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3878
2025年10月23日
修订 7
核心指标
评分
6
↑ 11
↓ 5
支持率
69%
总票数 16
Wilson 95% 下界
44.4%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859
评分趋势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最近投票
1 / 2
2025-10-30
2025-10-30
2025-10-27
2025-10-26
2025-10-25
2025-10-25
2025-10-24
2025-10-24
2025-10-24
2025-10-24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17389文字字数 13508
[[include :scp-wiki-cn:theme:basalt wide=a]]
[[div_ style="display: none;"]]
====
纸墨外的喧嚣和纸墨里的囚牢。
====
[[/div]]
[[>]]
[[module Rate]]
[[/>]]
**项目编号:**SCP-CN-3878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 name=https://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hari-sheldon/OldBook.jpg
| caption=一份混在旧书里的的SCP-CN-3878文本集
| width=225px
]]
**项目等级:**--Safe--Euclid[[footnote]]编辑日期:2017年6月1日[[/footnote]]
**特殊收容措施:**SCP-CN-3878的所有已知实例应被存储于Site-CN-09的模因危害隔绝柜中。存储介质为不反光的黑色合金密闭容器,容器外部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文字或符号标识,该隔绝柜外观和日常收容应当以BSL-4生物危害污染物标准对待。严禁对活性样本进行任何形式的直接光学观测、诵读或语义分析。所有物理操作必须通过远程机械臂执行。对源文本结构的研究,仅能使用经语义混淆过滤器处理后的数据。**所有分析员需每周轮换,并接受由主负责人Dr.R主导的强制性认知健康评估。**
基金会网络爬虫需持续监控全球网络及物理载体,寻找符合SCP-CN-3878传播特征的新文本。**任何公开爆发均应以“大规模心因性运动障碍”或“新型脑炎疫情”为借口进行掩盖。**机动特遣队Upsilon-4(“糖丸”)负责回收感染个体与异常文本,并执行大规模B级记忆删除。
**描述:**SCP-CN-3878是一类自指涉性、具有复制能力的异常模因复合体。其异常性质源于承载特定逻辑结构的文本(后称为SCP-CN-3878-A),可在认知层面实现感染。**2006年的后续研究进一步表明,在神经发育程度较低的学龄前个体中,若其尝试理解编译信息的过程伴随较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可能诱发无症状感染状态,甚至导致新型变异株的出现。**个体在阅读并尝试解析SCP-CN-3878文本内容后成为感染者(后称为SCP-CN-3878-B)。感染后,SCP-CN-3878-A将作为一种潜伏性的认知结构,整合于SCP-CN-3878-B的思维习惯中。当预设的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将激活其核心行为程序,支配感染者的认知与行为,表现为强迫性的文本复制与传播行为和以及特定物质转移至指定目标。该程序的执行过程会伴随并导致进行性的脑功能损伤。
此外,SCP-CN-3878在传播过程中,在保证核心逻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其文本载体的用词、句法和风格会发生多次改变,以此规避依赖固定文本模式的检测。
SCP-CN-3878的异常性质,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联合调查中被间接识别。1988年,中国██大学的一个文学社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获得了一份流传于早期互联网社群的文稿,其标题为《一种自主信息体武器的构想》(后被称为SCP-CN-3878-A-α)。
在解析并翻译该文本后,大量社员被转变为SCP-CN-3878-B个体,开始不间断生产SCP-CN-3878-A,并表现出强烈的传播SCP-CN-3878-A的冲动。此次泄露导致大学内部发生小范围但高强度的模因传播,基金会介入并成功压制了这一事件,所有SCP-CN-3878-A基本得以收容,SCP-CN-3878-B个体经过后续治疗与记忆混淆已回归正常生活。这种SCP-CN-3878被编号为SCP-CN-3878-1(昵称“蠕虫”),处于发作期的SCP-CN-3878-1-B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强迫性抄写行为,并会主动寻找未感染个体进行传播,中断其抄写行为表现出极度焦虑,称“看到文字像蠕虫一样扭动”。
基金会通过逆向追查,确认该文稿的作者为英国科幻作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其1975年出版的赛博朋克主题科幻小说《████》中,精准描述了一种能在网络中自我复制的程序。而这份被回收的手稿,经分析确认为███在构思小说期间完成的一篇概念原稿,其本质是一篇未被收录于正式出版物的实验性文稿。
