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论

源页面
2025年8月5日
修订 1
评分
15
↑ 13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13
Wilson 95% 下界
77.2%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
修改标签
1 个月前
已新增标签:wanderers, 原创, 报告, 档案, 苍树与血。
创建页面
1 个月前

最近投票

1 / 2
2025-08-12
2025-08-07
2025-08-07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2025-08-0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作者:E.托马斯** [[footnote]] E.托马斯(1892~1955):全名爱德华·大卫·托马斯,又有笔名“亨利”,美国奇术师、异常学家、教育家,著有《奇术入门》等,参与编写了三级《奇术魔法》(旧译《超常手段》)。被誉为“西方现代奇术理论奠基人”。本文选自《奇术入门》卷二(ECO出版社2012年版),马暨译。旧译本中,出于某些考虑,文中所有“奇术”“法力”一类词汇皆译为“手段”,今版已将其全数修改。 [[/footnote]] 你是否有一种感觉:世事如棋,白云苍狗,周遭的一切在不经意间改变,想要留住什么,拼尽全力去挽回,最终却只得放手。这时,你大抵就会开始厌恶那名为“变化”的强盗,意欲在惊涛骇浪的生活中寻求到一个定点,抛落一个“锚”,守住所想守住的,不像蒲公英那般随风飘拂。 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千百万年来,从绘出第一幅壁画的原始人,到自恃“日不落”不可一世的不列颠 ,有如此想法的从来不乏其人,设若这个人还有着超凡的法力,“锚定”便会在这种遗憾中现身 。 锚定,不是经济学、心理学上的概念,更不是一种生命现象,而确确实实是一种神异的魔法。它指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事物建立起持续的同等关系的特殊奇术。通过这种奇术,世界上可以出现至少在某一方面绝对相同或不变的事物。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这种奇术并不受其桎梏。 上述即狭义的锚定。广义的锚定非常简单,乃是任何将事物的单个方面确定不变的行为,例如使某物静止、使某物熄灭等。 本文主要介绍狭义的锚定,且不着重介绍其施用。关于具体施用,可以参见《超常奇术·基础》中“锚定”一章。 这种神异的奇术究竟缘何出现?千余年前,法兰西的土地孕育了一位不世出的奇才,他的法力之高超震古烁今,威名传遍了整个欧洲。然而,他也有无法挽回的东西。 在那个黑暗时代,贵族与贵族之间攻伐不休,而百姓夹处其间,在倾轧中苟延残喘,苦不堪言。他的家乡,一个恍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就在这种人祸中化为了一片残垣断壁。他匆匆赶回家乡,却只来得及见证一场瓢泼大雨,冲刷掉这场灾难遗留的血迹,也冲刷掉他与这片废墟的一切连结。 他绝望地仰天长啸,口呼最恶毒的诅咒,向天父立下复仇的决心。但沾满无辜者鲜血的手早已缩回了坚固的城堡,法力再强的奇术师,在碾压一切的权力面前,不过是区区草芥。他无法与强大的贵族们抗衡,只能另寻他法来改变这一切。在此之后,他在北方的雪原中消失了十年。 有人说,他从此不问世事,日日修炼,终于在冰封一切,冻结时间的酷寒中悟出了那划时代的伟大奇术。也有人说,他如幽灵般把复仇的怒火洒遍大地,在同魔鬼的战斗中夺得了渎神的魔法。 缔造那场惨剧的罪人一个个暴毙在战场上,谁也说不清是一柄雪恨的利剑刺穿了他们的胸膛,还是上帝因他们的好战嗜血降下了神罚。幸存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终日闭门不出,但死神仍旧叩响了他们的房门,一个也没遗漏。 总之,十年之后,对于定与动,同与异似有所悟的他回归了众人的视线,携着那伟大的奇术。他的两鬓落满了风霜,双眼却更加神采奕奕,举手投足在天才的自信中又带上了几分稳重。他回到了那片废墟,惊人的法力从他身上倾泻而出,锚定展现了它的力量,昔日的那座村落回来了,袅袅炊烟,鸡鸣狗吠,一切如故。 自此,锚定,最伟大的奇术之一,在世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而他,通过亲自教授与广为流传的笔记,将之传下一代又一代,泽被后世。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含笑九泉之后,这座村落依旧屹立不倒,锚定却渐渐异化,令它成了远近闻名的鬼村。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锚定,大体上分为两种,即“态锚定”和“质锚定”。态锚定,即状态层面进行的“锚定”,如对生与死,静与动,燃烧与熄灭的锚定等。须注意,态锚定一般具有很强的形而上性质,例如:火的燃烧与熄灭可以与人的生死相锚定。其关键在于变与不变。而质锚定,则是在性质层面进行的“锚定”,比如在不改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令其惯性与某其它物体相当——但这并不容易。 