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766 - 人类

源页面
2025年10月7日
修订 3
评分
9
↑ 10
↓ 1
支持率
91%
总票数 11
Wilson 95% 下界
62.3%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331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SOURCE_CHANGED
9 天前
修改标签
9 天前
已新增标签:euclid。
修改标签
9 天前
已新增标签:scp, 人形生物, 传染性, 原创, 奇术, 寄生性, 敌意, 智能, 爱蒂塔计划, 生物危害, 种群, 精神影响, 群体性。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09
2025-10-07
2025-10-07
2025-10-07
2025-10-06
2025-10-06
2025-10-06
2025-10-06
2025-10-06
2025-10-06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5434文字字数 4336
[[>]]
[[module Rate]]
[[/>]]

**项目编号:**SCP-CN-3766


**项目等级:**--Euclid-- Pending


**特殊收容措施:**所有已知SCP-CN-3766幼体活跃水域附近都应建立半径至少为2公里的物理隔离带并由MTF-甲酉-03“昴日”进行驻守。MTF-甲酉-03需按每周两次的频率执行[[span class="ruby"]]焚烧协议-α[[span class="rt"]]Purge Protocol-Alpha[[/span]][[/span]]对水域进行定点消杀。消杀后24小时,一名队员应抽检水域内SCP-CN-3766的幼体数量并上报至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同时,基金会网络爬虫[[span class="ruby"]]“沙漏”[[span class="rt"]]Hourglass[[/span]][[/span]]应在帷幕外密切关注公共网络以及全球医疗系统中“失踪”、“头痛”、“颅骨破裂”等相关信息,一旦发现可疑事件应立即通知主管部门作预防与收容部署。

感染SCP-CN-3766的人类(下称SCP-CN-3766-2)应被收容于Site-CN-76的加强型人形收容单元中,每个单元应配置全天候生命体健康检测系统(需特别关注其颅内压与脑电波指标)并配备两名安保人员检查巡视。SCP-CN-3766-2允许被提供经审查的非联网娱乐资料以维持其心理健康状态。一旦其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的阈值,收容单元将自动封闭并发出警报。待SCP-CN-3766成虫(下称SCP-CN-3766-3)孵化完成后,其将被机器转移至指定的地下生物防控收容室中。SCP-CN-3766-2的遗骸将按四级生化危害标准分析后就地焚化处理。

SCP-CN-3766-3目前主要收容于Site-CN-76的地下三层的C级生物防控室中,其尺寸为5m*5m*3m,内壁为10cm的碳化钨合金并涂有自动修复凝胶。允许研究人员在不损害其生命健康的前提下组织设计有关其异常性质的实验。鉴于2032年7月17日观察记录中SCP-CN-3766-3最新表现出的特殊倾向,已不再接收任何与其有关的群体交互实验申请。

所有参与收容工作的人员都需装备Ⅱ级防切割生化防护服,不得与SCP-CN-3766-3直接发生物理接触。

[[div class="grid-item"]]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darry.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broken-eclipse:amiba/QQ%E5%9B%BE%E7%89%8720221204103225.png|caption= SCP-CN-3766-2的脑部核磁共振成像|width=270px|align=right]]
[[/div]]

**描述:**SCP-CN-3766是福氏内格里虫(//Naegleria fowleri//)[[footnote]]福氏耐格里虫是异叶足纲的内格里原虫,俗称食脑菌、食脑变形虫、福氏阿米巴虫。常见于25℃以上的温水环境,在约42℃时繁殖力最旺盛。在偶然的几率下,人类可能将病原体吸入鼻腔,由于找不到其他食物来源,福氏耐格里虫便会沿着嗅觉神经,透过筛板中央的缝隙进入脑部,进而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footnote]]的一种异常变体,生物学上,项目与普通福氏内格里虫在未寄生阶段的生命周期、环境适应性和摄食习惯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感染能力也趋于相同。其核心异常仅在寄生人类大脑并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即PAM)后显现。

一般来说,获得PAM的人类通常会在感染初期(约1~9天)发生头痛、发烧、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在后期(初期后约3~7天)产生颈痛、食欲不振、思考混乱和癫痫发作等脑炎症状,同时病情加速发展,引起持续异常的颅内高压直至死亡。而感染SCP-CN-3766的人类(即SCP-CN-3766-2)的病程如下:

* 第一阶段(感染后约3~5天):SCP-CN-3766-2会表现出与典型PAM相似的初期症状,包括间歇性头痛、恶心与长时间的低热(体温通常维持在37.0~37.6℃之间),然而其症状显著轻于典型的PAM的感染者。其个体的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在此阶段基本保持正常。

* 第二阶段(持续天数不定):SCP-CN-3766-2的临床症状在这一阶段完全消失,个体在生理上恢复到未感染状态。在行为与心理日常评估中,所有个体都能保持清醒的意识并可以进行流畅理性的对话。但其在罗夏墨迹测验等深度心理测试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社会与离群倾向,尽管它们在日常交流中会掩饰这一点。目前仅可以通过抽检脑脊液的方式区分这一阶段的SCP-CN-3766-2与正常人类。

* 第三阶段(约1~2天):SCP-CN-3766-2的颅内压在无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异常且急剧地持续升高。通常在突破15mmHg的阈值后,个体陷入不可逆的昏迷。在此后三个小时以内,其颅脑内的SCP-CN-3766集群会启动以下异常生物转化过程:脑干、小脑与下丘脑部分会迅速退化成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团。该细胞团会分化并重组为类似节肢动物的六对附肢。其中前两对附肢将异常角质化,并表达出高密度的几丁质和角质层,形成类似螳螂目昆虫的镰刀状掠足。同时,视神经会与视网膜分离,形成具有高度感知功能的长条状触手,大脑皮层则被一层由干细胞分泌的、成分为甲壳质的深黑色外骨骼完全覆盖。最终阶段,成型的掠足会逐渐从内向外割开鼻腔、眼眶及颅骨,直至脑组织完全破开头骨暴露于外界。至此,SCP-CN-3766的成虫个体(即SCP-CN-3766-3)孵化完成。

SCP-CN-3766-2会在孵化过程中因严重颅脑损伤而死亡,其遗骸的颅腔内以及SCP-CN-3766-3的体液中仍然能检测到高密度的SCP-CN-3766幼体,且SCP-CN-3766-3体液内的幼体仍在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孵化后SCP-CN-3766-3会进入大约五小时的休眠期,在此期间其会在外骨骼背部分化出一对功能性膜状翅。休眠期结束后,SCP-CN-3766-3会表现出与昆虫类似的行为模式,包括匍匐爬行与短距离的飞行。然而,附近有其他动物存在时,SCP-CN-3766-3很少做出攻击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SCP-CN-3766-3未曾被观察到任何形式的摄食行为或排泄行为,其能量来源尚不明确。研究人员与其有效沟通的尝试全部以失败告终,不能确定其是否保留原宿主的记忆与智能。其被观察到的行为更多是非社会性的、无意识的、基于本能的反应。但后续实验发现,项目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组织性和目的性。

目前未有SCP-CN-3766-3个体自然或非自然死亡的记录。对其施加伤害并导致其死亡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必要且不道德的。

**发现:**SCP-CN-3766最初于2029年12月10日在巴西亚马逊雨林附近被发现。随后基金会又在全球热带与亚热带███个区域检测到SCP-CN-3766的出现迹象。

------
[[=]]
++ 仅限3/3766级或更高权限浏览
[[/=]]

**事件记录-25-03-2030:**经过对首批收容的SCP-CN-3766-2样本进行持续观察,项目从感染到孵化的完整生命周期及其异常转化过程于本日被完全确认。

**事件记录-05-04-2030:**发现██个SCP-CN-3766-3个体出现自发性形态变异,其特征为膜状翅尺寸的异常增大,导致其丧失飞行能力。该现象在48小时之后消失。

**事件记录-28-08-2031:**SCP-CN-3766在中国██省██市某区域出现了爆发性感染事件,基金会随即启动紧急预案并成功收容了所有已知感染个体。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收容压力,Site-███、Site-CN-██、Site-CN-██和Area-CN-██的附属生物收容翼区被正式启用。