后续的跨历史分析表明,多个历史性群体癔症事件和神秘的文字崇拜现象,其传播特征与SCP-CN-3878的活动模式高度吻合。这说明███并非SCP-CN-3878的创造者,而是一个SCP-CN-3878的意外编译者。其小说《████》是对SCP-CN-3878进行的文学层面的构想。SCP-CN-3878-A-α则为首个被发现的SCP-CN-3878-A。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the-great-hippo/scp_trans.png) center no-repeat; float: center; border: solid 2px #000; padding: 1px 15px; box-shadow: 0 1px 3px rgba(0,0,0,.2);"]]
[[size 100%]]最近Site-CN-09出现大量SCP-CN-3878新型变体(暂定名SCP-CN-3878-α)感染案例,感染者普遍表现出将钱财转入不存在账户的强烈渴求,试图以此缓解病痛。为此,**所有点击不明条目的记录已被汇总至Dr.R处。**所有人员需保持警惕,在接触任何外部网页内容时,若出现不自然的术语替换、自我指涉或逻辑循环,应立即停止阅读并上报。您的谨慎是收容的第一道防线。[[/size]]
[[>]]
————Dr.R,2017年2月12日
[[/>]]
------
[[size 100%]]**最新消息:**2017年5月12日,SCP-CN-3878新型变体于多个站点发生大规模收容失效,导致Site-CN-09及Site-CN-10内大量工作人员遭受感染。事件随后发展为基金会以外的大规模区域性蔓延,截至2017年6月1日,已确认造成███名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当前局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包括Site-CN-09的项目主管Dr. R及Site-CN-10多名SCP-CN-3878-B个体在内的站点人员目前下落不明。基于当前事态,SCP-CN-3878的收容等级已予以上调,相关信息亟待进一步补充与评估。[[/size]][[/div]]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91secretsandbox.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test/line2.png) 1px no-repeat;width: -webkit-fill-available;"]]
+++ [[span style="border-left:solid #3386d5 10px;padding:0px 0px 0px 10px;font-size:20px;background:#FFFFFF"]]**附录A 疫情爆发事件报告“墨线虫”行动**@@ @@[[/span]]
[[/div]]
**涉及变体:** SCP-CN-3878-1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 name=https://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hari-sheldon/Murray%20River.jpg
| caption=“墨线虫”行动所在地区
| width=250px
]]
**地点:**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
**公开定性:** “阿德莱德脑炎”(一种新型墨累河病毒变种)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伴发心因性运动障碍
**内部定性:**基金会应对SCP-CN-3878大规模爆发第一次成功的收容行动
**概述:**1990年10月3日,阿德莱德市政府一名高级文员(后被确认为此次爆发中最早被发现的SCP-CN-3878-B个体)在处理一批来自当地科幻协会的捐赠物(其接触的一份未编目手稿后被确认为SCP-CN-3878-A-α)后,出现无法自控的抄写行为并报告“文字蠕动”。疫情通过政府内部公文传阅及人际接触迅速扩散,在收治过程中于医院进一步爆发,三天内导致超过200人感染,行政系统近于瘫痪,并引发了多起局部骚乱。针对此情况,机动特遣队Upsilon-4(“糖丸”)迅速介入,以“不明原因脑炎”为由实施区域隔离。SCP-CN-3878-B被转移至临时医疗站,接受镇痛与镇静支持治疗。所有被污染文件均被回收焚毁,环境经严格消毒。
[[div class="floatbox right"]]
“我早该注意到这件事,不然将来也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
[[>]]
————Dr.R
[[/>]]
[[/div]]
基金会前台部门与当地卫生部门联合发布《墨累河病毒(阿德莱德变体)个人防护与健康指导》(《个人防护与健康指导》为基金会第一次尝试编写伪装的认知治疗媒介),并实行大规模的防疫封控和常规药物辅助治疗措施。在各方势力的共同协助下,社区发病率在四周内下降了98%,大部分SCP-CN-3878-B个体得以彻底治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墨线虫”行动通过快速隔离、医疗支持及行为干预,成功遏制了一场潜在的灾难性疫情。所有SCP-CN-3878-A已永久封存。**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91secretsandbox.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test/line2.png) 1px no-repeat;width: -webkit-fill-available;"]]
+++ [[span style="border-left:solid #3386d5 10px;padding:0px 0px 0px 10px;font-size:20px;background:#FFFFFF"]]**附录B:已知的SCP-CN-3878变体(记为SCP-CN-3878-X)相关信息**@@ @@[[/span]]
[[/div]]
**“墨线虫”行动后十余年,更多的SCP-CN-3878变体得以发现。**
||~ SCP-CN-3878-X||~ 昵称||~ SCP-CN-3878-X-A特征||
||SCP-CN-3878-1||“蠕虫” (Worm)||需要被大量复制与传播的文本(如公文、报刊),内容不固定||
