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公元375年至376年战记
2025年10月4日
修订 2
评分
19
↑ 19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19
Wilson 95% 下界
83.2%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
修改标签
12 天前
已新增标签:wanderers, 原创, 苍树与血。 移除标签:wanderers原创苍树与血。
修改标签
12 天前
已新增标签:wanderers原创苍树与血。
创建页面
12 天前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14
2025-10-06
2025-10-06
2025-10-05
2025-10-05
2025-10-05
2025-10-04
2025-10-04
2025-10-04
2025-10-0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3605文字字数 3465
[[>]] [[module Rate]] [[/>]] 公元三世纪中叶,四贤帝时期过去以后后,东西罗马的差距越来越大。西罗马帝国迫于内外压力选择了接纳外族的怀柔政策的同时、内部又严重腐败[[footnote]]根据书记员克里德斯特的记述,一名来自罗马的特使一次对行省的视察竟然一路上花费了近3000枚金币,而与其随行的人员加起来也才堪堪20金币[[/footnote]]。 大约在公元4世纪初,日耳曼尼亚行省法兰克福天文台发现半人马座方向正在有不明天体快速靠近,一名不知姓名的凯尔特祭祀认为那是异星人的“劫掠船只”,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陨星迫降在了今东西伯利亚地区,罗马人才迟钝的派出远征部队前去探查,最终不出意外的全军覆没。 在之后的20年里,失落的异族们依靠着残存的科技迅速壮大起来,并与失败于东方汉王朝的匈人达成联盟,自称“星裔”、逐渐统一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其第一次南下作战便被由大将祖狄率领的远征军击败,在留下了几个傀儡政权后慌不择路往西进军。而哥特人等日耳曼人由于外星人入侵被迫迁往黑海北部并引发当地政治重组。 这些异星生物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啃食战马与士兵,其携带的能量武器能瞬间熔穿罗马军团的青铜甲胄,原本仅来自现今波兰和白俄罗斯的边境麻烦,骤然升级为“地外威胁与蛮族迁徙”的双重危机,此后百年间,黑海至多瑙河一线彻底沦为“对抗星裔与蛮族的双重前线”。 公元375年初,北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因第十一次远征星裔失败溃逃——外星生物的“精神干扰波”能直接瓦解士兵意志,导致军团阵型不战自乱。 近20万难民与溃逃的军团士兵于公元376年夏天涌向多瑙河北部,两者携带的兵器中,甚至混杂着从星裔残骸中拆解的、仍在闪烁微光的能量核心。 迁徙途中,不仅民族矛盾激化,星裔的“追踪探测器”还不断锁定人群,引发数次超自然叛乱:被精神控制的难民会突然攻击同伴,口中发出类似碟形飞行器的低频嗡鸣。最终驻地野战军将领阿米安-马赛林[[footnote]]生卒年不详,有史记载的自耶稣基督后的第二名永生者,在公元368年——388年期间担任西罗马帝国野战军将领,在卸任后隐居于莱茵河沿岸地区,后著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其本人于法兰克王国时期下落不明[[/footnote]]依靠“青铜镜阵”(偶然发现能反射精神干扰波的简易装置)平定叛乱,他在记述中额外补充:“比难民与战事更可怕的,是夜空中不断盘旋的金属圆盘——它们像贪婪的乌鸦,盯着帝国的边境血肉。”回收的羊皮纸也多了一行潦草批注:“战争从未结束,星裔的阴影比蛮族的长矛更难驱散。” 与此同时,两支哥特部落的萨满在篝火仪式中看到双重预言:“罗马将亡于异人之手——一半是金发蛮族,一半是银甲星裔。”部落随即于多瑙河重新会合,却在渡口遭遇星裔的伏击——外星生物的“地面钻孔舱”突然从河床冲出,将哥特人的木船拦腰截断。危急时刻,瑟文吉人领袖脱离现实扭曲者阿塔纳里克[[footnote]]未知时间——376年?;哥特人领袖,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现实扭曲者,可以施展“奇迹”。实际情况并无太多记述[[/footnote]]的掌控,率部启用部落秘藏的“陨铁武器”(早年坠落的外星碎片打造),勉强击退星裔。这一幕被阿米安看在眼里,他意识到瑟文吉人手中的超自然技术(能短暂屏蔽星裔的能量探测)是对抗异星生物的关键,随即以“共同抵御星外威胁”为条件,将瑟文吉人编入罗马辅助军团。 尽管有了蛮族盟友,战局仍持续恶化。罗马丧失北日耳曼尼亚防线后,星裔趁机在防线废墟上建立“能量哨站”,红色探测光束日夜扫描周边区域,让罗马军队无法组织有效反击。