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CN-999访谈记录-奇术学发展史
2025年6月7日
修订 14
核心指标
评分
30
↑ 33
↓ 3
支持率
92%
总票数 36
Wilson 95% 下界
78.2%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306
评分趋势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5
最近投票
1 / 4
2025-10-31
2025-10-11
2025-10-10
2025-10-03
2025-08-26
2025-08-17
2025-07-17
2025-07-05
2025-06-26
2025-06-24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21034文字字数 18037
[[include :scp-wiki-cn:theme:foxtrot dark=a]]
[[module css]]
:root:lang(cn) {
--header-title: "奇术部门";
--header-subtitle: "万物都有轨迹,奇术也不例外。";
--logo-img: url(https://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famching/th.svg);
--logo-opacity: 70%;
--header-txt-color: #B15BFF;
--link-txt-color: #d3a4ff;
--accent: 177,91,255;
--page-font-size: 0.85rem;
}
[[/module]]
[[>]]
[[include :scp-wiki-cn:credit:start]]
相比于上回投稿,由于上次在末尾处重复了语意,故本次重发。
特别鸣谢:
奇术部logo:[[*user Mr_J_AND]]
内容:[[*user zcorp]](就是我啦)
指导:[[*user DustStore]],[[*user 🤡=Dr Roger_F_XL]]
------
其余补充:所有用到的设定已在文中通过连接的方式标出,图是自己画的。
[[include :scp-wiki-cn:credit:end]]
[[/>]]
[[=]]
> 万物皆有轨迹,奇术也不例外。
[[>]]
——西蒙·艾比(1953- ),“代达罗斯”奖获得者。
[[/>]]
[[/=]]
------
**Q:访谈人:亚伯·沃拉斯顿**
**A:受访人:西蒙·艾比**
**访谈地点:Site-CN-999**
------
[[=]]
+ 前言
**Q**: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访谈人,亚伯·沃拉斯顿。众所周知,奇术的历史一直是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所有人都渴望了解奇术之火的起源与传播,那么今天,我们有请到了,奇术部“前线”团队组长以及“代达罗斯”奖获得者,奇术史学的顶尖专家之一:西蒙·艾比先生,在今晚将我们领入奇术的历史长河——从那远古偶然擦起的奇术火花,一直到现今壮观绮丽的奇术篝火。
[[/=]]
----
▶ [#toc1 第一部分 早期时代] [[span style="color:transparent"]] 早期时代(未知-AD 1761)[[/span]]
▶ [#toc2 第二部分 伟大进步] [[span style="color:transparent"]] 伟大进步(AD 1762-AD 1945)[[/span]]
▶ [#toc3 第三部分 飞跃摇篮] [[span style="color:transparent"]] 飞跃摇篮(AD 1946-AD 2025)[[/span]]
----
[[div class="under"]]
[[div style="border-bottom:2px solid #777;border-top:2px solid #777; padding:1px;"]]
[[div style="border-bottom:1px solid #777;border-top:1px solid #777;"]]
[[=]]
+ 第一部分 早期时代(未知–AD 1761)
[[/=]]
[[/div]]
[[/div]]
[[/div]]
**Q:**那么,有关于魔法……也就是奇术,可以说是人类对于超自然的事物的第一印象了。可在当时,执行一次有效的奇术进程是如此的复杂,人们又是怎么发现“奇术”这个东西的呢?
**A:**这个……咳咳……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有句名言叫“奇术起源于墓地”,实际上奇术最早被发现的记录来源于古人类对同伴的埋葬行为。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一处洞窟内,发现了洞窟内部具有比背景场要高的Akiva辐射。经过我们探查,其尼安德特人头骨旁摆放着六对整齐的山羊角,围成一圈,这就是Akiva辐射的来源。
这揭示了原始时代就有着一些“神秘仪式”出现了,而且这还不是个例。我们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这类“墓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Akiva辐射,尽管这并不算是有意义的奇术进程。
**Q:**艾比先生,我有一个疑问:这类墓穴都具有Akiva辐射,这算是人类对奇术的最初认识么?
**A:**还不是这样,当时人们只能说是“有信仰”,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奇术”这么个东西存在。但量变会发生质变,人们信仰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在信仰这个催化剂的加持下,世界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超自然存在,例如鬼魂。
**Q:**我明白了。鬼魂以及许多超自然的存在,实质上就是人们信仰的集合体,对吗?
**A:**你可以这么认为,在这之中实际上就已经发生了一些奇术进程。诸如早期的祭祀文化,大多数都是一些无意义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能真正引发奇术进程,而只会留下一些Akiva辐射。
奇术学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观测改变现实”,在早期的祭祀行为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力大砖飞”,用大量的信仰力量使其强行发生奇术进程。不过这类奇术进程一般都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对祭司就有这样一个刻板印象:骗子。
早期的祭祀基本就是“全凭运气”,运气好了能求到雨,运气不好就是进棺材。在牺牲了许多祭司后,人们在跌跌撞撞中对祭祀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终于摸索到了一系列真正能够引发有效奇术进程的方法。
但奇术进程是有奇术反冲的。求雨的代价可能就是随后的连年干旱,要么就是瘟疫横行。人们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一名古希伯来奇术师就创造了“[https://scp-wiki-cn.wikidot.com/scp-3457 造主]”这一事物,用于限制人类奇术师的数量,但他的做法使得奇术学停滞了千年。
**Q:**这么大的影响力?
**A:**当然。这就如同中国的清朝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一样,千年以来奇术师的施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就算是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超自然战争,奇术师们的施法手段还是依靠传统的法阵、符文一类的东西,尽管奇术进程的烈度有所增加,但千年以来施展奇术的目的丝毫未变。打个比方就是,人类都有能力移民比邻星了,用的还是传统的化学燃料火箭。
**Q:**这一现象持续了多久呢?
**A:**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即便是欧洲中世纪全民高度信仰神明的教会时期,奇术也沦为了教会的工具和玩物。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根本就没想发展过奇术学,甚至想让奇术学倒退。这也使得当时的奇术师收到了排挤,压迫甚至受到了生命的威胁。
**Q:**生命的威胁……指的是中世纪普罗大众对女巫的恐惧吗?
**A:**不仅是这样。在这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里,天主教是当时唯一占据主导地位的教派,因此魔鬼说的思想大行其道。欧洲的教会组织让人们认为万事万物由神所创,每当某地发生灾难了,就认为是恶魔、女巫等“邪恶力量”所造成的,这也导致了许多奇术师在当时惨遭迫害,奇术学出现了“断代”的情况。
**Q:**令人扼腕叹息。
**A:**当时许多幸存的奇术师都抛弃了奇术,不敢再使用它们,这也导致了古典奇术学的失传,直至现在我们对于许多的奇术典籍的内容都处于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而且即便中世纪黑暗时代过去了,奇术师们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Q:**什么问题?
