或者发现一些新史实:例如通过对古克里奥米亚国王一位妃子心结石的投射可以知道,这位妃子积心处虑自进宫时就开始谋划的调包太子计划实际上人不知鬼不觉地成功了,所以现有的那些对这个古代王朝的血统考证[[footnote]]及目前皇室所强调的“血统纯正”[[/footnote]]实际上一瞬间全部作废[[footnote]]除现克里奥米亚国以外[[/footnote]]。对一些拥有智慧的非人生物的投射则更有意思:能生成心结石的生物通常比人类更加长寿,行动力也强的多,所以即便这种可以称之为化石的心结石只有寥寥数十块,通过对这些生物对世界印象的考究可以相当详细地了解到这片大地还是泛大陆时期的状况,堪称是一本极其详尽的一手史料。这对那些拼命通过同位素或者奇术残痕来研究的古生物学家或者地质年代学家们可谓是究极福音。 当然,历史上总有一些你无从得知缘何而来的离经叛道的想法:例如直接食用心结石!虽然很早就出现了奇术或奇术材料用于烹调的历史,可对于还未尝试把心结石置于锅中的人们来说,将如此贵重的宝石[[footnote]]鉴于心结石的硬度与来源位置,也几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食用它[[/footnote]]单单用于满足口腹之欲,这种想法虽不能称之为铺张浪费,至少也可以称为暴殄天物了。因此,在那位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宣布要让御膳房制作奇玉[[footnote]]用于代指的隐晦说法[[/footnote]]糕并私下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赴宴时,几乎所有人(尤其那些知道这里的“奇玉”代表的是什么的来宾)都一同认定:呜呼哀哉。 这位声名欠佳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与中国皇帝实际上并非一时兴起。赵佶本人对异常科学有相当的涉猎[[footnote]]可惜赵佶本人在奇术法方面浅尝辄止,不然在被掳走时也不会那么狼狈[[/footnote]],根据传至今日的手稿还能看出,这位皇帝对于某些方面的奇术有着高深与独特的理解,一个代表性的证据就是在对心结石的使用上。由于中国源远流长“死生亦大矣”的影响,无论是传统符篆学还是彼时逐渐兴起的中式奇术,对这种从逝者心脏中取得的结晶在使用时均持极其慎重态度以至于到了敬而远之的地步。赵佶本人则对这种“尸玉[[footnote]]一种反对使用的贬低说法[[/footnote]]”的外形与性质异常感兴趣[[footnote]]拜皇室财力所赐[[/footnote]]——也许是他本身感情与艺术细胞就相对丰富,迷恋这种情绪的结晶的缘故。总而言之,在这位皇帝私底下研习了多套资料并进行一些初级的实验后,赵佶突发奇想:美食本身就是为人带来饱腹之外的幸福感的,那么使用心结石能不能制作出完全调动起食客情绪的大餐? 他第一个实验对象是油——我们说过,心结石表面光滑细腻,手感如油,若是真要食用心结石,很容易联想到油脂。赵佶尝试了多种方法,或将心结石浸泡入油中,或将其磨制成粉,但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无论是自己食用,或者将赏赐给下人或大臣,所得到的评价[[footnote]]赵佶很用心地设计了一个三盲实验——还有一盲是被测者不知道测试者是谁[[/footnote]]几乎是一致的与用普通油没什么两样。赵佶最后分析得出的结论心结石过于稳定的性质导致其几乎不可能被萃取,而胃酸和肠液也只能让直接吃下去的心结石从哪来回哪去。所以在他苦思冥想如何成功消化心结石时,突然想到心结石优异的奇术与精神性质——无需局限于物理上的食用,精神上也可以!于是这位皇帝又开始兴奋起来,并重新开始研究如何将心结石内存储的情感自然地导出。在炼丹房内熬上几周后,这项工作终于是有了一点眉目:赵佶发现,如果能对心结石施加极高温[[footnote]]现在经过测定约在12800度[[/footnote]],那么心结石的物理结构就会变得亚稳定,从而使得在不破坏其主要结构的情况下能对其作出部分修改,此时,利用符篆等工具就能将奇术纹路规整密嵌在心结石内部,从而改变心结石内含的情绪的存储方式,让其能在受到轻微扰动后即能释放[[footnote]]现在我们知道,味觉的本质是味蕾对信号分子的识别,而情感的本质是信号在神经间的传递;也就是说,赵佶的方法相当于让心结石模拟了特殊的信号分子并直接刺激相应部分。而符篆所刻印的奇术纹路则更像是为心结石构造出中央处理器使得其能自动在接触味蕾时执行上述操作。所以,本质上赵佶在不知不觉中造出了光刻机[[/footnote]],同时还能通过加入其他材料来改变物理性质,例如加入高温凝胶让其软化等等。赵佶的第一道成品是类似甘草条的条状物。 