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学玖零壹 刻舟痕

源页面
2025年6月4日
修订 21
评分
20
↑ 20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20
Wilson 95% 下界
83.9%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8
SOURCE_CHANGED
1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1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1 个月前
修改失效链接

最近投票

1 / 2
2025-06-21
2025-06-12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6
2025-06-05
2025-06-05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credit:start]] 本文为2025地点竞赛队伍“移动楼兰”参赛作品。 作者:[[*User Rovong]],部分段落由[[*User Confucian Lee]]编写。 文本二和文本三有白话版本可读。 [[include :scp-wiki-cn:credit:end]] **号**:异学玖零壹 **类**:尚论,魑或魉[[footnote]] 此类为难以明辨的事物,为人形异常或异常现象。[[/footnote]] **经**:刻舟求剑亦可得,千古圣贤亦悔初。莫问路途行何处,游舟焉有定轨痕? **传**:竹简言极晦,推为人所持。据筮数而集篇目,见诸《拾遗记》。 [[=]] [[div style="float:center;background:#f5efdf; border:none; padding:30px;background: url(http://scp-wiki-cn.wikidot.com/local--files/asriel-s-proposal/Bamboo_BG.jpg) center center no-repeat ; margin-bottom: 15px;margin:0 auto;box-shadow:none;"]] ++* 历史复原部门通知 +++* ——异学901文献整理组:Dr.Rovong,司马明鉴等[[footnote]] Site-CN-08/96/03等多个站点人员组成的研究组。 [[/footnote]] **{{@@     @@基金会共获得四篇与与异学901高度相关的文献,其中一篇来自中华异学会留存档案,其他三篇复制自[[[wanderers:start |Nx-01]]]。同时,本项目的研究企划也列入了对FP-04C“移动楼兰”的交流清单中。基金会科研团队访问异常地点FP-04C时,在东区小终南山景点“[[[xiyuwuriyou |仙游石室]]]”探测到超熄现象[[footnote]] 指在共认现实中可触发的超自然现象在移动楼兰内触发后无效化的现象。 [[/footnote]],推测有一时间线变动形异常在此无效化。因而推测异学901与历史人物“仙游君”存在高度相关。文中所有的标注均为研究员按照共认现实的对应人物添加,仅供参考。}}** [[/div]] [[/=]] @@@@ > [[size 1.4em]]展示复印本一。[[/size]]该文献为共认现实中SCP基金会前身组织“中华异学会”遗留文件。 [[div class="mz-paper"]] [[=]] +++ 《拾遗记·卷九·补》 ++++ 晋时事 [[/=]] @@     @@咸康七年[[footnote]] 公元341年。 [[/footnote]],王景略[[footnote]]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前秦名臣、政治家、军事家。 [[/footnote]]赴洛阳贩畚。途遇一人,愿以高价购,然未携钱,邀至其家取之。从之而行,逶迤入深山。见一遗翁,须发皓然,侍者环立。趋前揖拜。翁乃赐十倍值,复赠经籍一车。遗翁晓南北政坛事,谶曰:“北原出神君,草付应为王[[footnote]] 应指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文玉,氐族。前秦第三位君王,政治家、改革家。 [[/footnote]]。汝可协之”。请其公举大事,兴趣缺缺。景略正色问曰:“天下苦刀兵久矣。公无爱民之心乎?”遗翁淡笑不语。辞出,回视之,方识为中岳嵩山。 @@     @@岿阳复兴时,南北数朝星替,龙蛇异学有不传之虞。有永熙奇人料百年后事,遗帛书议。此则成王败寇,中原诸门交易也。越百年,[[[loyal-forever |阴阳变化之世统]]]遂定。 @@     @@东晋时,帝问修士仙游君事,声呼其名未半,即旋风阵阵,忽现于朝堂之上,曰:“余一小道尔,不足挂齿,如是罢哉。”言毕,君臣视瞬臾,遂不复见。众以为幻象,忙互问焉。 @@     @@或云,其曾会与[[[SCP-CN-3205 |愿君]]]而得愿。更细之言,见诸《晋阳秋》[[footnote]] 《晋阳秋》中关于愿君的描述仅有一句:“见诸《拾遗记》。” [[/footnote]]。 [[collapsible show="▶ 玉成山人笺:" hide="▼ 收起"]] @@     @@后,玉成山人取[[[scp-cn-1954 |怀梦草]]]复现旧景,见愿君形貌如生。所述录之如左: @@     @@仙游君曰:“吾遇卿非初度,卿遇吾亦非首回,岂非耶?” ​​ @@     @@愿君笑曰:“善矣。汝可屡祈于吾。但言之。” @@     @@仙游君曰:“吾历次皆……既若此,则求尔献尔力所及者,苍生社稷之出路也。” @@     @@愿君正色颔首,指地上纬仪盘曰:“西域有福地名安墟,世传为楼兰。汝可登仙于斯,困局自解。若欲行事,宜缓赴之。”言毕杳然。 [[/collapsible]] @@     @@唐世,岿阳宗人或传: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footnote]] 传说西晋末年,王纂写奏章,向天神祈求解救世间灾民。他连哭三天三夜。第三夜,家中突然被一道耀眼的光辉照亮,随后吹来了祥瑞之风,这就是太上道君来向他传授《神咒经》了。 [[/footnote]]时,仙游君为接引使。令纂追忆所梦,录为《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帙。是夜,坐而论道。 @@     @@“余惧夫有志与民共开太平者,道中隳蹶,若魏武之业未竟,昭烈之志中摧,或似嬴秦二世而倾,木秦[[footnote]] 指前秦政权。 [[/footnote]]朝定而夕乱。夫余一人之宇宙有穷,而兆民之劬劳无穷,岿阳之理无穷,光阴飞流无穷;余一蹶有失,可训于再起。民百代之鉴,必警乎将来。昔负舟刻痕者,愚夫独行,而今兆庶同往。陈吴奋臂于大泽,孟德横槊于赤壁,玄德托孤于白帝,此皆踵武前烈、薪火相继者也。 @@     @@木子弓口,谶纬早彰;李氏为天下望,上清天尊当应劫降世。斡旋造化,革鼎阴阳,开万世之太平,垂千龄之休祚。使民沐风而歌,四海偃兵不用,则虽百王代谢、六合化尘,而岿阳恒昌矣。” [[div class="scp-image-block block-center" style="width: auto; padding: 1em; margin-bottom: 3em"]] [[=]] +++ 《太上洞渊神咒经》 [[/=]] @@     @@西晋之末,中原乱罹,饥馑既臻,瘟疠乃作,哭声盈路,死亡盖野。 @@     @@世人积恶不信道法,但闻有哭尸之音,不闻有仙歌之响,[[[scp-cn-2800 |杀劫]]]垂至,刀兵疫疾,六夷纷纭。魔王纵毒,杀良害善。门门凶衰,父子相疑。怀愚受苦,了不知出。使役无道,大贼纵横。 @@     @@余于静室飞章告天,三夕之中继之以泣。太上真君谓我曰:“真君垂出,恶人不见,天遣杀鬼来诛之,荡除天地,更造日月,[[[scp-2070 |布置星辰]]],改弦易调,神人治法,仙人为佐。地皆七宝,[[[scp-cn-092 |衣食自然]]],无有六畜。山水润泽,川流平风,民顺天时而[[[scp-4929 |爱护]]]。无有恶人之类,无有刀兵刑狱之苦,圣人治世,不贪钱财,硕鼠灭绝。凤凰白鹤为家鸡,麒麟狮子为家畜。纯以道法为事,道士为大臣。男女悉圣,无有淫心,人民长大。” @@     @@...... @@     @@**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一种九收,人更益寿三千岁。 [[/div]] @@     @@此“李弘之谶”[[footnote]] 在公元4~12世纪,以李弘之名起义者,彼伏此起,遍及汉文化圈各地。直到门阀政治衰退后才逐渐失去影响力。 [[/footnote]]也。岿阳宗人曰:“李弘之谶”与“金刀之谶”,皆天纲社稷[[footnote]] 民国时期岿阳宗学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称呼。 [[/footnote]]驱驰之力也。 @@     @@异史氏曰:仙游君行至[[[yidongloulan |辇舆楼兰]]],旋不复出。其所求之出路在楼兰焉?不得而知。不知其终,亦无可解其谜。盖洞天遮因蔽果,刻舟求剑者溺死而已。 [[/div]] ------ @@@@ 由FP-04C“移动楼兰”文化部门提供的与异学901相关的资料,据称为仙游君遗留书稿: [[div class="scp-image-block block-center" style="width: auto; padding: 1em; margin-bottom: 3em"]] [[=]] [[div class="mz-poem"]] ------ 曾埋剑履邙山北,又著衣冠建康南。 金梁碎时龙冠落,玉盒开处赤幡扬。 黄金台上接虎符,金銮殿里受禅让。 