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奈啸歌红塔烈火

源页面
2025年5月10日
修订 23
评分
40
↑ 42
↓ 2
支持率
95%
总票数 44
Wilson 95% 下界
84.9%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174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8
SOURCE_CHANGED
2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最近投票

1 / 5
2025-08-21
2025-07-20
2025-07-19
2025-07-19
2025-07-19
2025-06-27
2025-06-10
2025-06-09
2025-05-23
2025-05-17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minimal |title=SCP基金会 |subtitle=控制,收容,保护]] [[>]] [[module rate]] [[/>]] 也许我应该依照某种约定俗成的惯例,用“要乐奈”三个字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像是在学校里写作文那样,按部就班地把事情一点点写出来,也许我不该这么干。 读者们——虽然你们应该也不太乐意来听我的闲聊——啊,我知道你们可能对我的行为感觉莫名其妙,这种事情实在太多,我都习惯了。你们通过各种纸张和屏幕看着我,看着自称为“我”的存在,名叫要乐奈的存在,看着这存在莫名其妙地要以自己的视角向你们进行叙述。 但别不信,我也能看到你们,通过这段别人录好的录音磁带斜视到你们。那四肢着地行走的男孩说的没错,“动物”说的没错,磁带的卡孔是人们的眼睛,我能这么直接看到你们。我便这么一直看着,试图从你们的眼里看出点什么。 当然,这段文字并不是我说出来的——我说话的水平很差,日常还能应付,一到像我正在写的长难句这样的就完全不行。人们或许觉得只是我性情怪异,或者觉得我根本是病了——于是在你们看来,我也不是人,我没有人的思维和感情,而是一只“野猫”。 但我必须表达,于是我拿起了吉他,用一阵阵的轰鸣把情感泼洒出去,于是我拿起了纸笔,把我的话语一行行写下。你们可能也觉得这莫名其妙,但我觉得这只是正当防卫:##8B0000|你们的口耳中散溢出深红色的烟气,把我呛到窒息。烟气同你们的思维一样无趣,还有着腐烂的气息。## 考夫波尔城内一样有着这种烟气,倒不如说[[[lampeter-hub|兰彼得数不清的宇宙]]]里它无处不在。但考夫波尔是特殊的,它的烟雾不飘在空中,而是像灰尘一样附在地上,每次起风下雨都要引来一波深红色的浊流,在阶梯和铁轨上拌着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废料飞起。 要问为什么的话——去问问[[span class="ruby"]]伐托里[[span class="rt"]]The Factory[[/span]][[/span]]吧,问问他们对考夫波尔的人都做了些什么。要问伐托里是什么的话——你可找对人了,我和考夫波尔的市民们各有一堆对它的描述,其中最大也是唯一清晰的共同点便是——他们冷酷无情。 ------ 也许我该从伐托里是什么,伐托里都做了些什么讲起,也许我不该如此。我没有“动物”那么大的福气,我的文字不知为谁而作,不能像他一样,想象自己正被千万只眼睛同时注视,同时他以自己的目光注视回去。我只能静默地看着纸张,想象自己就是它,然后再以纸张的视角被众人传阅,想象你们的手指在我的身上摩擦,热气和液体的交换让我有被你们吞下的错觉。 读者们!我明知这是我的任性,你们会为我迟迟不进入正题而恼怒,但我是故意如此的:这是我的故事,而我本不是考夫波尔的人,不是“那一夜”的受害者,倘若我就这么单刀直入,岂不是有种擅自替他们把故事讲出去的自私在?我最讨厌不说上下文只在那里情绪发作的人了,你想帮他们都没法下手。 讪笑的法洛奇和赭那拉姆看着我,或悲伤或庸俗的眼里不自觉地流露出饥渴来——那是失去一切之后,为了填满欲望而放弃理智吞食着一切的眼神。有点像素世的,但比她更加……怎么说呢,会掩饰?会用自己的爱好埋藏掉? 他们或多或少知道兰彼得的传言,虽然他们明知道我不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但还是时刻要我写出一则故事来,要我把故事向比伐托里老板的度假村——虽然就我所知,伐托里的情况很可能让他们的老板也一直被锁在工位上——所在地方更遥远的地方传去。 我能怎么办呢?基金会在我的脑子里装了东西,那是一个翻译器,让我能知道考夫波尔的人们在说什么。他们其实算是很庸俗的家伙,但不知为何却从来没有成为我眼中“无趣”的大人。 当然,对我而言还算有趣的人可不只有他们两个,倒不如说他们已经在我能正常打交道的人里面的道德水准平均线之下了,他们的口耳内也仍然有红烟涌出,其中法洛奇相对而言更不呛人。 