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679

源页面
2025年5月21日
修订 6
评分
47
↑ 49
↓ 2
支持率
96%
总票数 51
Wilson 95% 下界
86.8%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151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修改错字
SOURCE_CHANGED
3 个月前
改错别字

最近投票

1 / 6
2025-06-24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0
2025-06-10
2025-06-08
2025-06-07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black-highlighter-theme]] [[>]] [[module Rate]] [[/>]] [[div style="display: flex; padding-bottom: -1em; border-bottom: solid 1px #444;"]] [[div style="width: 50%;"]] **项目编号:**SCP-CN-3679 **项目等级:**Euclid **扰动等级:**Keneq **风险等级:**危险 [[/div]] [[div style="width: 50%; text-align: right;"]] **3/   级** **机密** [[/div]] [[/div]] **特殊收容措施:**SCP-CN-3679应被收容于弗兰格尔岛西北部一处约500平方公里的封闭生态系统内,任何在FP-45内部最新发现的项目个体均应被迁往上述收容地点。考虑到当前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白令海峡及FP-45内部的紧张关系,SCP-CN-3679的收容工作应由中国分部负责。 SCP-CN-3679活动区域内应大面积覆盖耐寒且生长迅速的禾本科与莎草科植被,养殖供项目捕食的中、大型食草动物种群,用以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并满足项目正常活动所需要的EVE浓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对项目的生存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控。 **描述:**SCP-CN-3679是一类猛犸象属动物种群,学名//Mammuthus saltapraedo//,原生于FP-45内部岛屿的西北部苔原(即斯伦夫帕地纳),通常被认为是由真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进化而来。 SCP-CN-3679的形态特征与真猛犸象类似,但体型更小,雄性个体平均身长约3.5米,平均体重仅有1.5吨。项目主要以FP-45内大型植食性动物为食,因而具有与真猛犸象相比更灵活的象鼻,更锋利的门齿与可支持其肉食习性的消化系统。。 SCP-CN-3679对EVE能量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新生的项目个体在数小时内即可掌握EVE粒子的吸收和释放。SCP-CN-3679的四肢行走能力退化,一般而言,依靠释放高浓度EVE粒子扭曲现实所带来的反冲效应进行形似弹跳的位移。当进行捕猎时,SCP-CN-3679个体能够急速释放大量EVE粒子,以超过一百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弹射至猎物上方约十米处,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用四肢压断猎物的脊椎。 SCP-CN-3679具有初步智能,不同个体之间能够通过腿部动作、象鼻摆动和释放不同色调EVE粒子的有机组合与同伴进行沟通。动物学家观察表明,SCP-CN-3679具有超过三千种“词汇”,对这些词汇的破译工作仍在进行。 ---- **附录1-叶菀声博士的文章(节选)** [[div class="blockquote"]]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使得对FP-45内部生态系统的研究难以进行。直到赫鲁晓夫上台,SCP基金会才获许在由苏联控制的西北部地区进行古生物化石发掘。到六十年代末,有关SCP-CN-3679演化路径的学说已基本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 …… FP-45内部发掘出的最早的的SCP-CN-3679化石距今约两万三千年。两万三千年前,由于气候波动和早期人类活动,原来生活在楚科奇半岛上的动物——包括当时还仅仅是真猛犸象的SCP-CN-3679在内,开始被迫向更北迁徙。此时恰逢FP-45开启,这些动物中的一部分便通过门径进入其中并定居下来。 或许在最初的数年,FP-45内部的生态系统还保持着一定的稳定,但这种情况并没能持续太久。