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1995-EX

源页面
2025年10月13日
修订 8
评分
10
↑ 12
↓ 2
支持率
86%
总票数 14
Wilson 95% 下界
60.1%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521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SOURCE_CHANGED
昨天
删除多出来的“描述:”
SOURCE_CHANGED
昨天
TITLE_CHANGED
昨天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14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8386文字字数 5884
[[include :scp-wiki-cn:theme:black-highlighter-theme]]
[[include :scp-wiki:component:collapsible-sidebar]]
[[include :scp-wiki:component:centered-header-bhl]]

[[div_ style="display: none;"]]
====
涡旋旋转的水团是北冰洋西部的普遍特征(Zhang et al. 2022)
====
[[/div]]

[[>]]
[[module Rate]]
[[/>]]

[[table style="border: none; width: 100%;"]]
[[row]]
[[cell]]
[[size 125%]]**项目编号:**SCP-CN-1995[[/size]]
[[/cell]]
[[cell style="text-align: right;"]]
[[/cell]]
[[/row]]
[[row]]
[[cell]]
[[size 125%]]**项目等级:**Euclid[[/size]]
[[/cell]]
[[cell style="text-align: right;"]]
[[/cell]]
[[/row]]
[[/table]]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graph/ADCP_Blur |width=350px |caption= 黑色细线为海底地形,绿色圈内为SCP-CN-1995预估范围]]

**特殊收容措施:**由于项目体积过大且无法直接移动,常规收容措施被认为是不可用的。基金会应派遣MTF-Theta-5和MTF-Gamma-6以“长期极地海洋生物考察”为名,封锁67° N-76° N,177° E-155° W所指的海域,禁止一切军用和民用海洋载具进出。若军民海洋载具有绝对必要通过白令海峡进出北冰洋,则必须在向北穿越白令海峡后沿苏联领海边缘向西北航行,穿过德朗海峡后于弗兰格尔岛西侧转弯北上。
@@@@
另外,由于该项目对冷战局势存在显著影响,所有支持SCP-CN-1995存在的物理证据将被回收并存档。除美国国防部、苏联国防委员会、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及苏联海军北方舰队司令部相关人员外,任何声称了解SCP-CN-1995实际情况和相关事件的人员将被执行记忆消除,并经简要心理评估、确认后续未引发其他事件后释放。
@@@@
注意:本项目位于北冰洋区域,但受当下国际形势影响,因此将相关文档存档于中国分部。
@@@@
**描述:**SCP-CN-1995是一片异常海域,位于北冰洋楚科奇海东侧,具体坐标范围为68° - 74.3° N,175.7° E - 160° W。196█年,该海域发生了两起军用潜艇事故,引发多起军事和政治事件。
@@@@
第一起事故涉及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约翰·亚当斯”号,其于196█年4月沉没于████° N,████° W。第二起事故涉及苏联海军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K-34艇,其于1个月后沉没于相同区域。由于目前的区域水文数据无法支持这两起事故的推论,常规事故可能性被排除。基金会采用实验型船载ADCP[[footnote]]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由FNS“微流”号科考船搭载 [[/footnote]]对该海域进行水文探测。
@@@@
据实验型ADCP数据,该海域存在较强背景流,声波散射与多路径传播效应过于显著,导致回波信号失真或丢失。目前的测量数据可信度不足,无法准确分辨海洋内亚中尺度结构,故将所有数据记录为N/A。测量记录已封存,等待进一步测量核实。

[[collapsible show="+ 附录1 - 美国海军事故报告" hide="- 附录1 - 美国海军事故报告"]]
> 196█年4月,我海军一艘“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约翰·亚当斯”号(舷号为SSBN-603)在该海域失联,太平洋舰队其他舰船均未收到任何求救信号。
> @@@@
> 事发后,我海军第一时间派遣由两艘“亚当斯”级驱逐舰与一艘“莱希”级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封锁现场。装备了CURV无人深潜器的水下搜索舰队在三天内到达该海域展开搜救,包括一艘“香提克利尔”级潜艇救援舰“海燕”号(舷号为ASR-14)[[footnote]] 该舰服役于北大西洋,接收任务后向北进入北冰洋,穿越极地前往楚科奇海 [[/footnote]]及一艘“风”级破冰船“北风”号(舷号为WAGB-282)。水下搜索部队在1530英尺深处发现“约翰·亚当斯”号的整体结构,证实“约翰·亚当斯”号已沉没,艇员全员丧生。
> @@@@
> 根据CURV无人深潜器数据,潜艇残骸侧面存在凹陷,整艘潜艇发生侧弯,怀疑为海山撞击所致。排除武器攻击可能,未发现苏联海军介入证据。但根据从“约翰·亚当斯”号中回收的数据,事故发生时的潜深仅约700英尺,远浅于目前水文数据指示的海底地形(1400英尺)。
> @@@@
> 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下达潜航作战命令,要求所有位于北太平洋的潜艇避开事故区域。“约翰·亚当斯”号核反应堆已被妥善处理,暂无核泄漏危险。此次事件发生后,苏联海军在楚科奇海周边的巡航频次明显上升,需格外谨慎。
[[/collapsible]]