**A:**那就是热武器。都说“血肉之躯在热武器面前不堪一击”,那确实。奇术师们即便是能够通过奇术进程硬化自身的皮肤,那也是人。当时最强大的奇术武器也就是“弹幕术”和“火球术”一类的东西,还有奇术反冲;可能单个热武器不能把奇术师怎么样,可一群呢?再强大的奇术师也架不住。
而且,当时的生命力能量来源非常原始,说白了还是依靠奇术师的血液,仪式和“两性纵欲”一类的事物。因此,奇术就被打上了“低效率”的标签,除了少数的那些个体,没人再愿意用奇术了,顶多自己私下使用而已。
不过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文艺复兴带动了科学发展的同时,也让奇术被一些科学家注意到了,这是为数不多值得庆幸的事情。促使奇术复兴的人物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发明了微积分,还顺手解决了级数问题。
**Q:**发明了微积分……只有两个人了:牛顿和莱布尼茨。
**A:**对了一半,答案是艾萨克·牛顿爵士。他早年搞万有引力和微积分,晚年还搞神秘学,也就是炼金术方面的东西。他一直想靠“点石成金”发财,有一种说法就是“牛顿搞炼金术是因为缺钱”,因为他搞不明白经济学,俗话说:股市。牛顿本人当时购买的“南海公司”股市大跌,导致牛顿一夜之间就破产了,换算成现在的英镑相当于他本人整整26年的工资。
**Q:**哇哦……
**A:**但缺钱并非是牛顿对炼金术如此执著的唯一动力。他本人是个基督徒,他认为既然他能够通过万有引力找到宇宙天体之间的运行规律,就也能够从炼金术中找到上帝的密码。此外,从他本人的[https://scp-wiki-cn.wikidot.com/spikebrennan-s-proposal### 《对上帝实质的观察》]中也能看出他本人认为上帝不是全能的,这与现代理论神学的思想吻合。他本人留下了约100万字的神学手稿,50万字的炼金术手稿,为我们对奇术学和理论神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此外,奇术三大定律中的“相似律”与“共感律”也是牛顿本人从炼金术中总结的。
**Q:**有所耳闻。
**A:**但牛顿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奇术的看法。牛顿认为宇宙是和谐的,既然万有引力能够用公式进行表述,那么奇术同样也可以。牛顿本人在《对上帝实质的观察》中也阐述了这个观点,不过他本人并未列出任何实质性的例子,因为压根举不出来。
**Q:**这是为何?
**A:**和物理学一样,奇术学的定律也需要一定的实际分析。但这东西其实并不利于研究:它的规律与你的观测息息相关,还有奇术反冲干扰实验结果。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奇术学严重落后于自然科学,究其原因还是“观测改变现实”的缘故。有关奇术的研究又陷入了停滞,即便后辈引入数学方法分析奇术进程也无事于补。这种情况怎么说呢……就像《三体》里三体人的智子干扰粒子加速器实验结果一样,无法得出有效结论,一千个人心中一千个哈姆莱特。
**Q:**我明白了,“观测改变现实”严重干扰了我们对奇术的认识,对吗?
**A:**完全正确!这也是奇术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逐步衰退的原因。在“观测改变现实”提出之前,朦胧的真理是奇术师们能够施法的原因之一。但科学的进步把奇术师们眼前的雾驱散了,科学改变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认为“魔法不存在了”,于是奇术就走向了消亡。
[[div class="under"]]
[[div style="border-bottom:2px solid #777;border-top:2px solid #777; padding:1px;"]]
[[div style="border-bottom:1px solid #777;border-top:1px solid #777;"]]
[[=]]
+ 第二部分 伟大进步(AD 1762–AD 1945)
[[/=]]
[[/div]]
[[/div]]
[[/div]]