第十二次远征本计划突袭哨站,却因冬季风暴与星裔的“大气干扰装置”双重打击宣告失败——飞行器释放的低温云雾冻结了军团的弓弦,还让士兵陷入“集体性癔症”,误以为战友是扑来的外星生物。 阿米安在战报中痛心疾首:“马尔斯的怒火不可遏止,而星裔的诡计比神明的怒火更致命——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那些来自半人马座的‘非神非魔之物’。” 内迁的哥特人因多次溃逃受到罗马士兵的指责,战斗意志愈发低迷,面对星裔冲锋时甚至会下意识后退。阿米安不得不双管齐下:一边在多瑙河北岸修筑大量“防星裔堡垒”——城墙外层包裹陨铁碎片,城门处设置青铜镜阵;一边联合哥特萨满设立“精神屏障民兵”,让能抵抗星裔干扰波的蛮族战士辅助防守。 但这群来自半人马的贪婪野兽的扩张速度远超预期,公元376年后,星裔的“殖民舱”开始在多瑙河以北的森林中批量降落,银色的外星建筑如蘑菇般破土而出,逐渐占据整片区域。 为阻挡星裔南下,阿米安在阿塔纳里克的帮助下建立“特兰萨鲁塔努斯防线”——防线每隔十里埋设一枚“陨铁桩”,形成贯穿东西的能量屏障。初期屏障确实能阻挡星裔的大规模进攻,但外星生物很快改变策略,派出“微型渗透者”(形似巨型昆虫的星裔变体)进行小规模袭击。这些渗透者能钻进堡垒的排水管道,用口器喷射强酸腐蚀城墙,还能伪装成人类士兵的模样混入营地。在一次针对指挥塔的偷袭中,阿塔纳里克为保护防线图纸,与三名渗透者近身搏斗,最终被强酸融化手臂,力竭战死。指挥官阵亡引发恐慌,难民在星裔的精神干扰下冲破民兵阻拦,疯狂涌向南方,防线在“内部混乱与外部偷袭”的双重作用下不攻自破。 星裔趁机发动总攻,其“冲锋部队”乘坐悬浮战车,以远超骑兵的速度冲垮罗马军团的阵线,能量武器的蓝色光束扫过之处,士兵与战马瞬间化为灰烬。外星生物还切断了罗马的物资补给线,飞行器低空轰炸运输车队,阻碍物资转运;为避免粮食落入星裔手中,罗马后勤兵被迫在多瑙河南岸焚毁大量粮草,黑色烟雾与对岸星裔堡垒的红色光束交织,成为帝国边疆的绝望图景。 尽管罗马野战军士兵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英勇反击,用燃烧的长矛捅向星裔的甲壳,却依然不敌其高速冲锋与无坚不摧的武器——很多士兵直到战死,都没能打破外星生物的第一层防御。 此时,位于罗马首都的皇帝仍将边境战报视为“蛮族与地方将领的夸大之词”,认为“所谓星裔不过是蛮族编造的怪物传说”;贵族们则沉迷于角斗场的娱乐与宴饮,甚至有人将“星裔残骸”当作新奇的装饰摆件。 唯有高卢总督从阿米安的加密信中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信中附带的星裔甲壳碎片,在烛光下会发出危险的幽蓝光芒。他立刻调派部队,向多瑙河前线援助大量粮食物资,还特意派遣精锐的高卢工兵——这些工匠擅长打造重型机械,抵达前线后便开始改造罗马的投石机,将陨铁碎片当作“反星裔弹药”,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埋下希望的种子。 此时的罗马与哥特人因共同外敌暂时结盟,但罗马人对哥特人戒心未消;星裔驾驶碟形飞行器抵达,以莱茵河沿岸森林为据点,暗中监测双方军力与资源分布。 野战军兼罗马辅助军将领的阿米安依然在全力调和帝国与哥特人的矛盾,更希望双方可以互相合作而不是给异星人钻空子。为此,在与高卢总督以及不列颠总督的秘密信件中甚至提及:“愚蠢的君主会毁了整个帝国,比起这里忍受天底的硫磺火,我更希望能把那个喝葡萄酒的傻子的脑袋挂在《罗马军团法》和凯撒的雕像前示众。” 待到公元376年秋,多瑙河沿岸农作物成熟,罗马人组织船队与车队向内地要塞转运粮食,途中却遭突袭——星裔能量武器摧毁3艘粮船、引燃2支陆路粮队,罗马军团仓促应战,凭借盾牌阵与弩炮暂时逼退外星人,但仍损失约两成粮食,且被迫分兵驻守粮道,延缓了防线修筑进度。罗马人赶工完成防线后,哥特人发现无救援迹象,自身粮食濒临耗尽;与此同时,星裔利用全息投影技术,伪造“哥特人向其出售罗马军情”的画面,依靠人奸传递给罗马将领阿米安,进一步加深罗马对哥特人的猜忌,也让哥特人误以为罗马人故意纵容袭击。 阿米安依据西罗马皇帝格拉提安指示,宣布仅保障哥特人组成的辅助军补给,拒绝援助哥特难民;就在双方因补给争执时,星裔的机动部队再次突袭罗马辅助军粮库,抢走部分粮食并留下带有哥特图腾的标记,罗马人当即认定是哥特人勾结外星人“监守自盗”,东罗马皇帝瓦伦斯则借此机会收紧粮食管控,妄图以粮食为杠杆借此控制哥特诸部族。 就这样,另一场围绕在帝国夹缝间的叛乱——哥特战争,爆发了。瑟文吉人为首的叛军依靠外星科技与超自然力量的协助下大败罗马近卫兵军团、军团溃败、超过2万人被杀,于是乎,哥特人一路浩浩荡荡的从黑海杀向如今的意大利。 本因各自驻扎的军团被重新集结,西罗马皇帝被迫离开亚平宁半岛以躲避哥特人的怒火;叛乱最终被回援的13军团所平定,但其对帝国的牵制令整个多瑙河战线被迫僵持了10年之久。 很久以后,阿米安直到卸任都没能再次踏足北日耳曼,帝国双手被钳住。就像夕阳余晖,苟延残喘的西罗马在96年后终于陨落。 “罗马不再需要两个皇帝了”当使者把西罗马帝国的皇冠与权杖送往与星裔妥协的君士坦丁堡时,又有哪位贵族能回想起100年前那场与外星人与蛮族的旷日持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