现在我们认为,FP-45的门径很可能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不断开闭,因此其内部的确有一些通过风媒传粉的草本植物和苔藓类植物,但它们显然无法满足“大迁徙”后数量畸多的动物消费者。很快,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走向崩溃,并导致了一场物种大灭绝,绝大多数生物死去了——在西部苔原的发掘工作中,我们甚至几乎没有发现过任何一只晚于“大迁徙”时代的其他肉食动物遗骸。 数量更多的食草动物,如驯鹿、野牛以及SCP-CN-3679的祖先则幸存了下来。在此后的一万多年里,FP-45内的仅剩的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陷入了一场脆弱而吊诡的循环:当食物充足时,动物们无休止地繁衍,从而使得植物被啃食殆尽,而后食物匮乏又导致它们摧枯拉朽般地崩溃,数量回到原点……以此循环往复。 …… 万年间,SCP-CN-3679的祖先们也在不断地演化以达到更适应FP-45内部环境的状态。首先是体型,在没有肉食动物的情况下,庞大的体型成了一种负担,常态化忍饥挨饿的动物们纷纷向小型化演变。至少在一万八千年前,原始SCP-CN-3679的体型就缩小了2/3,在外观上已经与现在没有了差异。与之同时发生的是食性的变化,食量巨大且繁殖能力低下的真猛犸象难以与同生态位的其他动物竞争,于是,它们开始尝试利用随处可见的动物尸体补充能量。经过约八千年,原始SCP-CN-3679的肠道、胃部以及肝脏逐渐都进化出了更适配腐食的形态。 然而,即使如此,在长达一万余年的时间里,受限于缓慢的行走速度和欠佳的视力,SCP-CN-3679的祖先们依旧常常因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整个种群依旧游走在灭绝的边缘——直到一件对它们而言称得上开天辟地的事情发生。 约七千年前,第一只对EVE粒子具有亲和力的SCP-CN-3679个体诞生了。在环境压力和内斗之下,这只SCP-CN-3679个体的后代几乎在生物学尺度上的一瞬间便淘汰掉了它的亲戚们。初代SCP-CN-3679对EVE粒子的运用稍显生疏,它们仅仅是向身后或下方分散地发射EVE粒子,通过与空气或地面的反作用力获得更快的奔跑速度——但很快,SCP-CN-3679种群掌握了更高效的移动方式:它们发现,如果按照一定的频率释放足量的EVE粒子,其将会击穿一部分现实,而现实框架的坍塌则会给予它们一个反冲压迫。利用这一效果,SCP-CN-3679个体能迅速将自身拉伸至前方或上方数米甚至十数米的位置。 开始运用EVE能量进行奔袭和主动捕猎的SCP-CN-3679迅速成为了西北部苔原的绝对霸主,它们相当高的捕猎成功率能够有效减少FP-45内部植食性动物的数量,避免植物被过度啃食,从而令原本持续发生着震荡的FP-45内部生物群落趋于稳定。 接下来的数千年里,SCP-CN-3679种群愈加庞大,对奇术的运用也愈发纯熟。族群中最擅长捕猎的雌性个体将成首领,族群成员之间也会相互交流如何更精准地控制EVE粒子以更好地杀死猎物。为了满足这种日益复杂的交流需要,各个族群又根据所处环境中EVE粒子色调的差异,配合上肢体动作,发展出各自的交流方式,而这些交流方式最终衍生出各类迥乎不同的“语言”体系。 …… 至此,这个SCP-CN-3679种群似乎已经摆脱愚蒙,寻找到了通向未来的道路,它们也正兴奋地向远处腾跃——但它们无法意识到,与它们两万年前未曾进入FP-45的远祖一样,它们将遭遇世间最不可抗的毁灭。 [[span style="float:right"]]—— 叶菀声《破碎空间的寻路者:SCP-CN-3679演化史》[[/span]] [[/div]] ---- **附录2-研究员Seren Azuma的文章(节选)** [[div class="blockquote"]] …… 早在1946年末,苏联方面就开始了对斯伦夫帕地纳地区的探测,当地高纯度的浅层石油迅速引起了苏联高层注意。自1947年3月到6月间,负责相关事务的第机械化独立24旅共派出7支连级单位以对斯伦夫帕地纳进行实地考察。 前六次任务并未出现任何意外,但在1947年6月17日,第108特别侦查作战连进行第七次探索时,他们遭遇了一支SCP-CN-3679族群,并与之发生激烈冲突。全连103人中,有27人阵亡,40人受伤。当时在该连队服役的Роман Лисов上士事后在日记中进行了记录,具体如下: [[div class="blockquote"]] 1947年6月27日 阴 我想我遇见了这辈子最可怕的事情… 我们第108特别侦查作战连在昨天早上进入了这个地方,上级指派给我们的任务是探索并记录整个岛屿。到今天中午为止,一切都很正常,但到下午,我们到了一片平原时,情况就有些不对了。 当时Горохов老爹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拍了拍我说有什么声音——然后我抬起头,看到远方黑压压的一片:那是一群长着长毛的大象,应该是猛犸象。它们“走”向我们——不,应该是“飘”向我们……算了,狗娘养的,天知道它们是怎么过来的。 几乎只一个呼吸间,它们就全都站在我们对面了。领头的那头象抬了抬前掌,甩了几下象鼻,又发出一连串咕噜咕噜的奇怪的声音,我们大家也面面相觑,不知做什么好。接着是一声枪响——不知是谁走火了。