**Q:**那真是太遗憾了,可后来的奇术学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苏醒的呢?
**A:**咳咳……听我慢慢说。尽管奇术师们无法否定近代物理学的权威性与客观实在性,但仍然有一些奇术师仍然站在奇术的立场上,想要将奇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维护心中的信仰;于是这些勇敢的开拓者们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但在“观测改变现实”的作用下,奇术师们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Q:**听起来确实很糟糕。
**A:**但弹簧被压到底是会反弹的,力量无比大。一切都像安排好的那样,在这个节骨眼上——第五次超自然战争爆发了。
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拿破仑本人是怎么将那么多隐居避世的奇术师们聚集在一起为拿破仑本人服务的。总而言之……拿破仑借助这些奇术师提供的资源,搞到了许多来自古代一世纪左右的奇术典籍。我们也不知道拿破仑是如何在奇术学严重断代的情况下还能破译那些我们看上去晦涩难懂的文字——我们又不是地球语言学部的,自然不懂那些乱七八糟的鬼画符。
**Q:**哈哈……鬼画符,听起来一定很难懂。
**A:**反正我们如果完全懂了那些鬼画符,能让奇术学再前进几年……。反正结果就是拿破仑手下的奇术师当然是读懂了这些文献,并把它们拿去进行战争。前几年很顺利……拿破仑凭借着奇术资源和常规武器的结合,轻松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当时的反法联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对吧?毕竟凭借着一个简单的沙盘就能判断出反法联盟的大概动向……想想就很疯狂。
此外,凭借着奇术的加持,拿破仑手下的火枪兵与炮兵战斗力大增。一发火枪弹药能摧毁一栋小型木质建筑,而一发加农炮的威力更是超出了当时反法联盟的认知。但我们都知道,后来拿破仑走向了失败。不只因为他本心变了——奇术也占很大的一部分。
拿破仑当时使用的奇术虽然威力很大,但并没有任何的基础奇术理论的突破,而且后来欧洲各国也意识到拿破仑用借助奇术才有了如此优势。因此反法联盟就开始重拾奇术:毕竟当时还是有许多奇术典籍都被当做古董收藏起来了。
此外,奇术反冲也使得拿破仑的武器变成了一个薛定谔炸弹——毕竟机器用久了都得抹油,老化的武器结构加上墨菲定律的作用导致了战争后期许多拿破仑手下的士兵都死于自己的武器。但反法联盟的奇术还是新的,很容易效仿就是了。于是,拿破仑的时代就结束了。
但蝴蝶效应开始了。奇术武器的巨大威力开始让各国政府重拾奇术学这个被遗弃的学科,政府邀请了当时大名鼎鼎的一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去解构奇术。但一千个人心中的奇术一千个样:法拉第他师傅——戴维提出了“微观粒子假说”,他认为奇术和化学反应一个样,实质上粒子的分离与重组。而法拉第却认为如果奇术师是电流,那么奇术进程就是让小磁针转动的力量……后来被法拉第叫做“场”。总之就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争来争去根本没有定论。
**Q:**无从下手。
**A:**结果很奇妙。是一位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提出了奇术的共性——那就是扭曲现实。因此他还定义了现实篡改量作为奇术进程的评判标准,我们现在简写为[[$ A_q $]]。奇术进程越剧烈,[[$ A_q $]]越大。
但有了这个还不够。为了找到写作灵感,他与“黄金黎明”的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在这帮人的熏陶下也开始研究奇术这门新兴科学。他从黄金黎明人士的口中得知有些现实扭曲者喜欢去高山历练自身,这会使得他们的能力更难施展——于是他本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宇宙中必然有着某种机制在抑制奇术与现实扭曲,他管这种机制叫“现实量”,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现实强度(休谟指数)。
受到斯托克的启发,黄金黎明对现实强度作了初步定义,这起源于一个公式,我写一下它最简单易懂的形式:
[[math]]
A_{q} =\frac{\mathrm{d} R_{s} }{\mathrm{d} R_{a} }
[[/math]]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式子:d是微分符号,[[$ R_s $]]是现实强度,[[$ A_q $]]是现实篡改量,[[$ R_a $]]是现实偏移量。这个式子相比于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和奇术学公式,它显得格外简洁,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地方,这个公式没有时间这个最关键的物理量。
但实际上,一开始奇术师们认为需要加上时间这个最关键的物理量,毕竟所有的奇术进程似乎都要以时间为基准。但这个假设在会局部时间停止的现实扭曲者和奇术师面前崩塌。因为我们试着加上一个t就会发现:不论t加在哪里,这个式子都无法成立,是不是这样?
**Q:**那是不是说,奇术进程对现实强度的影响和时间竟然是无关的?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奇术进程和时间竟然是没有联系的?
**A:**当然可以这么想!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发现。黄金黎明由此推导出了“最小篡改量原理”,即**自然界在找寻执行奇术进程的方法时,往往会采取对现实影响最小的手段**。自然界总是要保持现实篡改量最小化。
**Q:**啊……真的是很巧妙啊。
**A:**一点也不。后来在1860年的时候,黄金黎明的一个奇术师写了一本叫做《奇术学原理》的文献,书中同样认为奇术进程和现实扭曲实质上是一种东西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是现实强度在抑制这一切,并首次以“休谟”作为量化现实强度的单位。此外,他还试图将现实场化,就像法拉第的“力线”那样。
只可惜这篇文献还没写完,第六次超自然战争就爆发了。时间不太好,它的作者——菲利克斯·S……叫什么我忘了,死于一名来自德国的异术家之手,这篇文献就不了了之了。但后来我们发现这名德国的异术家是“无名”奇术师团体中的一员,他们正在筹划一项神秘计划。
趁着第六次超自然战争打的如火如荼之际,这群德国奇术师靠着黄金黎明等组织的奇术学文献,消灭了一个神性实体——造主,然后就什么都没做。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他们后来什么都没做……真的不知道,但这个神性实体的死亡给世界造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Q:**重要的影响……指的是1881年北海的大型风暴潮吗?
**A:**那只是一部分。那次风暴潮正是由于造主死亡给世界带来的巨量奇术反冲。我们不知道那名古希伯来奇术师是怎么创造这个神性实体的,但那群人毁灭了它。奇术的枷锁被解除了,这导致了许多人拥有了超感现象——就是拥有了施展奇术的天赋或感应超常的能力。这件事就成了一个搅屎棍,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导致战争于1869年被迫结束。重点来了,在这个时间段基金会成立了。
**Q:**哇,那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A:**为了让大众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下,多个前常态组织联合成立了“特殊收容措施基金会”;在基金会成立后的两年,奇术部就诞生了。
**Q:**开天辟地。
**A:**过奖了。奇术部一开始成立的初衷让我们大跌眼镜——就是给那群德国奇术师团体擦屁股……解决造主陨落引发的奇术反冲问题。我的曾祖父——兰德·艾比是一名奇术师,他对此表示反对——毕竟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是为了给一个闯祸的小群体擦屁股,怎么看都别扭。
但上级给的任务没法抗拒,恰巧我们家族在工业革命时期也是属于试图解构奇术的那伙的,于是在基金会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奇术部开始运作了。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奇术反冲问题,奇术反冲是如何产生的。
戴维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灵感——奇术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撞击和组合。由于奇术进程很多情况下需要生物(尤其是人)进行驱动,因此我们假定了一种粒子——生命力粒子,也就是后来的EVE粒子;而奇术产生的副作用被称为“回火”,也就是奇术反冲的旧称。
因此,我的祖父和一行人给出假设——回火……我还用反冲这个词比较好,反冲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EVE粒子在施展奇术进程后的随机撞击导致的。因此我们想出了许多可能遏制反冲的方法。正恰巧于1892年,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公司这个巨头出现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不过工作不是擦屁股,而是研究奇术怎么用。
当时我们的规模很小,没法和普罗米修斯实验室比,而且我们很缺乏天才——大多数成员都是拿破仑手下的奇术师过来的,因此基金会想给我们搞一些普罗米修斯实验室的人过来帮我们,还给了丰富的酬金。
当时的普罗米修斯实验室规模也不算很大,比起现在就是个小型组织,不过人家不缺乏专家。1899年的时候,普罗米修斯实验室的一名奇术师就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奇术进程侦测器,一个狭小的笼形结构。它需要一名奇术师在里面施法测量奇术进程的现实篡改量——然后就出事故了。