**实验记录-20-11-2031:**对某一SCP-CN-3766-2个体的例行评估显示,其处于感染第二阶段已两年之久,且未曾表现出进入第三阶段的迹象。关于确定其潜伏期的研究提案正在审议中。

**实验记录-17-07-2032:**在一次标准的群体观察实验中,收容室内37只SCP-CN-3766-3个体突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同步行为。所有个体聚集在半径为2m的圆形区域内,收紧掠足并将感知触手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异常紧密的生物集群。实验被强行终止。由于该行为模式的不可预测性和其可能带来的未知连锁反应,对于SCP-CN-3766-3的群体交互实验被无限期搁置。

**事件记录-21-10-2032:**基金会首次在野外发现由143只SCP-CN-3766-3个体组合而成的小型集群,该集群的特征与本年7月17日在收容室中的观察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集群已经形成某种特殊的树状结构,组织形式已有明显的分工特征,一部分个体已经完全退化为以神经纤维为主的黏连组织,而另一部分则保持相对完整的大脑。采用物理手段已无法使其互相分离。项目形成此集群的目的仍然未知。项目随后被收容至Site-CN-76的地下大型生物防控收容室。

**事件记录-15-02-2033:**当日凌晨2时11分,Site-CN-76的多个康德计数器记录到一次局部性的休谟场急剧下降事件,最低读数低至███。尽管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阵列正常运行,站点的奇术网络通讯仍短暂中断了72秒。异常消退后,对SCP-CN-3766-3个体的后续检测发现其外骨骼表面存在高强度的EVE能量残留,且在其收容室附近观测到无规律波动的Arad场。项目的收容分级等待重新评定。

**事件记录-16-02-2033:**事故3766-1发生。


------

[[=]]
++ 仅限5/3766级或更高权限浏览
[[/=]]

[[=image http://scp-wiki-cn.wikidot.com/local--files/project-aidita-hub/logo width="250px"]]
[[=]]
+ **[[span class="ruby"]]爱蒂塔计划[[span class="rt"]]Project Aidita[[/span]][[/span]]**
[[/=]]
**事故记录3766-1:**

**日期:**2033年2月16日

**事件时间线:**
* **8:24:**爱蒂塔计划的检测系统重新捕获到爱蒂塔空间K2552的探测信号。信号分析表明,该空间很可能刚结束一次长时间的时空膨胀效应,其基准现实结构趋于稳定。

* **9:30:**在通过KFA-76[[span class="ruby"]]浮空传感器[[span class="rt"]]Aerostatic Sensor Probe[[/span]][[/span]]确认该空间内部各环境参数恢复至安全基线之后,指挥部授权MTF-甲申-06“黄昏血”进入空间进行初步勘察,以评估爱蒂塔计划重启的可行性。

* **9:33:**KFA-32[[span class="ruby"]]爱蒂塔平行监视器[[span class="rt"]]Adita Parallel Monitor[[/span]][[/span]]激活,利用K2552的稳定连接开始对46个关联平行宇宙进行常规扫描。宇宙2552-7的基金会被确认覆灭,推测其可能发生了一次K级情景事件。

* **10:15:**MTF-甲申-06报告称其在K2552中发现了一具身份不明的男性人类尸体。死者装备有标准基金会战术服,手持一个未知型号的数据终端。

* **10:47:**终端的初步数据破译完成。终端内储存有高达16YB(尧字节)的加密数据,全部与SCP-CN-3766直接相关。终端外壳则蚀刻以下信息:


[[div class="blockquote"]]
[[=]]

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王登基前,一切毫无意义。

王登基后,人类的再进化进程将永远不可被终止。

[[/=]]
[[/div]]

* **10:49:**在MTF准备回收尸体和终端时,一只SCP-CN-3766-3个体从尸体的颅腔内自行孵化而出。

* **11:15:**MTF-甲申-06携带终端与孵化的SCP-CN-3766-3个体样本成功撤回基准宇宙。

* **11:20:**Site-CN-76及其他三个负责收容SCP-CN-3766的站点的地下生物防控设施同时发生来源不明的精准内部爆破。所有针对SCP-CN-3766集群的物理收容措施被摧毁,项目发生全面收容失效。


@@@@
@@@@
@@@@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SCP-CN-3765]]] | SCP-CN-3766 | [[[SCP-CN-3767]]]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