||SCP-CN-3878-2||“爱虫” (Lovebug)||内容和逻辑简单、与爱和依赖性有关的文本||
||SCP-CN-3878-3||“绯红” (Crimson)||质量低劣的恐怖小说片段||
||SCP-CN-3878-4||“玛丽” (M.M)||无固定的文本形式,推测与SCP-CN-3878-4-B本身有关||
||SCP-CN-3878-5||“彼岸花” (Lycoris)||多为表达爱与痛苦的主观文字||
||SCP-CN-3878-6||“卢本” (Ruben)||一份高度专业、经过伪装的学术文献||
||SCP-CN-3878-α||“深蓝” (Deepblue)||**2017年于Site-CN-09内爆发的新型变体,信息待补充--,有研究员推测该变体似乎存在“定向进化倾向”--**||
根据SCP-CN-3878-X的不同种类,SCP-CN-3878-X-B的症状特点也有不同。
**SCP-CN-3878-5和SCP-CN-3878-6的危害性极高,尤为值得关注。**
SCP-CN-3878-5的潜伏期极短或不存在,SCP-CN-3878-5-B往往表现为情绪极度低落,在所有其生产的SCP-CN-3878-5-A周围,无法控制地绘制彼岸花图标。高强度的重复绘制与长时间心情低落会严重干扰SCP-CN-3878-5-B的正常认知与生活,有报道的█起刑事案件与此有关。
SCP-CN-3878-6是一种靶向性模因,仅当具备特定专业知识的个体深入理解文档内容时,病毒才会被编译并激活,此后病毒深度潜伏,并向SCP-CN-3878-6-B个体高级认知功能区持续发送“系统正常”的假信号,使其难以察觉异常。当SCP-CN-3878-6-B进入特定环境(特别是工作区)时,SCP-CN-3878-5被激活,导致SCP-CN-3878-6-B感觉与运动系统被污染,产生严重的眩晕与平衡感丧失以及设备过热等幻视,最终诱导SCP-CN-3878-6-B在对关键设备进行操作时,执行一系列导致设备故障或解体的错误动作,并在这一过程中破坏SCP-CN-3878-6-B脑部结构。
**相比其他变体,SCP-CN-3878-6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方面,其发动的大规模攻击具有高度针对性,目标明确指向某些特定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员,自2015年年初起约有██地区的██名科学家受到影响,甚至有指向基金会员工的记录;另一方面,其进行的多次小规模攻击则多有试验性特征。**
[[div class="jotting"]]
"初步调查证据将此次攻击的表面来源指向了UIU部分成员与某个情报机构的合作项目[[footnote]]此陈述缺乏可验证的资料来源作为支撑[[/footnote]]。得益于Site-CN-10的一位现实扭曲者的帮助,我们成功阻止了此次袭击的失控扩大,但必须承认,一个危险的先例已被创立。
该变体所展现出的惊人靶向性,标志着模因武器的研发已进入国家级的、系统化的阶段,他们有能力将精妙的符号学武器化,用于进行定向性攻击。一旦此类技术扩散开来,全球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无声的模因军备竞赛,届时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可能成为攻击标靶————**这也是SCP-CN-3878后期开始对民众隐瞒真相的原因。**基金会需严密监控全球范围内任何可能从事此类模因武器研发的活动。**此外,Site-CN-10多次驳回我们获取其现实扭曲者个人信息的正式请求,这暴露出基金会内部各站点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此事亟需向上汇报以寻求解决方案。**"
[[>]]
————Dr. R,2015年9月12日
[[/>]]
[[/div]]
----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91secretsandbox.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test/line2.png) 1px no-repeat;width: -webkit-fill-available;"]]
+++ [[span style="border-left:solid #3386d5 10px;padding:0px 0px 0px 10px;font-size:20px;background:#FFFFFF"]]**附录C:SCP-CN-3878的历史沿革**@@ @@[[/span]]
[[/div]]
[[div class="modal"]]
SCP-CN-3878及其变体的研究促进了针对此类信息危害的综合治理体系发展。该体系的演变反映了项目自身的适应性。
由于SCP-CN-3878在传播过程中呈现高度变异性,仅SCP-CN-3878-1个体就识别出超过30种文本结构与内容形式,导致基金会在初期应对阶段只能采取针对特定爆发点的反应性干预措施,整体收容策略处于被动状态。在基金会确立全球统一收容框架前,中国境内已存在多个基于本土符号学及语言学研究、独立开发反模因属性文本的地方性组织,取得显著成效。基金会由此通过外围组织与上述组织建立有限合作关系。在基金会介入前台化之前,SCP-CN-3878的收容史主要记录了中国本土反模因产业的竞争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对SCP-CN-3878的应对高度依赖于个体能力。代表人物王██先生通过自修符号逻辑学,解析了模因感染的核心机制,编纂出称为逻辑锁的中和文本汇编《KV逻辑锁汇编》。该汇编通过高成本线下渠道以书刊形式分发,要求使用者深度阅读以激活效应。此法效率有限,但确立了针对性逻辑反编译的技术原则。**至1994年,基金会记录中已罕见学龄期以上的SCP-CN-3878-1-B个体[[footnote]]此疏漏是基金会的一次严重失误,间接导致了2000年前后的多起SCP-CN-3878变体爆发————Dr.R[[/footnote]]。**