**Q:**啊?那真是太遗憾了……请问是什么事故呢?
**A:**这个……咳咳,其实我们得到关于这次事故的资料是不对外公开的,请谅解。总而言之这次事故证实了EVE粒子与奇术的相关性,而EVE粒子是进行奇术进程的基本粒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此外,他们还借此发现了形态辐射,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ARad,源自激发的EVE粒子……我只能透露这么多了。
**Q:**没关系艾比先生,我们都能够理解。
**A:**谢谢。反正这个烂摊子后来被基金会知道之后,我们一致认为这个形态辐射是奇术进程的标志性特征。为了探测EVE能量与形态辐射,我们首先是用一些……呃……茹尼符文和掺有微量秘银的粉末搞的一个怪异探测器,用装有等量秘银的格子绕着中心围成一圈。哪个方向有ARad,粉末就会发光;光越强,则EVE粒子密度越高,ARad场越强。我们借助这个方法,成功绘制了在几种封存类奇术下的ARad场分布图。
但这种方式有一个缺陷:无法绘制正在进行奇术进程的ARad场图。因为我们进行测验的时候,发现红光是呈现频闪性的,这就意味着正在进行的奇术进程的ARad场和EVE能量是动态变化的。尽管理论上我们可以将秘银与其他金属一起加工成金属板,然后借助发光情况进行绘制,但后来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
**Q:**事故?
**A:**1915年,我祖父的朋友——阿尔弗莱德·托波利诺从佛罗里达回来,因为他本人从理论上证实了生命力能量与电能的转换关系,Everhart共振器的基本原理,我们称之为EVE——电效应。托波利诺提出以奇术源为中心,将秘银板做成一个中空球体包裹住奇术源,借助形态辐射与秘银的EVE——电效应而发出的电信号来探测动态的ARad场。
但安全事故出现了。由于奇术学还未发展到那一步,他并未认识到形态辐射指数模型,因此在探测时,奇术进程所产生的形态辐射又被反射回奇术源,这在一定限度内产生了更高效率的奇术进程,并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奇术反冲。结果可想而知,严重的形态辐射导致托波利诺及其我们三十余名同事患上了严重的异化症,只有两个人勉强存活了下来。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疗这种异疾……他们最后几乎都成为了奇术的牺牲品。
**Q:**太可惜了。
**A:**但托波利诺的牺牲有价值。他误打误撞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奇术进程,这种奇术进程的现实篡改量要比原先引发它的奇术进程大得多。我可以对其解释一下:奇术进程引发的形态辐射被秘银一类的活性物质全部反射回奇术源,对本就稀薄的现实产生强烈的扭曲效应,引发更强烈的奇术进程,从而产生更多的形态辐射……以此类推,每一次的形态辐射都是指数级增长,最后奇术系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休谟空泡,现实强度不足以维持奇术进程的进一步进行才结束,这就是现代“休谟泡弹”的基本原理。为了纪念阿尔弗莱德·托波利诺博士的发现,我们将这类奇术进程称作“托波利诺进程”,我给你们看一张我自己用绘画软件画的图,你们自然就明白了。
[[image https://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famching/reflection.png]]
就是这样。这个动静足够大,形态辐射暴将大约460m的一切都变得非常奇怪……但形态辐射污染的消散速度也很快,后来我们把这块地方废弃了,借一些名义给了一些环保人士……据说后来他们把这块土地给了美国政府,但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政府和他们起了一些冲突……因为乌龟族群问题,这方面我就不太了解了。
**Q:**威力确实很大……那么请问基金会对此有什么看法?是将其武器化,还是禁止使用?
**A:**一开始奇术部都对此感到十分震惊,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奇术的印象,我们甚至一开始都一致认为这是异常造成的,但怪异探测器几乎要闪瞎我们的红光又不得不让我们承认这一点。我们报告给上面后,他们甚至派出机动特遣队前去寻找异常,但他们找到的一切只有那三十个患上严重异化症的研究员,别的什么都没找到。我们那时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托波利诺博士早已无法开口,为了早日结束他的痛苦,我们不得不把他处决。
所幸我的祖父在试验前一天受邀去了英格兰埃塞克斯郡去研究独角兽,因此幸免于难。他回到奇术部后,从灰头土脸的研究员那里听到了这件事,对此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们这才知道原来世界上存在着这样颠覆认知的奇术。
然后……奇术部内部就大吵了一架,分为了激进派和保守派两类,这也是现今奇术部与炼金学部,炼化学部仍然处于分离状态的主要原因。激进派认为这类奇术如果用作武器化,那么我们不论是在收容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保守派认为这样的奇术进程如果被武器化,是对帷幕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最后保守派胜利了,我们也长了记性:在重复托波利诺的实验时,我们扩大了秘银球的表面积,降低了秘银的含量百分比,成功绘制奇术火球周围的ARad场图像,这令奇术部的研究员们十分欣喜。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又成功绘制了许多种动态奇术进程的ARad场图像。
接下来的1923-1930年,我愿称之为奇术学奇迹年。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以小规模的奇术研究团队迅速兴起,而MC&D和普罗米修斯实验室一类的大型盈利类组织也开始对奇术学进行细致的研究。简单来说吧,就是在一系列的瓶颈后,我们就首次发现了奇术学与现实强度的进一步联系——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
**Q:**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
**A:**要详细一点的话,我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简而言之就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奇术的作用**。
**Q:**哦……天哪,太令人震惊了。
**A:**的确是这样!我们在进一步剖析奇术时遇到了太多太多的问题,这就像德布罗意一开始也不相信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粒子和波一样:一开始我们也不敢这么认为,这简直是对哲学的亵渎,但如果不这么认为很多问题就解释不了了:比如你无法解释宇宙的ARad背景场是怎么产生的,对不对?