莫道寒门无帝骨,龙脉原在黎庶膛。 三百年间风彻梦,一支残舟续命多。 欲向苍天问劫数,倒转星霜九百遭。 觉来犹是永熙岁,斜月萧关照铁鞍。 呜呼穷途之叹!历劫波尽,累世销神。 恧哉!恧天将降大任而托付非人。 惜乎!惜吾弗睹玄黄之期。 怆矣瞽目,难睹河清。既负三光,终蔽九泉。 乃试循阴君长生之径,冀窥玄穹真宰。 然朝闻道哉,何甘夕死?盖形骸已惫,亦可愿天不引云軿,不录登仙,但谪堕劫中,以惩庸劣! ------ [[/div]] [[/=]] [[/div]] ------ > [[size 1.4em]]展示复印本二。[[/size]] [[div class="mz-paper"]] [[=]] +++ 仙游君传 [[/=]] @@     @@**刘枫骑**者,安定萧关[[footnote]] 今宁夏固原市。 [[/footnote]]人,字**信元**,号**仙游君**,佃户出,咸宁元年[[footnote]] 公元275年。 [[/footnote]]生。独子。少时目若朗星,性机敏善谵语,窜伏山林,乡人皆称小狐。胡昭奔马下乡,父母触而死。随商旅出西域。 @@     @@忽逢异遇,误坠[[[scp-cn-186 |弱水]]],寤觉身临瑶池,顿悟玄机,遂得神通。闻有仙人告以生[[[scp-2718 |死]]]之道,遂恶释氏积阴德、轮回之说。以其惑人信虚诞,虽蒙不公之事,犹甘安分守己。 @@     @@元康二年[[footnote]] 公元292年。 [[/footnote]],商旅遇匪,独以弓矢毙其魁,得脱。次年归萧关,手刃胡昭。胡氏举族追杀,昭兄辛率骑围剿,斩其右臂。仓皇遁走,三日三夜,遇[[[scp-cn-3139 |岿阳玄君]]]。乃拜为师,从游南土,习法术。二人亲厚无间,虽师徒而私称昆仲。人复见之,右臂已康。时方士思远[[footnote]] 郑隐(?-?),字思远,方士。葛洪之师。 [[/footnote]]赞曰:“可御风乘云,仙游四方矣。”众遂号“仙游君”。 @@     @@永康二年[[footnote]] 公元298年。 [[/footnote]],与玄君别。时逢郝度元、齐万年乱关中,沿途斩流寇,自号刘昃,收流民群盗为道徒。异学会初以为岿阳宗流。未料翌春,示法于度元而得兵甲。逢赵王僭位,洛京鼎沸。胡氏子弟多征入中原,坞壁空虚,谦乘隙率私甲袭萧关胡氏别业,开廪仓,戮留守宗长。诫流寇毋掠无辜,寇首诺之。事毕,伪作羌乱所为,退走。当世鲜知其谋,后异学会、监煞台穷究因果,始明其利。 @@     @@临泾胡氏,闻而忿恚。由是战氐,严刑降卒,穷究刘昃下落,不可得。 @@     @@永宁二年[[footnote]] 公元302年 [[/footnote]]夏,朝廷徵荆益戍卒,江汉骚然,监煞台称:“张昌窃龙脉”。抱朴子[[footnote]] 葛洪(约283年-约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 [[/footnote]]为前军督。​​​​翌年春,解甲遁隐,诣仙游君问曰:“方今玄流竞赴楼兰,世传彼处乃安墟福地,君何独守中土?”仙游君振衣答:“世间不平事多。岂效古人浮海避世?”抱朴子复问:“若[[[scp-cn-142 |云中绝巘]]],君亦蹈乎?”仙游君长笑:“吾既渡云中矣!”闻者莫不肃然。​​ ​​@@     @@时西域安墟事为朝野讳,廷臣如伯仁[[footnote]]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晋朝大臣、名士。 [[/footnote]]辄诋玄流:“清谈误国,凉陇道绝,安能治安墟耶?”遂以楼兰代称。后之修玄者北好楼兰、南爱[[[scp-cn-092 |桃源]]],凡砺俗于汉地而拯溺者,皆谓之“仙游出路”,取义乎此。​ @@     @@祥安元年[[footnote]] 未知年份。 [[/footnote]],因中宗[[footnote]] 未知人物。 [[/footnote]]辟为幕僚,逢大赦得免。辞官,开道场于徽州,赈饥民、释胡汉奴婢为徒。时流民塞途,道场不能尽济,常怆然太息。 @@     @@兴武二年[[footnote]] 未知年份。 [[/footnote]],孝帝[[footnote]] 未知人物。 [[/footnote]]纳临泾胡家裔东迁。声名日炽,多借其德而抗法度,士绅弗能制。监煞团虑世家怨,断信元必为魔,遂合众团营共诛之。遣刑墨十二煞将及诸家兵卒合围,方圆百里,十里一守。独坐溪畔垂钓,问曰:“余不过一小道尔,有何罪焉?”煞将曰:“汝魑魅害乱太平”。待阵合,诸天禁制出,困于气牢。掷竿化龙,白驹过隙间连诛数人。复燃七盏青灯,灯烬之时蝉蜕纷扬。唯闻淡笑拂衣,形迹杳然。亦由是呼为“仙游”。 @@     @@适得[[[scp-cn-3023 |诛仙书]]],乃以朱书“刘枫骑”名,射十八矢。殒,然身止七矢创,殆其化身之术御之者众矣。​玄君悲而无惮,速行魔道,后肆虐[[[daevite-hub |狄夷]]]南侵、七国分华之乱,游僵遍野,作兵解仙,终为岿阳宗逐。 **赞**:悲夫!监煞台诛仙游君,而未防狄夷南侵、七家分华之祸,诚人力难逆天数也。虽有[[[scp-cn-457 |镇厌器]]],然无力施用焉。 [[/div]] [[collapsible show="▶ 展开白话文版本" hide="▼ 收起"]] [[div class="blockquote"]] 刘枫骑,安定郡萧关人,字信元,号仙游君。佃农出身,生于275年,是家中独子。少年时双目清澈如星,性格机敏却爱说些怪话,常在山林间出没,乡邻都叫他“小狐”。后来胡昭纵马下乡时,他的父母被撞身亡,他只得跟随商队流亡西域。 途中他遭遇奇遇,意外跌落弱水,醒来发现自己身处瑶池仙境。经此异变,顿悟天地玄妙,获得神通。据说,有一个仙人告诉了他生与死的道理。从此之后他就很厌恶佛教和积攒阴德、转世轮回的说法。因为那是让人们相信虚无缥缈的东西,即便是被不公道的事情迫害,也甘愿安分守己。 292年,信元的商队被匪徒袭击,他一人用弓箭便杀死了匪徒的首领,成功逃脱。第二年,回到萧关,杀死了胡昭。胡氏举族对他展开追杀。胡昭的哥哥胡辛带领骑兵队围剿信元,斩下了他的右臂。信元仓皇而逃,跑了三天三夜,遇到了年轻的岿阳道人玄君。信元跟随他在南方游历,学习了法术。二人亲密无间,虽然是师徒,可是私下却称兄道弟。人们再看到他时,右臂已经长出来了。当时有方士郑隐赞叹他说:“你可以像仙人一样云游四海了。”于是把他称作仙游君。 298年,与玄君分别。此时正值关中郝度元、齐万年的叛乱。一路上斩杀流寇,自称刘昃,收复了一批流寇成为他的门徒。异学会以为这是岿阳宗的流派。没想到第二年春天,他就向郝度元展示法术,得到了一批兵甲。恰逢赵王司马伦篡位引发洛阳混乱,胡氏子弟被征调至中原参战。庄园守备空虚,子谦率私兵突袭萧关城胡氏庄园,打开粮仓,杀留守的胡家宗长。他要求流寇的首领不要劫掠无辜的人,希望他们不要屠杀百姓,首领应允。事情结束后,他将这一切都伪造为是羌族流民军的作为,就退走了。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信元,直到后来异学会和监煞台调查,才知道这都是他的手笔。 临泾的胡家人听闻后非常气愤。因此与氐族相互仇杀,严刑拷问投降的士兵,追问刘昃的下落,但没有结果。 302年夏,因为朝廷征兵防备益州,荆州爆发起义,监煞台称:“张昌在窃取龙脉”。抱朴子作为先军统帅与之交战。第二年春,抱朴子弃甲归隐修道。与仙游君谈及安墟:“如今修行者竞相前往楼兰,人们都说那里就是安墟福地。君为何独留中土?”。仙游君说:“世间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怎么能效仿古人去海上避世?”。抱朴子又问:“哪怕是要您走过云中道也可以吗?”仙游君笑着回答:“我早就经历过云中道了”。听说了这话的人都起崇敬之心。 每当有人提起安墟福地,众臣如周顗就会指责玄学家:“清谈误国,不问政事,晋朝不能联系凉州,怎么能治理安墟?”所以就用楼兰“代称”。后来的修士们在谈到辇舆楼兰和桃花源时,都会用“仙游出路”来指那些不去楼兰,留在汉地凡俗的人。 祥安元年,因被请为晋中宗的幕僚,所以在大赦后被免罪。仙游君推托了官职,在徽州开设道场,接济饥民,解放了胡汉奴隶,成为他的门徒。当时的流民多到阻塞了道路,道场无法全部救济,这让他时常哀叹。 兴武二年,晋孝帝接纳了东迁的临泾胡家族人。而仙游君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很多人都利用仙游君的德行来冲击法度,士绅不能管教。监煞台考虑了世家的意见,认为信元以后必定成为魔头,于是联合团营讨伐。派刑墨十二煞将和诸家兵卒围剿。刘信元独坐溪畔垂钓,质问:“我不过是一个小道,有什么罪呢?”煞将答:“你使用异常祸乱太平”。待敌阵合围,他掷竿化龙,瞬息间连杀数人。复燃七盏青灯,灯烬之时蝉蜕纷扬。只听见淡淡的笑声,信元拂衣消失。将他称为“仙游”也是因此。 刚好那时监煞台获得了诛仙书,就用诛仙书写下刘枫骑的名字,整整射了十八支箭。仙游君就此死亡,但身上只有七处箭伤,可能是被他的替身术挡下了许多。玄君因悲伤而更加肆无忌惮,施行他的魔道,在后来狄瓦族南侵和七国分华的战祸中肆意行事,活尸遍野,制作兵解仙,岿阳宗也因此将他逐出师门。 **赞**:真是可怜的人啊!监煞台当初到处诛杀魔头,却也没能防范后来狄瓦族南侵和七家分华的灾祸。果然人力是无法抗衡天数的。虽然有镇厌器,但无力使用啊。 [[/div]] [[/collapsible]] ------ > [[size 1.4em]]展示复印本三。[[/size]] [[div class="mz-paper"]] [[=]] +++ 仙游君传 [[/=]] @@     @@**仙游君**者,安定萧关[[footnote]] 今宁夏固原市。 [[/footnote]]人,本名不详,字**子谦**,伪名呼延昃,出自佃户,咸宁元年[[footnote]] 公元275年。 [[/footnote]]生。家中独子。少时目若朗星,性机敏善谵语,窜伏山林,乡人皆称小狐。胡昭奔马下乡,其父母触而死。随商队流浪西域。 @@     @@忽逢异遇,误坠[[[scp-cn-186 |弱水]]],寤觉身临瑶池,顿悟玄机,遂得通灵之能,可与幽冥接。