扎法尔,艾莉,尼莎,索姆拉吉大师,“动物”,还有许多许多的有趣的人,他们从非我的口中听闻此事,或笑或怒,七嘴八舌,用各种原因推动或者阻止我这么干。 他们的声音就像是“动物”说的那样,变成了我自己的声音,在脑内环绕不止,还带着其他人的声音一起,爱音的,Rikki——也就是立希的,灯的,素世的,父母和外婆的一起环绕,他们用着不同的语言一起叫唤着,仿佛他们还在我的身边一般。我于是只是待在原地,目光随着被风不时刮起的红烟尘随波逐流,我升起,我落下。 我最终还是要写,就跟我当初要拿吉他演奏一般,于是,读者们啊,我开始了,你们可拦不住我。 ------ 要把伐托里是什么,“那一天”又是什么说清楚,我就得先把考夫波尔的整体环境给你们做个画像,得先说明白我来到这里时发生了什么。 当时的我躺在考夫波尔的贫民窟里,手里抱着自己的电吉他,那是从外婆那里拿来,跟了有我十几年的东西——我不知道它为什么能跟着我一起通过复生系统传送进别的宇宙里面,也许是当时的我手指呲裂出血染透了琴弦,肩膀也破裂开,肉按在琴板上,它被当作是我的一部分了吧。它遭受了一点刮擦,但出声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事后检查起来真是松了一口气。 即使排除那些单想起来也会让我龇牙咧嘴的疼痛,当时的我情况还是可糟了,不夸张的说,想死的心都有,因为当时我感觉什么都没了。 基金会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那里的烟气尤为凝重。但那里对我而言也毕竟有家的感情,有我重要的人在,不如说我就是为了她们才跟进去的…… 当时是整个建筑都在向内崩塌,我们所有人都要被埋在下面。当时的我想起了好几部电影,里面的那些乐手都是在自己原本的家园,**归宿**被毁灭之时,要演奏着音乐,将自己作为陪葬的。当时的我也认为自己将如此,于是便这么去做,现在想起来反倒只是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很酷而尴尬着——当时演奏的太来劲了,反而像是在庆祝这场毁灭一样。 虽然基金会有复生系统,但当时的我就是觉得这次将不再有复活,将完全地死去,于是我便忘情地演奏,给自己和吉他留下了一身的伤痕。 预感只对了一半,完全死去的不是我,是其他许许多多基金会的人。它的整个架构都破破烂烂,所有设施也全部消失,幸存者的生活再也不同了。 但当时的我不知道,只是感觉浑身上下剧痛无比,而后即将昏倒,下意识护住吉他时直接向后倒在了地上。虽然考夫波尔最热的时节还未曾到来,但热浪还是从我身边的土里翻起,伴着各种泥浆和污物的气息向我拂来。 当时的我只觉得这是死后的幻觉,但脑内机器的各种警报和提示告知我,我还活着,但是完全地掉队了,除了翻译器以外的近乎所有功能全部报废。 我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只是继续躺在地上,让时间在混沌的思绪中缓缓流逝。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气味中的一股刺鼻感,让我想起了我从小就一直看着,但别人似乎毫无自觉的红色烟气。但这次它带来的瘙痒不再虚幻,它货真价实地附着在每一个毛孔上。然后我大致明白了,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碰见真正具有剧毒的化学药剂。 遇到真正的死亡威胁时,反而不想死了,或者说我的求死心本来就不怎么认真吧。我就像一只野猫一样,本能劫持了我,让我胡乱地爬起然后试图躲避,然后我发现在我的近处是一滩滩凝固的黑色液体,它们从层叠的管道和破裂的大缸中流出,然后凝固在地上。这是一个废弃的化工厂。 我能看出这工厂远非寻常,虽然具体怎么描述也让我词穷无比……总之,它内部的红烟分布结构非常怪异,上面还有一些一般的工厂不会有的特征,像是将那种现代的冷酷的恶以极高精度凝练出来,不再带有或狂热或怠惰而导致的美观或者偷工减料,就如同它的建筑者和它本身像是同样的机器一般。 结合上从其中不时露出的独特Logo,我能确定,[[[http://scp-wiki-cn.wikidot.com/factory-hub|它就是基金会所说的那个工厂,]]]那个“不明”,“不明”,“不明”,神秘气息笼罩着,有异常的门路与手段掩护自己的工厂。 有数条野狗的声音在我身边响起,口吐白沫的,疯癫的,颤抖不已的。是狂犬病。 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就听到一个男孩骂骂咧咧的声音,脾气比Rikki的还暴躁。他说的话很难懂,印地语,法语和英语单词夹杂着,他不是对我说话,甚至不像是在和真正存在的谁说话。 几块石头从我的斜后方扔来,砸中了那些野狗,让它们不敢再靠近。我向后看去,看到的是一个畸形到恐怖的身体:脊椎严重向内弯曲,背部像只虾一样弯折在一起,屁股成了整个身体的最高处,背上有化学灼伤造成的疤痕。这男孩被迫四肢着地地走路,干穿着一条破短裤,要么是没有人会管他,要么是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不值得去被管。 