很有嚼劲,不过可能是因为尚不熟悉操作,导致成品时心结石内含的情绪已经快要全部泄漏出去。尽管如此,未曾想到即便只加入了极少量的糖,味道却并不寡淡:一股暖流在其接触到舌面时即传遍全身。 这是赵佶对自己的第一件成品的评价。这小小的成功大大地激发了皇帝的斗志,最后在迭代数十个版本后,发出了先前所说的“奇玉糕”的请帖。宴会当天,来宾们大多都对眼前那块看似毫无特点的白糕默不作声,直到送入口中的瞬间之前仍抱疑问;但是当真正触碰到齿尖的那一刻,这场看似荒诞宴会的内核才真正显现出来。 > 月下风回暗涌生。 这是一句相当中肯的评价。赵佶坐在主位上面带微笑地看着来宾的脸上复现出的笑意,频频点头[[footnote]]当然三个月后赵佶就去北狩了,这是后话[[/footnote]]。幸福乃人间至味也。 这种心结石的烹饪方式很快地从宋朝传入其他地区。今日,心结石的大厨们都会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物理与奇术方式锁住心结石的内部情感,让其容易释放又不会在烹饪时流失太多,正如烹饪一块好肉要锁住其汁水一般有趣。出售心结石菜品的餐厅一般都会与打磨师合作从而保证各味心结石的持续供应,并充分利用其结构在生成的可修饰性,在赵佶的高温烹饪法的基础上又新创出更多的方式,例如让其自由释放至汤汁中的水培法和用低温暂时凝固的结构,让其在人体的温度下融化和释放的冷吃法等等。安布罗斯在凯尔盖朗自由港中有一家专售心结石菜品的餐厅,从经典的幸福肉松炒饭到新款的悲狂河豚厚切刺身不一而足。现在每当笔者叉起一块牛排时,都会回想起那个小岛上日光在狂风呼啸中时卷时舒的奇特午后——这可能就是心结石的威力吧。 [[=]] +++ 影响、与收护协会 [[/=]] 心结石在整个文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相当程度上造就与改变了整个奇术学对情绪乃至思维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让人意识到,持久、坚韧而强烈的情感究竟可以有多大的力量,不亚于那些拳脚与刀枪。事实上,在那些显性的,被用作武器或燃料释放自己的情感的心结石的力量之外,更多的心结石是隐性的,悄无声息却更加有力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我们说过,心结石在自然情况下只能偶尔出现在心脏内,但是微小的心结石原核很容易在心脏间的血肉中生成。这些心结石的粗制品虽然极其容易被心脏分解吸收而无法形成心结石,但同样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数量呈现动态稳定存在。因此可以说,许多人的心脏中虽然没有心结石,但仍然有一定的心结石效力(那些有的更是如此)。因此,当这些情感的结晶开始聚集在一起,在每个困苦或不甘的人的心脏中共振时,思潮和革命就会由此产生。这些实体的结晶更多的是提供了微弱但必要的勇气与智慧,变为让圆球从尖顶滚落的关键扰动并让历史的轮盘从停滞到转动。这种隐性的力量伴随着文明的一生并将它拖上时间的洪流,不可阻挡地推动着它呼啸着前进。 当然,也有数块成体的心结石实实在在地搅动了整个历史,最为出名的当属中国历史上那块传国玉玺。从卞和刖足开始就注定了这块“玉”是不平凡的——那位既没文化又没脑子的楚国工匠实在是狗眼不识泰山,连这是一块古龙的心脏化石都看不出来。好在这块巨大的心结石总算还是重见天日,并经过艰难的雕琢摇身一变成大名鼎鼎的和氏璧摆在赵王的桌上,随后这块小小的心结石连同十五座城池差点就要遭了劫[[footnote]]不过我们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蔺相如真的撞上去了,碎在柱子上的可能只有蔺相如的脑袋[[/footnote]],但最后还是平安地变成[[footnote]]这很奇怪,现在根据玉工们的工作记录来看他们并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简直像是这块心结石自己就想变成玉玺的[[/footnote]]了一只端端正正的玉玺。接下来的经历则更为传奇:一块小小的心结石,除开如子婴向刘邦投降亲自进献玉玺这种特殊情况外,很难不在战乱中遗失,也确实遗失过数十次,尤其是在极为动荡的时期。然而最后要么是不可思议般地找到——孙坚奇迹般地从井里搜出玉玺,或者干脆不明不白地出现在皇帝的桌上[[footnote]]历史上的异常组织经常关照这块心结石,证明了它就是同一块[[/footnote]],最后只能现编一个理由或者干脆就宣称是自制或伪造的,好似它总会消失在每一个历史的漩涡中,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漩涡中心的至暗处总有它的身影。