归于商旅,欲求药敷于四孔穿窍血渊,然体察其身,始觉无伤。怫郁不怿,每遇士子,必论天道盈缩之理,或疑其睹白玉京象,故覃思若此。又神气索然,夜恒梦兵戈扰攘之象。惊寤而起,辄抽枕下刀四向挥斫,久之方悟乃梦魇耳。诘其故,避而不言。​ [[=]] ++++ 知书篇 [[/=]] @@     @@太康八年[[footnote]] 公元287年。 [[/footnote]],异学行走巡狩辑录异兆,昃所居处现宙流异魉,竹简无载。恰会异学子燧人察其异。言辞清越,冲龄博闻。未涉经籍而通史乘,识文断字如观掌纹,洞世变之理若睹星轨,乃目为文曲降世,纳为弟子。太尉天权深忌之,惟凌星子[[footnote]]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魏晋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异学仆射,号“凌星子”。 [[/footnote]]效太尉燧人,深钟此子,纳为徒,授以[[[scp-cn-1559 |青鸟]]]之学,明三危山鸾影之迹,析西王母信使之功。其徒笃习,凡《大鵹》诸经,皆倒诵无遗,更与之共参其变:或论赤首黑目之异形,或辩衔钰集台之神踪。师徒相对,覃思竟日,每至月出东山,犹执卷相诘,世人奇之。 @@     @@子谦才颖秀发,燧以其性敏而质淳,虑其锋露难久,故取字曰“子谦”,平居以杜子谦称之。燧尝谓:“玉韫则辉藏,剑敛则芒收。谦者,持盈守虚之道也。非惟藏拙,实以御险。” @@     @@自是,始识文断字,诵经不辍,日进千里。时以子谦尝为呼延氏所容,或呼为呼延昃。然异学子皆称之杜子谦,杜氏亦频相往还。​ @@     @@永熙元年[[footnote]] 公元290年,晋惠帝登基。 [[/footnote]]某日,子谦独处宫垣外,执卷诵书。会贾后[[footnote]] 贾南风(257年—300年),小名峕,字南风, 晋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孙女, 晋初大臣贾充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 [[/footnote]]亲信数辈,欲为后罗致美男,遂诈诱子谦。时贾后容色未衰,未若唐史载之陋。既陷,未表身份,乃以辞折之。其言惊异,侃然曰:“后岂以杨氏为忧耶?杨氏得武帝托孤、太后垂帘,此天时也;段张控云龙门、屯兵太极殿,秦王楚王环戍京畿,此地利也;王裴联姻、异士附翼,此人和也。观此,贾氏诚砧上脍耳。” @@     @@贾后闻之,不怒反哂,诘曰:“竖子妄议庙堂,又通异术。若言无根柢,当付鼎镬。” @@     @@子谦夷然续曰:“然后侍御前,杨文长改元逾礼[[footnote]] 指宰相杨骏更改年号,违背了儒家要求新皇帝为老皇帝不轻易更改年号的礼数。 [[/footnote]],疑有觊鼎之心,此可逆天时也;椒房金墉皆后耳目,此可夺地利也;士族虽势利,杨氏骄横,非唯高门不附,楚王辈亦必怀怨。杨氏矜功轻后,守备必疏,此可转人和也。阴阳可易,强弱可更。所谓天可逆,地可夺,人可合。” @@     @@贾后与之论至夜分,子谦复进策曰:“后当假刃杀人。刃者凶器,非人也。刃既染血,亦可罪之。惟善护驺虞幡[[footnote]] 晋时皇室用来指挥军队的象征。 [[/footnote]],勿令异人窃符,则可安枕无忧哉。”后大喜,花容流露,爱其才胜于悦其色相矣。未几,楚王见诛,东安公流徙[[footnote]] 共认现实历史中的291年3月,贾南风借司马玮之力诛杀杨骏,同年6月,再借司马玮之手除去辅政大臣司马亮、卫瓘,最后以“矫诏擅杀”罪名处决司马玮。在该文本的叙述中这一事件明显提前。 [[/footnote]]。数语而移鼎鼐,算无遗策,异史氏谓其通谶纬,目为魑异。 @@     @@贾后察其才,欲辟为腹心。乃应,然明告曰:“此非师命,燧人未尝预也。”贾后闻之恍然,始知谦乃异学子之徒。 @@     @@未几,太子[[footnote]] 司马遹(278年~300年4月27日),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之子,母才人谢玖。 [[/footnote]]太傅诏定。子谦以异学会众,亦往侍东宫。日陪讲读,承名士之训。太子习得异学术法,辄与子谦较。子谦每佯北,宠渥日隆。太尉天权不欲其戏太子,反为太傅所切责。 @@     @@永熙元年[[footnote]] 公元290年。 [[/footnote]],贾后引诸王围杀杨家。异学士皆择归隐林泉,不预尘世纷竞,而思龙蛇教、煞台、岿阳、方士及[[[wuhuabamen |奇门]]]之对策。子谦遽遁迹,遗燧人诀书一函,周行天下。越明年,异学子燧人薨,子谦不归。太尉天权嗣位。 @@     @@岿阳宗鲍敬言[[footnote]] 西晋末东晋初时道家人物,著有《无君论》,但该书未能流传。 [[/footnote]]与之游,亦与抱朴子友人相待。三人坐而论道。 [[collapsible show="▶ 《抱朴子·外篇》节录:" hide="▼ 收起"]] @@     @@抱朴子拊麈叹曰:“夫乾坤定位,君臣序焉。贵贱有章则慕赏畏罚,势齐力均则争夺靡惮。故圣人受命自天,备物致用,去害兴利,宇宙穆如也。若弃甲胄而进利刃,堕城池以当冲车,公输、墨翟犹不自全,况兆民乎?” @@     @@岿阳宗人鲍敬言莞尔应之:“岂不闻‘混茫以无名为贵’?昔者无君无臣,山无蹊径,泽无舟梁,泛然不系,恢尔自得。今则尚贤争名,贵货起盗,桀纣之徒得燔人剖心,正由君王纵之耳!使彼为匹夫,安能屠割天下?但使无君,大同所致,凤鸾栖息于庭宇,龙麟群游于园池。饥虎可履,虺蛇可执,涉泽而鸥鸟不飞,入林而孤兔不惊。万物可玄同,相忘于道哉。” @@     @@仙游君喟然而起:“二君之论各得枢机,然仆有刍荛之见:仲任谓‘天乃元气,无情而理独运’。天道不为桀存,不为尧亡。故寄命于君德受天,犹系千钧于秋毫。贾后以孝道戕太子,遂启八王之衅;王衍结游子贡,清谈以误戎机。言德言礼,进可利私门,退可谈清玄。——此一也。” @@     @@“儒者划九品而卑力耕,使王侯恒贵,黔首永贱。膏粱踞庙堂,才士困蒿莱。王司徒上爱父母,下贱万民,钻李核以绝民利[[footnote]] 史载王戎为了不让流民用树上掉下来的李子种果树,特意命人将李子核钻开孔洞。 [[/footnote]],岂非‘上智’之伪乎?此二也。” @@     @@“至若鲍君所论。荀子曰:‘庇广厦而服黼黻,胜巢居茹血’。于道玄仙士,天地人畜谐爱,此致理也。然于民者,不尽然也。《左氏》有云,‘设君利民’。君不出,何以治水?何以治世?何以治北狄?但使君不聚奇怪之物,严城不为私御,则大同可至。岿阳外门共襄世俗,岂非为此?” @@     @@“法者,君民定而镇奸邪也。汉元帝律弛而汉业废。不行法度,则豪强占田囤积居奇,欺凌黔首视若猎兽,余两亲死于此也。宜效元凯之法:悬衡石以量权,明符契以检奸,虽君亦束于三尺律;选贤举能而不问亲属门第,开民智而佐朝政,虽王侯将相亦无可谋私乱纲;赏罚功过为政要,千里马为明主识,白衣亦可为卿相。将帅善领兵,太守通农时,墨士出贵谋。” @@     @@葛、鲍皆颔首抚须,若有所思。 @@     @@仙游君复摇首曰:“然吾乃知,礼乐非虚文,譬如梧禽朝阳,麟虞觌灵。仁德盛,祥瑞自臻,四夷服化;王道盛大,赖乎民力。豪庶相冲,终有没时。于斯,诚弗如鲍君言。” 【尽削之】 @@     @@三人相视拊掌,转而云方术,云楼兰。时月出东山,松影满襟,但闻玉罍倾雪,玄言彻霄而已。​ [[/collapsible]] [[=]] ++++ 纵武篇 [[/=]] @@     @@西行,投关中氐族顾斯麾下为执戟郎。越明年,以顾斯戕戮军眷为辞,斩其首而代之。三军翕然,咸推其位。其策算无失,声势日炽。郝度元遂仰其旌麾,恃为股肱。 @@     @@元康六年[[footnote]] 公元296年。 [[/footnote]],贾后矫诏鸩杀废太子遹于金墉。会关中氐齐万年为乱,子谦集流军讨之,枭其首献阙下,诏为参军。朝廷使贾密、胡熙、周处三将督持兵符监之。明年春,会战略阳,初战不利,贾、胡殁于阵,周处困重围。谦亲率精骑突阵,浴血救之,身被数创,终斩贼酋齐万年,传首洛阳,乱遂平。因功表请凉州刺史,时赵王伦新弑贾后称制,为安陇右,曲从其请。 @@     @@既镇姑臧,延方士许逊、吴猛为廷尉、宣化史,广布同风道,氐羌翕然归附。 @@     @@齐王檄讨赵王,子谦发兵助阵,帐下氐兵皆怀切齿恨于赵王[[footnote]] 赵王司马伦镇守关中时,曾屠杀氐族部落。 [[/footnote]],故所向摧锋。兵至洛阳郭外,撤兵,纵成都、齐、河间三王入主。朝廷嘉其“知进退”。然云:“护驾而已,慰劳甚哉”,不入齐王宴饮;长沙王结荀氏害齐王,子谦托词粮秣不济,按兵不动;东海王伐成都王、河间王,子谦倾巢出以助阵。故以参军之职,平步青云,迁开府仪同三司,总陇右军政。​​ @@     @@永兴年间,仇池氐杨茂搜、巴氐李特各聚徒众,诏命分镇:子谦抚仇池,荆州刺史宗岱讨汉中。子谦遣使抚之,白马氐解甲归顺,皆授官职;宗岱遣建平太守孙阜击李特于阳平关,大破之。不惟李流残部溃走,反致江汉民变蜂起。张昌乘势陷五州府,应者云集。会匈奴刘元海接成都王,故僭号“承晋统,伐乱臣”。一时南北皆有变乱。 [[=]] ++++ 匡扶篇 [[/=]] @@     @@是岁秋,惠帝暴崩于含章殿。未几,忽率同风道众、凉州官兵五万勤王。命周处围洛邑,亲领铁骑陷许昌,发故太子遹冢。乃集许昌吏民、降将及越使共观之,设坛致祭。遹忽破棺而起,神智清明,言辞如旧,曰:“吾回也!”。谦挟遹归许昌,具述贾后伏诛、八王乱政、血西异动诸事,遹绕室狂走,仰天恸曰:“山河犹在,鼎器易主乎?”遂颁《太子持国诏》。 @@     @@冬十月,洛阳乱作。东海王越遇刺。太子遹自许昌驰归,即皇帝位,改元靖武。是日朱雀门现五色云,市井皆传肃宗承天命复生,万姓震慑。然异学之士窥其端倪,乃知昔年子谦奉上龟息丹事。然深谋若此,“仙游”实非虚名耳。​ @@     @@时诏令皆钤“同风道师印”与传国玺。又拜法天地,重开异学[[[scarlet-s-proposal |宝库录]]],名剑飞回,帝持[[[scp-cn-439 |龙泉]]],谦持[[[scp-cn-439 |太阿]]],谓之“阴阳相济,天命益昭”。