那就是“动物”,他抬头看向我,疑惑不解,心生恨意与恐惧,//你又是什么?你的外貌如此奇怪,有着比从省政府里来的部长老爷的西装领子还白的头发和皮肤,两只颜色不一样的瞳孔,并且不穿着考夫波尔人的衣服。你是那些跟秃鹫一样,想要拿我们的痛苦做消遣的旅行者?是杜尔迦女神的化身?还是那个伐托里的走狗?//他用印地语说了一遍,再用口音颇重的法语说了一遍,差点识别不清。 呃,看来对于绝大多数世界的人来说,天生的白发和异色瞳还是太过于古怪了,以至于会让人产生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联想,他又让我想起来我之前随着基金会在各个宇宙间穿梭时得出的结论。 目前的我只能靠着基金会科技的残余自动翻译别人所说的话语,不能跟别人沟通,不过那也没什么关系,即使我会他们的语言,我的交流能力也极低……“伐托里?”我按照他对“工厂”这个词的读法问了回去,期望他能给我一些信息。 果然他反应激烈,//如果你不是装傻,那必定是个怪胎。//他这么笑道,笑声放荡而不像人类,//所有考夫波尔或曾到过考夫波尔的人都听说过它,所有人都知道是伐托里造成了“那个晚上”,你不会真是什么女神化身,要向我传达什么乱七八糟的使命的吧?// 我不知如何回答,也没法向他回答,我不管说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证明…… 不过,他所说的“那个晚上”也很令我在意,难道这便是让这个工厂遭到废弃的原因吗?这便是他只能四肢着地行走的原因吗? “动物”看我傻愣在原地,明知道我不能说他们的语言,于是啧了啧嘴,示意着我跟他走。我随着他钻过了工厂围墙底部的一个小缺口,这个缺口藏在草丛中极其隐秘,如果不以流浪猫狗的思维去找基本没法找到。我们便这么逐步走入了考夫波尔拥挤的小巷上。 ------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考夫波尔城内的红烟与往常不同:在我之前所在的世界里,无趣的大人们总会喷出红烟的,那是他们贪婪、躁动与愚痴的象征,这些红烟会凝聚在空中,挥之不去,烟雾翻滚的边缘有时候会显现出一些……##8B0000|可怕的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怕,但它就是让我感觉如此,对它的数次管中窥豹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考夫波尔不一样,这里的大人虽然仍然有这样那样的特质,但他们的红烟都不能再停留在空中,而是迅速地沉落在地上,让他们看起来像是病了一样。 好吧,说他们“病了”并不是比喻,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病症:哮喘,幻觉,癫痫,吐血,身体逐渐腐烂,等等等等,他们都说那是伐托里和它毒气的错,现在的我已经或多或少习惯了,但当时只能说幸亏我“死亡”的时候肚子是半空的。 他们每个人都似乎在叫作“那个夜晚”的存在里面失去了什么,于是他们自觉他们似乎是某种将死未死之物,于是他们的烟气不再飞扬,而是被沉重的引力栓在了地上。 是扎法尔收留的我,“动物”带我穿过了“天堂街”——一条城中村/贫民窟的主干道,带我来到了一处还算宽敞的屋子,让我见到了扎法尔。 扎法尔对考夫波尔的穷人而言是英雄——//他为穷人放弃了生命中一切重要的东西,跟穷人们一起生活,穿一样的衣服,喝着一样的,从臭气冲天,还被伐托里的毒气污染过的井里面打上来的水。//人们都这么说他,称他为扎法尔兄弟。 他戴着眼镜,挂着有些神秘莫测的微笑,看起来像是某种知识分子里的理想主义者。他会英语,这让事情变得简单了些,我虽然仍然约等于什么话都没法说,但最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还是有的,可以通过纸笔交谈……我头一次(再一次?)觉得外婆压着我的野性和演奏的欲望,让我不能逃课是如此高明的决定。 刚才忘说了,我身上其实有着基金会的标识,但大家都没法看懂,或是根本不在意我这样异乡人身上的奇怪装置。 虽然某些消息灵通的家伙,比如那个热爱美国文化的法洛奇和喜欢“发国难财”的褚那拉姆,也觉得这其中有所奥秘,但只有扎法尔似乎知道它真正的含义。 他从“动物”的口中知刚才的事情后,思考了一下,开口道://这位小姐,你是基金会的人?为什么会对伐托里工厂的废墟感兴趣呢?它已经废弃有十余年了。// “我来到这里是一场意外,我对这里近乎一无所知。”我这么在纸上写到。“但我的确对那座工厂很感兴趣,它有一些非常令人不快的气息。”……还有闲心耍酷来着。 他摇了摇头,//这位小姐,你还是太可疑了些,虽然我能确定你和伐托里不是一伙的,但我怎么能肯定你不是基金会阴谋的一部分呢?// 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确足够谨慎,这种谨慎来自于苦难生活给他们带来的耳濡目染——没人对他们足够好,没人有足够的余力和闲心去做道德楷模,于是任何的善意看起来都像是潜藏着某种别有用心。