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CN-1123
2020年1月15日
修订 33
评分
135
↑ 146
↓ 13
支持率
92%
总票数 159
Wilson 95% 下界
86.5%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300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2
最近投票
1 / 17
2025-09-12
2025-09-06
2025-08-16
2025-07-20
2025-07-17
2025-07-16
2025-07-15
2025-07-08
2025-07-05
2025-05-08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include :scp-wiki-cn:theme:black-highlighter-theme]]
[[>]]
[[module Rate]]
[[/>]]
[[include :scp-wiki-cn:component:anomaly-class-bar-source
|lang= cn
|item-number= CN-1123
|clearance= 3
|container-class= euclid
|secondary-class= none
|disruption-class= keneq
|risk-class= 需谨慎
]]
-----
[[include component:image-block name=dna.png|caption=SCP-CN-1123-███的部分片段]]
**特殊收容措施:**由于SCP-CN-1123的特殊性质无法对其完全收容。已解明的所有SCP-CN-1123样本共███件应保存于Site-CN-██的█号低温生物样本室内。由于██████的命令目前对现有SCP-CN-1123的研究已全部停止。
基金会已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CBMDisc (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全球62个可能存储有SCP-CN-1123信息的生物数据库进行接管,且应由媒体信息监管部的不少于十五人的特别小组轮换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对任何个人或组织试图查阅、研究、解读有关SCP-CN-1123信息的相关人员应立即对其无意识化并定位事故地点、进行A级记忆删除。
**描述:**SCP-CN-1123 是一段无遗传效应但具有可解读信息的人类DNA片段。通过 Cameron-Hernández 自解译系统[[footnote]]Jesse Cameron ,Ascensión Hernández Margarita.一种独立语言信息解译系统[[/footnote]]处理后可得到一段大部分可解读的简单信息,但尚未明确信息来源。
该异常于200█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footnote]]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共同参与的一项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1990年正式启动并于2003年4月14日全部完成。 [[/footnote]]过程中的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并解读,引起了基金会中国分部的关注,并派遣专人对参与解读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了A级记忆删除。
基金会接管了有关SCP-CN-1123的调查之后,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87.3%的人类基因组空白DNA的解读信息均为无法理解的乱码或因未知原因而解读失败的[数据删除],仅有5.8%能解译出完整信息,包含半数以上的成功解译信息的DNA片段也仅有11.3%。而且相关实验显示目前所有包含可解译信息的DNA片段均不会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漂变[[footnote]] 漂变(Drift ),又称随机遗传漂变,指由于偶然发生的变动而造成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不同于这一代的现象。 [[/footnote]],该现象可能与个体休谟指数略高于正常休谟基准有关。
通过研究部分解译的信息发现,解读后的信息为能被任何达到卡尔达肖夫分类[[footnote]] 卡尔达肖夫分类是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量级,来量度文明层次及技术先进程度的一种分类方法。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首先提出用能量级把文明分成三个量级:I型、II型和III型。I型文明使用在它的故乡行星所有可用的能量(10^16W),II型文明利用它的行星所围绕的恒星所有的能量(10^26W),III型文明则利用它所处星系的所有能量(10^36W)。一般认为人类文明现在是0.7类文明。 [[/footnote]]0.5类的文明理解并掌握的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但仍有少部分有关宗教和██的信息。据推测,其余无法解读的信息是人类目前未掌握的某些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知识。能理解SCP-CN-1123中50%的信息的文明应至少达到卡尔达肖夫分类II型或以上。基金会内部目前对SCP-CN-1123的解读还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有研究员的结论表明SCP-CN-1123的信息可能是来自[数据删除]。
目前尚不明确其他生物的DNA空白片段中是否也存在SCP-CN-1123,相关实验--仍正在进行中--已由██████的命令全部停止。