**Q:**的确,科学就是在一次次的死亡中前进的。
**A:**奇术学经历了一次蜕变,我们借此成功将现实场化,将其叫为“休谟场”,万事万物与休谟场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客观实在性。对万事万物客观实在性真正解释的出现昭示着现实学的诞生,我可以这么说——在现实学诞生的那一刻起,那些牛鬼蛇神们就再也不是人类的对手了!咳咳……
(现场响起掌声)
**Q:**那真是太好了。诶?艾比先生,您没事吧?
**A:**咳咳……没事,太激动了。我能告诉大家的是:有了现实学来辅助奇术学,我们钻研奇术的效率提高了十倍。例如法阵构型,奇术学只能告诉我们法阵的拓扑必须是这样才能运作,而现实学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念咒语能够驱动奇术的发生。
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之前对托波利诺进程武器化的一部分激进派由于心中不平,一小部分投靠了德国修黎社——确实很极端,带着我们的技术投靠别人了……甚至是基金会的敌人,简直是不可容忍的背叛行为。当然激进派中也不是没有好人,只是大多数很好战罢了。
1932年,我祖父的另外一个朋友——阿尔伯特·艾伦在由ICSUT和黄金黎明组织的世界第五次奇术师大会上演讲道:“奇术学的分析工具是现实学。但仅仅短短几年,它们的难度就超出了人类的极限……尽管所有的奇术进程都在遵循着奇术学基本两大定律”,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并没有“观测改变现实”的存在,直到[https://scp-wiki-cn.wikidot.com/type-blue-1 1935年的一位奥地利奇术师的出现],你们应该都认识。
**Q:**众人皆知的奥地利奇术师?那么请问他是?
**A:**埃尔温·薛定谔,但奇术学也就是他的副业罢了,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物理学和数学。为了批判当时的哥本哈根诠释,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叫薛定谔的猫。按照哥本哈根诠释来看,这只猫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应该是处于“又死又活”的叠加态,听起来就很扯淡,对吧?
但现实往往超越我们的认知,薛定谔其实用了一点点的小把戏——奇术。他知晓猫生死各占一半,却紧闭双眼,心中坚信“观测会改变未知的现实”——没错,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波函数坍缩”,在奇术学中是“观测改变现实”。
**Q:**看来之前在工业革命时期奇术师们的能力失效的原因找到了,奇术三大基本定律终于全了。
**A:**不错,年轻人,很有悟性嘛。那时候的奇术师们和你一样,都恍然大悟了。
**Q:**谢谢您。
**A:**没关系,年轻人就该灵活些。如果说之前还都是打打闹闹,那这下奇术就要动真格了。20世纪40年代,投靠德国修黎社的那伙人有一部分进入了Obskura军团,依靠托波利诺进程和近代奇术学的发展,这帮家伙弄出了一个大杀器——现实源点炸弹,直接杀伤范围至少为10m,这让德国控制区一带的超自然盟军和基金会一道的组织吃了不少亏。
**Q:**现实源点炸弹?
**A:**咳咳……就是爆炸后能够篡改局部现实的一种奇术炸弹,原理就是形态辐射的全反射;此外由于炼化学工艺的进步,能够在部分层面上替代秘银的陨铜也出现了,这导致这种武器被德国一方量产,把我们打的连北都找不到。
这东西不好防。由于形态辐射不受到惰性物质的阻隔,基金会和盟军都吃了不少亏。虽然来自基金会和ICSUT的奇术作战人员都知道这类武器的原理,但苦于当时没有什么防御的技术,德国一方还将他们控制区的秘银,山铜一类的资源把握的很牢,我们也造不出陨铜一类的仿制品,这也间接导致了德国一方越来越得寸进尺。
基金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当时我们确实没啥办法,而且Obskura军团一类的组织底子也不差,奇术师也很多。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基金会和盟军不得不狠下心来花大价钱支付从美洲到英国的运输秘银的费用。
之后的1938年,在全世界第七次奇术师大会上,一个来自德国的奇术师——汉斯·穆勒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证明,他仅仅用了一句话就将奇术学和现实学关联了起来:**奇术就是使休谟场出现奇异点的方式。**
我看到我的一些同事鼓掌了——相信在奇术学方面有所造诣的人听到这里都会感到十分激动。除去政治因素不谈,汉斯·穆勒在奇术学方面的天赋可比我这个笨蛋强多了——换我可证明不出来。
**Q:**哈哈……没关系的,艾比先生,您不一定比他差。
**A**:哈哈哈……年轻人不知道。他凭一己之力让奇术学进步了至少50年,我可没那两下子。现在我们的,全球超自然联盟的和已经解体的普罗米修斯实验室的绝大多数奇术-本质促动引擎都是基于他的理论为基础,最重要的是,人家那时候才30多岁啊。
**Q:**啊?这么厉害?
**A:**是啊……他早年为德国的Obskura军团服务,后来进入了全球超自然联盟,后续我就不清楚了。可以这么说,当时Obskura军团的奇术工业那么厉害,一半都是他的功劳。
回到正题,当时咱们的奇术部也发展起来了,唯独我们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天赋。当时奇术部的一把手——乔治·盖尔和J.埃文斯曾经也想过统一现实学与奇术学,但没能成功证明出来。不过反色定理是他们搞出来的——即他们证明了**奇术反冲与原奇术进程拥有相反的音色**,我们实验室里最多的东西——盖尔仪,用来探测和缓冲奇术反冲的东西,就是依据反色定理制作的。
之后的1939年,是革命性的一年。在ICSUT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台Everhart共振器Ω–1成为了我们对抗德国一方行动的中坚力量。这类共振器能够将电力转换为生命力能量。为了利用EVE–电效应,我们得先把现实扭曲者和奇术师的遗骸烧成骨灰——光是搞来遗骸这一步就够难的,然后将其推入火化室火化,并将骨灰溶于水,剩下的交给后勤系统和EVE–电效应。为了防止高热量将水全部蒸干,我们还得往里头加水——这就把Ω–1搞坏过好几次……后勤系统就更复杂了。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借助这台比一间房子还大的机器,我们成功为需要战斗的奇术师攒够了足够多用于长程显形术的生命力能量,并屡次成功偷袭Obskura军团的行动,或是直接将重要物品提前取走。这样一来,[https://scp-wiki-cn.wikidot.com/obskuracorps-memos 所罗门仪式]就没法成功举行了。
而且在生命力能量方面,德国人对EVE能量的研究其实不是很好,汉斯·穆勒他们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像达·芬奇那样雨露均沾。反正汉斯·穆勒就是算错了——和海森堡计算铀235质量的时候一样,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德国人就没能制造出Everhart共振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奇术能量来源非常……呃……原始,只能这么说。尽管当时他们知道祭祀和█交能够产生生命力能量,可两者都难以大规模开展,尤其是后者。毕竟几百人几千人的大规模█交也很不现实,对吧?
