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秀的提案 - 地狱变(第一部分)

源页面
2025年10月30日
修订 2

核心指标

更新于 2025年11月6日
评分
9
↑ 9
↓ 0
支持率
100%
总票数 9
Wilson 95% 下界
70.1%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0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
7 天前
将父页面设置为: "scpdeclassified".
修改标签
7 天前
已新增标签:scp解密, 文章。
创建页面
7 天前

最近投票

1 / 1
2025-11-06
2025-11-03
2025-11-0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0
2025-10-30
2025-10-30
2025-10-30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10664文字字数 7877
[[include :scp-wiki-cn:theme:black-highlighter-theme]]
[[include :scp-wiki-cn:theme:ashes-to-ashes act=prelude]]

[[module CSS]]

.acts {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text-align: center;
    gap: 5rem;
    font-size: 150%;
}

.acts > div {
    flex-grow: 2;
    display: block;
}

[[/module]]

[[size 150%]]
= **[[[yoshihides-proposal|良秀的提案]]]:地狱变**
[[/size]]

[[size 80%]]
= //我凝视着火焰,我祈求——以上帝之名,我祈求一个终结。//
[[/size]]

@@ @@

@@ @@

@@ @@

= **作者:**[[*user Yossipossi]]、[[*user djkaktus]]、[[*user Tufto]]
= **原译者:**[[*user LeeBr]]
= **解密作者:**[https://www.reddit.com/user/ToErrDivine/ ToErrDivine]
= **解密译者:**[[*user Black Whate]]

-----

大家好!(你要说TED好!)ToErrDivine在此,带着全新的解密文章回归啦。今天要解读的是由[[*user djkaktus]]、[[*user Tufto]]和[[*user Yossipossi]]执笔合著的[[[yoshihides-proposal|《良秀的提案:地狱变》]]],为简洁起见,后文我会将他们称为[[span class="ruby"]]“良秀小队”[[span class="rt"]]Team Yoshi[[/span]][[/span]],这个脑补画面还蛮有意思的。(后面还会出现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KtrRadB08 《耀西岛》][[footnote]] **译注:**《耀西岛》是于2006年任天堂《超级马力欧》系列的动作冒险类游戏。此处双关了[[span class="ruby"]]“耀西”[[span class="rt"]]Yoshi[[/span]][[/span]]与[[span class="ruby"]]“良秀”[[span class="rt"]]//Yoshi//hide[[/span]][[/span]]的简称。 [[/footnote]]的梗哦,附上链接即是为了怀旧[[footnote]] **译注:**原链接位于Youtube,需魔法上网,可移步观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SPpekE2J/?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Bilibili的相关内容]。 [[/footnote]],也是因为这游戏原声带也是一绝)。同时,感谢良秀小队和版主们的协助,没有你们这篇解密将步履维艰。

那么,良秀是谁?要解释这个,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这篇作品是为[[[pdcontest2025|2025年公共领域写作竞赛]]]而撰。这期间作者们三人成组,围绕自选的公共领域角色创作若干作品,其中至少要包含一篇SCP文档和一篇故事。良秀小队选择的是日本作家[https://zh.wikipedia.org/wiki/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于1918年撰写的短篇小说《地狱变》的主角良秀。而《地狱变》本身又源自13世纪成书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宇治拾遗物语 《宇治拾遗物语》]中的部分故事,而这部近两百篇的故事集之笔者已成佚名。

《地狱变》篇幅不长,没读过的推荐一读——[https://www.docdroid.net/xZSdw7W/244662652-akutagawa-ryunosuke-hell-screen-rtf-pdf 链接在此][[footnote]] **译注:**链接内容为英译版。若读者实在没有纸质书,可参见[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04c32a20813ab8839g01319dkc81322c012c81e728d9d180 此处]或自行上网搜索。 [[/footnote]]。如果没时间通读原文,[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地狱变 这里是维基百科词条]。如果连维基百科都没时间看的话......那我没招了,请自便吧,反正概要我是不写的。总之,这份提案堪称是对芥川作品的情书,文中多处引用了其作品,准备好开启文学之旅吧。

这个作品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良秀小队本质上是用基金会文档的形式重写了《地狱变》。那,现在来开始欣他们的创作如何?