随着变体复杂性增加,个体研究让位于组织化应对,形成三家主导市场的商业实体:█星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格式规范、模仿官方公文的反模因文本,依托庞大线下渠道网络(包括预装在医疗卫生杂志)分发;██词霸文本开发公司,推行低价或免费文本,通过大量广告占领市场,但早期版本无法有效应对部分变体而受批评;██出版社继承王██的技术路线,由专业逻辑学家开发高规格逻辑锁文本,定位高端,但公众普及有限。三者竞争从渠道、定价与解构效率的公开较量,恶化为商业攻击。
商业联盟的分散与内耗无法应对持续演变的威胁。2006年,转折点出现:一名曾感染SCP-CN-3878-1并康复的华裔企业家,以“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被危害”为由进行投资,与基金会外围组织合作成立非营利实体“██科技安全有限公司”(简称██科技)。该公司在为SCP-CN-3878-1-B所涉及的特殊未成年患者提供无偿治疗,也在研究将其能力反向应用生产反逻辑文本;与此同时,公司推行创新性运营策略,宣布基础反模因文本实行永久免费政策,并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公共文本阅览亭”网络进行广泛分发。该举措对原有收费文本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
██科技自创立以来便崭露头角。2006年年底SCP-CN-3878-5爆发,最初感染载体为一段情感激烈的情书片段。██科技迅速相应,迅速开发出专杀文本并进行溯源。--2007年初,SCP-CN-3878-5制造者███落网,因其尚未成年但情节严重,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此案不仅揭露了其个人的不幸身世与极端偏执,也随即引发了社会对SCP-CN-3878现象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广泛热议。--基金会借此机会利用收集模因变异趋势数据,构建监控网络;同时██科技将业务扩展到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形成了庞大的商业联合体。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 name=https://scpsandboxcn.wikidot.com/local--files/hari-sheldon/MemeAntivirus.jpg
| caption=一本被伪装成医疗科普书的反模因文本汇编
]]
免费模式占据优势后,██科技与最后一个成体系竞争对手“██联合出版社”(简称██联合)的矛盾激化。该联合体由不满██科技策略的前员工、数个公共卫生书刊出版社及小型反模因文本科技公司组成,已经获得了庞大用户基础。██科技与██联合的商业战争(俗称“纸上战争”)于2010年底全面爆发,过程高度公开化,被视为基金会前台化战略的极限压力测试。冲突起源于██科技在医疗期刊和公共卫生书籍中指责██联合的反模因文本会导致后遗症,之后双方互相指责抹黑对方,明令要求用户在两者间选择唯一,这场公开对峙迫使公众站队,引发大规模社会关注与混乱,超出了基金会的底线。
为应对暴露危机,基金会通过其控制的前台组织强制介入调停。2011年,基金会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为由,对██科技与██联合的核心文本库及分发网络进行强制性托管。**这场危机中,Site-CN-09新入职两年的模因学家Dr.R崭露头角,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他的主导下,基金会在分发文本中嵌入辅助模因,将普通公众对模因污染的认知从信息危害引导至“以油墨为媒介的生物病原体”概念。Dr.R也成为了SCP-CN-3878的主要负责人。**“纸上战争”的解决标志着有能力挑战基金会认知管理体系的民间力量被瓦解。借此,基金会完成对██科技的全面整合,使其成为模因学部下属机构。其他残余势力被吸收转型或被边缘化。基金会完全掌控了主要公共认知入口。
在基金会建立系统性防御后,SCP-CN-3878的威胁形态发生根本转变。大规模社会扰乱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来源复杂、旨在长期潜伏与精确打击的高阶变体。以SCP-CN-3878-6为代表的变体,通常由国家级行为体开发,开发成员似乎不受辅助模因影响,反而基于辅助模因进行逆向研究,制作针对高价值目标的认知武器。它们攻击规模小、目标明确、具有测试性质,致使追踪与溯源极为困难。**有研究员担心,SCP-CN-3878-6的出现可能是更大规模、更具组织性攻击的预演。**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91secretsandbox.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test/line2.png) 1px no-repeat;width: -webkit-fill-available;"]]
+++ [[span style="border-left:solid #3386d5 10px;padding:0px 0px 0px 10px;font-size:20px;background:#FFFFFF"]]**附录D:关于SCP-CN-3878反制措施传播限制的问答记录**@@ @@[[/span]]
[[/div]]
[[div class="blockquote"]]
**时间**:2015年11月7日
**提问者**:初级研究员 ███
**答复者**:模因学部高级研究员,Dr. R
**背景**:在查阅历史档案时,初级研究员███对早期“专杀文本”禁止抄录传播,与后期《公共卫生指南》大规模发行之间的矛盾提出疑问。
**<记录开始>**
**研究员███:**Dr. R,我的疑问在于:为何早期民间的“专杀文本”被严格禁止抄录传播,甚至设计为阅读之后文本自动销毁?从效率角度考虑,允许康复者抄录文本帮助他人,不是能更快扑灭疫情吗?这是否与基金会后期大规模推广《公共卫生指南》的策略相矛盾?