**Q:**呃……这倒是实话。
**A:**因此德国人换了一个方向,Obskura军团于1942年1月制定了登神计划(Ascension Plan),说白了就是造神,但按我的话讲就是很不自量力的选择。因为对其奇术学,现实学和神学全部统一的难度……很高,现代的仿神器也做不到。为了创造一个神明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奇术学基础。即使是现在的大一统理论方程,我们也只是揭示了奇术学和现实学,在理论神学方面还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就和现在引力不能被量子化一样。
登神的复杂程度超乎了德国人的想象,他们在对个体的现实扬升分析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休谟动力与休谟分布问题、对EVE粒子的扬升模型完全未知……等等。为了搞清以上问题,德国人创造了休谟动力学,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但他们不会成功的。即便是现代的超级计算机……我们将现实扬升模型放里面的时候也遇到了算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此外还有各种奇点[[footnote]] 即出现了无穷量的使用,这在奇术学中是不被允许的。 [[/footnote]]的出现,这是神学无法融入大一统理论的主要原因,就连相对简单一点的个体扬升时休谟场与Akiva场的纠缠模型……我们到现在还是一知半解。
直到最后,Obskura军团等组织也没成功,但他们的努力有了成效。1943年2月,他们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了一个“失败的”现实扭曲者——他仅仅存活了1个月就死于严重的异疾,随后的几个也是同理——确实很难,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了。
Obskura军团到最后也没有成功进行所罗门仪式,也没有整出一个像样的神出来,德国军队还在东欧战场上连连败退。最后,党卫军取消了他们的编制,仅留下了很少的奇术师去抵御盟军的显形术偷袭。直到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德国人也没能利用奇术扭转战局。
奇术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理论上成立,现实中就是不行;或是理论上不会发生这事,实际它就运作起来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回事。但总的来说,我们胜利了。
**Q:**幸好……
**A:**战争结束后,我们发了点财,来自基金会。并且有了更多的人手——包括来自德国一方的奇术师,部门也变多了——炼化学部、炼金学部、咒文学部等组织也陆续成立了。至于盟军?他们与许许多多的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全球超自然联盟**,也就是GOC——这个组织在冷战期间可把我们吓破胆了。此外,还有美苏两国也融入了大量来自德国的奇术师,他们也想借助奇术主宰世界格局。
**Q:**听起来,接下来的局势会更加微妙。
**A:**当然,冷战期间奇术科技进步的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计划根本赶不上变化快。
[[div class="under"]]
[[div style="border-bottom:2px solid #777;border-top:2px solid #777; padding:1px;"]]
[[div style="border-bottom:1px solid #777;border-top:1px solid #777;"]]
[[=]]
+ 第三部分 飞跃摇篮(AD 1946–AD 2025)
[[/=]]
[[/div]]
[[/div]]
[[/div]]
**Q:**那艾比先生,既然人类在过去的150年内在奇术学方面取得了非凡的进步,那么奇术学在接下来的光景中又会取得怎样激动人心的进步呢?“计划没有变化快”是否能说明在冷战期间奇术学的进步速度之快呢?
**A:**进步速度?年轻人,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下:1945年,美国只有3%的家庭用上了电,人们出行大多数都靠马车。就在一夜之间,微波炉、电子计算机、汽车、喷气式飞机以及核弹就出现了,你会怎么想?奇术学在当时正经历着快得几乎无法跟上的变化。
核弹让当时的公众大受震撼,在奇术学方面也有类似现象出现。1945年9月,我的老师——P.瓦格提出了休谟搅动理论(Hume's Theory of Disturbance,HTD),与比我更年长的同事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现实波发射装置**。
**Q:**……现实波?
**A:**对。简单来说,现实波就是现实的涟漪。奇术进程会拖曳周围的休谟场,带动周围的现实一起变形,就像搅动一杯水一样。水的扰动会引起水波,现实受到扰动会产生现实波,一个道理。
**Q:**了解了。但我想问一个题外话:在奇术走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基金会之外并不缺乏研究奇术的组织,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基金会和全球超自然联盟发表的呢?
**A:**是这样。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我们在奇术方面和GOC……走得很近。仅仅是是因为他们从德国手里捞走了大量的奇术学天才,就让我们趋之若鹜。除了一些绝密的项目,许多东西……例如休谟动力机,一种能够快速制造出现实扭曲者和奇术师的设备就是我们合作研发的。
1945年12月,汉斯·穆勒在ICSUT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休谟动力机的构型。它主要分为供能器(Everhart共振器)、拓扑引擎、概率操纵引擎(概率场引擎)三大模块构成,我们又称其为“**汉斯·穆勒结构**”。为了制造这些设备,我们又将英国的Ω–1拆解并运到ICSUT那里去,耗时3个月。
1946年3月份,我们开始着手建造休谟动力机,过程颇不容易,基金会和GOC一共动用了8万余名奇术师去建造这个东西。阵仗非常大,他们负责休谟动力学、休谟拓扑学、计算机科学、炼化学和数字电子逻辑方面,我们则负责法阵学、奇术反冲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和自动控制理论几部分。至于设施方面——在北部地区,我们在休伦湖、密歇根湖等两国边境地区都有类似的研究生产基地,南面则是新墨西哥州和佛罗里达一带;我们足足耗费了将近4年的光阴才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奇术师。
就这样,我们掌握了人造奇术师和现实扭曲者的技术。这就证明了超常社群中传统的社会体系被颠覆,强者为王的时代结束了,人们不必再苦苦练习也可以轻松成为一名奇术师和现实扭曲者。
**Q:**确实。
**A:**但后来因为这个,我们和GOC的关系就闹僵了。GOC一般不用超自然的东西作为军事武器,奇术反倒是他们少数能够容忍的超常之一。因此1951年我们在制造现实扭曲者的问题和他们大吵了一架,我们现在有“朝圣者协议”,能够对抗四级左右的现实扭曲者,但GOC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任何现实扭曲者都是有害的,必须予以歼灭。而且他们非常极端……绝不允许我们创造任何一个现实扭曲者,当然他们也一样,仅仅是因为现实扭曲不像奇术那样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我们决定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休谟动力机。
再来一次就简单多了。这一次我们在休谟动力机中采用了冯·诺依曼思想,简化了它的体积。这一次是基金会独立完成的,动用了四个部门:奇术部、工程部、秘传物理部和本质促动部,建造地点在大西洋的一个秘密岛屿上。不过那个岛屿有点小,干啥都不方便;但总的来说我们仅仅花费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复刻了这一切。