扎法尔似乎原先也是这样的外来者,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与考夫波尔的其余居民打成一片。 说来也是非常凑巧,这时候新任的管理员正好向我们发送了一份公告,告知我们基金会的崩溃和接下来应该如何做。至于为什么我把这个接受消息的能力也称作“近乎报废”,那是因为这个讯息发来之后不管我怎么再尝试,返回的也只有一片杂音,就这样吧,我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 于是我也摇了摇头,“基金会已经自顾不暇了,我一个人什么也做不了,尽管我可以说基本没有办法证明,但一段时间之后,您自然会发现这点。”我这么写着,学着大人的口气糊弄他。 扎法尔踌躇了一会儿,最后这么说,//那么这样吧,我不能直接赶你走,也不能就让你直接跟我们待在一起,我正好知道一个适合你的地方……//然后他拿出一瓶可乐来,//那么,请你先在这里待会儿?//我点了点头,并且再一次地暗自哀叹可乐竟然没有抹茶味的。 他叫“动物”去传个话,他便爬出去了//……这家伙真是任劳任怨,//我这么想到。我穷极无聊,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同时开始消化我所遭遇的一切,还有管理员的那则通知。 这时,不安在逐渐从我的身上涌起,因为我终究不是野猫,是人类,与那些无趣的大人不同,我会去思考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我本想细细感受考夫波尔的外在,但我脑内的焦虑感已经超越了一个阈值,让我无法再去注意除了我焦虑之物本身外的任何东西。 ------ 管理员的那份通知与其说是稳住大家,不如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给大家的情绪上再添上一把火。在我的眼中,我看着干草,木柴和煤炭堆在一起,然后点起了火,火上面是我自己。 > 从果园到诺莫斯, 从哈克雷特到辛德斯,每个宇宙中的所有永久或临时设施都被摧毁了,有数百万人遇难……我们的部队原本有2000万,现已经减少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我怎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已经成了那一千八百万分之一,怎能不开始怀疑,我的旧识成为了那最不幸的几百万分之一?我在脑海中过了一遍那些人的面孔,仿佛害怕着肉体的死亡也会立刻导致我对他们的遗忘。 虽然我的身体已经成年了,但我感觉我的精神还没有跟上。我本来觉得这一点问题也没有,但现在似乎就是为此付出一点代价的时候了。//……长崎素世,高松灯,椎名立希……//我不知所措,这么默默念着这些人的名字,那些从加入基金会之前便已经熟识的人念得尤其重。 也许我本该流泪的,也许我本该悲伤的,但我没有,我只有极深重的焦虑,像是有什么卡在了我的皮肉缝里,非得要我挠烂我自己的身躯,用刀剃着骨头把它取出来不可。 那火焰开始不断翻腾扬起,冒出红色的火星与焰光。我看见我的肉皮被寸寸烤到龟裂,冒出宰杀不当导致的腐臭味。 > 我们无处可归,也不能重建一切,除非我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如基金会曾遇到的无数其他事物一般,充斥着令人恐惧的未知。人们可能会认为我们是无所不能的,利维坦一般的机器,还认为我这样的女孩根本没有可能融入基金会。 他们完全正确,他们大错特错。我看见有人扒下了百万只野猫的皮,用它们做鼓风的工具,在向火里不断灌注新鲜的空气。利维坦也会被割伤,被凌迟,被身体里不断涌现的癌细胞蚕食着……而构成它的则是人类,七情六欲混杂的人类,只要记住这点,不管是什么人都能在其中挣扎求生,即使是被吞入利维坦的体内,人们也会试图在其中寻找**归宿**。 基金会作为一个整体无所不能,基金会里的人作为一个个体万万不能。当整体被毁灭时,个体的脆弱便被暴露无遗。我又成了那个外婆把Space关停,我不再能随意地逃学然后沉浸在音乐中时,只能不甘地问着究竟为何,望眼欲穿的小女孩。 我又想起工厂/伐托里了,他们似乎要弃绝一切的人性,完全消灭“不能”的个体,只留下整体让自己看起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不可侵犯的“无所不能”感。 //我该怎么面对他们?扎法尔他们又该怎么对付他们?//虽然当时的我不知道扎法尔他们和工厂到底有什么恩怨,不过那些疾病和沉落在地的烟气已经让我能够窥见其中的恐怖。 我听见了远方传来的尖啸——现在想来那是经过考夫波尔,前往勒克瑙或者孟买的火车的,亦或者是考夫波尔电气厂的汽笛——放任它们也进入我的视野中,让炙烤我的火焰更为旺盛。我看见火里还有其他的人,他们的烟气一同吐出,凝聚成那个可怖之物最纯粹的形状,我从火里望见了它,它比往常有更深的红色。 我该怎么描述它呢?好像无论怎么描述它都会把它的特征和内涵削减三分,而我又不能分出主次来,它的每一部分都同等的无用且至关重要。