+++ 第一部分:地狱由吾等所造

《良秀的提案》共分四部分,包含一份主文档以及三个故事章节,我们将先从开篇入手。文档起始处便附有管理员的注释:

[[div class="blockquote"]]

儿时,父亲曾告诉我,“地狱即他人”。我那时不解其意,但一丝感觉、那话语中的分量,却在我的心中扎根。他说这话时没有看我;他喝着威士忌,在苍蝇的嗡嗡声中凝视着墙壁,半掩的百叶窗遮挡了阳光。

[[/div]]

“地狱即他人”是Jean-Paul Sartre于1944年创作的戏剧[https://baike.baidu.com/item/禁闭/17556452 《禁闭》]的核心台词,其中讲述了三个亡魂被送往地狱,永困一室相互折磨。他们缺乏逃离的勇气,只能在彼此制造的痛苦中永恒轮回。

[[div class="blockquote"]]
他很喜欢对我说那一类的话。他以自己不是打孩子的那种人为荣。
[[/div]]

哦,这么说他属于那种从心理上摧残孩子的人呗。真你妈绝了。

[[div class="blockquote"]]
在我们将他葬入大地那天,我记起了另一件事——我坐在他的遮蔽处,看着他工作。他眼中和齿间的闪烁,犹如骨白色墓石的微笑,他说服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一切皆是必要之举。
[[/div]]

此处的“工作”即指收容。我们将在下文了解更多。

[[div class="blockquote"]]
地平线上的太阳像一颗发黑的橙子,它融化在山峦之中,卷走了确定之事,带来了夜间的死亡。他目光如电,嘴巴大张。我仿佛伸手就能揽住那落日,看它在我的怀间消融。

现在,我想知道,苍蝇是否仍在嗡鸣,在大地破碎的肉体之下,爬行在他的脸上。

[[>]]
—— 管理员
[[/>]]
[[/div]]

这么阴森的开场还真是......别具一格。

继续向下滚动,会看到一幅红黑交织的水彩风格画作。隐约能辨认出某间屋内悬挂的人体,但细节模糊,无法辨识。若你好奇创作背景,合著者Yossi曾告诉我这是//“三张照片的合成:一张绞刑犯,两张燃烧的物体”//。

[[div class="blockquote"]]
**项目编号:**SCP-001-108

**项目等级:**Keter-potissimi
[[/div]]

现在来看,这个编号非常有意思。“potissimi”是一项子类后缀系统机密分级,表示//“项目的收容措施高度重要。”//而108在达摩宗教——诸如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与锡克教——中则是极具神圣意义的数字,这里有些例子。不过这个数字后续会//非常//重要。

[[div class="blockquote"]]
**特殊收容措施:**SCP-001-108未被收容。围绕SCP-001-108的火焰当前对限制行为表现出了极强的抗性。因此,收容工作将聚焦于减缓火焰的扩散。

由于该异常对Site-01构成了严重威胁(并进而威胁到基金会整体),其收容被监督者议会视作极高优先级事项。当前由站点主管金泽雄彦领导阻止火焰扩散并最终收容SCP-001-108的工作。
[[/div]]

看来我们面对的是无法扑灭且可能焚毁整个Site-01的火焰。这确实很地狱......

[[div class="blockquote"]]
**描述:**SCP-001-108是O5-3的尸体,悬挂在其位于Site-01的办公室中,吞没于永续燃烧的火焰之中。火焰当前已蔓延覆盖了整间办公室与Site-01行政翼区的大片区域,并持续焚烧着以SCP-001-108为中心、半径不断扩大的范围内的一切物质。

火焰的延伸缺乏规律,无法被预测。若不进行干预,其平均每天将延伸约四米。
[[/div]]

这其实不算剧透——O5-3就是良秀,至少是这个故事里的他。和原著一样,他选择了自缢而终。虽然原著没有死后自焚的情节,但火焰确实是故事结局的重要元素,这个改编很合理。后续我会详说。

[[div class="blockquote"]]
或许地狱就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毕竟,是我们的行为造就了它;我们困于其中,陷入业报和堕落的轮回,渴求着一条得不到的出路。