**Q:**那真的是一个奇迹。
**A:**确实,这一切都是在GOC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在建造完毕的5年后才知道这一切,哈哈哈。
**Q:**那他们什么反应?
**A:**他们当然表示强烈抗议了,但只可惜并没有什么用。尽管全球超自然联盟常规军事方面比我们强,可在奇术方面和我们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ICSUT还不如我们……哈哈哈。但一开始我们也怕被他们赶超,直到后来的一个发现让我们彻底站稳了脚跟。
**Q:**那请问是什么东西稳固了奇术部的信心呢?
**A:**答案就在现实的法则中。1952年,Site–300的埃斯特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仅仅有短短的8页,却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奇术的本质。埃斯特提出了“虚现实子”的概念,并认为奇术的本质就是虚现实子传播的过程……请问我能详细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的主大概内容吗?
**Q:**当然可以,艾比先生。
**A:**好的。我相信各位都听过电生磁和磁生电的概念,现实也是一致。我们假定一个虚现实子——它是现实的最小单位,不存在客观实在性,不依附于任何东西存在。然后这个虚现实子开始原地高速自转,每一次自转都会产生现实。那么你们肯定就要问了:现实是怎么产生的?
埃斯特当时也不知道,后来克莱尔多·迈耶和户天佑对其做出了一种解释,我们称之为“**[https://scp-wiki-cn.wikidot.com/realogy 现虚]感应论**”。这个猜想是这样的:现实的产生必然是有来源的,不可能凭空出现。而现实是通过虚现实子高速自转产生的,两位学者通过电磁感应中得到灵感,认为虚现实子的高速自转产生现实是从**另一种现实**中感应而来的,这类现实我们现在称之为**现虚**,它似乎是支撑现实的“支架”。虚现实子旋转速度越快,我们宇宙的现实强度就越高。但现实如果得不到补充,我们宇宙中的现实就会自发性还给现虚,而现虚转换为现实需要虚现实子的作用,我们称这种机制叫做**休谟机制**。
**Q:**竟然如此巧妙……但艾比先生,奇术进程是如何降低休谟指数的呢?
**A:**好问题!两位学者的论文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实际上现在可以将这种机制画出类似费曼图一样的东西。[https://scp-wiki-cn.wikidot.com/the-lecture-of-quantum-thaumatology### 量子奇术学]指出,ARad场的载体是π光子;而在休谟动力学中,π光子能与虚现实子相互作用,降低虚现实子的旋转速度,从而降低感应出的现实量。但我要特别说明一点:**虚现实子不是实物,它只拥有客观实在性**,可以理解为只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但以上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解,至于现实的最基本单位的实质是粒子还是什么东西,就和夸克的构成一样神秘。
**Q:**看起来真的很精巧,就像设定好的一样。那我还有一个问题:您在之前提到的现虚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与我们的现实有什么不同?
**A:**现虚?尽管理论上现虚存在,但我们也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1957年我的父亲——他现在已经不在奇术部工作了,启动了一项计划,代号“绝对零度”。简而言之就是让虚现实子完全停止转动,这样就能知道现虚是什么样的了。
实能够透露的内容就是:利用托波利诺进程对小范围的休谟场进行轰击,烈度越大越好。利用奇术进程降低休谟指数的方式,让局部休谟指数降为0,理论上就能够创造一块完全没有现实的区域,现虚就会暴露无遗,但我们至少遇到了两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可以给你们说一下:
* 在休谟指数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奇术进程反而会使休谟指数增加,因为奇术进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
* 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突然进行一次烈度无比巨大的奇术进程,但这会导致奇术进程会突然消失并不留下任何奇术反冲,这是由于休谟指数(客观实在性)低到奇术进程无法继续进行导致的。
反正那个该天杀的虚现实子就是一刻不停歇,我们后来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例如将人造形态辐射暴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点,就像激光一样,那也无济于事。一旦局部的休谟指数小到一定程度,形态辐射暴就直接消失。后来我们认识到了一点:现虚的真正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可被解构的,虚现实子不允许。于是我们无奈地称之为“现虚不可知定理”。
**Q:**真是太可惜了,来自自然法则的限制阻止了我们对真理的探寻。
**A:**确实。毕竟压根不是实物,还没法对其进行虚粒子对湮灭处理,因为这就是一个只有客观实在性的傻逼东西。咳咳……。
**Q:**艾比先生?您没事吧?
**A:**没事,年纪大了在所难免,我接着说吧。1950年之后我愿称之为“真正的飞跃时代”。在基金会的历史课本上也这么写:**自从可控休谟拓扑流形试验成功后,奇术学正式摆脱了传统的框架,正式步入现实学时代。**
其实我们早在1951年对现虚的探索中就在搞休谟拓扑流形技术了,比GOC早了4年多。1955年,来自欧洲的“庞加莱”团队和亚洲的“辉月”团队成功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造可控休谟阱,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操纵休谟场,进行我们已知**任何形式**的奇术了。
**Q:**那真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A:**当然基金会不可能在这方面一枝独秀,毕竟奇术已经在超常社群家喻户晓了,不过有些组织比我们想象的更厉害。1958年,MC&D就在奇术师大会上声称他们搞出了概率场技术。这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大范围概率操纵的奇术武器,其小到掌控真空中虚粒子对的湮灭,大到让物体可以产生宏观的量子效应或是让它仍然保持机械决定论,这个东西的出现让量子力学中的随机论不存在了,量子力学中的随机性可以被调控了。
(台下传来惊呼声)