一只大象被打中,但是没死,这下它们如同发疯一般啸叫起来,场面一片混乱……再然后,我看到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忘掉的场景:有几只大象齐刷刷地腾空跃起,像大号的喀秋莎一样砸向我。狗娘养的,我在库尔斯克服过役,我见过碾碎战壕的虎式,也听过亨舍尔的破空声,但我真没见过这玩意。当时我呆住了,倒并不是害怕——我只觉得什么我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被抽离掉了,自己掉进了一片虚无的红色,不断下沉,直到感觉不到自己存在…… 当我再次意识到世界的存在时,我看见自己趴在地上,是Горохов老爹推了我一把,他也趴在地上。但下一个刹那,有一头象就落在他的背上,老爹的眼眶直接被挤了出来,嘴里堆满了鲜血。那头象又在他背上跳了两下,就像嘲讽一样,老爹的上下半身也断开了。我用冲锋枪扫射它,可它逃走了。 接下来的事就没什么可写的了,很多人被踩死,我们打光了弹药,仓皇而逃,直到跑回入口,离开这狗日的地方。 [[/div]] 此次事件是SCP-CN-3679与人类冲突的开端,此后数日内,多个不同的SCP-CN-3679族群对苏联军队驻地进行了袭击,并造成多人伤亡。尽管苏联方面迅速组织了反击,但由于SCP-CN-3679移动速度快且拥有较高智能,苏军的轻武器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 事后,有人建议暂时中断斯伦夫帕地纳地区的探索行动,但时任别洛斯涅日斯克军区总司令雅罗斯拉夫·列奇尼科维奇·尤阿涅夫中将希望赶在美军之前完成对斯伦夫帕地纳军事占领,于是驳回了请求。 二战后,通过与GOC等帷幕内组织的交流,苏联方面对奇术学概念已经具有了一定认知。尤阿涅夫中将认为,既然斯伦夫帕地纳苔原绝大部分EVE粒子是由当地植物所产生,那么,即使无法直接消灭这些敌对生物,如果清除了可能产生EVE粒子的植物,也可以使它们失去异常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1947年7月10日开始,苏方派出了超过500架Ty-2型和Ил-4型轰炸机,以及5000架По-2训练机,在斯伦夫帕地纳苔原总计近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投放数万吨燃烧弹和砷化物农药。仅仅二十余天后,斯伦夫帕地纳苔原百分之七十的植物被清除,三分之一的SCP-CN-3679个体被直接炸死或被浓烟熏死,其余的则因EVE浓度的剧烈下降而基本失去行动能力。 随后,苏联军方再次组建数十支连级轻武装编队,对剩余的SCP-CN-3679族群进行精准消灭。第108特别侦查作战连也参与了这次行动,以下是Роман Лисов上士的日记: [[div class="blockquote"]] 1947年8月12日 晴 没错,我又回到了这个狗日的地方。本来我是很害怕的,可新队长告诉我们不用怕,那些长毛畜牲已经要完蛋了,说完他就带着我们坐上吉斯卡车,一路开向岛的深处。 一路上我看到各种各样被烧焦的植物和死掉的动物,一切都好像没了生机。队长说前些天上面对岛展开了大规模轰炸,还抛洒了药物,一半多的动植物都死了——这就是对付那些畜牲的方法。 当我到达那些长毛畜牲的聚集地时,不禁笑出了声——它们完全丧失了那些可怖的能力,而是挤在一处,用四条如墩子般的短腿蹒跚地挪动着,有几只看到我们来后,企图逃跑,却一个跟头摔在地上。我在想,就算我们现在不干掉它们,它们也得被饿死吧?不过我还是和我的队友们举起冲锋枪,对着它们一顿扫射。这时,我忽然感到无限的荣耀和欣喜,为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也不想知道啦,因为我看到冻土里埋着的一具尸体,是Горохов老爹。他的下半截身子已经被啃没了,但上半截还算完好。这个皮肤黝黑的光头老家伙,从二十岁就跟着列宁打白鬼子,可算要退休了,结果给死在这了。 他已经被死死地冻在土里了,我挖不出来,只好掰了两根树枝,给他做了个十字架插在一边。安息吧,常常给我们讲笑话的老豌豆,他说他家有只小猪,喜欢在他头上拉屎,还说想要给小儿子起名叫小豌豆……唉,安息吧,愿天上的君王与你同在。 [[/div]] 这次行动直到1947年8月7日,一次靠近美苏实控线的轰炸行动中,一枚燃烧弹意外点燃了一处美军驻地,造成三人受伤,当地美军误以为苏联对他们发起进攻,于是命令火炮阵地向苏军开火,自此,美苏在FP-45内的第一次冲突爆发。 …… 1947年10月2日,在SCP基金会和GOC的介入下,美苏实现停火。基金会迅速对幸存的17只SCP-CN-3679个体进行收容,并将其转移出FP-45,安置至附近的弗雷格尔岛上。此时,SCP-CN-3679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必须依靠人工繁殖甚至克隆技术。至此,斯伦夫帕地纳生态系统彻底崩溃,残留的砷化物农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逐渐杀死了当地所有生物。在与SCP-CN-3679的冲突中,苏军死亡79人,而在接下来的第一次美苏冲突中,双方共有116人阵亡。 [[span style="float:right"]]—— 肖心遥《FP-45史:斯伦夫帕地纳大轰炸与美苏第一次冲突》[[/span]]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