谦领尚书令、天师将军,总摄百揆。乃遣周处讨成都王颖余孽于并州,匈奴刘元海缚颖献阙,谦表为镇北大将军、冠军侯,使率胡骑拒狄;西南以道义招李雄,封成都侯,征汉中隐士范长生为太祝,掌天地祠祭;移师荆州,三日破张昌于云梦,昌素服其术,率万众稽首归降。皆不斩,流迁外地开田。时人拜服。 @@     @@肃宗赐以私用[[[scp-cn-3023 |诛仙书]]]之权。子谦以“斩潜祸”名,令郭璞卜未来祸首。称奉占行皇命,然阴诛无辜众。莫解其由。世皆颂帝与天师君臣契若鱼水,谓可比昭烈与武侯并辔、孟德共奉孝同谋焉。​ @@     @@惟诸王司马及鲜卑宇文部负隅,谦遂布告四海:“同风之道,在均贫富”。纵流氓焚世家之田契,分其仓廪,陇、秦、梁、雍应者数十万。同风道不事丹汞,弗为符篆,乃承紫虚元君[[footnote]] 魏华存,(252年—334年),女道士,字贤安,上清派第一代太师,民间称“二仙奶奶”。 [[/footnote]]炼神之术,淬砺形神,锻其真炁,故其众亦具灵异之力。 @@     @@靖武三年,天发[[[scp-cn-2800 |杀机]]],狄族领鲜卑宇文部、羌诸部南征,发[[[scp-cn-1343 |眠虫]]]、兴堕乐,雍州没。时元海卧病,[[[daevite-hub |狄族]]]诱其子聪,匈奴始裂二部反晋,三部拥晋。刘聪据太原称汉王、呼延晏占上党建赵国。胡寇犯洛阳,请狄援,各地勤王师转移不及。唯谦兵马驰援,帝甚倚重,授以[[[yixue106 |燮]]]师兵符。度敌将转进幽州以截杀晋援,乃率轻骑八千,跨神[[[yixue857 |駮]]],设伏桑干河。令将士凿冰垒,俟敌半渡,决堰灌之,大胜。士气弥天,眠虫堕乐竟无用武之地,狄师溃于夔师。然狄族攻势经久不衰,以夔师抵,尽没。素疏门阀,故每虏至辄令征讨,欲耗其势。然愈战愈强,斩狄兵,征狄兽,夺狄粮,释狄奴,竟成尾大。 @@     @@诏抱朴子持[[[scp-cn-1600 |神农棺]]]于洛上郡,纳尸以赈灾。西召十二金人助战。子谦机变调遣,围狄族主力于上党,伏兵东北,截鲜卑援,斩之。岿阳[[[scp-cn-3139 |玄君]]]亦应邀共御狄,许其验尸研还魂之术。 ​​@@     @@历七载共克时艰,与狄战,胜负相持。北土生灵涂炭,而中原暨南仓廪告罄矣。​ [[=]] ++++ 相疑篇 [[/=]] @@     @@又逢狄族再结羯、氐数部,发数万异骑。司州刺史王敦联异学知书客上表请用[[[scp-cn-457 |异学柒贰柒]]]以靖狄胡。朝议汹汹,欲以厄彀镇北,异学███导引,并制悖化之徒。时征入礼曹之鲍敬言奏曰:此举乖天地元气之序,令五行迁化渐入[[[scp-3930 |虚妄]]]。因子谦主厄彀唯施狄族中枢,溃[[[tuftos-proposal |恶神]]]信众,肃宗遂委子谦亲执其器。帝本与异学太尉天权密约,欲并封子谦于厄彀,然俄归洛京。帝循例引入宫切谈,子谦忽振袍,[[[yixue175 |怪虫]]]毕现,殿内外伏刺皆殪,宫豢[[[reality-cat-5h8m5-312df-13src |福狸]]]尽驱。谦唯诘厄彀封阵之弊,帝如芒在背,称将治天权、王敦、戴渊等罪。乃遣祖逖、周处勒兵围诸府。谦请帝集朝宣罪,及携至殿前,帝猝起龙泉弑之。未料帝发难时,玄君亦现,谦曰:“汝于吾丹饵置蛊!”遂殁。玄君乃得取其尸炼为尸解仙。​玉成山人后探察,丹药中蛊虫迹存,谦服母虫,遂可制荒帝。然谦母虫又乃玄君之子虫,故制于玄君。 @@     @@值祭孔日,谢氏、王氏等构“纸甲之变”于洛阳畿辅,私集甲胄匿于典籍,俟导令至,齐出攻仙游君府。杜氏作壁上观。​​ @@     @@帝称玄君蛊圣弑天师,同风道遂战与岿阳;以谋反于京,尽诛王、谢世臣,擢新士;监煞台宣其“窃龙脉”,残党难除者皆夷;越岁,敕同风道为邪教,吴猛门派替之;王盘、谢柯、胡渊、孔训、蔡谟联奏其“昔残宗室、今有逆心、以法乱政”,请治罪,子谦遂负罪名于史册。 @@     @@故史臣曰:果乱出于呼延之辈。因其禁释教、扬同风,流民揭竿者必复泉涌焉。幸哉!尚书令诸葛祺督捕其余党,再请异学柒贰柒、异学███以永镇子谦、张昌、杜弢之辈,复倡仁学,儒玄相济,弭患于未形。政坛习孔子,清谈习佛玄。异学███献于御前,礼言之术遂复于世。于是长幼有序,尊卑有伦,四夷习周礼而效天常,寰宇肇[[[wjs-proposal |常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法先王不易度,不语怪力乱神,海内晏然。虽洛水以北,无居活人,凡悖逆之狄胡、乱民,皆为厄彀慑服。岿阳屏息,[[[wuhuabamen |奇门]]]不出,大同之世成矣,善哉。 [[/div]] [[collapsible show="▶ 展开白话文版本" hide="▼ 收起"]] [[div class="blockquote"]] 仙游君,安定郡萧关人,本名已不可考,表字子谦,号仙游君。他出身佃农家庭,生于275年,是家中独子。少年时双目清澈如星,性格机敏却爱说些怪话,常在山林间出没,乡邻都叫他小狐。后来胡昭纵马下乡时,他的父母被撞身亡,只得跟随商队前往西域。 途中他遭遇奇遇,意外跌落弱水,醒来发现自己身处瑶池仙境。经此异变,他顿悟天地玄妙,获得了通灵的能力,从此可以知晓鬼神的玄机。回到商队后,他寻求药物敷于自己的四个贯穿伤,然而检查身体才发现没有受伤。他闷闷不乐,遇到读过书的人就要与其讨论天道运行的原理,怀疑这是见到了白玉京的景象,所以为之思虑。他精神不振,夜里经常梦到兵荒马乱的场景,惊醒之后,拿起枕头下的刀挥舞,很久之后才意识到只是做梦。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也避而不答。 [[=]] ++++ 知书篇 [[/=]] 287年​​,异学会行走巡狩时,在昃居所的附近发现了时空扭曲的现象,在竹简中从未有过记载。恰逢异学会太尉燧人前来调查。子谦虽然年幼,但谈吐清雅、学识广博,未读经书却能通晓历史演变,解读文字如同观察掌纹般清晰,洞察世事规律犹如观测星轨运行,因此被视作文曲星转世,被太尉燧人收为弟子。太尉天权对此深感忌惮,唯独凌星子与太尉燧人同样欣赏子谦的才华,也将其纳入门下,传授青鸟之术。明三危山鸾影之迹,析西王母信使之功。《大鵹》之类诸经,可以倒背如流。更与凌星子讨论其变化:或论赤首黑目的异常形状,或辩其衔钰集台的神秘踪迹。师徒相对,日日思辨,每到月出东山的时候,还在拿着典籍相互辩论。令人惊奇。 太尉燧人因其天资聪颖而心性质朴,担心锋芒毕露难以长久,故取表字“子谦”,日常以杜子谦称呼。告诫他:“玉石内敛则光芒隐藏,宝剑收鞘则锋芒不露。谦逊之道,在于保持盈满却不显露,这不仅是为藏拙,更是规避危险之法。” 自此,子谦开始系统学习典籍文字,每日诵读经书未有懈怠,学业进展神速。当时,因为子谦曾被呼延氏收留,有人叫他呼延昃。但异学子们都叫他杜子谦,杜家也常常与之来往。 ​​290年某日,子谦独自在宫墙外捧着书卷诵读。恰逢贾后亲信想为她网罗美男子,便诱骗子谦。当时贾后容貌未衰,不像唐代史书记载的那样丑陋。子谦中计后未表明身份。他语出惊人,直言不讳道:“贾后难道在担忧杨氏一族吗?杨氏有武帝临终托孤、太后垂帘听政,这是天时;段张掌控云龙门、驻军太极殿,秦王楚王环绕京城驻防,这是地利;王裴两家联姻、奇人异士依附,这是人和。如此看来,贾氏确实是砧板上的鱼肉啊!” 贾后听闻,非但不怒反而冷笑,质问:“小子妄议朝政,还通晓异术。若言论毫无根据,定将你投入沸鼎烹杀。” 子谦神色平静,继续说道:“然而皇后侍奉于皇帝身前。杨骏改元逾礼,疑似有篡位野心,这便可逆转天时;椒房殿与金墉城皆是您的耳目,这便能夺取地利;士族虽趋炎附势,但杨氏骄横,不仅高门大族不依附,楚王等人也必心怀怨恨。杨氏居功自傲轻视您,守备必然松懈,这便可转化人和。阴阳可以逆转,强弱能够转换。所谓天时可逆,地利可夺,人心可合。” 贾后与子谦谈论至深夜,子谦又献策:“您应当借刀杀人。刀是凶器,而非持刀之人。刀既染血,亦可归罪于持刀者。只要善加保管驺虞幡,莫让异人盗取兵符,便可高枕无忧。”贾后大喜,容颜流露欣赏,对子谦才华的喜爱更胜于对其容貌的倾慕。当夜之事隐秘,史书未载详情。不久后,楚王司马玮被杀,东安公司马繇遭流放。寥寥数语撼动朝局,谋划毫无疏漏,异史氏称其通晓谶纬之术,视之为妖异。 贾后察觉其才能,欲招为心腹。子谦应允,但明言:“此事非我师父燧人之命,他未曾参与。”贾后闻言恍然,方知子谦是异学子燧人的徒弟。 不久后,太子太傅的任命确定了。子谦以异学门徒身份,也前往东宫侍奉太子。他每日陪同讲读,受名士教导。太子学得异学术法后,常与子谦比试。子谦每每佯装败北,恩宠日益深厚。太尉天权不满他戏弄太子,反被太傅严厉斥责。 291年,贾后引诸王合谋诛杀杨氏一族。异学士人纷纷选择归隐山林,不涉尘世纷争,转而研究思龙蛇教、监煞台、岿阳宗、方士及奇门的对策。子谦突然隐遁,留给师父子燧一封诀别信后周游天下。次年,异学子燧人去世,子谦未归。太尉天权继承其位。 岿阳派鲍敬言、抱朴子葛洪与子谦结游。《抱朴子·外篇》中有记录: > @@     @@抱朴子抚着拂尘感叹:“天地定位后,君臣秩序就确立了。贵贱分明才能让人慕求奖赏、畏惧惩罚;若势力均衡必生争斗。所以圣人奉天承运,创制器物供人使用,除害兴利,使天下太平。若抛弃铠甲却持利刃,毁城墙去挡冲车,就连鲁班、墨子也难自保,何况百姓?” > > @@     @@岿阳宗人鲍敬言微笑回应:“没听过‘混沌无名才最珍贵’吗?上古无君无臣时,山无路径,水无舟桥,人们自由自在。如今崇尚贤能、争夺名利,才滋生盗贼。夏桀商纣能焚人剖心,正是君王纵容所致!若他们是平民,岂能宰割天下?如果有无君的大同盛世,那么凤鸾栖庭,龙麟游园,饿虎可踏,毒蛇可捉,入水鸥鸟不惊,进林兔鹿不逃。万物融于道,彼此相忘。” > > @@     @@太尉舜肃然起身:“二位所言各有道理,但请容我浅见:王充说‘天是元气,无情而依理运行’,天道不为桀存,不为尧亡。所以将国运寄托君王德行受托天意,如同千钧悬于毫发。贾后借孝道害死太子,开启了八王之乱;王衍与子贡结游,清谈误军事。嘴上说着道德和礼数,进可以谋私利,退可以谈清玄。——这是一点。” > > @@     @@“儒家划九品而轻视劳力,使权贵永踞高位,百姓永为卑贱。世家霸占朝堂,才士埋没草野。王戎上孝父母,下欺万民,为阻百姓种李谋生,竟钻破李核——这不是‘上智’的虚伪吗?