[[collapsible show="+ 附录2 - 苏联海军事故报告" hide="- 附录2 - 苏联海军事故报告"]]
> 196█年5月,我海军一艘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舷号为K-34)在楚科奇海域失联,距离美国海军“约翰·亚当斯”号潜艇沉没位置约4.5海里。由于K-34艇艇长并未在事故前报告深度,故推测事故深度等同于上一次深度报告,即约240米。事发时,美国海军的驱逐舰队与水下搜索舰队仍在该海域执行任务。
> @@@@
> 根据该海域的水文数据,K-34艇最终的触底深度为约500米,而我军缺乏对深度400米以上沉船的打捞能力。由于K-34艇并未搭载核心机密信息,且经演算确认无人生还,北方舰队司令部决定放弃打捞。另外,考虑到美国海军近期在该海域的行动较为频繁,本次事件很有可能存在美国海军介入。故北方舰队出动包括“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一艘1134型火箭巡洋舰、两艘58型火箭驱逐舰和两艘61型反潜驱逐舰在内的舰队与美军打捞舰队对峙,干扰其继续进行打捞工作。
> @@@@
> 该消息未面对公众释出,仅于政府,海军北方舰队司令部及格鲁乌-P内部提供。司令部发布最新潜艇作战部署,对楚科奇海区域实施避航。
[[/collapsible]]

[[collapsible show="+ 附录3 - 基金会作为观察员组织的联合国参会记录" hide="- 附录3 - 基金会作为观察员组织的联合国参会记录"]]
> **会议信息:**联合国大会第█届紧急特别会议-楚科奇海冲突,196█年6月,美国纽约
> @@@@
> **冲突现状:**美军驱逐舰以美军潜艇沉没点为中心形成半圆编队,面向苏联舰队。苏联舰队位于美军舰队西北方,距离为约4海里,双方均可目视到对方舰艇。苏联舰队以“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为中心展开战斗阵型,多次派遣直升机低空进入美军驱逐舰防御圈,在美军发出警告后快速飞离。美军驱逐舰则全部打开火控雷达,对苏联舰艇保持锁定。
> @@@@
> **美国主要陈述和诉求:**苏联海军私自派遣潜艇进入美国潜艇失事区域,目的不明。美军从未对苏联潜艇开火,苏联潜艇沉没并非美军责任。苏联无端出动海军主力舰队接近美打捞和护航舰队,且不断派遣Ka-25舰载直升机对美舰队进行骚扰。美驱逐舰开启火控雷达纯属自卫需求,并无主动进犯意愿。美国要求苏联停止污蔑,并对苏联潜艇的出现做出解释。
> @@@@
> **苏联主要陈述和诉求:**潜艇沉没的唯一可能性为美国海军未经警告对苏联潜艇开火,导致全员丧生。苏联将这种行为视为明确的挑衅和武力展示,指控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仍破坏国际秩序,罔顾国际法,需要对其进行经济和政治制裁。同时拒绝承诺不将该事件升级为直接军事冲突,若谈判破裂,随时准备对美国发动打击。
> @@@@
> **会议总览:**会议共持续7小时12分钟,无实质性进展。会中,美国和苏联代表均打破紧急特别会议的5分钟发言时间限制,双方发言时间均超过2小时。联合国主席多次要求两国代表尽快结束辩论,但两国代表未听从。会后,美苏共同向基金会提交了一份秘密提案,怀疑楚科奇海域存在异常,批准基金会对其展开调查,需尽快查明。
> @@@@
> **结论和行动:**怀疑楚科奇海域内存在未探明的高强度亚中尺度结构,派遣FNS“微流”号搭载实验性ADCP设备前往楚科奇海域,对可能存在的异常进行调查。若情况属实,将异常编入SCP,并知会两国海军,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collapsible]]