这块心结石却不随时间上种种变故而黯然褪色,却越来越鲜亮,在清朝时完全不像一块正常的矿石,最后被乾隆一口咬定[[footnote]]看来鉴宝能力和他的诗有得一拼[[/footnote]]是赝品。异学会曾有报告指出,它和社会间有相当异常的联系,那些看似根本不可能影响的磕碰把玉玺的角磕掉时,总能在之后的时间里找到一次对应的政治或社会变革。研究它的学者们到最后也没能搞清楚为什么会越来越鲜绿,也不知道何时停止,遗失它又会有什么后果,因此只能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对这块玉玺的观察记录。最后的这块玉玺结局是极具戏剧性的: 在颁布退位诏书的第三天后,作为宫女的潜伏人员终于从忙碌中缓过来,此时她察觉到了一个令她震惊的事实:那块心结石传国玉玺不见了!她赶忙僭越着问傅仪:“皇上,玉玺呢?” 于是所有的宫女和太监连同傅仪本人开始在紫禁城内翻了个底朝天。这枚玉玺之前虽已许久不用,但仍然好端端地放置在特制的台座上储存着。现在,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皇帝退位,空荡荡的台座好像在暗示它也想退位了。最后寻找玉玺的行动搜查不了了之,这枚心结石也从此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再次出现过。现在仍然有人坚信着这枚心结石玉玺仍然存在着并以各种方式寻找,不过笔者还是更喜欢那个隐喻作为给这群人的建议:也许心结石来源于那块巨大的古龙化石并不是偶然…… 诸如此类的心结石不止一颗。人们似乎特别倾向于使用心结石来制作这类贵重器物,虽然早在16世纪已经证明,心结石的生成与高贵或卑贱或圣洁与罪证并无关联,更多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很大的运气才能让一块相当大小的心结石出现——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确实有一段时间,心结石被视为权力或血统的象征[[footnote]]必须指出的是,在另一些区域,心结石可能被视作是不洁或肮脏的象征,可能是认为晶体不应出现在血肉心脏内的缘故[[/footnote]],正如14世纪的奥地利公爵们都拼命证明自己的心脏内存有一颗心结石来为自己的半步选帝侯加码一样[[footnote]]虽然从来没有被承认罢了[[/footnote]]。然而直至今日,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位面或者一些比较迷信的区域内,仍保有这种落后的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特权与歧视,纽约[[footnote]]很难想象这种大型自由港内的某个部分居然还和中世纪一样[[/footnote]]自由港大名鼎鼎的山墙运动就是在那些心结石持有者在遭受无理拘捕后奋起反抗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另一种与之相似的影响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有些老年人会坚信心结石会有助于带来好运和长寿[[footnote]]也许是心结石制品强大的镇痛作用的缘故[[/footnote]]或死后能去往天堂的证明[[footnote]]并不是[[/footnote]],基于此开展的活体检查骗术层出不穷,甚至还会有不法分子开设“心结石速成生成课”让老人使用应用于砧台上的打磨方法强行在自己体内生成心结石内。香城曾联合过香城打磨协会拍过一部反诈短片警告那些试图“速成”心结石的人:不当的打磨方式可能会让心结石生成在错误位置,可能让心结石真的变成心脏结石甚至不慎堵塞血管造成功能丧失或生命危险! 至于心结石的使用,随研究的深入,当发现心结石实际上是情绪甚至记忆的结晶时,某部分从业人员则开始竭力反对使用心结石,至少应该禁止使用自然生成的心结石于奇术中。这种观念最后演变成如今的心结石收护协会并大有重新制定行业标准的气势。虽然相当多人[[footnote]]至少很多奇术学者和商人[[/footnote]]和看待环保组织一般看待这个协会,但依然有不少的业内人士认同并加入其中,并坚定地按照协会制定的规章开展自己的工作,例如知名复现师Damion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曾有幸预约到Damion给笔者的人造心结石[[footnote]]因为好奇。在我定制这一块心结石时打磨师问我要什么结构的?我想了想对他说请给我来一块比较规整的吧,这样能让我满足一些。