这是第二点。” > > @@     @@“至于鲍君所说的。荀子说:‘住广厦穿华服,胜过巢居饮血’。对道玄仙士来说,天地人畜和谐相爱,这是正确的道理。然而对于百姓来说,不全是这样。《左传》说过,‘设立君王来为人民谋利’。没有君王的话,用什么来治水呢?用什么来治理社会呢?用什么来治理北狄呢?只要君王不聚奇珍,高城不为私家建立,那么大同社会也是可以到达的。岿阳派的外门共谋于世俗,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 > @@     @@“法,就是君民之间订立,用来镇压奸邪的。汉元帝弛废法度,败坏了汉朝的基业。不推行法治,那么豪强就会肆意占田,囤积居奇,把百姓当作猎物射杀。应效法杜预:用标准权衡权力,凭契约杜绝奸邪,连君王也受法律约束;选贤任能不问亲戚和出身,开民智辅佐朝政,哪怕王侯将相也不能谋私利而作乱朝政;记录赏罚和功过是政治的要务,千里马可以被明主发现,白衣出身也可成为卿相。将军会用兵,太守懂农时,谋士出贵谋。” > > @@     @@葛、鲍二人都点头抚须,若有所思。 > > @@     @@太尉舜又摇头说道:“但我也知道,礼乐非虚设。礼乐非虚设,如同凤凰朝日、麒麟显灵,德行盛则祥瑞自至,四夷因此归服;王道虽然盛大,但都取决于民力。豪门和庶族相互冲突,王朝总会有没落之时。到了那时,就真不如鲍君的言论了。” > > @@    @@【文献残缺】 > > @@     @@三人相视而笑,转而讨论方术、楼兰轶事。此时月出东山,松影拂衣,只闻玉杯斟酒声,玄谈妙论回响于夜空。 [[=]] ++++ 纵武篇 [[/=]] 信元投入了关中流寇顾斯的帐下为执戟郎。第二年,他以顾斯杀害士兵家属为由将其杀死,取而代之。军中无不拥护。他谋略没有失误过,声势越来越大,以至于郝度元不得不仰仗于他。 296年,贾后假传圣旨用毒酒杀害被废黜的太子司马遹于金墉城。此时关中氐族首领齐万年作乱,子谦纠集流民军讨伐,斩杀匪首并将首级献至朝廷,被任命为参军。王祁、胡熙、周处等将领被派去领导子谦的兵马来监督他。次年春季,略阳会战初期失利,王祁、胡熙战死,周处被围困。子谦亲率精锐骑兵冲入敌阵,浴血救出周处,身负多处创伤,最终斩杀叛军首领齐万年,将其首级传示洛阳,叛乱平息。因功请求担任凉州刺史,当时刚刚杀了贾后掌权的赵王司马伦为安抚陇西,同意了他的请求。 子谦镇守姑臧后,请方士许逊、吴猛担任廷尉和宣化史,广传“同风道”,氐羌纷纷归附。 子谦在八王之乱中,行忠义事,择机行动。齐王号召讨伐赵王时,子谦发兵助阵。他帐下氐族士兵痛恨赵王,所以所向披靡。打到洛阳城外就撤兵,让成都王、齐王、河间王入主,因而被褒奖为“知进退”。然而他说:“护驾而已,给我的犒劳太多了”,从不出入齐王的宴会;长沙王勾结荀家陷害齐王,子谦借口粮草不足,按兵不动;东海王讨伐成都王、河间王,子谦倾巢而出助阵。所以能以参军的小职位,平步青云,直到总管陇右军政大事。 永兴年间,仇池氐族杨茂搜、巴氐李特各自聚众起义,朝廷命子谦镇压仇池,荆州刺史宗岱讨伐汉中。子谦招降白马氐族并授予官职;宗岱派遣建平太守孙阜在阳平关大破李特。但未能剿灭李流残部,反而引发江汉民变。张昌趁机攻陷五个州府,响应者云集。成都王逃往并州刘渊,匈奴刘渊趁机自称“承晋室正统讨伐乱臣”。一时间,南北都有起义。 [[=]] ++++ 匡扶篇 [[/=]] 同年秋季,晋惠帝在含章殿死亡。不久子谦率同风道教众和凉州官兵五万“勤王”。命周处包围洛阳,亲自攻陷许昌,并掘开了司马遹的陵墓。带着一众许昌官员、百姓、投降的官兵和司马越使者一齐见证,设祭坛作法。太子破棺而出,神智清醒,言辞和以往一样,说道:“我回来了啊!”子谦挟持司马遹回到许昌,讲述了贾后伏诛、八王乱政、狄瓦异动的事情。悲愤地绕室疾走,仰天哭喊:“山河仍在,怎么皇权易主了?”随即颁布《太子持国同风诏》昭告天下。 304年冬十月,洛阳民变。东海王司马越遇刺。太子从许昌回京,登基称帝,改年号为“靖武”。当日朱雀门上空惊现五彩祥云,民间盛传这是肃宗承天应命死而复生的征兆,百姓无不震骇。不过异学会知道这是因为当年子谦给太子服下了龟息丹。而子谦深谋远虑至此,不得不叹服他“仙游君”的称号名不虚传。 此后朝廷所有诏书必须同时加盖“同风道师印”和传国玉玺,子谦祭拜天地,重新开启了异学会的宝库,两把名剑飞回,皇帝持有龙泉剑,天师持太阿剑,宣称这是“阴阳互补,天命更昭”。子谦身兼尚书令与天师将军,掌控朝政。派周处前往并州剿灭成都王司马颖残余势力,匈奴首领刘渊主动绑缚司马颖献俘,被子谦表奏为镇北大将军兼冠军侯,命其率胡人骑兵北伐抵御狄夷;子谦以“同风道”的理念招降成汉政权李雄,封为成都侯;征召汉中方士范长生入朝任太祝,掌管祭祀大典;转战荆州,仅用三天在云梦泽击溃张昌叛军。张昌本就畏服他的方术,率数万部众归降。 此时仍有司马氏诸王及鲜卑段氏部落抵抗。子谦颁布新政令说:“同风道的根本,在于平均贫富”。他煽动流民焚烧世家大族的田契,将豪强粮仓的存粮分发给百姓。仅陇西、关中、梁州、雍州四地响应的民众就达几十万。同风道不炼丹,也不擅长符篆,而是研习紫虚元君魏华存的炼神之术,锻炼形神真气,所以道众都有神异。 靖武三年,天发杀机。狄瓦族带领鲜卑宇文部、羌诸部南征,发眠虫、兴堕乐,雍州被攻陷。当时刘渊卧病,狄瓦族诱惑其子刘聪,匈奴于是有二部反晋,三部拥晋。刘聪据太原称汉王、呼延晏占上党建赵国。 胡寇大举犯洛阳,请来了狄瓦武装,各地勤王军队来不及支援。唯有同风率军驰援,帝极倚重,授以燮师兵符。子谦料定军将行到幽州截击晋方援军,遂率八千轻骑,骑着駮马,在桑干河设伏。用冰垒堤坝,再决堤,水淹敌军,大胜。因为士气大盛,眠虫居然无用武之地,狄瓦军队则被夔师击溃。然而狄瓦的攻势经久不衰,杜子谦以夔师抵御,导致夔师全部折损。因他素来与士族不睦,朝廷常令其征讨以消耗其势力,不料他愈战愈强,斩杀狄瓦士兵,抢夺狄瓦族的怪兽和粮草,释放狄瓦军奴,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皇帝诏令抱朴子领神农棺于洛上郡,收集尸体赈灾。杜子谦去西方召集了十二金人助战。子谦机变调遣,围困狄瓦主力于上党,埋伏于东北,半途截击鲜卑援军而胜利。玄君也应邀抗击狄瓦,许诺让他研究还魂之术。 七年过去,共克时艰。与狄瓦作战,胜负相持。北方生灵涂炭,而中原和南方的粮草也要用尽了。​ [[=]] ++++ 相疑篇 [[/=]] 恰逢狄族再结羯、氐数部,发数万异常的骑兵南下。司州刺史王敦与异学知书客联合上表请用异学柒贰柒平定狄瓦族和诸胡。朝中辩论纷纷,希望使用厄彀镇守北方,利用异学███引导,提前制服那些想要造反,抗拒王化的人。当时被征入礼曹的鲍敬言说:“这样做有悖于天地元气的自然秩序,会让自然变化的五行逐渐并入虚妄。”因为子谦主张仅将厄彀用于狄族的中心部族,击溃恶神的信徒,所以皇帝委任他亲自使用。皇帝本来已经与异学太尉天权商量好,让子谦一并被厄彀封印,可是子谦很快就回到了洛阳。皇帝照例将他引到宫中切谈,子谦突然挥袍,怪虫齐出,殿内外设伏的刺客尽数被杀,宫中豢养的福狸猫也被驱散。子谦只是质问封存厄彀的阵法为何有问题,皇帝如坐针毡,说要将天权、王敦、戴渊等人治罪。于是子谦派遣祖逖、周处领兵杀上几人府邸。子谦要求皇帝召集朝会,宣布治罪之事。皇帝将子谦带到殿前,突然暴起,以龙泉杀之。这时玄君也出现了,子谦说:“你在我的丹药里做了手脚!”就这样死了。玄君得以用他的尸体炼制尸解仙。玉成山人后来调查发现,丹药中有蛊虫残存。子谦服食母虫,就可以号令司马遹。但子谦的母虫又是玄君的子虫,所以会被玄君制服。 当时正好是祭孔的日子,谢氏、王氏等在洛阳周边发起了“纸甲之变”,私铸甲胄藏于书卷,待王导下令,即齐出而攻仙游府。杜氏作壁上观。 皇帝声称玄君作乱,蛊惑圣上斩杀天师,同风道众因此与岿阳宗交战;又杀王、谢世家重臣,扶持新的士族。监煞台宣称他们“窃龙脉”,仙游君的残党得以一并诛除;一年后,同风道作为邪教被吴猛的门派取缔;王盘、谢柯、胡渊、孔训、蔡谟等联名上奏,弹劾其“昔日残害宗室、如今怀有反心、借法令扰乱纲常”,于是子谦负罪于史书中。 所以史臣说:动乱果然由呼延昃这样的人引发。他禁佛和宣扬同风道,各地造反的流民当然如泉涌般出现。幸好啊!尚书令诸葛祺负责清剿其余党,同时推行仁政,将祸患消弭于萌芽。向朝廷进献异学柒贰柒、异学███秘术,使得礼言之术重现世间,子谦、张昌、杜弢之辈不能作乱。从此长幼尊卑各守其序,四方蛮夷学习周礼顺应天道,天下开启新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沿袭先王制度,不更改法纪,也不语怪力乱神。虽然洛水以北已经不能居住,但所有叛逆的狄瓦族和胡虏乱民,皆被厄彀所震慑,岿阳宗和奇门都收敛行迹,大同之世终于实现,实乃万幸。 [[/div]] [[/collapsible]] ------ > [[size 1.4em]]展示复印本四。[[/size]] [[div class="mz-paper"]] [[=]] +++ 《同风大帝仙游记》[[footnote]] 原件扉页注:《同风大帝仙游记》,与《八仙东游记》《华光天王南游记》《西游记》《真武大帝北游记》合称《五游记》。 全书三卷四十五回,本件仅得部分内容。其中多有自相矛盾、意义不明之处,可能是多人续写导致的。 [[/footnote]] [[/=]] ++++ 第一回:欲人祸外魔掀浊浪 垂慈怜大帝降凡尘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话说那春秋变换,面目全非之年,有名诗曰: [[div class="mz-poem"]] ------ 劫自人心孽自栽,天灾人祸总相催。 旱魃横行焦沃土,烽烟骤起烬楼台。 外魔每借妖氛入,内患常随怨气来。 何当尽扫乾坤浊,正气重开玉宇埃! ------ [[/div]] @@     @@此诗单道天意人心,需知:若想天下太平,必要人心安定。故三代圣贤教化,虽有三旱九涝,不成灾害。而今世人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肉食害命杀生,闾左瞒心昧己,性高者贪名着利,好财者大斗小秤。孔氏立教,不能梳其怨;地狱之苦,不能平其孽。 @@     @@却说华乐宫仙游同风神武大帝[[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本吾友仙游矣,尝驰骋于魏晋,起义兵,讨叛逆,惜哉。