**Dr. R:**这触及了模因控制的核心原则:高特异性模因工具的不可靠复制问题。早期专杀文本受限,根本原因在于任何模因载体,包括反模因文本在内,都具备认知扭曲特性。无论是SCP-CN-3878-B个体还是非感染者,不了解模因学凭记忆抄录的,并非原始文本,而是经由其个人认知编译后的二次版本。该版本会掺杂个人语言习惯、误解甚至病毒残留片段。因而多次手工抄录会导致偏差累积,最终产物可能效力大减。更严重的是,有缺陷的复制品可能促使模因发生适应性变异,产生能抵抗旧版专杀的新变体。16年前,一次SCP-CN-3878-2的大规模爆发被溯源至受污染文本的广泛流传。
在前期,专杀文本的纸张和油墨使用特殊材料阅后即毁,保证每位接触者使用的都是未经篡改的原版内容;而在后期,成熟的编写者会在文本的底层逻辑中,直接嵌入“禁止复制”的自我否定指令。当使用者理解文本时,这道指令会从认知层面抑制阅读者的复制和传播的欲望。即使强行复制,所得副本也因缺乏原作者的逻辑一致性而失效。
**研究员███:**既然如此,为什么基金会的《公共卫生指南》可以大规模印刷传播而不担心变异?
**Dr. R:**这是基于另一原则:牺牲特异性,换取安全性与可管控性。《指南》与早期专杀文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工具,如今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墨线虫行动”后多次修改优化的版本。它不是专杀工具,而是广谱性的模因对抗。《指南》中的有效成分被故意拆散、冗余化并隐藏于大量无关信息中。其目的并非精准清除特定病毒,而是通过一套复杂的行为认知训练,在大脑中建立不利于病毒编译执行的认知环境。这种间接、广谱的作用机制对其文本精确性要求较低。
**Dr. R:**另外,《指南》的真正效力源于基金会垄断的持续更新与解释权。公众只能从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有效版本。病毒变异时,《指南》内部隐藏的反模因指令也随之更新,得益于我们与民间机构的有限合作,SCP-CN-3878的传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研究员███:**所以,民间机构的垄断是控制**药品**本身,而基金会的垄断是……
**Dr. R:(打断)**……是垄断了**健康**本身的定义权与维护权。公众以为他们在自觉遵守防疫规定,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庞大、持续更新的分布式免疫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我们普及的不是精准的手术刀,而是全民健身。最终目标不是追杀每一个病毒,而是塑造一个让病毒无法生存的整体环境。在我们的努力下,这类变体已成为一种可被管理的常态威胁。
**研究员███:**非常感谢您今天分享的宝贵时间和深刻见解,罗曼先生。作为这个庞大项目的总负责人,您的远见和付出令人深受启发。对了,您查询Site-CN-10现实扭曲者个人信息的申请已获批准,她实际上是正在长期接受治疗的SCP-CN-3878-B个体,年龄是......
**Dr. R**:这些就够了,谢谢。这条消息我已经等了太久了。
**<记录结束>**
[[/div]]
----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the-great-hippo/scp_trans.png) center no-repeat; float: center; border: solid 2px #000; padding: 1px 15px; box-shadow: 0 1px 3px rgba(0,0,0,.2);"]]
根据对SCP-CN-3878变体多样性的持续研究,在此特别补录两个威胁等级低但具有研究价值的早期变体SCP-CN-3878-2和SCP-CN-3878-3的信息,二者存在传播动机上的独特性以及某种形式上的联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Dr.R,2016年2月14日
[[/>]]
[[/div]]
**项目编号:**SCP-CN-3878-2(“爱虫”(Lovebug))
**描述:**SCP-CN-3878-2的感染载体为内容和逻辑简单的文本,常伪装成对友谊或陪伴的请求,于2000年左右首次被发现。
潜伏期极短或不存在,病毒会强烈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与社交情感中枢,SCP-CN-3878-2-B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非理性的情感依赖与结伴冲动,并坚信这份渴望源于文本的发送者,之后强迫性地创作并传播内容重复、语言简单的友好信件或图画(后称为SCP-CN-3878-2-A)向自己的社交圈邮寄或者当面发送,从而将病毒文本扩散到受害者的社交圈。