我很想知道这种心结石是否也能复现[[/footnote]]做了复现并讨论过这个问题,Damion的回答则是: > 你看,当你透过这么一小块晶体,却能看到一个人深埋其内心最为珍视的东西。 > > 你不觉得,就让这么一段被封存的时间这么白白消散,不会感到很惋惜吗? > > //但这是人造心结石呀。// > > 你知道吗,在我看过一场又一场的映像后,我明白了一个事实。 > > 心结石从无定形——对它如何存在,如何生成的讨论实际上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 > 在我眼里,结晶只是心结石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它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凝结为这样澄明的晶体。 > > 而我认为,每一块心结石都是弥足珍贵的。 > > //那么,那些没有心结石的人呢?// > > (笑)我想我透过他们本身就能看到很多东西,可惜他们自己却看不到……他们认为自己并不透明,这真可惜。所以这种可惜促使我投入到反对心结石如此无节制地投入到那些看似有用的奇术里去,至少我还能保存下那些还未变成奇术波动然后消散无迹的心结石…… 话说回来,笔者还以为人造心结石不会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结果。但是当深蓝色与浅蓝色的几何分形在笔者的脑海中再次展开时,笔者觉得稍微开始理解Damion的那句“心结石无定形”的含义…… [[=]] +++ 心结石、与你 [[/=]] 如标题所述,这篇科普实在是非常肤浅的浅谈,笔者也并非专门从事心结石相关工作的人员,只是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理解帮助还从未了解过这心脏中的小小矿石的读者快速入门而已。不过,笔者倒是有一个从Damion那里知道的有趣小实验想放在结尾,如果读者仍有兴趣[[footnote]]那太好了[[/footnote]],也许可以试着做一做。 打磨师们会通过主动控制心脏搏动来制造心结石——当然,笔者想这对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这方面训练的读者有些过于困难,不过Damion表示可以回到心结石最开始的生成方式:用自然的情感来沉积它。笔者问过Damion:“这可以让我在死的时候能挖出一大块心结石当遗产吗?”“显然!不能。”Damion回答,“还有不要试着天天去摸你的左胸——很多心结石不打开胸腔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它可以让你找到和心结石差不多的东西。” 好吧。笔者于是记录下这实验的详细步骤: > 先稍稍放松,比如说伸个懒腰,喝一口水什么的,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者躺下。 > 然后,闭上或眯上双眼,让现实在你的视觉下溶解——如果你乐意,可以带上耳机,听听你喜欢的歌。这一步主要目的是将你与现实分离开来,方便你进入你的心脏之中。 > 现在,在这一片模糊里,你的大脑开始伸展出附肢,去寻找那些在混沌中逐渐成型的物质。试试轻轻地闭一口气,像深潜一样进入这片思绪中。如果你发现没有什么成定型的,别灰心,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靠近第一个你的思维接触到的概念,然后让它发光,像游泳一样轻轻地靠近它,慢慢地,不用着急,如果它消散了,那就再重复一遍。它不会真正离开的,直到你找到它为止。 > 你找到了吗?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它的状态如何?它在向你说早上好吗?它是否还浸润在蔚蓝色的海面之下?它仍然浑身长满了刺吗?它还是那么的绝望,那么黑暗,像那场永远不会停止的雨夜吗? > 然后,慢慢地靠近它,虽然或许会出现可能的痛苦。不过试着去克服它,如果克服不了,不必强求自己,你可以重新找个时间,比如说吃个蛋挞后的休闲下午茶里再试一次。如果你继续了,在距离足够时,就将它轻柔地拨动到你的身边。 > 然后,将它放置在你的心脏上,稍微用力地按下去,想象它在你的心脏上像流光一般溶解开来。你可以在这个步骤停留任意久的时间,直到你认为你的心脏已经接受了足够多的光流为止。 > 慢慢睁眼。 > 然后,去找一面镜子吧。看看镜子里,你有什么变化吗?镜子里有什么你想要的东西出现吗?你可以在不同时间重复这个小实验很多次,直到你在镜子中找到你所寻求的。 > 记住,心结石是无定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