-----
[[collapsible show="▼ 附录1123.1包含50%及以上成功解译信息的DNA片段" hide="△ 附录1123.1包含50%及以上成功解译信息的DNA片段"]]
> **编号:**SCP-CN-1123-23█
>
> **日期:**200█年█月█日
>
> **位置:**第█条染色体上的q21.██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CTTGGGAGATGAATAGATGGGTTGCAACCCATCTATTCATCTCC
>
>> **解译结果:**3 [未知符号]1415926535
>
> **结果分析:**
> # 解译结果与圆周率的前11位完全相同。
> # 推断未知符号为小数点“.”。
>
> **研究员:**吴██博士
-----
> **编号:**SCP-CN-1123-42█
>
> **日期:**200█年█月█日
>
> **位置:**第█条染色体上的p14.█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ACTTGACGCTACAAGAGCAAGGAGATGTCATCTATGTTATAGATGCAATAACT
>
>> **解译结果:** [未知符号α]²+[未知符号β]²=[未知符号γ]²
>
> **结果分析:**
> # 解译结果与勾股定理的结构相似。
> # 该信息还自带一个基本元前提,推断其为“在平面直角三角形中”。
>
> **研究员:**宋██博士
-----
> **编号:**SCP-CN-1123-47█
>
> **日期:**200█年█月█日
>
> **位置:**第█条染色体上的p32.█ 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CAAGGAGATGTCATCTATGTTATAGATGCAATAACTTGACCAAGCCCGTTCCCATGA
>
>> **解译结果:**[苯C,,6,,H,,6,,的结构]
>
> **结果分析:**
> # 解译结果经过特殊方法处理发现与苯的结构高度相同。
> # 该信息原不可解读,后通过组成苯环图形解译出
>
> **研究员:**江█博士
-----
> **编号:**SCP-CN-1123-48█
>
> **日期:**200█年█月█日
>
> **位置:**第█条染色体上的q13.██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TCTAGAGGTCTCGCTCGTGACCAAGCCCGTTCCCATGAAGCTTATCGATTCTATGTTATAGAT
> TCTACAAGAGCAAGGAGAATAGATGGGTTGCAACCTCTCGCTCGTGAC
>
>> **解译结果:**[[$ \hat [未知符号α] \Psi = [未知符号β] \hbar \frac{\partial \Psi}{\partial t} $]]
>
> **结果分析:**
> # 与量子力学中一般的薛定谔方程结构类似,且具有几个可自解译的相同参数符号。
> # 推断其中[[$ \hat [未知符号α] $]]为哈密顿算符。
>
> **研究员:**谢██博士
-----
> **编号:**SCP-CN-1123-61█
>
> **日期:**200█年█月█日
>
> **位置:**第█条染色体上的p24.██ 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TCTAGAG█████CTCGTGACCAAGCCCGTT███ATGAAGCTTATCGAT████████
> CAAGGAGAATAGTGGGTTGCAACCTCTCGCTCGTG██████CCCGTTCCCATAGAGGTC
> AG███ATGTCATC██████TATGTTATAGA
>
>> **解译结果:** [[$ \psi_n =█ \sqrt{\frac{1}{[未知符号β]█}}\sin \frac{[未知符号α]█ \pi g}{2[未知符号α]███ \sqrt{█(h+1)} \hbar}, -g < █ < g $]]
>
> **结果分析:**
> # 与科学家何夕于2003年发表的《大一统方程[[footnote]]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晚年提出并致力于寻找的一种可以解释所有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footnote]]的Nicolaus方程基于贝祖等式的新解法与几个参数对其结构最终影响的猜想》中的大一统方程结构模型猜想相似,并且其中的参数█和█均与其相同。
> # 推测其中的[未知符号α]和[未知符号β]分别为████和███████。
> 备注:此段信息已移交中国科学院进行进一步研究。
>
> **研究员:**张██博士
-----
> **编号:**SCP-CN-1123-[数据删除]
>
> **日期:**[数据删除]
>
> **位置:**[[span class="dblock"]]Y[[/span]]染色体上的q11.███ 区域
>
> **碱基母本信息:**[数据删除]
>
>> **解译结果:**█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数据删除]了。
>
> **结果分析:**
> # 与《圣经》旧约 创世记(Genesis) 第 1 章的有关内容相似。
> # 该段信息可能包含小剂量逆模因认知威胁,已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删减。
> # [数据删除]
>
> 备注:到此为止吧,我将向上级申请停止对SCP-CN-1123的解读。也许我们接触到了禁忌的领域。
> **研究员:**[数据删除]
[[/collapsible]]
-----
[[collapsible show="▼ 附录1123.2《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初步(第一次)研究报告》节选" hide="△ 附录1123.2《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初步(第一次)研究报告》节选"]]
