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673

源页面
2025年10月1日
修订 4
评分
-4
↑ 4
↓ 8
支持率
33%
总票数 12
Wilson 95% 下界
13.8%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889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修改标签
11 天前
已新增标签:euclid。 移除标签:eucild。
SOURCE_CHANGED
14 天前
修改标签
14 天前
已新增标签:2025新秀竞赛, _2025新竞收容, eucild, scp, 原创。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13
2025-10-06
2025-10-04
2025-10-02
2025-10-02
2025-10-02
2025-10-02
2025-09-30
2025-09-30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2833文字字数 2319
[[div_ style="display: none;"]]
====
意谓湖水止于艮山之东,月华常照雷峰之上,以为祥瑞。
====
[[/div]]

[[>]]
[[module Rate]]
[[/>]]


**项目编号:**SCP-CN-3673

**项目等级:**Eucild

[[>]]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swrt-aya-test/WESTLAKE
|width=300px
|caption=西湖,其上空依稀可见基金会监测无人机]]
[[/>]]

**特殊收容措施:**SCP-CN-3673实体目前仍深埋于西湖湖底,故采取“工程协作隐匿掩盖”方式收容。由特遣队戊辰-38“法海”执行外围干扰封锁与研究任务,重点掩盖由项目引发的周期性水体扰动、微量异常辐射与感知风险。
目前正以“生态治理”,“水下电缆维护”及“文物抢救性发掘”等公开项目为掩护,对西湖底部开展长期监测与防护作业。任何未经许可的潜水与探测活动将被视为潜在暴露风险并予以阻断。
当前阶段尚未探明SCP-CN-3673之结构全貌,亦无法确认其完全静止状态下的风险等级,相关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描述:**SCP-CN-3673是一组位于西湖湖底的青铜结构体及附属文物遗迹,总体呈现出 //祭祀—律令—封镇// 三重结构意象。根据现有勘探资料,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残片A-1:2008年,疏浚船“浙浚██号”自孤山北侧湖底抽出之青铜简牍半截,通体布满高温灼痕及青绿锈蚀。其表面所刻文字结构与现有任何已知文字体系皆不相符,经比对推测为某种“律令类”文献载体。表面氧化层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其制造时间不晚于10世纪初。
残片B-1:2012年,西湖电缆铺设作业中,声呐扫描探测到一座直径约22米的八角形青铜平台。后发现平台表面恒温12.8℃,构造中存在非对称残缺区块,疑似“尚未完成”或“刻意保留”的空位。其结构中心密封状态良好,未发现明显入口或可移动构件。内部探测显示其具备极高的结构密度与稳定性,难以以常规方式损毁或挪动。同时,残片B-1内部微纤维中检出天然丝绸纤维,初步判断年代为公元910年前后,与吴越国存在时间段一致。

截至当前,SCP-CN-3673主体仍深埋于西湖湖底沉积层之下,仅部分边缘结构外露。多项地下探测与遥感分析表明,其完整结构或远大于初步估计,可能呈放射状延伸,内部布局及功能未知。文献交叉考证与碳十四分析结果指出,该异常结构可能与五代至北宋早期吴越国有关,并曾在当时作为某种象征性装置存在。若《咸淳临安志》残卷[[footnote]] 该内容未见于公开版本,经核查,《咸淳临安志》确存史料版本中并无该内容,推测为后世私刻本,但其成书时间仍早于清代。 [[/footnote]]所载内容属实,则SCP-CN-3673或曾具备祭祀、镇压或法令承载等文化职能。
自2016年起,西湖区域出现规律性“扰动现象”,其表现为对湖体生态、物理状态及感知模式的周期性扰动,其幅度通常较小,需通过高精度设备长时间监测方可识别。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例如:
局部湖水色调在部分时段发生轻微异常偏移,肉眼难以察觉;
湖面平静无风情况下,水生植物(如荷叶、浮萍)仍呈现规律性移位,未检测到外力水流;
水鸟与鱼类活动路径出现周期性变更,部分区域“生态真空”形成后又自然复原;
特定频率的敲击声于夜间监测中反复出现,源点未知,常被误判为人工水下施工。

基于上述特征,基金会初步认定SCP-CN-3673下方封镇有一类未被记载的异常存在,推测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影响地磁场、重力场或其他物理常数,从而诱发西湖表层的异常反应。但至今尚无明确迹象表明封镇已被破坏或异常个体有脱离意图。

目前内部主流假说认为,该项目并非完全静止,而处于极低频的“重启”或“律动”周期中,其产生的扰动可类比潮汐:以多月为周期出现一次显著增强期,随后逐渐回落。其节律是否受月相、季节或未知因素影响仍在研究中。

------

**附录 A:**发现与收容简史
1995年:首次在西湖水体样本中检测到异常稳定碳同位素分布,未引起足够重视。
2003年:文旅委与基金会接洽湖底遗址探测计划,基金会介入规划。
2008年:残片A-1被发现并误归为高古简牍,暂交由前线文保小组处理。
2012年:残片B-1声呐回波被收录并列入“水下结构异常观察列表”,但未立即归档。
2015年:基于湖底多项不明反应信号,基金会以“西湖文献研究”为掩护正式部署戊辰-38“法海”小队。
2016年:异常扰动开始显著活跃,项目被编号为SCP-CN-3673,移交至新建成的杭州收容与研究前哨管理。同时残片A-1被重新安置于其发现位置。

**附录 B:**历史记录摘编
    旧传太祖钱公得“禹息城”遗简,金简五尺四,其文奇诡,世不识,号曰“天宪”。钱公以为国祚所系,密奉而藏之。
    公十年,西湖水涨,雷峰塔倾。术者曰:“天宪不镇,湖潮自至。”公乃亲率百官,于月中沉简于湖心,建青铜八角以护之。
    自此湖水平稳,岁无溃涨。时人有语曰:
    “潮不过艮山门,月不没雷峰塔。”
    意谓湖水止于艮山之东,月华常照雷峰之上,以为祥瑞。

**附录 C:**西湖扰动监测摘要(节选)
日期:2023/09/14
记录人:MTF-戊辰-38“法海”队长 Agt.REBlade

本次巡视期间,未发现新的结构外露区域。湖底扰动指数维持在Δ-0.43,略高于平均水平。
傍晚17:05至18:40间,雷峰塔南侧区域出现间歇性低频“拍击声”,时长约三十秒,频率约为每6分钟一次。同期水文数据显示水压、温度无异常波动。
两名队员反映短时内“感到耳膜紧绷”、“呼吸迟缓”,经离开水下后即恢复。
建议进一步调查湖下变化,确认是否有异常现象存在。

**附录 D:**公众误导性报道(已归档)
原载:2016年《都市快报·很短很新鲜》栏目,现已移除
    近日,有市民夜游西湖时拍到一组“湖中拍浪、水纹不散”的视频,引发热议。专家指出,西湖水文系统极为复杂,风场与地下水流可能造成表面纹理变化,属自然现象。
    另有网友提到,“从雷峰塔下看月色不动,像是画上去的一样”。市文保部门回应称,该现象为光影折射,与塔体本身无关。
有关部门提醒市民:美景虽好,亦需科学解读,切勿迷信传言。


[[footnoteblock]]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SCP-CN-3672]]] | SCP-CN-3673 | [[[SCP-CN-3674]]]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