我没见过我的母亲,但她会画画。我家中的一面墙上有她绘制的巨大的湿壁画,画中是一片柔和翠绿的村落。画笔在墙面上洒下蓝色色块和白色的斑点,室外的光线透过轻薄的纱帘。我会踮起脚尖,触摸那些斑驳的颜料,想象一张张层叠的面孔,环绕它们的是金色的星辰。

有一天,我的兄弟回到家中,如同发了失心疯,对它举起了刀子。我惊恐地看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劈、砍、抓、挠,尖叫着发泄——发泄他从战争中、从一次一次的死亡中带回的一切。光线依旧透进,照亮每一处瑕疵,放大了它们;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画面损毁了。

[[>]]
——管理员
[[/>]]
[[/div]]

或许地狱就是当下:时光荏苒,再不能返;死者大去,永不复还;木已成舟,修复无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只能徒然追忆,梦里寻之千百度。管理员的母亲绘制了那幅湿壁画,他的兄弟却将之毁坏。这是永不可修复的伤痕——他仅有的母亲遗物就此湮灭。这难道不算是某种地狱吗?

[[div class="blockquote"]]

自SCP-001-108散发的火焰将永续燃烧。尽管遭火焰附着的物体能够腐烂或枯萎,但其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完整,并继续充当无限的燃料来源。一旦物体遭火焰吞没,即使将其移出SCP-001-108周边的受影响区域,也无法扑灭其上的火焰。若接触到因SCP-001-108而燃烧之物,任何物体都将成为新的起火点——因此,建议将任何燃烧的物品或人员移回SCP-001-108的影响界限内,以避免火焰发生不必要的扩散。

无论烧伤程度如何,遭SCP-001-108之火焚烧的生物都不会死亡。直接扑灭火焰的尝试通常会导致人员暴露于异常,进而产生更多受害者。然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杀死这些个体——SCP-001-108的受难人员常会迫使(有时也可能是请求)这一后果发生。不知晓处决是否能够缓解其痛苦。

鉴于SCP-001-108周围火焰的烈度,直接观察变得困难。初期拍摄的图像似乎表明烈焰的源头是尸体张开的嘴与(现已空无一物的)眼眶。当前无法证实这一观点。
[[/div]]

毛骨悚然。而且这很地狱。

[[div class="blockquote"]]

或许,地狱是一种状态,一种境况。我读过神学家们的著作,现代人啊,紧紧握住念珠,抬头仰望他们的神,他们的希冀和愿望,向上帝乞求怜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求你垂怜我们。//

我曾在塔韦尔纳斯遇到一名祈祷的修道士,他来自萨拉曼加。那时我还年轻,满是自负。我正追踪一个光与影之物,我也成功了。修道士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它的庞大;它迫近的利爪和参差的尖牙。他的嗓音发着抖,而无论我做何尝试,他的话语都如液体一般倾泻而出。

当我将他的尸体扔上他们的门阶,我看到了他兄弟们脸上的表情。他们努力着想要理解这团肉块和肢体怎么会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寡言的同伴。我感到一阵荒谬的优越;我的肉与血并非面包和红酒。我感受过光的汗水,影的寒霜。我知晓无法言喻之物。
[[>]]
——管理员
[[/>]]
[[/div]]

这确实是地狱的另一种形式:无力回天的痛苦。向上帝乞求怜悯,渴望从永恒折磨中获救——但上帝存在吗?他能听见吗?即便听见,他会拯救你吗?你无从得知。只能不断祈祷,期盼着,渴求着。

[[div class="blockquote"]]
**发现:**SCP-001-108在O5-3自杀身亡后立即被发现。

O5-3的生命体征终止后,管理员收到了[[span class="ruby"]]罗生门程序[[span class="rt"]]Procedure Rashōmon[[/span]][[/span]]失效的自动警报。机动特遣队Alpha-1(“红右手”)被派遣至O5-3的办公室,发现其尸体悬挂于屋顶,并已开始燃烧。

扑灭自尸体散发的火焰的初步尝试反而导致了SCP-001-108火势的扩散,在此过程中,火焰蔓延至当前已无法进入的行政翼区医务室。大多数最初试图控制SCP-001-108火焰的个体仍被困于医务室内,无法移动,也无法接触到能够处决他们的人员或设备。基于可辨别的嗓音数量,据信仍有二十六名人员在医务室内承受永续的燃烧。

[[/div]]