我的手指静静弹着那碟磁带,开始苦恼起接下来应该怎么叙述。最终,我还是觉得文字要做的应当是传达到人的内心,那么请读者也开始思考吧,思考从你我口中吐出的烟雾,怠惰的,恶毒的,愚痴的烟雾。 ------ 想象有这样的一个存在,它没有“个体”一谈,它只能由无数更小的组件构成,组件的来源限制是没有,至少是近乎为零的。每个组件都有微小或者巨大的不同,无数的组件堆叠在一起,成了一座巨塔,这座塔的颜色和形状可以是任何你所想要的,而我对形状没有想法,只觉得它是极纯的深红色。想象它就这么矗立在辽阔的荒野之上,而你现在的目光正在转向它。 它散溢出的气味与声光色电掩蔽了观望者的视线,令你无法站在一个足够远,足够“客观”的地方去观测它的细节,它把自己的细节掩藏在无穷层表象之下,欺骗一些不求甚解的人认为它并无本质,它只由虚幻的表象组成。 但倘若你靠的足够近,能够透过一切障眼法直视它,那你的身上也必定沾染了它的气息与声光色电,你将成为它细节的一部分,而你永不可能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审视自己,于是你对它也将只有一个主客观上都有着残缺的论断。 那么,我在这里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这是由细胞组成的人体,这不对:人体选择自身组件的限制其实颇为严格,必须得要有合适的配型才能容纳进身体中,而如果只是接上假肢义体,它们被其他人直接认作“你的一部分”的概率也极小。于是作为个人的你不是它。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这是由个人做成的社会,这虽然问题没有那么大,但还是错的:虽然人构成了社会,社会造就了人,在一定范围内符合先前的定义,但如果你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只是去旅行,走马观花,去见到其他人或是装模作样给你展示的东西,或是看到他们私下的丑事,你也是抽身在外的。你既没法真正理解他们,也不能说他们将你浸染成了他们的模样。于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不是它。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这是由社会组成的历史,这不能说错,但也不对:你不可能以一个完全客观的视角去注视历史,所有历史都是造成你如今遭遇的原因之一,倘若你对此不抱情感,那你永远无法理解它;倘若你掺和自己的好恶,那你便承认了你也是操纵它,曲解它的无数人之一。于是社会组成的历史不是它。 那再往上的是什么呢?历史组成的会是什么东西呢?我不知道,只看到有一尊红色的巨像从历史的巨网中升腾而起,##8B0000|黄铜制的王冠,深红色的躯体,七条锁链披挂于身,剩余的都埋在缭绕的烟雾中,它的身躯不断变化,皮肤上仿若有浪潮滚动,好似所有生者与死者的躯体都附在它身上。那似乎就是将“人类”的一切叠加在一起,去除所有已经理解或者完全无法理解的东西之后,那个显眼而骇人的夹缝。## 这便是我在烟气中所见的东西,在东京的街道上,看着赶路的上班族呼出的东西,在基金会的建筑中,看着那些人类和具备智能的异常(他们也算人类么?)从眼耳中泄露的东西,还有在排练室中,从爱音身上…… ……哎,虽然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阅历不断增长,但爱音,或者附着在她身上的存在还是让我汗毛倒竖,连试图去回忆都有极大的心理障碍。我耳边仿佛出现了她当时的笑声,快活的,怪异的,乃至于惊悚的笑声。我不想再听见那笑声,还有其背后的弦外之音了,但我深知我永远也逃不掉。 她的笑声逐渐变成了鸟的鸣叫,机械的鸟,上了发条的鸟,捕鸟的猫变成鸟的食粮。我听见立希厌恶于我的冷漠,素世厌恶于我的贪婪,灯厌恶于我的懦弱,//难道你们并非如此吗?!//站在烈火中的我朝着空有声音,没有身影的她们大喊道,//你们明明是因为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才厌恶着像是面镜子一样反映着自己的我吧!// 我看向自己的两臂,发现它们已被烈火燎到焦枯,外婆看着我的身躯,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是这么问我,//尽力了吗?//我不知道,我怎能知道呢?在天地崩裂之时,谁又会在意一个无名小卒是否尽力了呢? 然后我看见了我父母的身影,//醒醒。醒醒。//她们这么反复说着,跟鸟叫一唱一和。我本疑惑于他为何要这么说,然后反应过来这火竟然没有弄疼我—— 于是我的视野清明起来,说话的人是扎法尔,我刚才睡着了。我迷迷糊糊地发觉我自己要是醒着不可能说出那么连贯的句子,脑内只冒出这么一个念头,//哈,刚刚我是在骂我自己。//但这梦境过于清晰和令人记忆深刻了,也许不是梦,也许是基金会给我脑子里安的东西的功效,也许,也许吧。 