SCP-CN-3878-2最早于2000年被发现,早期因为诱导传染的文本逻辑类似,被归类为SCP-CN-3878-1变体,后因其独特的情感依赖特征而被区分。由于其文本的诱导力极强,所以传染性极高,但症状在SCP-CN-3878-2-B向外传递发送完一定数量的SCP-CN-3878-2-A后常自行消退,整体破坏性较弱,甚至有SCP-CN-3878-2康复者称“它使我的人际关系变好了”。
[[div class="smallmodal"]]
**笔迹与语言学分析报告(节选):** 对首批回收的SCP-CN-3878-2-A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用词结构高度简单,核心诉求单一且重复率极高。文本呈现出一种对同龄陪伴关系的理想化勾勒。该语言模式与已知的任何成人或青少年亚文化圈层均不匹配,推测其源头可能处于一个与社会存在认知隔阂的封闭环境中。
[[>]]
————摘自基金会语言心理学部门,2016年归档文件
[[/>]]
[[/div]]
[[div class="jotting"]]
“SCP-CN-3878-2-A诱导传染的文本部分逻辑只是多种SCP-CN-3878-1-A变体的简单结合,诱导症状部分则语法简单、用词重复,只是在重复一件事:‘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其创作者并似乎在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试图填补某种巨大的、情感上的真空。即使经过了认知锚定和逻辑混淆,我依然能读出那种无比深刻的孤独感。我在人生的前十五年亦是如此,直到————希望能再次见到这段文本的原始创作者。”
[[>]]
————Dr. R的私人评注
[[/>]]
[[/div]]
----
**项目编号:**SCP-CN-3878-3(“绯红”(Crimson))
**描述:**SCP-CN-3878-3的源文本为一篇2000年左右质量低劣、模仿早期网络恐怖小说风格的短篇故事,故事内容变体众多,但核心均包含一条明确的指令:“将此文完整抄录或转述给三人,否则文中的‘她’将会在今晚拜访你。”
SCP-CN-3878-3-B会间歇性地经历非致命的恐怖幻觉,例如在视野边缘瞥见移动的影子、听到来源不明的呜咽声,或感觉有冰冷的触碰。与幻觉同时出现的,是一种弥漫性的躯体不适感,包括但不限于:原因不明的肌肉酸痛、轻微的眩晕感,以及深刻的孤独感与急切感。这些体验带有**幼稚的恐惧特征**,且确认不会造成任何器质性损伤。除此之外,SCP-CN-3878-3-B会清晰地意识到“传播给三人即可解除”的条件。传播的动机不仅是为了消除恐惧与不适,也隐含着一种将自身痛苦传递出去、以求与他人分担或建立连接的扭曲渴望。
据统计,约15%的SCP-CN-3878-3-B个体(通常为心智表现坚定的个体)可通过自我调节在数日到一周内缓解直至症状消除;大部分SCP-CN-3878-3-B个体会选择将SCP-CN-3878-3-A抄录给三个其他个体。一旦完成传播,所有症状将立即中止;与此同时,部分个体在传播时,会出于希望他人也体会自己感受”的报复心理,在症状消除前试图大范围传播。正是这种行为模式,确保了SCP-CN-3878-3在人群中的持续存在与低频传播。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91secretsandbox.wikidot.com/local--files/secret:test/line2.png) 1px no-repeat;width: -webkit-fill-available;"]]
+++ [[span style="border-left:solid #3386d5 10px;padding:0px 0px 0px 10px;font-size:20px;background:#FFFFFF"]]**附录E:SCP-CN-3878-3的实验日志节选**@@ @@[[/span]]
[[/div]]
[[div class="modal"]]
**对象:** D-8823(此前无精神病史,对超自然现象持怀疑态度)
**过程:**
阅读源文本后,D-8823嗤之以鼻。
约4小时后,对象报告称“心里发毛,骨头里有点酸”,并称看到门口有人影闪过。
第12小时,对象无法入睡,声称“不仅听到哭声,还感觉特别冷”。研究员通过监控确认室内环境正常。
第24小时,对象主动要求提供纸笔,迅速抄写了两份源文本。当被问及为何不抄写第三份时,对象低声回答:“总得留一个名额……让我那个总是很健康快乐的室友,也尝尝这种又冷又难受的滋味。”
在被告知无法传播后,对象情绪崩溃,蜷缩在角落。症状于第5天后逐渐消退。
[[/div]]
[[div class="modal"]]
**对象:**D-8824(在D-8823之后被故意暴露于由其传播的文本)
**过程:**感染后,D-8824表现出显著恐惧与躯体性颤抖。然而,在被提供传播途径后,对象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急切。完成三份抄录后,他近乎哀求地提出:“再多给我几张纸吧……我得让更多人知道我有多难受……这样,或许就有人愿意来陪我了……” 请求被拒绝后,此后3天时间对象精神萎靡,直到于第7天后症状逐渐消退。
[[/div]]