//《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初步(第一次)研究报告》节选 张██博士//
[[div style="padding: 1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width: 95%; margin: auto;"]]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得出的结论是:SCP-CN-1123本身是自然存在的、非人造的。
除了少数SCP-CN-1123以外,对其他SCP-CN-1123使用康德计数器进行休谟指数测量的结果始终稳定在90-100/105-115(周围环境休谟等级/个体休谟等级)的普通正常大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普遍认为是SCP-CN-1123本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已构成普通EVE粒子的活动环境。……但其中的信息明显已超出当前世界位面,最有可能对以上进行解释的结论是:人类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由于未知原因而发展到当前文明水平但对人类本身的存在无法进行有效解释。但也是因为这样,人类成为地球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
所以将SCP-CN-1123作为探寻基础科学理论的工具可能是目前对基金会和人类社会的唯一益处,将其称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其实实为恰当。
……
[[/div]]
[[/collapsible]]
-----
[[collapsible show="▼ 附录1123.3《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最终(第五次)研究报告》节选" hide="△ 附录1123.3《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最终(第五次)研究报告》节选"]]
//《对SCP-CN-1123及其解读信息的最终(第五次)研究报告》节选 张██博士//
[[div style="padding: 1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width: 95%; margin: auto;"]]
……
最新的研究显示SCP-CN-1123个体之间偶尔存在微量的量子纠缠现象,但由于如此匆忙地结束了对SCP-CN-1123的所有研究,具体的相关信息也无法再进行深度探究……
……
结合过去4个月的研究结果,我的观点是:SCP-CN-1123其中的相关异常超出了我们能企及的领域,所以对SCP-CN-1123进行封存和限制或许是当前最为合适和保守的做法。
……
[[/div]]
[[/collapsi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v style="background: url(http://scp-wiki.wdfiles.com/local--files/the-great-hippo/scp_trans.png) center no-repeat ; float: center; border: solid 2px #000000; padding: 1px 15px; box-shadow: 0 1px 3px rgba(0,0,0,.2);"]]
###990011|[[size 150%]] **警告:下列文件为4/CN-1123-21级机密** [[/size]]##
----
[[size larger]] **无4级权限下访问将被记录并立即处以纪律处分。** [[/size]]
[[/div]]
[[/=]]
@@@@
[[=]]
[[collapsible show="▼请输入安保证号▼" hide=" △安保权限充足,正在提取文件…△ "]]
[[module CSS]]
.containercontainer {position: relative;width: auto;height: auto;border: 2px solid #666;background: #141212;color: #3F3;margin-top: 1em;margin-bottom: 1em;}.containercontainer .container .overlay {background: rgba(51, 255, 51, 0.9);color: #121010;position: absolute;width: auto;height: 50px;top: 0;right: 0;bottom: 0;left: 0;margin: auto;line-height: 50px;display: inline;vertical-align: middle;text-align: center;font-family: Courier New;font-size: 30px;letter-spacing: 5px;font-weight: bolder;z-index: 3;animation: overlay-anim 10s linear;animation-fill-mode: forwards;animation-iteration-count: infinite;}.overlayback {background: rgba(187, 187, 187, 0.5);z-index: 3;position: absolute;top: 0;left: 0;bottom: 0;right: 0;width: auto;height: auto;animation: overlay-anim 10s linear;animation-fill-mode: forwards;animation-iteration-count: infinite;}.containercontainer .container {text-align: center;width: inherit;height: inherit;position: relative;overflow: hidden;}.containercontainer .container::after {content: " ";display: block;position: absolute;top: 0;left: 0;bottom: 0;right: 0;background: rgba(21, 19, 19, 0.2);opacity: 0;z-index: 2;animation: flicker 0.15s infinite;}.containercontainer .container::before {content: " ";display: block;position: absolute;top: 0;left: 0;bottom: 0;right: 0;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rgba(18, 16, 16, 0.03) 50%, rgba(0, 0, 0, 0.45) 50%), linear-gradient(90deg, rgba(255, 0, 0, 0.22), rgba(0, 255, 0, 0.11), rgba(0, 0, 255, 0.22));z-index: 2;background-size: 100% 2px, 3px 100%;}.no-unfold {text-align: center;}.container h1,.container h2,.container h3,.container h5,.container h6 {color: #3F3;}.container hr {border-top: 1px dotted #3F3;border-bottom: none;}.container hr {border-top: 1px solid #3F3;border-bottom: 1px solid #3F3;color: transparent;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container hr:after {display: block;margin-top: 2px;border-top: 1px solid #3F3;border-bottom: 1px solid #3F3;}.blinkbar {animation: blink 1.5s infinite; letter-spacing: -0.13em;}@keyframes blink{to{opacity: .0;}}@keyframes flicker {0% {opacity: 0.9890; }5% {opacity: 0.5842; }10% {opacity: 0.9865; }15% {opacity: 0.0412; }20% {opacity: 0.6255; }25% {opacity: 0.3157; }30% {opacity: 0.7328; }35% {opacity: 0.4654; }40% {opacity: 0.9128; }45% {opacity: 0.2449; }50% {opacity: 0.5485; }55% {opacity: 0.6438; }60% {opacity: 0.1180; }65% {opacity: 0.9085; }70% {opacity: 0.0266; }75% {opacity: 0.6795; }80% {opacity: 0.7812; }85% {opacity: 0.0117; }90% {opacity: 0.2239; }95% {opacity: 0.8897; }100% {opacity: 0.2260; }}@keyframes overlay-anim {0% {visibility: hidden; }10% {visibility: hidden; }11% {visibility: visible; }50% {visibility: hidden; }100% {visibility: hidden; }}
[[/module]]
[[div class="no-unfold"]]
[[div class="containercontainer"]]
[[div class="container"]]
+* [!-- 请勿删除此 "+*"。 --]
[[span_ class="overlay"]]
数据已清除
[[/span]]
[[div_ class="overlayback"]]
[[/div]]
+* 来自███的文档
++++* 没错,上面的警告是假的,因为你也根本没输入什么安保证号。
虽然我的结论被那些愚蠢的研究员们否决了,但我还是要以这种方式将这些文字藏在文档里,只是为了让你们能正确地看待SCP-CN-1123。
**人类远没有他们想得那么伟大。**基金会里不少研究员还把他当成“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可真他妈搞笑。
在我看来:人类很有可能只是某个高等文明的“生物信息存储器”,我们身上的DNA存储着他们的基础科学知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也可能差点储存的只是高等文明中某个小屁孩收藏夹里的黄色网站的网址,这也不是不可能?等到某一天,他们想起来了回来把信息提取走,我们的使命就结束了。
人类为什么会想方设法地传承自己DNA给下一代?是什么驱使着我们生育养育后代?这一本能很匪夷所思对吧。还有,为什么信息里面有圣经?宗教到底是从何而来?
所以,我希望你能明白,**人类文明的诞生,也许只是生命的一个意外罢了。**我们只是恰巧拥有了相对于地球其他生物的高智力,就凭此来标榜自己是高等智慧生物,看见那87.3%的无法解读信息了吗?这个宇宙还有多少东西我们一无所知?尽管对SCP-CN-1123的解读已经全部停止了,但我希望某一天解读再次开启时,看到这份文档的人能明白:
++ **人类是多么渺小、愚蠢而无知。**[[span class="blinkbar"]][][[/span]]
[[/div]]
[[/div]]
[[/div]]
[[/collapsi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otnoteblock]]
[[div class="footer-wikiwalk-nav"]]
[[=]]
<< [[[SCP-CN-1122]]] | SCP-CN-1123 | [[[SCP-CN-1124]]]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