也许是睡眠时大脑的调节机制的作用,我不再那么焦虑了,而那些情绪则开始沉入心底,转化为缓慢释放的抑郁,我还是不愿去想那则通知具体代表的含义,只能默默哼着自己所演奏过的吉他谱子,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动物”给扎法尔带回来了一个人,她叫作艾莉.芭波,来自伐托里老总所在的那个国家,是一位医生,意图援助伐托里的受害者。她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才在不久前获得考夫波尔人的信任,我将会暂住在她的诊所楼上,这个配置再适合不过了。 我没有异议,便跟着她再一次在贫民窟的街道间行走(我一直抱着我的吉他,它能给我一点稳定感,一点我仍在现实中的感受),直到她那个还算整洁的住房,路上的行人驻足,以疑惑和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动物”在东京街头行走时能吸引到的注意力似乎也不过如此。 但到了她的诊所,这一天还尚未结束,因为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于是我开始倾听艾莉和她病人的交谈,我就是这么认识索姆拉吉的。 ------ 被人尊称为大师的索姆拉吉曾是歌手,不,音乐家。二三十余年前的他被称作“考夫波尔之声”,全国闻名,歌剧院与电台的常客。参考考夫波尔的地位,换算一下的话约等于“仙台第一”、“沈阳头号”什么的,总之风光至极。 他对自然的声音特别敏感,许多作品与灵感便是来自于其中。雨中青蛙的声音,猫头鹰夜间在树梢上发出的声音,对他而言都是音乐。他曾学鹤鸟的鸣叫,学浪涛翻滚的声音,我听过那些记录,他演得惟妙惟肖,我甚至觉得他能真正地和猫对话,不像我一样只是通过肢体语言大致猜测对方的心理。 但“那个晚上”,伐托里的工厂出了大事故,毒气泄露出来,在无人警告的情况下覆盖全城的那个晚上之后,一切都变了。他的家庭毁了,妻儿因为不知道保护自己的方法而死亡;他所记录的自然也毁了,考夫波尔的整个生态都遭到了严重打击;他的嗓门也毁了,他不再能唱完整的歌曲,lasi二音对他而言变成了kashi——咳嗽。 他的一部分便是死在了那天,比喻与字面意都是如此,他连自己以前的录音带都不愿去听,总是面无表情。我看不懂他的状态,他就像一座坟墓。 他教导人歌唱的技法,试图在他人身上重现自己的传奇,他成功了一半,虽然那样美妙的歌声他从未再听过,但他顶着考夫波尔毒气病这样恶劣的环境仍然教会了数量可观的学生唱歌,他们尊称他为大师,他就像一座坟头上长出参天大树的坟墓。 形如坟墓之人在考夫波尔极为常见,他们在“那个夜晚”中都或多或少地失去了一点东西,用自己残缺的躯体给自己刻上墓志铭。在我看来,这里是一座“死人之城”——坟场中的居住区,亡者的**归宿**。 艾莉救治他们,听着他们的家长里短——那个“幸运”的店铺老板是如何比他四五十岁便在痛苦中死亡的邻居活的都久;那个草药师是如何拿曼陀罗做出有致幻效果的退烧药的;这次将要开展的穆哈兰节(严格来说其实该说成是穆哈兰月的阿舒拉节和之前的八日,这里也许是因为宇宙的不同,或者单纯是地域的差别导致的文化差异吧)为纪念伊玛目侯赛因之死而举办的渡火仪式上出现了一个什么赌局,如此等等。 要指望他们直接说出“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近乎不可能,因为他们是活人,他们的所有苦难都在将近二十年的岁月中逐渐沉落,成为他们痛苦而又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他们可不是某种戏剧和游戏的角色,你一问他们就替作者说出所有的设定。 但当你仔细倾听——我扒在二楼的楼梯上面,把脑袋向下探去,或者干脆下楼随便走到什么地方躲起来,反正其他人也看不见的,就这么倾听着——你总能听到一些语句,暗示着“那个晚上”的故事,提醒着这里的,即使十数年也无法愈合的伤疤。//那日的夜晚是寒冷而晴朗的,就跟“那个夜晚”一样。//诸如此类,零零散散的话语堆积起来,再加上从旁观者视角整理出的报告与内容,便可以构出一份模糊的图景。 ------ > 在“那个晚上”之前,伐托里便在考夫波尔生产大量的化学制剂,是杀虫剂,异常的还是非异常的混杂在一起,分辨不清,不过无论是哪种都效力极强。你们也许知道德国纳粹的毒气室用的其实就是可以杀人的杀虫剂吧?再参考一下敌敌畏的事情,你们便能明白如果这种杀虫剂处理不当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了。 > > 而特别巧合的是,伐托里在考夫波尔生产的杀虫剂里面,非异常的那些部分叫作异氰酸甲酯,正好是纳粹当初使用的毒气的一种。 > > 基金会虽然庞大,但其还是需要依靠着各路本地的地头蛇——好吧,对于基金会这种庞然大物而言的地头蛇,其实也是跨国资本一级了——运转。 > > 他们虽然也对伐托里的行径很不满意,但他们有更多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的事情去焦头烂额,所以他们也没有精力去管他们“合作伙伴的合作伙伴”在干什么勾当了。