[[div class="jotting"]]
“对SCP-CN-3878-3的分析表明,其核心驱动力并非恶意,而是对病痛与孤独最深切的恐惧,其最终指向是一种‘让你感受我的痛苦,以期你最终能理解我’的笨拙尝试。观察证实,大部分感染者传播文本是出于尽快终结自身不适的目的,而少数个体能独立克服症状。然而,存在一个显著的亚群体,其传播行为中掺杂着一种更为复杂的动机:一种希望通过共享负面体验来建立连接的、近乎幼稚的期望。
该变体本身几乎不具备物理杀伤力,但它映照出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在脆弱与孤立时,向外界持续发出的情感连接请求。相比较劣质鬼故事和所看到的虚假幻象,我更对SCP-CN-3878-3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同情感————**正如对SCP-CN-3878-2的一样**。”
[[>]]
————Dr. R的私人评注
[[/>]]
[[/div]]
[[collapsible show="+附录F:SCP-CN-3878-3的补充记录" hide="附录█的内容已被编辑"]]
[[div class="modal"]]
2015年年中,在处理一次SCP-CN-3878-6的失控扩散中,高级研究员Dr.R被观察到存在焦虑、失眠及强烈的孤立性低落情绪,并出现试图抄录SCP-CN-3878-3-A的行为。经过心理部门和其他研究员综合评估后,Dr.R被发现感染SCP-CN-3878-3,被隔离进行观察。与典型的感染者不同,Dr.R在感染后未表现出任何恐慌或焦虑。监控记录显示,他在隔离室内维持文献阅读,仅对无法处理日常公务流露出些许懊恼,只不过偶尔对某个角落凝视出神,并且自言自语。
**对话记录节选:**
--(凝视墙角,苦笑) “你今天的形态缺乏新意。十二年前,我曾和某个人共读过一篇小说,其中的女鬼通过水渍显形————也许值得你参考。”
(面向空椅,摇头) “不,我不会传播。这并非出于原则,只是……我早已习惯了另一种更深刻的孤独。相较失去她,你带来的困扰堪称温和。”
(深夜,低语) “知道么?这不是我第一次感染......你令我想起一位故人。她也曾如你这般,被困于不堪的文本之中……只是她,姓如其人,远比你们来得美丽与坚强。”--
在未接受任何干预的情况下,Dr.R的症状于七日后自行消退。后续心理评估显示,其认知功能完好,情绪稳定度甚至优于感染前。经持续性观察无异常后,他被批准重返岗位。
[[/div]]
[[/collapsible]]
------
[[div class="raisa_memo"]]
{{@@紧急通知:Dr.R被怀疑与Site-CN-09的SCP-CN-3878-α爆发有关,紧急安保条例和人事变动将在随后发布@@}}
[[/div]]
[[collapsible show="+下载记录与安全部门的公告文件⚠" hide="- 文件已开始下载并自动打印......"]]
------
[[div class="document"]]
**致可能关心此事的同事,或仅仅是来清理我办公桌的哪位倒霉蛋:**
你们所认知的那个冷静、高效、忠于职守的模范研究员“Dr.R”,那个模因学部的精英,从来都只是一具早已心死的空壳,一具用理性、顺从和疯狂工作精心糊裱的纸偶,内里早已被蛀空,只剩十二年的执念,与一个名字。
读到这封信时,我猜站点内的某个角落、整个片区,甚至更广的区域,早已乱成一团————包括正在阅读这份纸质文本的你。既然你读到了这里,就证明你没听我三个月前的警告:**不要点击不明条目。**不过,我设置了延时触发,时间足够你读完这封信。凭借主负责人的权限、一次“心理健康评估”的亲密接触,再加上一点文字游戏的小技巧,SCP-CN-3878的各个变体想必已无处不在。我说得没错吧?然而对我来说,它不是武器,至少不完全是。它是我最后的、也是最响亮的一次呼喊,一次宁可把整个站点都拉下水的、绝望的广播。
这一切,都始于一场无人注视的青春。
十二年前,我刚上高中,人生却已经感觉毫无希望与陪伴。霸凌,至少证明你尚在他人的视野之内;而彻底的忽视,则意味着你从未存在。我早早失去了家人,也没有过朋友,仅有的慰藉是那些光怪陆离的恐怖故事、如梦似幻的卡通动漫,和学校机房“网管”这个可怜的身份。你们无法想象,一个孤僻的少年,靠着网上搜罗的半吊子知识————用六七个杀毒安装包轮番扫描,在CMD里跑着我自己都不懂的代码来唬人————所能获得的、那点可怜又可悲的虚荣心,是我那时全部的价值。直到我打印那些恐怖小说时,意外感染了“绯红”。那不只是恐惧,更是一种冰冷而黏稠的孤独,仿佛被整个世界放逐,还夹杂着阵阵莫名的躯体酸痛。我强撑着,用我那套“网管”的伪装死扛,但神情里的沮丧和痛苦骗不了人。
然后,她出现了。