[[span class="ruby"]]罗生门[[span class="rt"]]Rashōmon[[/span]][[/span]]源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短篇小说。注意不要与电影[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7%94%9F%E9%96%80_(%E9%9B%BB%E5%BD%B1) 《罗生门》]相混淆,这部电影虽以该故事命名,但其主要情节其实取自芥川另一篇小说[https://zh.wikipedia.org/wiki/竹林中 《竹林中》]。建议阅读原著短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7%94%9F%E9%96%80_(%E5%B0%8F%E8%AA%AA) 《罗生门》][[footnote]] **译注:**若无纸质书籍,可参见[https://www.kepub.net/book/40016 此处]阅读或自行上网搜索。 [[/footnote]],后续分析会涉及其中的关键意象。

至于其他内容......与二十五人一同永恒燃烧,所有人都无力自救,也都无法接触能终结痛苦的外界,这听起来确实就是地狱。至少是某种版本的地狱[[footnote]] **译注:**亚伯拉罕宗教中任何下地狱者将永世遭受折磨,而不得进入净界或天堂。 [[/footnote]]。

[[div class="blockquote"]]
佛教的地狱是一处临时之地,是你呆在其中,直到赎清前世罪孽的场所。但这不是我从小就知道的那种地狱。我眼前浮现的画面始自一座木制教堂,然后是它的房梁与漂白的布料,最后收束到牧师飞溅的唾沫和高举的经书。一座加尔文主义的地狱,冻结的余火,永恒的折磨。

何等的解脱啊,这是我唯一的想法。终于,你迎来终结;所有抱负、所有希冀、所有悲惨,在痛苦面前都化作云烟。地狱最终成了种慈悲;再不需要思考,再不需要力争,再也没有负罪和贪恋。余下的只有你,以及痛苦。我能拥它入怀。我能和它角斗。

我凝视着火焰,我祈求——以上帝之名,我祈求一个终结。
[[>]]
——管理员
[[/>]]
[[/div]]

多数宗教都有各自的地狱概念,彼此大相径庭。管理员和许多人一样,在硫磺与烈火式的地狱观中成长,但他反而对此欣然接受。他只渴望终结。渴望一切的终结。本质上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戕倾向。

(同样,这也是关键伏笔所在。)

[[div class="blockquote"]]
**附录:**暴露于SCP-001-108火焰的人员无一不在燃烧开始时产生幻觉与幻视。这些幻觉似乎遵循数种叙事。虽然幻视内容在暴露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受影响人员逐渐被火焰吞没,他们无法或不愿意向研究人员讲述所见内容,故而难以查明叙事全貌。

尽管如此,现有的幻觉记录已足以构建出三条明确的叙事。
[[/div]]

想来......至少他们还能专注于某些事物?不过这很有意思。

此部分最后还有一段信息。

[[div class="blockquote"]]
管理员是个蠢货。他根本不知道地狱为何物。

说不定他从没试过。
[[>]]
——O5-3,遗书
[[/>]]
[[/div]]

啊。

那么,来让我们开始阅读第一条叙事线吧。

+++ 第二部分:兽谴[[footnote]] **译注:**Damnatio ad Bestias,古罗马之酷刑,专为罪大恶极者、逃跑的奴隶、以及基督徒而执行,即将这些人扔进一个充满野生动物的坑洞中,常于斗兽场内举行。 [[/footnote]]

第一幕标题为“野兽之径”。时间回溯到数年之前,彼时的良秀刚刚升任站点主管。

> 与众多同僚一样,前任主管一接到新的任命便突然消失。良秀忆起了他的生涯早年,一位比他资深几年的研究员同事给出了有关基金会工作性质的忠告。“//别妄想能左右这些事情。//”他如此说道,指间的香烟闷燃着,“//基金会给你提供的机遇超乎想象,但所谓的选择不过是幻觉。他们把你摆到他们想摆的位置,却让你觉得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你以为你命由你,但他们总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他们最终总会是赢家。//”

这真是个发人深省的想法。然而良秀却自认为已经跳出了这个循环。作为基金会最顶尖的收容专家之一,他是完全凭借着个人能力登上了站点主管之位。

> 不必再通过各式渠道下达指令,不必再费力驱策怠惰的领班。当然,他的头顶上还有未曾谋面的主管和监督者们——但随着他攀至这样的高位,那些名号已经越发虚无缥缈。某些情况下他要向某些人汇报——但又有什么关系?要是永不相见,他们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差别?