于是伐托里便只是姑且掩饰了一下他们业务中的异常部分,但剩下的仍然一切如常。 > > 在伐托里的设施开办的那些地方,它有着极大的恶名,在人们的传言里,他们的“雇佣机制”与其说是找人上工不如说是抓奴隶进集中营,而一些好事者也据此扯了一套“种族灭绝第三世界人口”的阴谋论。 这便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倾听和要求他人主动介绍之后,这么大致总结出来的关于伐托里的一些信息(有关帷幕内的事实,基本都是来自于似乎无所不知的扎法尔的只言片语,也有我自己的推论)。 不过,虽然扎法尔看起来无所不知,但他从没提到过有关兰彼得网络的事情。当时的我觉得他是根本不知道,而现在的我回想起这件事,马后炮地想到:鉴于连他的跟班法洛奇都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基金会在其他宇宙里的情况,于是感觉不能随便和外人提到它吧。 ……而根据我自己对工厂的了解,他们的行径可能事实上与那些阴谋论无异,不过如果将他们单纯看做是某种漫画式的邪恶反派,那也太没有想象力,太把事态儿戏化了(我竟然会嫌弃别人儿戏化,也算是某种成长了?)。 哎,虽然我反复地说明我也有正常人类的心智,但一但牵扯到这种需要涉及人的心理如何产生,发展而后互相影响的地方时,我就无比地词穷。如果是原来的我,就会就此放弃,开始自顾自地行动,但现在不行,我是跟**你们**解释这件事。于是啊,读者们,请原谅我,我仍然需要作一个抽象化的论述。 工厂的恶可以比作一种“现象”。他们的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邪恶的目标,然后为此不择手段,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目标,而是将一切邪恶的手段视作理所当然,一切反人类的手法当作是再平常不过的行为的一部分,然后再用“公司利润”什么的词语糊弄住所有人,虽然它的很多行为实际上跟利润最大化无关,只是在为了压迫而压迫。 这样的行径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种整体的无自觉,一种从内到外的,无理而无可抵抗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让工厂自上到下的所有存在都失去了人的性情,只是盲目地散播着污染和恐怖。即使不与他们有深入交往,只是偶尔接触的人也能感受到,他们具备一种纯粹的恶。 这种恶与烟气其实是互斥的:烟气的需要有感情,需要有欲望,而它想要扼杀一切感情,扼杀一切欲望,就像是工厂自身要成为唯一值得感情,值得欲望的存在。 ……也许就像是我在爱音身上看到的那个东西,那只机械的鸟,发条驱动的鸟。它总是挥之不去。 但无论它再什么异常,再怎么不该存于人世间,它仍然是由人与物质所构成的,于是工厂也会退缩,也会受伤,也会从某些地方狼狈逃走,很多世界里面它都会如此,而这个世界里它似乎选择了一种最恶毒的方式。 > “那个夜晚”天空晴朗,对于考夫波尔这样的热带地区而言冷的出奇。伐托里储存的与正在生产的杀虫剂都泄露了,本该有的处理设施都因为工人的力不从心和监工的满不在乎而失效了,毒气便这么释放至大气中,铺满了整个考夫波尔。可以想象的是,伐托里不会给他们任何赔偿。 > > 人们或是死去,或是残缺地活着。他们的情绪与欲望沉落在地,变成覆盖大地的灰尘,它顽固地附着在地上,怒斥着所有认为时间已将一切揭过的人。 扎法尔以带有诗意的语言,这么向我展示着他们的故事,我注意到他对“人的情绪”打的比方就跟我所见的红烟一样。 ------ 说了这么多,读者可能会疑心于事态既然如此压抑,那这里的人是怎么活下去的呢?我又是怎么不被这压抑推倒在地的呢?我不能给出现成的答案,但幸运的是,我只要把时间线拧回到我初来乍到的那一天,就这么一路往下写,读者应该不久就能自己找出原因。 那么便说说我和索姆拉吉大师是如何相遇的吧。 到达艾莉的诊所与住所之后,我听见对面的房屋内传来歌声,是孩子的歌声,反复被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打断再重来,这是索姆拉吉在给人上音乐课。 临近黄昏之时,音乐课结束了,那个沙哑的男声开始唱一首老到也许可以称之为“历史文物”的情歌,时不时咳嗽两下,听起来是某部剧情无聊,但是歌舞部分撑起了所有视觉效果的电影的主题曲。 这时,我听见艾莉收拾东西关门,走上楼而后坐到钢琴旁边,她仍然挂着一副五味杂陈的笑容,用英语这么问我,//你似乎很喜欢音乐的样子,想来弹一曲吗?// 我惊讶于现在才发现她房间里有一架钢琴,并且为她这个突兀的请求感到疑惑,虽然我求之不得。//我之前也这么干过,和那位先生的交流或多或少就是如此开始的。//逻辑还是很奇怪,但我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既然如此,那我便没有理由拒绝了。 “吉他。”我把自己的乐器拿出来,“一起来。”