后世尊其义举,穰祭香火,号曰“仙游齐天同风神武大帝”。 [[/footnote]]目观天下,见众生沉沦。外魔垂涎,代天降下六劫。遥望凡间,不忍细观,却看: > 疫气横行,恶鬼昼游。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稚子夭殇于襁褓,老羸倒毙于闾阎。白骨蔽野,犹征戍卒填壑;仓廪如洗,尚索绢帛充庭。析骸爨骨,甘苦同镬。睢阳孤城,守卒罗雀掘鼠;淮左废邑,饥民易子而炊。虽仲景悬壶,难愈膏肓之世;纵老聃倡俭,怎填欲壑之渊?四野焦土,空闻《蒿里》挽歌;九原腥膻,谁见羲和驭日? @@     @@大帝垂泪曰:“生民祭朕,即朕之子民也。焉能见子民受苦而不救之?”[[footnote]] 玉成山人注:可令历朝皇帝汗颜矣 。[[/footnote]]乃上书玉帝,为百姓免劫。大天尊诏曰:“朕何尝不怜悯。奈何天数耳,世人该有此劫。卿欲救民,何不下凡历劫。” ...... @@     @@又见肉球如莲开,从中见一孩儿。霎时红光满天,紫气东来,香漫十里。四方八面,云聚雾罩,不能见人。圣上大喜,知此必贵种也。那孩儿也是伶俐,三日而行,五日可语。只是昼夜啼哭不止,文武无方,出榜求贤:止皇子啼哭者,封百户,赏万金。 @@     @@有一鹤发老道揭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皇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皇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皇子便不啼哭。那老道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消灾应劫,三六相随”。端的是玉帝差遣华乐宫中一十八员神将下来辅佐[[footnote]] 玉成山人注:已告知一十八员矣,后事如此,许是小时不识数。[[/footnote]],消灾应劫。 @@     @@后五载,皇子享尽荣华而不觉其乐。天子观之,允其木兰狩猎消遣。皇子见鸟兽受伤,不忍射之,闭目而叹。复明,见鹤发老道立于兽旁,福灵心至,跪地口称恩师,乃三华宫岿阳老仙降世度化大帝,携皇子云游修道。至若回俗,早已是烂柯之人。 ...... @@     @@赐道号曰:“同风”......云游四方,行走南北,交各族名士。年纪轻轻,口吐百种语言,知书达理。通晓仙游术。何谓仙游?无远弗届也。天生[[[wanderers:orgin |法力]]],好似那列子,随心所欲地[[[yufeng |御风飞行]]]。集习法徒众,为之慧根,称“神羽徒”。匪贼听闻同风路过,不敢劫掠。只道是见了真神仙,伏地便拜。 @@     @@正是:慧根天生通万语,道法自在步云霄。神羽所至群邪避,四海谁人不识君?​​ ...... [[/collapsible]] @@@@ @@@@ ++++ 第四回:歧路山北狄召魔 三华宫岿阳赐宝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     @@且说同风在营内自思:“虽赖将士用命,斩了那北狄妖巫,然北狄精于此道者车载斗量,若贼兵多几个,如之奈何?”对张望曰:“你与姚楚好生守寨,高挂免战牌;待我回来,再作区画。”张望领命。同风吩咐已毕,随风直上三华宫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 @@     @@玄关九转,玉阙千寻。白鹿呦鸣于丹墀,青鸾翩跹于琼林。白鹿呦鸣,蹄点流泉而涌醴;青鸾翩跹,羽触枯桑即生苗。灵根虬曲,金藤络石:葡萄垂玛瑙之串,枇杷结琥珀之丸,的的然光摇阆苑。琉璃为地,水晶作帘,万树琼枝缀明珰。碧潭浮玉蕊,银汉落宫墙,始觉身在紫府巅。 @@     @@同风入三华宫,台下倒身拜伏:“弟子同风愿老师父圣寿无疆!”岿阳曰:“汝何事前来?”同风备述前事,又曰:“委实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虽赖将士用命,终究不得长久。敢问老爷,那红影何名?如何降服?” @@     @@岿阳笑道:“好小子耶,打退此獠,着实不凡。此獠即‘赤王’也。先前天庭驱逐,着实费了一般功夫,而今代天降劫,却不好动祂。要是真身降世,吾亦难降,然此红影不过‘绛魔之幻’,易耳。”对赤子道“取[[[scp-cn-1674 |囚魂坛]]]来。”赤子应声取坛,不过方寸大小,上有七香依七星之局布之。岿阳曰:“此坛专囚无体之魂,可破此难。”又取两方宝剑,剑气逼人,又道:“此汝[[[wanderers:the-scripture-of-ky-that-jin-gong |大师兄]]]赠,一曰‘清慧’,一曰‘斩浊’。汝善用之。汝应劫降世,为民消灾,当睹剑明志,勿成此世之劫。”同风再拜而退。 ...... [[/collapsible]] @@@@ @@@@ ++++ 第十六回:诸王回旋荡阴山,三出三遁破洛京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诗曰:[[div class="mz-poem"]] ------ 龙蛇起陆血染幡,胡马嘶风叩帝关。 洛水滔滔翻浊浪,胡尘蔽日隐玄光。 诈行虎穴藏真意,一冠加身定八荒。 ------ [[/div]] @@     @@闲话少叙,书接上文。​​ ​​@@     @@却说元康十四年,当真是天发[[[scp-cn-2800 |杀机]]],斗柄南移,星陨如雨。​​那蛰伏冰海的狄瓦,性如恶狼,悍如凶煞,专事驱役魔怪、戕害生魂。此番狄瓦可汗暗结匈奴刘海、氐酋双征、羌帅姚弋,歃血为盟,共分中原之鼎,真乃饿虎攒羊!更有狄瓦三祭师亲临阵前,驱策三头食人巨兽“猰貐”,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声若婴儿啼哭,闻者魂魄溃散。 @@     @@同风领数万甲兵共讨洛阳,对诸胡使者言:“晋室无道,虐我生民!君等伐无道,吾愿助一臂之力。只求城破之日,共分其帛,各得其地!” @@     @@联军似那铁桶一般围了洛阳,炮打箭射月余。同风军列阵西南角,却见其部卒攻城呐喊震天,云梯推至半途辄退,或飞石砸偏,或箭矢坠地,雷声大雨点小,竟似敷衍。联军帅帐中,刘海按剑怒问:“仙师何故迟滞不进?” 同风抚掌喟叹:“关中兵寡械劣难当城坚固。匈奴铁甲如潮,破城首功非君莫属!贫道当倾力助威于后,绝不容晋卒援军东来!”刘海见他言辞恳切,军士衣衫褴褛,暗哂怯懦,有名无实,遂亲率匈奴本部猛攻关隘。 @@     @@只见那刘海勇冠三军,光极门终被破城魔杵撞开!刘海率先杀入,但见宫阙巍巍,狂喜难耐。忙请狄瓦祭师于太极殿前安设“锁龙盘”,欲探地底龙脉。又召羌、氐酋首并同风至殿前,欲仿诸侯歃血旧事,瓜分龙脉王气:“祭师言此地脉如树,掘主根可滋养四邦!吾占北干,双征取东枝,弋仲得西蔓,仙师高义当受南梢……”他意气风发,狄族大祭师点头称赞,指点间浑似江山已掌于手中。可迟迟不见同风君来。 @@     @@变故陡生于须臾!​​ @@     @@正商议间,铜驼街方向猝然传来龙吟虎啸般钟鸣九响!响彻洛阳残城!众人惊骇顾视,却见长街尽头黑压压奔来数千同风道兵,拥着一乘素车,立着二人:左首同风君青氅玉冠,右立一黑袍蒙面客。二人护持一辆玄冰玉棺,棺上符箓交错。 @@     @@同风喝令:“启!”棺盖轰然翻开,白雾弥漫间,尸身赫然显于众目——太子熙! @@     @@“司马熙!?”王彭祖如遭雷击,当年正是他领兵剿灭太子军,亲眼看着他被刺死。手中铜杯坠地。姚弋倒抽冷气!那狄瓦祭师尖啸:“尸魂未散!同风!你……” ...... @@     @@围观者眼见他尸身青黑褪去,惨白浮红!喉中“嗬嗬”有声,眼皮急颤——竟猛地坐起!茫然四顾后,目光灼灼直刺刘海! ...... @@     @@“诸君!诸民!”他袍袖卷风,“昔日吾与尔约:破洛阳,诛晋逆!今晋逆何在?唯殿上食肉佞臣、诸藩跋扈宗室!宗室懦弱南逃,弃宗庙如敝履!太子何为?方为真龙!” @@     @@只是那太子尸气不散,口中嘶呼之声不听,似是与同风君一唱一和。同风发一声,他便一“喝”,好不诈诡。 @@     @@他声调陡转激昂:“吾同风借胡兵之刃,只为斩尽朝中蠹虫!与尔等盟誓?非也!此乃驱虎吞狼!” 他扬手虚按,止住惊哗,“吾岂不知龙脉关乎华祚?若被尔狄瓦寒荒血法沾染,我中原万里沃土尽化血原,华族苗裔皆为鬼奴!——龙脉当归华!储君当归正位!” @@     @@此一番言语比那复生奇术更撼人心!五胡联军面面相觑,既惊其诈,复惧其威!狄瓦祭师怒极反笑:“好个‘清君侧’!好个‘借刀计’!今日便教尔等见识见识猰貐的威力……” @@     @@同风岂容他再施邪法?已自袖中捧出玄青古冠——龙盘凤绕,山河纹隐,正是历代秘传镇国冠!高喝:“请太子登临大宝,承天命、镇八荒!” @@     @@镇国冠加顶一瞬,万道紫气自洛阳地脉狂涌,冲霄而起!霞光驱散狄瓦黑雾,阴寒鬼卒触之即熔。数条金鳞巨龙自洛水腾起,环绕荒帝周身!威仪煌煌如日,凛然不可犯! @@     @@胡军但觉如负泰山,马股战战。只闻同风君朗声道:“诸君,盟约已了。吾允诺之盟价,可找狄瓦索要!狄瓦祭师,还不速滚出洛阳?” @@     @@狄瓦祭师那猰貐无从控制,为保生力只得发回。恨声道:“同风!此局算汝狡诈!来日必炼汝血尸!” 红风一裹遁去无踪。 @@     @@荒帝新立,立发三诏:赦流民、减赋税、召诸藩勤王。同风亲扶帝登铜驼台,对北泣拜百姓道:“今日以诈复帝,鉴吾拥护之忠心。乃因社稷倾危。待扫荡寰宇,必开诚布公,还天下大公!” ​​正是:​​ [[div class="mz-poem"]] ------ 虎啸洛阳风云变,借兵除秽藏机先。 玄玉封尸藏真魄,素车藏锋隐毒鞭。 冠冕堂皇复故主,振聋发聩斥胡边。 笑看五营含恨去,谁识此局十六年? ------ [[/div]] [[/collapsible]] @@@@ @@@@ ++++ 第十九回:世家八门皆胆寒,皇朝变天起同风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却说那同风天师辅佐晋荒帝复位后,明面还兵权于帝,受封“冠军侯”,暗里却使神羽徒持玄铁令,调动禁军遍叩世家高门。