.....要真能如此幸运就好了。

(此处还提到,良秀的姓氏是“芥川”,也就是原著作者的姓氏。)

然而他的晋升之路并非没有代价。早年结识的朋友都已疏远,父亲临终前他也因公务繁忙未能探望。此外,虽然与基金会无关,但良秀曾有过一段婚姻,而妻子在车祸中丧生的现实近乎压垮了他。不过和原著一样,他尚有个深爱的女儿名叫汤月[[footnote]] **译注:**原著中从未指明良秀之女的姓名,此处指情感寄托方面。 [[/footnote]]。

良秀认为那位曾与之交谈的老研究员的观点是错误的:归根结底,人生道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未来的方向也应由他自己主宰。

......是的,但这不过是痴人说梦,只是他尚未意识到。

正当良秀陷入沉思时,一位拥有O5级权限的访客突然到访。他原以为是O5联络员,不料出现的却是个陌生西装男子。

> “我是[[span class="ruby"]]管理员[[span class="rt"]]the Administrator[[/span]][[/span]]。您可以把我视作主管和监督者们的中间人。让轮子跑起来的润滑剂。我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帮助您适应新职位,二是确保您与尊敬的O5议会能够交流无间。”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家,我们稍后便知。

管理员在此处扮演的是原著中堀川大公的角色,本质上就是故事中的反派。但此刻他表现得彬彬有礼,谈论着自己的职责是确保所有人能统一目标。良秀要求他明示,管理员便直白地告知:目标就是收容。若基金会是神明,弹指间便可消除异常,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他们只能尽力而为:将异常封入箱中,严加看管。

> 我们不做歧视,因为我们已经学到太多血泪教训。若能做到这些,我们便达成了目标。当然,这些工作无人领情,又永无止境。但它必要且正确。想必您会同意。”

这段描写中的管理员着实令人不安。他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威慑良秀,并执着地让后者专注于收容工作。可他却并未做出任何威胁的举动,只是停留片刻后便离开了。

场景转至他处,良秀正与汤月共进午餐,心情颇为明朗。他告诉女儿,若她需要帮助,自己现在能做的比以往更多——但除非她开口,否则他无从知晓。汤月笑称无需帮助,却反问父亲是否在担忧什么。良秀坦言他们的工作危险重重,必须保持警惕,因总有人会不择手段打压他们。认为父亲升任站点主管意味着她已安全,但良秀否定这个想法,要她承诺只要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告知。

汤月应允,但随即真相揭晓:她是位现实扭曲者,用某种力量将餐叉化作了汤匙。良秀大惊失色,严令她绝不可在公开场合如此。汤月追问是否因异常女儿会毁他前程而感到难堪,他否认说纯粹是担忧她的安全。他需要她隐藏现实扭曲的能力,因为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他们,唯有让所有人不怀疑她的异常身份才能保她平安。汤月意识到了父亲的恐慌,试图安抚,却说出了当年妻子弥留时相同的话语,所以这安慰......适得其反。

另外,注意此句:

> 他的心碎了。他看到儿时的她拿着一只小铜猴,把它变成一条蛇,再变回来。她笑着望向他寻求赞许。他也笑了。

在原著中,良秀之女曾与一只宠物猴为伴,它后来成为她忠实的伙伴。这里是提案中对这一情节的化用,毕竟现代背景下养宠物猴实属怪异(也可能违法)。

紧接着,数载已逝,良秀已经适应了站点主管之职,却深感此职并非最适合他。他本是顶尖的收容专家,在同侪之间数一数二,如今却焚膏继晷于文书工作与人际协调。虽心有不甘,却不知能作何改变,甚至能否改变。

后来某日,监督者派他前往东欧的一处小屋。除地点外信息寥寥,但既然动用站点主管出马,必有重大缘由,故而他即刻动身。

在抵达时他发现了两件事:其一,屋内满是动物标本(这太几把阴了);其二,他遇到的正是管理员本人。而管理员此时说道:

> 片刻之后,管理员续道:“我观察您工作已经有些时日,主管。您应对了职位上的挑战,您的下属也都恪尽职守,向着基金会的目标推进。对您的任职,我全然满意。”
> 
> 他能感觉到对方的注视。他不敢回望。
> 
> “然而,”管理员说道,“我不禁觉得您尚未发挥出全部潜力。当然,我并非意在责备。或许您现在的职位有其局限,不能让您充分发挥专长。您怎么想?”