这是日语,她听不懂,但看懂我的肢体动作了:我在示意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 她便听着那首情歌的调门,开始作即兴,我也跟着开始,故意把节奏打的散漫,吉他还没插上电,以防止我的声音把别人的全部盖下去。虽然肆意泼洒自己的情感很痛快,但我标榜自己永远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死气沉沉的环境里“主动出击”还是显得不遵循我自己制定的规则了一点。 我们三者的节奏混合在一起,一开始完全不搭调,然后逐渐开始互动起来,男声和钢琴声彼此起伏,乍一看是在争夺主导权的地位,但仔细观察其中高低声部的反复,听起来就像是一对舞者在被野火和毒气燎成荒野的树林上踏着步伐,苍茫但不粗野的奇妙感受。 我的声音则仍然保持着自我,像是在舞者二人身边环绕着的什么——小鸟?精灵?鬼魂?还是一个举着摄像头来回跑的记者?当时的听众在后来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是的,我和索姆拉吉大师的首次相遇其实并没有“见面”,但我认为,用音乐将讯息传达本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我们这样用音乐这么一唱一和,互相体会其中的思绪,惹得附近的居民也好奇地出来,听着这场即兴的合作。 还记得我把他比作坟头上长出参天大树的坟墓吗?他也是栽培那树的存在,他的种子便是如此而来,而他的种子也随着他的音乐四散开来。 如果将考夫波尔的这一片区域比作死人之城,它必定是树林繁茂,掩蔽着无人打扫的陵园的。这不是说索姆拉吉用音乐安抚了每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能够活到如今的人都有自己的种子,自己的树木在坟墓上拔地而起,他们的树木也一并掩蔽了真正死去,墓碑也消亡了的坟。 我在烟雾中看到的那个红色的身影上也有树木长出,人的骨肉变作树木的枝叶,变作藤蔓,覆盖在一切的城市,一切的工厂上,不知是要吃食它们,还是要掩护它们。 也许有人会因为我对那个存在的态度一会儿负面一会儿正面而奇怪,但我只能说它本身就是这样,它不像是“好的”或者“坏的”,只是存在着,只能用情感感受着,让我对它的感受也只能随心而动,而我正善于此道。 二人的舞蹈结束了,但我的吉他还继续着,虽然还是没插上电,但我又开始放纵自我了,这是因为我已经看见了红烟背后的庞然大物,我的情绪要向它泼洒。 我又想起了我的长辈,我的乐队,//如果她们已经死去,那这就是我为她们作的祭奠,如果她们还活着,那这便是我为她们点亮的信标。//我当时这么想,现在仍然同意。 我又看着火被点起,我站立于其中,但这次我将不被它烧灭,我带着火在荒野上舞蹈着,点燃地面的红烟,让它们升腾而上。##8B0000|戴着黄铜王冠的身影自其中显现,石榴花在它的身上盛开。## > 他(扎法尔)想到自己并非孤立无助,想到自己拥有无法战胜的武器,那就是一无所有。 “动物”是这么道破天机的。虽然这话乍一看很像是精神胜利,自欺欺人,但须知考夫波尔的人们即使输了无数次也没有关系。他们会被击倒,而后只会再次站起,因为他们早已无所牵挂。 > 记住我。一切都会过去,留下的只有穷人。我们经历过世界末日。我们这样的人明天会更多。 读者们,我先说这么多吧。因为无论我在这里激起多大的情感,明天终究又是一日,又是别的演奏。再怎么参透了人世的真理,考夫波尔的人们仍然承受着病痛和饥饿。再怎么明晰了自己的心灵,也在寻找**归宿**的路上奔波。 我会说清楚后面发生了什么,我能否克服自己的恐惧与弱点,考夫波尔的故事有无转折和事变——但请不要着急,我毕竟仍然还是那个小女孩,那个意图随心所欲,那个希望自己如猫般自由散漫的女孩。逼迫自己只会与真正的交流背道而驰。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从磁带的孔洞中穿过,打到我的纸稿上。千千万的眼睛消失了,离去了,回到了喧嚣的生活中,回到了嘈杂的人世中,回到了那座深红色的巨塔上。 ------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https://scp-wiki-cn.wikidot.com/syncope-umirin|八幡氏昏厥综合征]]] | 乐奈啸歌红塔烈火 | [[[https://scp-wiki-cn.wikidot.com/scarlet-pollock-maki|椎名真希浮生一日]]] >> [[/=]] [[/div]] [[=]] [[module rate]] [[collapsible show="“这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看清敌人的脸。”" hide="“第三次无法实现,”乌鸦说,“康帕尼没有脸。”"]] [[*user highlightingman]]作。文章中有少量对因德拉.辛哈著作《人们都叫我动物》的直接引用。 [[/collap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