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2851 - 纵纹腹小鸮广西亚种

源页面
2025年10月15日
修订 4
评分
13
↑ 16
↓ 3
支持率
84%
总票数 19
Wilson 95% 下界
62.4%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532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SOURCE_CHANGED
今天
SOURCE_CHANGED
昨天
SOURCE_CHANGED
昨天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15
2025-10-15
2025-10-15
2025-10-15
2025-10-14
2025-10-14
2025-10-14
2025-10-14
2025-10-1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5013文字字数 4029
[[include :scp-wiki:theme:minimal
|title=SCP基金会
|subtitle=控制,收容,保护]]
[[>]]
[[module Rate]]
[[/>]]

**项目编号:**SCP-CN-2851

**项目等级:**--Safe-- Neutralized

**特殊收容措施:**
[[collapsible show="+ 已不再适用的特殊收容措施" hide="- 关闭"]]
--基金会人员将在其活动范围内对其进行观测,并部署一定的相机陷阱以及声学观测设备。同时为SCP-CN-2851族群中的少量个体装备GPS定位项圈以获取其族群的高精度移动轨迹。--

--由于其对于奇术的使用实际上并不算特别明显,加上其族群规模整体偏小,因此无需对其活动进行过多干涉。出于保险起见,一支由2-5名野生动物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组成的观测小组将以每月一(1)次的频率进入SCP-CN-2851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作业,以及对安装的红外相机等设备进行检修/回收。对于SCP-CN-2851个体的诱捕活动需要得到Arles Allocco博士的许可。-- 

**2010/4/12更新:**--在Site-CN-6742站点的收容区域中专门划分一特定区域对剩余的SCP-CN-2851个体进行人工饲养,由Arles Allocco博士和二级生物研究员林郧负责监督和管理该特殊收容措施的实施。为该生物寻找新的栖息地并对其进行重新野化与放归自然的计划正在被讨论中。--

[[/collapsible]]

**2023/01/07更新:**由于最后一只存活的SCP-CN-2851个体已被确认自然死亡,现已不需要再对于SCP-CN-2851制定新的特殊收容措施。其DNA样本与标本应被妥善储存于Site-CN-508位于地下2层的生物样本存储区。

**描述:**[[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 2em 1em 2em; width:300px; border:0;"]]
|||| [[image https://img.remit.ee/api/file/BQACAgUAAyEGAASHRsPbAAEDVmpo7JH0lxPND_8yN37garerQS0ycQACZhsAAiy-aVd9jzj4XhJM5TYE.jpg  width="300px"]] ||
||||~ 一张SCP-CN-2851个体的照片,由Arles Allocco摄制 ||
[[/div]]

SCP-CN-2851为纵纹腹小鸮下的一亚种,(纵纹腹小鸮广西亚种//,Athene noctua lafayel),//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的一种小型猛禽 。成鸟体长约270毫米,上体呈灰褐色色系并散布白色斑点,头部具淡色眉纹且前额连结成“V”形,虹膜呈黄色,喙黄绿色,爪黑褐色,外貌和一般的纵纹腹小鸮无明显差异。


SCP-CN-2851**曾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稻石村,江城镇以及下雷镇附近的丛林中,在沙田镇周围的低山丘陵中也有分布。

SCP-CN-2851的主要异常性质体现在于其对于奇术的使用。收容团队发现其拥有使用低强度(<5Ψ)的奇术的能力。SCP-CN-2851主要是使用这种能力进行捕猎,有时也会将其用于其它用途如辅助飞行,导航,以及攻击其它的对其有危害性的动物等。

||~ 记录编号 ||~ 测定的EVE粒子单位/塞(Ψ) ||~ 活动描述 ||
|| 观测记录2851-1 || 0.45-0.50塞(Ψ) || 操纵石块对小型哺乳动物进行击打,使之失去行动能力(捕食) ||
|| 观测记录2851-2 || 3.25-3.30赛(Ψ) || 让自己身上的羽毛色泽产生变化,暂时变得更加艳丽(求偶) ||
|| 观测记录2851-3 || 4.75-4.80赛(Ψ) || 一定程度上影响飞行时遇到的气流以帮助SCP-CN-2851幼体进行飞行(飞行) ||

与其它的纵纹腹小鸮亚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SCP-CN-2851整个物种即为一个社群,且其相对于其它的群居性鸟类具备有更强的社会性,SCP-CN-2851拥有更加复杂的社会与分工结构。

SCP-CN-2851拥有和鸦科动物类似的族群结构。SCP-CN-2851族群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对终生配偶及其后代形成的核心家庭;整个族群再由多个核心家庭再聚合成而来。不同的是,在鸦科动物中,这种结构一般在繁殖季节比较明显,在非繁殖季节则以松散的多家庭群体出现;而SCP-CN-2851的族群结构则更加的稳定,不会因为是否处于繁殖季节而发生大的变化。

SCP-CN-2851的族群中也有着一定的等级划分。一般来说,年轻,健康且可以熟练使用奇术的个体会在族群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但是,SCP-CN-2851族群中的"首领"反而却是相对年长的个体。研究人员推测是因为年长个体拥有更多的领导才能以及生存经验。

SCP-CN-2851彼此之间也会进行合作。其巢穴所处的区域会有一定数量的个体驻守警戒;在冬季或者缺乏猎物的情况下,SCP-CN-2851个体还会进行合作捕猎,捕获相对大型的猎物时还会在族群内分配食物。即便是在平时,SCP-CN-2851个体间也会出现分享食物的行为。