​​ 颍川陈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安定胡氏等八姓豪族,皆被甲士围府。亲登博陵崔氏之门,掷《均田册》于庭,冷笑道:“昔尔祖占田万顷,僮仆如云,可曾分一粟与冻骨?今限三日,田归府库,奴入民籍——否则,休怪某效光武旧事,效昆阳雷法!” 崔氏族老颤指叱骂:“尔不过寒门出,安敢坏民生!”话音未落,忽见天降紫电劈碎门前石狮,天师袖中飞出一纸黄符贴其额上,老朽顿如木偶僵立。满院骇然,终签契书。 @@     @@​​朝堂之上,御史大夫胡质捧血疏哭谏:​​ “冠军侯擅调边军,屠王氏满门七十三口,此乃董卓再世啊陛下!” 荒帝蹙眉未语,天师却抚掌轻笑:“胡公此言差矣!王氏私炼‘血婴丹’延寿,掘童男百人心肝,臣杀之非为夺田,实乃替天行道。玄君大夫,吾言确否?”这“血婴丹”,却是何物?无人知晓,帝不知,胡质不知,玄君不知,怕是天师本人也不知晓,只是信口胡诌罢了。那玄君合而应是。同风天师转向荒帝躬身,“然胡御史既怜惜妖人,恐与王氏有旧——臣请诛其九族,以儆效尤!” 荒帝拍案怒起:“同风!尔杀王氏、屠胡氏,朕不在尔眼中乎?何不把我司马氏也一并......” @@     @@言未毕,血溅三尺! ​​@@     @@陪坐末席的琅琊王忽觉喉头一凉,低头见半截剑尖透颈而出,鲜血喷溅九龙柱!满殿死寂中,同风天师袖手收剑,伏地高呼:“臣——遵旨!” @@     @@荒帝踉跄跌坐,面如金纸。宫中宦官皆闻玉罄清响,翌日竟无人记得殿上血案,只道琅琊王暴病而亡。此乃仙游君用“玉声盒”焉,唯史官可入[[[wanderers:langhuan-hub |琅嬛]]],笔锋颤抖,于秘录中草书:“九月庚寅,侯弑王于殿,帝默然。”......封异姓萧王...... @@     @@......异学太尉天权携会稽王奔走出逃,萧王命监煞台三百煞卒逐之。及于陈留,会稽王一番动人肺腑之言,煞卒皆倒戈,拥司马,集江右王侯将相复晋。 ...... @@     @@却说两军阵前,萧王赤袍玄甲,骑龙血乌骓,身侧神羽军结五行破煞阵​​护持,好不威风。 @@     @@“汝喧仁爱,于豪绅如沐泉,于黎民如猛虎。且说减税之策,减的是那世家豪绅的田产税,黔首还要卖田卖子凑齐赋税。反倒朝廷里,读书之人歌颂薄赋,无非读书人出自士族而已!汝异学会治魑魅魍魉之道,于肉食者,承祖训以裨生民,窥玄象而禳灾眚;于劳力者,溺于幽冥,怵鬼神而弗敢逆,信来世而安其分;尔监煞诸子尤可哂,虽深谙斩妖除祟,然授鬼神之技以虐黔庶,反咎朕以玄术利黔庶,施大爱于民者,不如更作豪右之台!苟士大夫犹独挟秘术,董竖之春秋尚在唇吻,虽多言仁德,有何益?今朕便以黔首之无道,伐尔晋王之有道。[[[yixue563 |赤甲异兵]]],弗能延秦祚,又岂能续尔祚哉!”萧王一番诛心之言如惊雷裂空,晋军阵中监煞诸将面如土色。​​ @@     @@那晋王端坐青玉辇上,蟒袍缀星,手持玄圭,眉间一点朱砂痣衬得面如冠玉,端的是一派天潢贵胄气象。闻萧王斥责,他冷笑拂袖,声若金玉相击:“同风!尔本晋民,反效胡虏之驱驰,借狄瓦妖术窃据神器,安敢妄论天道?”身后太尉天权踏云而出。此人黑袍蔽体,面覆傩面,异术变化无穷,坐镇军中。正是怕那监煞台降将不臣,十指幽蓝丝线若隐若现,牵系着九名煞将眉心。 @@     @@“同风!汝使贩夫走卒皆习邪术,披人皮称帝,此乃颠倒阴阳、祸乱纲常!” @@     @@“吾司马氏承天命三百载,今携传国玉玺南渡,正为护华夏衣冠——同风将军若降,异学会秘藏法宝任尔取用,更许尔等开宗立派,永镇江南!”一时之间,叫骂威逼,利诱劝降之声不止。 @@     @@萧王大笑,对曰:“犬彘无状,岂知昔年戮吾亲友者。胡虏耶?华臣耶?有何分耶?朕所知者,乃尔等国蠹与肉食者耳!不除此蠹,鬼神伟力,徒为汝等掠民之器哉。看尔倚仗的异学会——”帝剑锋陡指天权,“以牵魂邪术控我旧部,授世家魇镇之法榨取民髓!这等‘正朔’,不如喂了江中王八!” @@     @@天权傩面下忽传讥笑连连,十指猛扯丝线!​​ 三百煞卒与赤血甲兵眼珠骤赤,喉涌血沫,直冲敌阵,杀声震天,远超伐狄之势,鼓噪如雷。晋王抚玄圭冷笑:“诛此国贼……”话音未落,却见萧王袖中骨笛凌空飞旋,凄声裂云! ​​@@     @@笛音穿脑之际,惊奇乍作!​​ @@     @@那三百冲阵煞卒忽似醉酒踉跄,九名煞将胸口“噗”地钻出赤红肉虫,虫身狄瓦咒文灼灼如烙铁。不待晋军惊呼,周身轰然爆裂!霎时血雾漫卷,断肢横飞,腥气刺鼻,晋军前阵如沸汤泼雪溃散。原是萧王早料煞将祸患,暗将狄瓦血蛊种入甲兵之中——此蛊平日蛰伏,闻笛即醒,噬心爆体! ​​@@     @@晋王玉辇被污血泼溅,骇然欲退。萧王却如鹞鹰掠地,赤龙剑出鞘化血虹,直贯青玉辇!天权急挥袖祭出九幽锁链格挡,却被剑锋绞作铁屑。电光石火间,剑尖已抵晋王咽喉—— @@     @@“司马小儿,且代天下世家受此一刀!”​ @@     @@残阳如血,萧王踏尸山而立......败军涕泗滂沱,山呼万岁声掀江浪。 [[/collapsible]] @@@@ @@@@ ++++ 第三十九回:辞三让愿为定海臣 表六功应是社稷主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     @@时萧王同风之势,如日中天。有赋曰:[[div class="mz-poem"]] 上承[[[asriel-s-proposal |天命]]]之敕,下执[[[scarlet-s-proposal |宝录]]]为凭。顶戴[[[scp-cn-008 |镇国宝玄冠]]],手持清慧斩浊剑。五里仙雾氤氲,绕御座而凝紫气;玉声盒启虹霓,映璇霄而焕祥光。​​ 乃练神羽之军,[[[scp-cn-439 |龙泉太阿]]]分赐骁将;御奇珍之兽,[[[yixue106 |夔牛]]][[[yixue857 |神駮]]]纵横九疆。侦者习御风,[[[scp-cn-1954 |怀梦]]]、风以集声;司南引[[[scp-cn-1304 |万鳞]]],镇中军之堂皇。蓄[[[scp-cn-1343 |眠蠹]]][[[yixue175 |怪豸]]]于暗匣,藏错鼓[[[yixue012 |神管]]]以铿锵。​​ 法引[[[golden-horde-blues |天兵]]],[[[scp-cn-1853 |金人]]]齐拜冕旒;令通[[[wanderers:start |崇文]]],[[[reality-cat-5h8m5-312df-13src |福狸]]]蜷卧御榻。[[[scp-cn-3084 |仙书]]]戮潜魔,驰骋贯月宝槎;虹光悬河显祥瑞,紫气冲霄兆永昌。 文有璞、嘉、顗、景一十二贤,武有鸯、侃、逖、遐二十四勇。杨子、鲁圣天工开物,真君、长生祀来仙神。 北退狄夷,逐破五胡,西镇楼兰,南平江右,天下归心。 [[/div]] @@     @@诸士本清居不出,闻萧王征官,皆出而有为。萧王爱才若渴,亲诣会稽虞仲宁[[footnote]] 虞喜(281~356年),字仲宁。东晋天文学家。 [[/footnote]]。仲宁本不出,萧王授以[[[scp-cn-1559 |青鸟]]]事。仲宁感慨:这萧王原来如此通晓天文,乃许为异学仆射。​​ ...... @@     @@这日退朝与诸公饮,望阶前落叶萧萧,忽掷盏长叹:“诸君何故于此!孤无意为帝哉。若天下太平则挂印而去,寻一山水,团瓢静坐,朗诵‘黄庭’,孤之愿耳。天降孤于世,本为斩妖除魔耳,奈何刀兵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至今矣,此孤之罪也,有何功德?” @@     @@御史大夫杨璞,正襟跪立萧王前,对曰:“大王知臣非阿谀之辈,臣有言,字字肺腑。大王自起兵,有大功六,件件如天之伐,容臣细禀: @@     @@“北狄血可汗起兵,妖兵数臂,鬼颜豸身;磨牙吮血,荡野掘坟,士卒闻而不退即为上勇。三日边郡尽失,五日天下震动。狄军所过,城池化血池,胁华奴于阵前,军民哭嚎不忍发矢。[[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北狄五胡事也。[[/footnote]]大王灭狄军于荡阴,斩妖巫于阵前,收绛魔于法宝,挽狂澜于既倒。此功一也。 @@     @@“西南土蛮孟文玉,额生三目,自云三目佛子托世,目光所及业火焚天。部下泸水鬼卒,可入梦夺魄,大军十万高力壮士渡河东。[[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南蛮相侵者。后世妄做弥勒十柱者,其遗风也。[[/footnote]]大王兵发不毛,夺其巢穴;种怀梦草,军士可破鬼卒;亲尝饵药,疗失心之疾;消业火,断泸水,盲三目,平南蛮。此功二也。 @@     @@“南北即平,中原生事。江南刘永初号士林共主,聚王、谢、桓、荀、胡、庾共十三旧世家,杜、李、唐、陈陇西豪右新贵领军九万叩潼关。[[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八王及天下群雄事也。[[/footnote]]大王亲冒矢石,左挡右杀,即拉即拢;或诏安,或杀伐,终归一统。大王故交杜氏、陈氏,本封贵胄,侵吞民田,取夺政权。陛下大义灭亲,亲朋灭亲朋,好友绝好友。落叶去柯,云飞雨绝。天下公者大于亲。百姓涕零。此功三也。 @@     @@“刀兵稍解,妖孽横行。妖道玄君发‘兵解妖丹’,凡食此妖丹,战中虽刀枪相加而无碍,至战罢方卒。前十载,战乱不断,故服食者不计其数。而此天下太平时,按人口分田,故新盛世家,活一尸者,充一分地。又有昔者耄老毋愿耗家中口粮,建墓待死。而今尽化行尸焉。玄君咒起,唤尸骸如海潮,云众生皆可为‘尸解仙’,力大无穷,钢筋铁骨,善使兵刃。其中飞升法尸者,上天入地,金石血肉触之即溃。行尸走肉至洛河漫布,途延武昌。[[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岿阳家事也。惜玄君,五祖之才,济民之心,奈何惑于外神,不为世间所容。[[/footnote]]大王入九幽,召阴司鬼卒相助。焚尸鬼,毁丹方,驱玄君于化外。使阴阳有限,人鬼有界。此功四也。 @@     @@“大灾之后,饥馑起也。析骸爨骨,易子而食,饿殍枕藉于道。三朝儿一斤白面,五岁女半斗粟米。有膻教肆虐,拜山门即得[[[scp-cn-1101 |肉芝]]],食不尽,愚民争相而入,皆成蛇妖。