-----

[[include component:coltop show=最新文档,已转为公开|hide=允许访问]]
[[table style="border: none; width: 100%;"]]
[[row]]
[[cell]]
[[size 125%]]**项目编号:**SCP-CN-1995-EX[[/size]]
[[/cell]]
[[cell style="text-align: right;"]]
[[/cell]]
[[/row]]
[[row]]
[[cell]]
[[size 125%]]**项目等级:**Explained[[/size]]
[[/cell]]
[[cell style="text-align: right;"]]
[[/cell]]
[[/row]]
[[/table]]

**特殊收容措施:**无需特殊收容措施,被封锁的海域均于1995年解除封锁,允许军民海洋载具自由通航。

**描述:**SCP-CN-1995-EX是两个稳定存在的常规海洋涡旋,该涡旋组位于北冰洋楚科奇海区域,水团旋转特征可以被视为刚体。两个涡旋核心呈现西北-东南排列,核心连线方位角为135°。西北角涡旋被编号为SCP-CN-1995-EX-1,东南角涡旋被编号为SCP-CN-1995-EX-2。
@@@@
据ADCP数据,SCP-CN-1995-EX-1核心精准坐标为77.20° N,172.49° W,深度范围为77-412米,输运量约0.023 Sv[[footnote]] 1 Sv = 10^^6^^ m^^3^^/s,即100万立方米/秒 [[/footnote]];SCP-CN-1995-EX-2核心精准坐标为77.04° N,172.09° W,深度范围为234-581米,输运量约0.01 Sv。

[[include component:coltop show=+ 附录1 - 基金会探测和事故报告,1978年5月,“托马斯·杰斐逊”号改|hide=- 附录1 - 基金会探测和事故报告,1972年5月,“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鉴于船载ADCP的精度过低,无法对SCP-CN-19951执行精确测量。基金会经O5议会批准,改装一艘原隶属于美国海军的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托马斯·杰斐逊”号(舷号为SSBN-604),对SCP-CN-1995执行水下探测。改装包括移除所有武器设施,安装CTD探测仪[[footnote]] 温盐深探测仪 [[/footnote]],加强艇壳强度以对抗涡旋水流,换装更精确的深度计/压力传感器,加装发射功率更大的水声通讯系统,并加强有线通讯浮标的线缆强度。经计算,改装后的潜艇可承受约1.5倍于SCP-CN-1995的预估平均流速。
@@@@
“托马斯·杰斐逊”号经改装后,前缀改为FNS[[footnote]] Foundation Navy Ship,基金会海军船只 [[/footnote]],舷号维持SSBN-604不变,呼号改为“‘托马斯·杰斐逊’号改”[[footnote]] Thomas Jefferson Mod [[/footnote]],受MTF-Theta-5“更大的船”直接指挥。艇员均从基金会筛选,艇长由所属MTF-Theta-5的G████上尉担任。
@@@@
以下是“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和隶属于MTF-Theta-5的FNS“内波”号科考船之间的三次主要通讯摘录,时间线已标注。多余的和无关的通讯部分已删除,且部分数据因事故损毁。

**通讯1**

> **[00:00:00] 记录开始**
> @@@@
> **[00:00:03]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呼叫惩戒01,这里是604艇。我们已经到达预定深度,设备一切正常。
> @@@@
> **[00:00:17] “内波”号**
> 惩戒01收到,以8节速度匀速前进,你艇距离目标剩余5.1海里。
> @@@@
> **[00:00:33]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604艇收到,保持8节速度,正在接近,完毕。

@@@@

**通讯2**

> **[00:39:02] “内波”号**
> 604艇,这里是惩戒01。根据位置数据,你艇前部已经开始进入异常范围,确认状态?
> @@@@
> **[00:39:21]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604艇收到,惯性导航系统出现偏移,确认进入异常范围,已开始收集CTD和ADCP数据。
> @@@@
> **[00:45:45]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604艇呼叫惩戒01,能否收到?
> @@@@
> **[00:46:01] “内波”号**
> 惩戒01收到,请说。
> @@@@
> **[00:46:09]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流速太慢了,比预想中慢太多……你们能确定我们的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正常吗?
> @@@@
> **[00:49:37] “内波”号**
> (短暂的沉默)我们正在接收你们传回的CTD数据,目前传回的数据量仍不足以用于分析……请汇报一下当前流速。
> @@@@
> **[00:49:52]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惩戒01……平均流速……只有大概2.6米每秒的样子,我都不知……
> @@@@
> **[00:50:04]** 
> 【巨大的碰撞声,随后**“内波”号**与**“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失去联系】
> @@@@
> **[00:50:07]**
> 【**“内波”号**开始持续呼叫**“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均未收到任何回应】