在面对来自外部的威胁时,SCP-CN-2851也会合作对外敌入侵做出反应。[[footnote]]发现SCP-CN-2851的这几个特质需要感谢林郧研究员。他尝试爬到树上去采集产在巢穴内的鸟蛋,于是一整个族群的SCP-CN-2851个体都对他发起了攻击。最后林郧从树上摔了下来,并在站点的附属医院里躺了一个月。[[/footnote]]

不同的SCP-CN-2851个体的叫声具备有细微的差异性。不同个体能够识别并记住同伴的叫声,再通过多样的叫声,不同的SCP-CN-2851个体在彼此之间能够传递诸如食物位置、捕食者警报以等信息。

研究人员在对部分SCP-CN-2851个体进行解剖后,发现SCP-CN-2851个体的大脑结构比起其它的纵纹腹小鸮个体要更加的发达,尤其是其大脑中的基底核部分。这意味着SCP-CN-2851相对于其它鸟类可能具备有更加强大的学习与运动控制能力。

SCP-CN-2851在经过专门的训练后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复杂问题并进行抽象思维。推测其智力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和灰鹦鹉等高智力鸟类的同等水平甚至更高。

**附录:**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贺州市当地的盗采锰矿活动导致大面积丛林被砍伐;同时挖掘机等设备对山体直接破坏以及违规排放洗矿污水等活动直接导致SCP-CN-285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2000-2004年的观测记录表明,SCP-CN-2851的数量正在逐年迅速减少。最终,SCP-CN-2851的收容团队决定对剩余的存活个体进行诱捕,并暂时转移至Site-CN-6742的生物活体储存中心。该计划于2006年年初开始实施。

由于缺乏预算,专门为SCP-CN-2851设计的半人工养殖环境直到2010/4/12才开始投入使用。此时距离诱捕转移SCP-CN-2851的计划完成已经过去了4年,存活且健康状况良好的SCP-CN-2851个体仅剩下14只。在收容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人工养殖的SCP-CN-2851的规模才终于开始逐步恢复至30-40只的规模。

[[collapsible show="+ 《Site-CN-6742关于SCP-CN-2851收容团队的行为管理通知书》2011/07/04" hide="- 隐藏"]]
    SCP-CN-2851收容团队的各位同事:

    近日,Site-CN-6742收容区的多起报告指出,有不少负责管理SCP-CN-2851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多次与SCP-CN-2851个体出现无必要的,包括抚摸等动作在内的非正式接触。甚至有出现收容团队成员私自将SCP-CN-2851个体带离收容区域的事例。

    经过管理团队讨论后决定,出于工作目的与SCP-CN-2851的直接接触是被允许的,但是任何工作人员对于SCP-CN-2851的非正式接触应尽可能维持最低限度。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讲人情。我们明白SCP-CN-2851确实很可爱。但是,我们希望你们首先要先把SCP-CN-2851当做需要得到救助的濒危动物,而不是宠物来对待。大量的非正式接触可能会导致SCP-CN-2851个体对人类失去警惕,甚至形成对人类的依赖。SCP-CN-2851需要的是模拟自然环境进行觅食、避敌训练等可以提高SCP-CN-2851个体放归存活率的训练,而不是学会帮研究员拿钢笔,学会定点拉屎,以及用奇术火焰帮研究员点烟。

     Site-CN-6742管理部门

     2011/07/04

[[/collapsible]]


||~ 放归时间 ||~ 放归地点 ||~ 结果 ||
|| 2012/05/0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镇[[footnote]]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无法自我维持[[/footnote]]|| 失败 ||
|| 2013/05/15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冲自然保护区 || 失败 ||
|| 2014/04/30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冲自然保护区 || 失败 ||

2014年11月13日,Site-CN-6742遭到了来自混沌分裂者的突袭。事后,基金会情报部门确认此次袭击是混沌分裂者为了夺取储存在Site-CN-6742内的SCP-CN-████而发动的。此次袭击事件导致Site-CN-6742的主要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

监控录像显示,一名混沌分裂者的战斗人员在尝试突破Site-CN-6742地上一层安保人员的防线时时使用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将一枚燃烧弹射出,这枚燃烧弹最终点燃了Site-CN-6742的老旧地表建筑部分并导致了严重的火灾。由于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现场,这场火灾最终导致包括绝大部分SCP-CN-2851个体在内的部分SCP项目因未能被及时转移出收容区域而被火海淹没。仅有5只SCP-CN-2851因为正在Site-CN-6742的医务室接受治疗而幸免于难。

2015年,剩下的5只幸存的SCP-CN-2851个体从Site-CN-6742转移至位于贵州省的Site-CN-508,并在Site-CN-508建立的保护栖息地里继续生活。期间,研究人员尝试对其进行人工繁育,但是最终失败。

2019年,只剩下2只SCP-CN-2851个体存活。SCP-CN-2851的收容团队向Site-CN-████申请使用SCP-CN-████用于扩大SCP-CN-2851族群个体,但未获得回复。

2021年8月3日,只剩下最后一只SCP-CN-2851个体存活。SCP-CN-2851的收容团队将另一只SCP-CN-2851的尸体制成了标本并存放于Site-CN-508位于地下2层的生物样本存储区。

2023年1月16日,最后一只被称为"玉乐"[[footnote]]直到离世前,它都被当成Site-CN-508第六收容区域的吉祥物。[[/footnote]]的SCP-CN-2851个体死亡。至此,SCP-CN-2851宣告无效化并被重新分级为Neutralized。其研究团队随之宣布解散。 


[[collapsible show="+ 图像来源" hide="- 隐藏"]]
-----
本图像借用自:

**原始来源:https://cc0.cn/image/1572248400657899.html**
**原作者:Brixton**
**授权协议:CC0协议**

-----
[[/collapsible]]
[[footnoteblock]]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SCP-CN-2850]]] | SCP-CN-2851 | [[[SCP-CN-2852]]]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