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术学基础理论——Yakym博士为SCP基金会员工举办的讲座
2025年9月14日
修订 1
评分
9
↑ 9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9
Wilson 95% 下界
70.1%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
最近投票
1 / 1
2025-09-17
2025-09-16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4
2025-09-14
2025-09-14
2025-09-1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欢迎,同事们!
今天我们将尝试在几分钟内快速了解专业机构需耗费数十年才能掌握的内容。所幸我们获准进行此次教学。在今天的讲座中——我奇迹般地从管理层那里争取到了这次机会——我们将探讨奇术与形变术。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尝试理解这些科学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应对使用这些科学的人。当然,当有人试图传授一些官方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时,我们的高层总会跳脚,但奇术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只是规则更为复杂,而我的任务就是为你们简化解释这些规则。那么,我们开始吧。
为了理解奇术,我们需要先确定这个术语的定义。根据《利沃夫奇术大学词典》最新版:
> **奇术**——通过能量波转换与基本形态相互转化改变物质世界的奇迹实现方式[[footnote]] 利沃夫奇术大学. //利沃夫奇术大学词典(第九增补版)//. 利沃夫 2017, 1295. [[/footnote]]。
尽管奇术实践自古有之,但直到希腊化时代,人类才开始探究其本质。可以确信的是,所有解释奇术师行为原理的基础理论都是起源于那时。今天,我们不会逐一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将聚焦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元素论”时期**。当时,人们普遍相信世界分为4-6种元素,具体取决于不同传统。从欧洲到中国,世界各地几乎同时形成了类似的概念。根据当时的认知,奇术师可通过改变特定元素浓度,从而实现形变转化[[footnote]] 阿维耶夫 M. //奇术史//. 基辅 1968, 30-45. [[/footnote]]。显然,该概念与真相相去甚远,需要进一步完善。当时的作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元前1世纪,安提阿的康斯坦丁就写道:
> 试图将奇术建立在火、水、土、气及以太或其他元素组合之上,无异于限制其本质并误导信徒与自然哲学家。单纯的物质浓度变化无法根本改变物体本质。当我们在双耳瓶中注入葡萄酒时,得到的是装有葡萄酒的双耳瓶,而不是装有牛奶的罐子。同样,如果我们将火把浸入水桶,水不会因火而变酒,只会熄灭火焰[[footnote]] 利沃夫奇术大学. //先贤札记// / 希腊语译本:雅鲁舍维奇 P. 利沃夫 2001, 193. [[/footnote]]。
尽管如此,元素论还是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其进化后的继承者之一是**“二元论”**,将众多元素简化为光明与黑暗两极。二元思想体现于中国阴阳学说、摩尼教、众多诺斯替教派和基督教二元论异端中[[footnote]] 阿维耶夫. //奇术史//, 52-64. [[/footnote]],此处不再赘述。
奇术思想的第二大发展阶段是**“炼金术”时期**。其源头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秦始皇时期方士为求长生不老之源积极钻研炼金术。后来,炼金术的概念在东方通过道家实践得到了发展,而在欧洲则兴盛于中世纪并延续至近代。炼金术体系的核心特点在于其基于元素的多重性。炼金奇术操纵所有可能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认为它们通过某种外部或内部能量相互转化。该体系因作用原理更易理解而表现良好[[footnote]] 同上, 122-153. [[/footnote]],然而,预测变化仍是其弱点。此时期的奇术师在尝试科学描述其行为时,持续面临法则与因果关联的难题。主要问题在于,根据当时炼金术观念,如果没有一种被称为“哲人石”的特定额外刺激,非金属物质不可能转化为金属,但此类咒语自古有之。该悖论严重动摇了理论体系,使其难以解释转化原理[[footnote]] 克拉斯特斯 A. //炼金术——理念、基础与问题// / 法语译本:伊万齐夫 O. 利沃夫 2005, 942-1153. [[/footnote]]。最终,这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扬·特拉奇,当时的雅盖隆大学炼金系主任,在1639年的著作《炼金原理:金属与非金属的转化》中写道:
> 基于对形变可预测性与分析评估的困境,以及我和同事们计算方法的无力,我得出结论:炼金理论需要彻底修订。根据本系观点,我们错误理解了物质本质,因此操作方式也不正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替代方案,即**“原子模型”**。该模型认为万物仅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重组可实现形变转化[[footnote]] Tracz J. //炼金原理:金属与非金属的转化//. 克拉科夫 1826, 342. [[/footnote]]。
如您所料,这些想法引发了猛烈的批评,但实际上它们超前于时代。不过需指出的是,**“原子论”**的雏形可追溯到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原子论逐渐成为主流理论,它很好地解释了转化现象,即**“原子积木的组装”**。
然而,当1897年约翰·汤姆森发现电子时,一切都改变了。科学界受到震撼——原子是可分割的。奇术理论迅速重构,将形变描述为电子与正核的组装。但随着其他亚原子粒子的发现,原子论模型显露出局限性。它逐渐被**“亚原子粒子”**理论所取代,该理论将形变视为粒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
与此同时,基于众所周知的**E=mc^^2^^**,**“能量相互作用”理论**开始构建。该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纯能量的特定表现形式,奇术师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换能量。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两种理论竞相以各自方法完善奇术原理。于是,粒子理论发展出**“量子场论”**,而能量相互作用理论的衍生成果则是**“弦理论”**。最终,在1980年法兰克福全球奇术大会上,与会者共同制定并通过了全新且沿用至今的__**“振动场”理论**__[[footnote]] 阿维耶夫. //奇术史//, 394-671. [[/footnote]]。
> **振动场理论**——现代奇术理论,于1980年通过整合当时众多理念构建而成。该理论经大量检验表现优异,现已成为所有专业机构研习奇术的基础框架[[footnote]] 利沃夫奇术大学. //利沃夫奇术大学词典//, 1488. [[/footnote]]。
简而言之,该理论认为:
> # 整个宇宙渗透着一个不可见场。
> # 粒子与能量是该场振动的不同形式。
> # 万物皆由该场振动的相互作用构成。
> # 奇术通过改变场的振动形式与频率来改变粒子相互作用原理[[footnote]] 雅基姆 T. //奇术基础导论//. 利沃夫 2011, 27. [[/footnote]]。
目前都明白了吗?从各位表情看,大致是这样。当然,请记住,我在这里做了大量的简化处理,如果我在讲台上这样讲解,早就被赶下台了。不过这些知识对各位已经完全够用。牢记该理论的四个基本公设即可,其余的都很简单。
现在转向应对策略。各位认为现实锚是如何运作的?没人知道吗?想象一下,烧瓶里的水就是被场渗透的现实。我把它放在振动装置上,水面就产生了涟漪——这就是场振动。当我同时移动烧瓶时,涟漪就会改变——这正是奇术原理。那么如果我这样做呢?//弹了下手指,烧瓶里的水立刻冻结住//。涟漪停止了,现在我可以随意移动烧瓶——场振动保持不变,意味着奇术无法生效。那么锚是如何运作的呢?没错!它只是将特定空间内的场振动“冻结”,使奇术师无法影响该空间。此法实际上可以阻断任何奇术。为了不依赖锚,我们正在开发能更快速、更局部化固定振动的稳定器。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振荡场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奇术师会与场相互作用、他的能量如何传递给场,以及,为什么这种相互作用是可能的。当然,休谟现实理论通过现实度的涨落、以及现实数量与现实变化可能性之间的相关性,部分解释了奇术师的能力成因;但与振荡场理论不同,休谟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变化机制本身。还不要忘记,为了测量场振荡,人们恰恰使用休谟(记为希腊字母“Γ”)作为计量单位,而我们宇宙中的振荡水平被认为是1,因此,偏离这个水平就会引起异常。基于此,如果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人达到2级,那么他就能影响我们的振荡,而在他的世界里,这个水平可能被认为是1,同理我们进入0.5级的世界时亦然。同样不要忘记,在我们的现实中,标准值不是纯粹的1,而是0.95到1.05之间的波动,因为这个范围不会导致异常属性[[footnote]] 同上, 52-66. [[/footnote]]。该理论的缺陷在于,某些明显影响现实的异常在测量时未显示或几乎未显示相对于标准值1的差异,例如[[[SCP-049-UA]]]。
可见,现代理论在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与不准确之处,尽管它们完美解释了奇术学的大多数表象。目前,我们尚未发展出真正的“万物理论”[[footnote]] 雅尔莫连科 I. 约翰逊 O. 斯特凡诺娃 S. //现代奇术理论问题// / 英译:拉齐申 N. 纽约 2008, 384-411. [[/footnote]]。
总而言之,我想诸位已经明白,奇术学与其他科学一样,不值得恐惧。最敏锐的朋友应该注意到,奇术理论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恰恰证明了它的科学性。相信今天的讲座对大家都有帮助。如果有人有问题,可以在讲座结束后找我。
+++ 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