她姓朱,家境殷实,脸色却总是带着不健康的苍白,身形清瘦。她和我一样,是人群中的异类,是安静的影子。她看我的眼神,带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混合着歉疚与理解的东西,但又带着受伤孩童般的寂寞与孤独。她笨拙地靠近我,试图用她自己的方式治疗我,但又总是眼神躲闪。她不敢告诉我真相,但我看新闻隐约能猜到————她就是那个创造了“绯红”并且感染了我的家伙,说不定还干了更多可怕的事情。但我不害怕。在我眼里,她只是觉得,是她写下的那些东西,伤害了我这个唯一看起来同类的人。
我们分享了彼此最隐秘的角落:我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恐怖文学让她眼前一亮,她那些不被认可的漫画集我却如数家珍。她偶尔会给我讲跟着家里人在全球各地的奇妙经历,从英国的司康饼和红茶到澳洲珍奇的大型生物,但当我追问具体生活的细节时,她却总是脸色一变,闭口不谈,我也不再询问。我们分享了彼此最隐秘的角落:我那些不入流的恐怖文学,她那些被埋没的漫画集,以及两个孤独灵魂间笨拙的靠近。我们是干涸池塘底相濡以沫的鱼,是世界角落共舞的残缺人偶,共同期待着绽放之日的到来。
我曾以为被她治愈了。那持续一学年的、我人生中唯一的色彩与温度,如此真实…… 直到高一结束那个暑假,我们约好结伴出行,她毫无征兆地被带走治病,从我生命里被彻底抹去了。我听到了心脏碎裂的声音,世界瞬间失去所有颜色。也就是在那时,我体内那所谓被治愈的病痛,那与她长期接触留下的病根,发作了。
那年冬天,我只记得自己在无尽的挣扎与思念中度过,然后,来年的春天我被捕了。他们说我传播什么“模因”,情节严重,给我戴上手铐,塞进警车。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却也懒得辩解减刑,甚至想过一死了之。然而,在少管所和监狱里的静寂时分,我又感受到了那种极致的孤独感。如影随形的绝望之下,我想到了她。我不能就这么死掉,她可能是我在这世间唯一的羁绊,我必须找到她。我想起来了那个冬天的疯狂,开始想办法拼命自学这门怪异的学科,用知识把自己重新武装起来,用一个幡然悔过的天才形象包裹住内部那个破碎、偏执的灵魂。
铁栅栏与灰墙的日子一闪而过。我一出狱,基金会就“听闻了我的优秀表现”找到了我,他们以为给了我一个容身之所,一个赎罪的机会。他们不知道,我加入基金会仅仅因为我锚定了这里的怪物和怪人们这么多,一定是离受到排挤的“她”————以及关于她的所有“真相”最近的地方。
Dr.R?是的,这个名字很好,**R**可以代表**R**ound,像我打磨圆滑的内心。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一边扮演着忠诚的研究员节节高升,一边不断地、偷偷地释放着我的“作品”。两年前的“卢本”(**R**uben)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还有更多你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东西……它们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信标。我一边偷偷测试模因的靶向性,另一边借助你们的全球监控网络,只为去寻找某个独特的存在————一个能理解这套由幼稚、怀旧与痛苦呼号所编码语言的编译器。
苦苦寻觅终于有了效果。我意外得知“卢本”的一次失控扩散被隔壁站点的一位现实扭曲者解决了。那一刻,我心脏几乎停跳。我隐约感觉到了,她可能就在那里。此后,我利用一切权限和机会查证,直到最近,我听到了关于一位长期接受特殊治疗的现实扭曲者的流言。
是她。一定是她————你们这帮混账,把她当作一件珍贵的工具,不断榨取她的价值,只为滋养你们那前台公司的钱袋,和你们背后以论文垒砌的高塔。
十二年了。从学校、监狱到基金会,我像个幽灵一样徘徊在这座巨大的迷宫里,寻找着另一个被囚禁的幽灵。我们近在咫尺,却隔着世界上最厚的墙壁————基金会的协议、站点的隔阂,以及我们各自身上那该死的异常性质。
感谢基金会详实的档案,让我能窥见她悲惨的过去,感受着她的每一分爱与孤独,也让我能把它铸成斩断她锁链的斧头。
现在,我的时间到了。我投放的测试已经暴露,传唤就在路上。我没有退路了。
所以,我选择不再隐藏。这封邮件,和随之扩散的新变体,是我最后的行动。这种变体可就不只是之前的几个比特币的损失那么简单了。**你们知道我这些年推广的辅助模因是为了什么吗?就是为了此刻,让这具你们精心布置的免疫系统,对你们倒戈一击。**我并非意图毁灭世界,我只想告诉她:我来了,我找到了她。这十二年的执念,便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既然通往她的道路被收容协议层层封锁,那么,我便要引发一场足以淹没所有规则的收容失效。
我早已只剩一具空壳,唯一的燃料便是这十二年的执念。现在,我要把这空壳,烧给她看。
Site-CN-10,朱……等我。
__【附件:SCP-CN-3878-β(“永恒之蓝”).pdf】__
[[>]]
————前研究员--**R**oman-- **R**omeo
2017年5月12日
[[/>]]
[[/div]]
[[/collap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