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534

源页面
2025年7月24日
修订 5
评分
18
↑ 18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18
Wilson 95% 下界
82.4%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修改标签
1 个月前
已新增标签:mobile-site-cn。
SOURCE_CHANGED
1 个月前
SOURCE_CHANGED
1 个月前

最近投票

1 / 2
2025-08-21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项目编号:**SCP-CN-3534 **项目等级:**Euclid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zhiliao/bug.jpg|caption=一例正在形成中的SCP-CN-3534-B样本图示]] **特殊收容措施:**所有感染个体SCP-CN-3534-A必须立即转移到Mobile-Site-CN的生物隔离单元,隔离单元需维持恒定的低温环境以最大程度抑制出汗。基金会医务人员需每日对SCP-CN-3534-A进行严格的头皮检查、消毒及渗出液清理,确保皮肤表面无汗液积聚。任何脱落的头发或蜕壳必须立即由进行清理工作的相应2级人员使用无菌镊子收集并焚毁处理。 严禁任何未经授权或非医疗必需的触碰;禁止个体进行任何可能诱发大量出汗的活动。 **描述:**SCP-CN-3534是一种因季节性发生的人体生物转化现象,仅在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0°C时被诱发。其触发机制与人类个体的汗液分泌量直接相关。当特定个体在高温环境下持续活动,导致其累积出汗量达到一个尚未完全确定的阈值时,转变即会启动。转变的核心特征是受影响的头发毛囊发生根本性的生物形态学改变。 当这种异常性质展现时,受影响人员SCP-CN-3534-A的头皮毛囊结构将被逐步改造为一种异常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SCP-CN-3534-B的发育微环境。此时,SCP-CN-3534-A汗液中饱和的电解质与头皮皮脂在特定毛囊底部结合后,将形成微小的巢基,此阶段下,SCP-CN-3534-A将感觉到头皮轻微刺痒,尚无疼痛。巢基形成后的6至12小时内,毛囊深处将发生不可逆的转变,毛乳头细胞会在无法确晰的异常信号催化下合成长度约零点五毫米的活体蝉若虫//(Myunw)//。此类微型若虫针状口器末端的倒钩将会刺穿毛囊壁,深入真皮层缠绕毛细血管吸血,并通过腹部环状排列的肉质棘突将自身嵌在毛囊漏斗部中[[footnote]]毛囊结构中位于皮肤表面至皮脂腺开口处的管状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导毛发向外生长,同时参与皮肤屏障的维持。[[/footnote]],其后,它们将快速演变为一种体型长度仅在1-1.5厘米左右的蚱蝉,并且在体表持续分泌粘性几丁质,与毛囊内壁组织共生,进一步取代宿主原本的发丝结构。 当头皮寄生蚱蝉SCP-CN-3534-B的分布密度超过每平方厘米3只时,其将通过口器向宿主血液注入一类异常神经调节肽,该物质会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与汗腺细胞,诱发持续低温排汗反应。同时重构SCP-CN-3534-A汗腺细胞线粒体功能,使其停止分泌正常汗液,转而排泄蝉类代谢废物液体,俗称“蝉尿”。 寄生于毛囊腔内的SCP-CN-3534-B遵循一般蚱蝉固有的生长周期,即大约每7天经历一次蜕皮过程。蜕下的旧外骨骼——如头胸部的坚硬甲壳部分等不会被排出体外,而是滞留在SCP-CN-3534-A头部毛囊的漏斗状上部空间中,并引发多类皮囊炎症。 根据当前调查显示,SCP-CN-3534异常性质同时带有一类认知危害,即当SCP-CN-3534-B通过腹部鼓膜振动发出高频蝉鸣声时,被寄宿本体不会感知到相应的声音,或将其认定为是外界的蝉鸣。 在一例SCP-CN-3534-A头部的SCP-CN-3534-B群被完全拔除之前,其汗腺将持续稳定地分泌大量蝉排泄尿液,这种情况通常被当事人认为是由于炎热气候而导致的大量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