[[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龙蛇事也,五胡虽平,其留“娲皇教”,流毒匪浅。[[/footnote]]大王乘[[[scp-580 |五天座]]]以谒羲皇。大破恶妖,剑斩相柳。勒令富户捐粮,衣不重彩,食不重味以度荒年。此功五也。 @@     @@“天裂血痕,地涌血泉,四灾越[[[zuirenyu |狱]]]。旱魃作乱于北,禺彊掀海于南,蜚廉背负疫鬼,鳌牛翻滚地脉。[[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真天灾也,具山海留名。[[/footnote]]大王领神羽亲兵延帝女归狱,囚皇孙入牢。镇蜚廉于禹台,填鳌牛于归墟。此功六也。 @@     @@此六功,虽三皇五帝难望项背。大王为百姓记,为天下记,当受禅,为社稷主。” ...... [[/collapsible]] @@@@ @@@@ 本段疑为番外或盗版,收录于此以供参考。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阶下大著作令升捧卷探视,见同风帝白发如银戟指虚空,眸底血丝纵横似裂帛:“不为帝,天下不得治。为帝,则王侯将相复食民脂。汉文灭吕产而建太平,然严刑峻法不庇亲爱;汉武伟业而广开太学于民,然穷兵黩武有违仁德。[[footnote]] 玉成山人注:吾友仙游非作此言!仙游确爱文武二帝不虚。然其原语盖为赏始皇功业而诘其晚年好长生纵乐,赏汉武北荡匈奴而诘其罢黜百家所害甚于焚书。不利售书哉。 [[/footnote]]是故应天命而为者,斩蛟除恶者,反育新蛟。至若心系民生者,则[[[moth |如蛾逐日]]],千古轮回而已耶。” @@     @@殿前校尉公庭遂表六功...... @@     @@忽闻殿外喧哗,禁军押百车竹简鱼贯而入。异学祭酒令升伏地奏曰:“臣奉旨辑录《万籍纲目》,今得禁书十二车。”同风帝拂袖展卷,但见: > ​​地理天文类​​藏《甘石星经》,绘二十八宿妖异轨迹; > 机关开物类​​收《鲁班书》,录飞鸢木甲秘术; > ​​诸子百家类​​纳《墨辩注》,辩兼爱非攻之玄机; > 新异惑类​​尤骇俗——那《无君论》字字诛心,《神凤诏书》[[footnote]] 推测为张昌起义的文书。[[/footnote]]页页染血,《太平要术》符咒森森,《春秋元命苞》谶语如刀! @@     @@群臣股栗谏阻欲焚典籍,帝不允反赏。 @@     @@又有国人捧宝贡献。帝笑而拍案:“昔孔子谓‘无小人而仁者’,朕重利而受诘,今民献白玉壁而颂[[[scp-cn-106 |仁]]]主,朕竟真是仁者!” @@     @@正叱咤间,王子年捧[[[yixue034 |鎏金明镜]]]趋进​​:“南海贡昊天宝鉴,可照真龙本相。”帝揽镜自视,陡见镜中竟映出​​一目如朗星的赤膊少年​​,背缚柴薪行于雪野,足下血印蜿蜒如蛇。满殿哗然中,子年呼:“此乃仙帝历劫法身!” ...... [[/collapsible]] @@@@ @@@@ ++++ 第四十五回:孽奸诈六贼毁宗祠 魂战尽同风归天穹 [[collapsible show="▶ 展开本章" hide="▼ 收起"]] ...... @@     @@大典将毕,突发事端。有六贼手擎宝具,虎入羊群,霎时大典血流成河。那六贼?乃张望、刘听风、周觉、杜津生、陶逸、樊思。[[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此张██之属也,首鼠两端,以致吾友大事不成。 又注:张望者,眼也;听风者,耳也。以此类推,此为六根。六根不修,而成六贼。终坏大事者,仙游本人也。[[/footnote]]大将军李鸯横刀大喝“贼子安敢!” ...... @@     @@同风帝曰:“朕待卿等薄乎?”六贼对曰:“陛下如天之德,臣等佩服。然臣等或是豪绅、或是外道。陛下欲革臣等,臣等焉能伸颈?”[[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故而天下诸事,革弊最难。缓则无益,急则生变。[[/footnote]]呜呼!本为寒门庶族出,一人得权柄,宅中鸡犬尽升天!朝中庶臣,本为帝用以制潘王、制外戚、制世家,可庶族岂有持政之力哉!六孽贼乱朝中,请[[[scp-cn-866 |壬亥]]]魔出;[[[wanderers:the-fool-and-the-fools |玄黄天尊]]]亦作怪,请[[[scp-2820 |末法净世君]]]出。 ...... @@     @@霎时,宗祠尽崩,有六柱黑气直插云霄。天地为之一变,日月无光,地动山摇,山陵崩,河海枯。又有怪雾戚戚,鬼哭妖吼之声不绝于耳。[[footnote]] 玉成山人注:六天故气,败军死将。[[/footnote]]彼时青阳道众行龙母之术,血肉成身结阵护驾;玄阴党奏错鼓,发兵之时响撤军令,阵脚大乱!狄瓦鬼兽喷吐血潮,神羽军上天入地不得脱。九天外,外魔重重,皆赤王、倏忽、三阎之属。 @@     @@帝观天下沸腾,长叹之。体如雪融[[footnote]] 玉成山人注:兵败矣。[[/footnote]],乃见大帝元神,法天象地之灵,抵碧落,触黄泉,发无量光、无量德以成一方净土,庇护世人。 ...... [[div class="mz-poem"]] ------ 赤面三目显神威,火府灵官下玉墀。 雷鼓动时惊鬼魅,电光闪处摄群幽。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 赤发虬髯扶正气,金甲红袍镇九州。 ------ [[/div]] @@     @@正是都天纠察大灵官太乙雷声应化天尊显圣。那灵官手持金鞭,厉声喝道:“尔等外道邪魔听着,同风帝以身应劫,劫数圆满。今六劫已过,天数已完。尔等邪魔如此,是欲侵正道耶?” ...... [[div class="mz-poem"]] ---- …… 一点灵光如甘霖,重塑仙骨圣人身。 [[/div]] ---- @@     @@天下万民飞章告天庭,求同风大帝为天下共主。然仙凡有别,终不以仙人之身做九州之主。玉皇肃诏召回同风,表功六劫,重归神位,镇守天宫。同风帝慨然叹之,魂归天穹。[[footnote]] 玉成山人注:或纵歌于终南,或访友于蓬莱,待诏玉命罢了。 [[/footnote]]然依旧心系百姓,香火禳祭,有求必应。万民求男生男、求女生女,买卖一本十利,读书者金榜提名,感显应验,永受祭享。 《同风大帝仙游记》至此终。 [[/collapsible]] @@@@ @@@@ 本段同疑为番外或盗版片段: [[collapsible show="▶ 展开" hide="▼ 收起"]] ------ @@     @@今以世眼观同朝之亡,其势纷纭难辨,功过付之闾阎士林,可矣。当是时,帝亲睹同朝六载而衰,山河倾覆,九鼎将移。诚如令升言,同风帝确得天机,故随天命而动。然,天命有志,仍不望阴阳五行冲和过急。诚岿阳仙子云:“帝亡六载,非战不利,天时未穷也。譬若大疫,未至膏肓而投猛药,反激其变。”天下苦海未若沸腾,社稷时运还未跌落谷底,便刮起同风靖平九州。故天下表作安定,实则大有不稳。帝晓天机,无非天子、真龙、天帝转世,何以抗天意哉! @@     @@如汉高祖遇[[[about-the-serpent |异士]]]于丰西泽,乃遇[[[SCP-CN-3205 |愿君]]]于幽阙。帝跽而问曰:“愿君者,缥缈若姑射仙,世谓可期而不可遇。朕积几世福德,方得觐仙颜?诚卿耶?果能践白璧之诺乎?” @@     @@愿君莞尔,对曰:“非子遇我,乃子趋我。吾未尝寻人,惟命定祈愿者自至阶前。今尔心若赤子,志同砥柱,虽黄天使者莫能匹。可抒尔愿,必非镜花水月之虚。” @@     @@帝惕然曰:“‘开万世太平’之宏愿,朕不敢请,盖知汝规矩。世鲜传君事,故弗敢轻信汝诺。然苍生何寄?吾刻舟求剑,出路何处?愿闻指津。” @@     @@愿君摇首曰:“此非吾力所及。”旋即消失。 @@     @@帝默然良久,引素帛自绝。遗蜕不知所踪,惟空庭落叶萧飒。 @@     @@故曰:帝王心事,九重渊海。虽未竟全功,犹惊泣鬼神。 @@     @@呜呼!且看霖霖沾空,残云飞烟处——​​ @@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collapsible]] [[/div]] ------ [[div class="blockquote"]] = **研究报告:** @@     @@异学901的记录仅有只言片语,异学会原文献的记载更是支离破碎。一般而言,异学会异常记录编号900及以上的项目多为20世纪整理,异学901可能因为再次出现而被归档,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     @@然而,在SCP基金会中国分部与异常地点FP-04C“移动楼兰”接触并交流后,《拾遗记》中的“仙游君”人物历史得以印证。Site-CN-08对楼兰事务部得到了移动楼兰内有关仙游君的历史传说和其历史上数次政治变动中的异常现象报告。又经过[已编辑],得以获得其他已终结时间线的有关资料。 @@     @@经过文献对证可知。异学901是一种时间回溯型异常,具有该异常效应的人可以“刻舟求剑”,引发时间线变动。“仙游君”正是其实例之一。其每次死亡(包括自然死亡)都会导致其于异常地点“瑶池”复活。最后其通过移动楼兰的因果律异常隔绝机制避免了“衔尾蛇”型时间灭亡情景。因当前无实例发生,仅将此记录于异学会资料库。 @@                                                                                                                    @@ //——项目负责人Dr.Rovong,司马明鉴等// [[/div]] @@@@ @@@@ @@@@ [[<]] [[collapsible show="脚注" hide="折叠"]] [[footnoteblock]] [[/collapsible]] [[/<]] [[include :scp-wiki-cn:theme:magazine |yxh=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