@@@@

**通讯3**
> **[00:51:22] “内波”号**
> 604艇,第5次通讯检查,能否听见呼叫?
> @@@@
> **[00:52:06] “内波”号**
> 【通讯接通,但仅有嘈杂的碰撞声,脚步声,水声,以及无法分辨的喊叫声】
> @@@@
> **[00:52:10] “内波”号**
> 能听见,604艇,当前状态回报,你们那里发生了什么?
> @@@@
> **[00:52:57] “托马斯·杰斐逊”号改**
> 惩.....我们……故……正在……中!
> @@@@
> **[00:53:05] “内波”号**
> 604艇,请重复。能否听到,请重复!
> @@@@
> **[00:53:36]**
> 【**“内波”号**发现通讯浮标线缆已断开】
> @@@@
> **[00:53:52]**
> 【**“内波”号**开启主动声呐。10秒后,确认**“托马斯·杰斐逊”号改**正在下沉,当前深度已超过250米】
> @@@@
> **[00:54:05]**
> 【**“内波”号**开始接收到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号改**的水声通讯信号,信号为摩尔斯电码,清晰度不佳,无法确认准确信息内容。25秒后,声纳确认**“托马斯·杰斐逊”号改**触底,最终深度约430米】
> @@@@
> **[00:55:23]**
> 【**“内波”号**接收到**“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反复发送的相同水声通讯信息,由**“内波”号**电报收发员T███少尉排除误码后抄录如下: 2EDDY[[footnote]] 2涡旋 [[/footnote]]】
> [[image 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graph/2EDDY.jpg size="small"]]

[[include component:coltop show= 事故调查报告|hide= 关闭]]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graph/Sub_Damage.png |width=735px |caption= 根据FNS“托马斯·杰斐逊”号改残骸推断的可能损伤]]

根据“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在沉没前发回到“内波”号的CTD数据和水声通讯信号,最终认定SCP-CN-1995为两个旋转方向相同的涡旋。“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在穿越水团边界时承受了超过其设计极限的剪力,导致发生致命机械故障。其中包括艇体机械性侧弯,水平舵卡死,压载水舱排空系统失效等,最终导致“托马斯·杰斐逊”号改发生不可逆下沉。经搜救,“托马斯·杰斐逊”号改艇员全员丧生。
[[include component:colend]]

@@@@
@@@@

[[include component:colend]]

[[collapsible show="+ 附录2 - 基金会海洋和极地研究署对所有参与SCP-CN-1995收容和研究行动的研究人员、特工和官兵们的一封信,198█年" hide="- 附录2 - 基金会海洋和极地研究署对所有参与SCP-CN-1995收容和研究行动的研究人员、特工和官兵们的一封信,198█年"]]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http://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graph/Eddy_Location.png |width=250px |caption= 黑色和黄色线条为FNS“可燃冰II”号科考船于1979年的航线,黄色部分为和SCP-CN-1995-EX重叠部分。黑色圆为SCP-CN-1995-EX-1和SCP-CN-1995-EX-2的覆盖范围,绿色箭头为涡旋旋转方向]]
各位特工、研究人员和舰上官兵:
@@@@
我们对USS“约翰·亚当斯”号,苏联海军K-34艇,以及FNS“托马斯·杰斐逊”号改沉没的事件表示深切哀悼,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科技的进步下,我们成功解明了SCP-CN-1995。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们的努力和奋斗,以及决不放弃的精神。
@@@@
我们是人类,在世界上是一个普通而又独特的存在。我们没有超常的能力与强大的体魄,但我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我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决不放弃——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那些为真相而献身的勇士们。
@@@@
这次行动中,我们没有获得神明的庇护,没有超常技术的保护,没有利用鬼魂或者超自然现象——是我们自己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自己的双手,解明出这个项目。
@@@@
人类不能再生活在恐惧中。 没有东西能保护我们,我们必须保护我们自己。
@@@@
根据“托马斯·杰斐逊”号改收集的CTD数据和1979年FNS“可燃冰II”号科考船收集的精确ADCP数据,确认SCP-CN-1995无任何异常,O5议会已批准将其编为已解明项目。该信息需要尽快知会美苏两国海军,尽快解除两国之间的军事和政治对峙状态。对楚科奇海域的封锁将持续,以免更多事故发生,扰动冷战格局。冷战结束后,应尽快将该地区的详细水文数据公布于国际期刊。
@@@@
另:批准将一艘即将下水的载人深潜器命名为FNS“托马斯·杰斐逊”号。

[[/collapsible]]

[[include component:col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