实际上,这两种锚定并没有本质区别,仅是为图方便而进行区分。 如果再细分,一般来说,这两种锚定都可以分为双向与单向、正与负。例如:双向正态锚定,单向负质锚定。那么这些名称是何意味?(注意:下面的论述仅限于两个物体,“同一状态”均指相同的某个特定状态) 双向正态锚定,即除非绝对地在同一时间改变状态,两物体保持同一状态不变。似乎这代表着永恒不变的实现。然而,这种锚定目前并未得到实现。原因可见下文。 双向负态锚定,即无论哪一物体改变状态,另一物体都随之改变。单向正态锚定,即某物体与另一物体始终保持同一状态,自身不受改变,也不随另一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另一物体正常。这种锚定方法应用较广泛。 单向负态锚定,即某一物体随另一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自身状态也可随意改变,另一物体正常。 对于单向锚定,常常将正常物体称作“自者”,另一方称作“从者”。 突然举出如许之多的概念,一定会使读者云里雾里。下面便是几个例子: 假设有两团燃烧的火焰,如果对其进行双向正态锚定,除非同时灭火,否则其会一直保持燃烧的状态,对单方改变的尝试是徒劳的; 如果进行双向负态锚定,无论熄灭哪团火,都会使其两方同时熄灭; 如果进行单向正态锚定,只要自者燃烧,从者就不会熄灭,无论如何尝试改变从者,但是,熄灭自者不会同时改变从者,只会打破锚定(见下文); 如果进行单向负态锚定,自者熄灭后,从者也会熄灭,但从者自身可随意改变。大部分巫毒人偶大致便是这个原理。 理解了这些,以此类推,质锚定方面的这四种概念也较易归纳。 读者或许会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双向正锚定不可行呢?首先,双向正态锚定的不可行性并未得到确切证明,只是至今没有人成功实现。二百年前英国的霍普金斯,可能是计划得最周密的实验者,他应用了许多更为复杂的奇术来确保锚定的实施,仍然拗不过那个基本规则,最终只是成功让自己住进了伦敦最好的医院。 这个基本规则暂时只能在哲学上得到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恰恰是锚定的本质,导致无法实现这种锚定。锚定既已违背一切始终运动变化的哲学理论,能够制造出绝对不变事物的双向正锚定更是不可行的。这也许就是“锚定”在德罗语中的单词原意是“违逆天意”的原因。 锚定如此神奇,是坚不可摧的吗?不完全是。首先,负锚定除非应用解除奇术,是无法打破的。而正锚定有所不同。双向正锚定,可以用将两个事物同时改变为不同状态的方式来打破,当然,因为双向正锚定还没有被成功施用,这也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单向正锚定,则可以改变自者,锚定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神妙的奇术有什么用呢?下面我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个法术十分高超的人,但他心地并不善良,最终成为了一名杀手。锚定在他手下成为了一把利器。他总是将一个人的生命与火锚定起来,对于寻求保护的雇主维持燃烧,对于暗杀的目标扑灭火焰。凭借这一招,无数人无声无息地死于其手。 或许上天有好生之德,锚定发明以来的第一个使用事故也发生在了他身上。在他为一位雇主提供保护时,他突发奇想,想要尝试一下在那第一位施术者的著作中就被严格禁止的双向正态锚定。可是,付诸行动时,不知为何他居然把屋子中飞着的一只小虫与雇主的生命进行了双向负态锚定,而那只虫子飞进了炉火里。刹那间,雇主就一命呜呼了。 雇主的家族势力很大,此事之后,他一直被同行们追杀,不久就死在了一个偏远的小村落里。 他死后,时间依旧流逝,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又一位奇才降临了法国。他受革命的感召,用奇术为革命奋斗。看到革命的困难,他想要为此出一份力。 因此,他变通了锚定,令巴士底狱和君主专制下的法国形成了单向负态锚定,真正地让历史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愤怒的民众涌入巴士底狱后,君主专制也告终结,可惜的是,这个锚定因有所变通而无法长久维持,不久,君主专制又卷土重来。但无可否认,我们今天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有他的一份功劳。[[footnote]] “他死后……功劳”这一段文字在旧译本中已得到翻译,但并未添加到发行版本中,今版将其补全。[[/footnote]] 锚定的用途相当广泛,具体取决于使用者的目的,而它只是一种工具。理论上说,经过缜密地思考,大部分奇术都可以用锚定实现。 锚定是多么神奇的一种奇术!当之无愧是整个世界的共同财富! ------ **译者按:**本文是翻译界译制此类文献的第一批作品,译本仍有很多不足,望广大读者积极指正。 [[>]] **马暨**[[footnote]] 马暨(1945~2000):广东人,现代异常学家、翻译家,译有《奇术入门》《雾角》《奇术魔法》(《超常手段》)等,1970年译作《凝视深渊》突破重重困难的出版开创了现代异常文献翻译的先河,有“异常文献引进的先行者”之称。 [[/foot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