**Q:**咳咳……大家安静一下。那艾比先生,我在基金会史期刊上看见过概率场武器被北约超自然办公室买走了,以此用来对抗来自苏联在古巴建设的核导弹基地。那为什么美国当时有了这么厉害的武器,局势却还没有失控呢?
**A:**因为世界不只是美苏两国的,我们比他们还厉害。概率场武器本质上仍然是宏观的量子隧穿,仍然需要客观实在性作为支架。而我们已经掌控了现实的本质,他们的武器再强大,也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而我们就像是法则一样,我们说火药不能爆炸,那么火药就不能爆炸。
(台下传来鼓掌声)
**Q:**原来是这样。
**A:**但让我们最头疼的就是GOC了,他们的奇术力量几乎能和我们匹敌。他们在1967年于尼莫点一带引爆了“JHWH—106”,一枚休谟泡弹,邀请我们去看,我的父亲也去了。尽管人们在现实稳定锚的作用范围内,康德计数器的数值还是下降了一些。据GOC给我们可查看的资料来看,JHWH–106形成的休谟空泡足足有800m宽,中心休谟指数无限接近0,这下子我们彻底懵了。
这东西造起来其实也不算难,本质上它就是托波利诺进程,难的是对炸弹外壳的提纯。要想出现JHWH–106的效果,需要对形态辐射的反射率高达99.935%,现在我们开始后悔我们当初的决定了,早知道就研制了。但难度就在于提纯外壳。虽然当时我们有自己的站点,数量不少。但我们缺少许多的设备:离心机我们有,但晶化机、休谟成像仪什么的我们都很缺。
因此我们转攻为守。通过可控休谟拓扑流形,1971年,我们搞出了一种小规模扭曲休谟场拓扑的设备,我们叫它休谟偏转镜,GOC则叫它汉斯·穆勒镜。它可以偏转或反射来自奇术学或是概念意义上的攻击,而对于物理攻击,现实的扭曲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让我打个比方就是……流体的偏转和光线的反射。GOC对我们的施压就这样被破解了。
**Q:**这一切离不开基金会工作成员的努力,辛苦了。
**A:**哈哈哈……1975年,我们对休谟偏转镜搞了一个开幕式,专门为休谟泡弹准备的,总之搞得GOC他们一行人脸都绿了……哈哈哈。谁叫他们的不重视异常的潜力呢?等到GOC刚刚掌握了可控休谟拓扑流形技术时,我们都能够相当精确地调整原子级别的休谟变化了。往大了说,我们也能在地球上不远万里对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利用概率场进行概率操纵。
**Q:**确实很超前,这真的震惊到我了。
**A:**还可以吧,不过也仅仅对于一些小组织而言。八十年代,我们开始了第二次“登神计划”,这一次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理论基础的。我们连同[https://scp-wiki-cn.wikidot.com/tactical-theology-hub 战术神学部]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仿神器**。利用EVE粒子快速环绕本体振动的方式,引起休谟场规则性的现实涟漪,让个体在**没有获得信仰的方式短暂登神**。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我们也能对现实扬升的近似模型进行分析。
**Q:**看起来……比德国人科学了很多。
**A:**年轻人,不要小看奇术。它绝对不是像现在动漫中的那些中世纪魔法世界一样,用现代的热武器一轰就碎。它也可以很强大,而且可能是宇宙中最强大的作用,哪怕是暗能量也无法与它匹敌。
**Q:**最强的作用?可是……我现在并不能观测到奇术呀?
**A:**当然,看看你面前的桌子、以及这个讲台,它为什么存在?因为客观实在性。我之前说过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奇术的作用。而它是宇宙中最强大的作用的原因是由于**几乎所有的奇术量都用来赋予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而没有被用到的奇术量构成了我们能够见到的奇术现象,我们用一个叫做“**奇术常数(ᛇ)**的概念来描述这个量,这个量非常大,比我们原先预测结果高了30多个数量级。
**Q:**哇哦……
**A:**但先别急着惊讶。根据ICSUT和奇术部对奇术进程的现实篡改量的观测来看,这股力量还在变得越来越强大,通俗的话讲就是“宇宙背景的现实强度正在加速上升,但幅度仍然很小”。
**Q:**震撼。
**A:**有一句话就是: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就是这个道理。在千禧年,史沫特莱在世界第二十次世界奇术师大会上,他提出了休谟分配不对称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物理现象使休谟指数升高,奇术进程使休谟指数降低,但两者的幅度差距及其巨大**。一枚沙皇炸弹爆炸引起的休谟波动还不如一次小型显形术的影响大,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很多假说,最广为接受的是**[https://scp-wiki-cn.wikidot.com/realogy 现实-现虚复坐标系幅角假说]**,这里假说认为奇术和现实扭曲都是现实相量在复坐标系中的变换,在变换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现实辐射,而物理现象不会,引起了休谟的巨大差值。
**Q:**哈哈哈……已经开始听不懂了。
**A:**是的,这个坐标幅角理论正是在2021年被我们“前线”团队提出的。
(台下传来掌声)
**A:**谢谢各位。这个假说如果成立,就直接解决了休谟分配不对称的问题。而且这个假说如果被证明了,那么就说明奇术和现实扭曲实际上都是一种东西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而已,对奇术学的进步将是飞跃性的。
这就是现代奇术学的大概了。很遗憾由于我的体力问题,我还有很多很多我没有说:法阵奇术流对休谟场的空腔效应、Akiva机制和异常概率论等等,它们对奇术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Q:**非常感谢您今天说的这些,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在这里预祝贺您以及您的团队将来在奇术学的领域层层突破,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A:**感谢感谢,彼此彼此…说到这儿,最后了,我也送给大家一句话,不论你是在奇术学奋斗的研究者,又或是仅仅只是对奇术感兴趣的新人,请务必记得:奇术,是自然的奇迹,人类需要对奇术保持崇敬,就如敬畏自然。自然万物皆有轨迹,奇术也不例外。唯有把握轨迹,方能掌握奇迹。
(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