这是个陷阱,良秀也深谙于此,但除此之外他有的选吗?难道要继续困在办公桌前,眼睁睁看着别人完成他渴望的事业吗?于是他答应了。管理员邀他一同到林中漫步。

二人同行时,管理员说起祖父始终坚信地狱即是黑暗。那位老人畏惧黑暗,憎恶森林以及其中暗藏的一切。但祖宅在此,为养活家人他仍会踏入这方他憎恶的森林中狩猎。黄昏虽是最佳狩猎时分,但若逗留过晚便会沦陷于黑暗。

良秀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既然管理员的祖父憎恨森林、动物、狩猎与黑暗,为何偏要住在与世隔绝的林间小屋?管理员自称也曾困惑,但最终认为人总被自身的对立面所吸引——通过直面恐惧与憎恶之物以获取力量。

同时,管理员的父亲则断言地狱即是死亡。同为猎人,他狩猎不为温饱,只为取乐。

> 当他打猎归来,无论成功与否,他的脸上都带着那样的神情。他已去世多年,但那表情仍在我眼前。那是种狂喜。我想他在林中寻得了信仰。”

然而管理员话锋一转,称道,自己的父亲深知追逐虽妙,但真正的欢愉在于征服。任何人都能追逐动物,但将生命禁锢于铁笼之间,掌控它们的生死,才是至高的乐趣。(这话有种令人不适的性暗示。)

管理员随即向良秀讲述起童年的往事:有一次他与父亲在镇上,遇见一位妇人尖叫着冲入广场。她的孩子在林中迷失而遭到了野兽袭击,虽侥幸回到家中,却已血肉模糊无法治愈。此后父亲便开辟了这条林间小径。他耗费数年研究动物,管理员说他记忆中大部分的父子时光都是在这片森林中共同研究野兽度过的。

他强调那些野兽本无过错——它们并非出于残忍或虐待心理——但仍有危险:只需一头野兽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就足以摧毁那个孩子的一生。

> 数年之后我再次见到它,它已不再是个孩子,而是一个可怕的、受诅咒的东西。若我没记错,它死得很早,但没有早到能幸免于那些真正的痛苦。不止是说伤口的疼痛,尽管那伤痛必然剧烈。不是。我知道最深切的痛苦源自随之而来的孤独。那骇人的样貌,邻居、朋友、亲人,全都避之不及。杀死他的终究是那头野兽,但死亡并非他所经历的最恶之事。死亡并非地狱。”

在这种情境下,地狱即是活在永恒孤寂的痛苦折磨之中。

总之,父亲开辟小径的本意是将兽群引向森林更深处,远离人烟。这是个高尚的初衷,也确乎起效,却存在的致命缺陷:没有任何约束能困住野兽。某夜当父亲维护小径时,便葬身熊腹。管理员说,他们人人皆是父亲血脉的延续,随即向良秀展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 一座尸山。新陈交叠。有些仍在屠宰带来的剧痛中蠕动,拼命抓住那丝仅存的活力。它们全都堆叠在一起,发出呻吟和喘息。眼中透出空洞的凝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野兽,但不仅是野兽——也有人类,鲜血染红了他们的白色外套,一直渗进地下。有些人可能是被枪杀的。余者则被工具残酷地肢解。一座由折磨与绝望、由无法理解的苦痛铸成的高塔,森林中悄无声息。

关于这座尸山,我之后会解释,现在记住这个场景就好。

一言以蔽之,管理员的要旨在于,他曾问良秀是否有能力延续收容伟业,良秀对此予以肯定。而此刻,他向良秀展示了需要做的事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便再度逼问他是否仍坚信自己能胜任?良秀答是。管理员颔首称善,说有要事相托。

第二幕即将开启;鉴于文稿已近四十页,我决定将解密分为三篇。[[[scpdeclassified:yoshihides-proposal-part-2|我们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