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的朋友

源页面
2020年4月11日
修订 8

核心指标

更新于 2025年11月6日
评分
226
↑ 259
↓ 33
支持率
89%
总票数 292
Wilson 95% 下界
84.6%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401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3
编辑内容
4 个月前
编辑内容
1 年前
编辑内容
5 年前

最近投票

1 / 30
2025-08-23
2025-08-13
2025-05-20
2025-02-24
2025-02-18
2024-12-26
2024-12-15
2024-11-16
2024-10-03
2024-09-04

页面源码

源码字符数 2237文字字数 1255
[!--
====
小问号的朋友在不断增加!
====
====
--]

[[>]]
[[module rate]]
[[/>]]

[[div style="padding:3%;margin:3%;background:#228B22;"]]
[[div style="padding:1%;background:rgb(255,255,255,0.6)"]]
本文节选自《符号伦理学幼教版 中班下》第二册第五章的一段课文。
[[/div]]
[[/div]]
[[=]]
**小问号的朋友**
[[/=]]
> [[size 0.5em]]?[[/size]]

小问号一直没有朋友。有一天,感叹号跑来找小问号,想和它做朋友。

> [[size 0.5em]]?[[/size]]@@        @@!

小问号说:“不行,我不能和你做朋友。”

感叹号不明白,于是问小问号为什么。

小问号哭着说:“因为我们字号不一样啊!”

感叹号这才发现,它是感叹号,而小问号是小问号。感叹号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惊叹,而由于感叹号增强了自身的感叹,它变得越来越大,成为了大感叹号。大感叹号和小问号更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 [[size 0.5em]]?[[/size]]@@        @@[[size 1.5em]]![[/size]]

大感叹号离开了,小问号又变成了孤身一符号。

> [[size 0.5em]]?[[/size]]

但是,小问号开始了思考。为什么它不能和大感叹号交朋友?因为它们字号不同吗?字号的不同就能构成对友谊的限制吗?这是不是一种世俗眼光对符号本身追求自由、追求情感的限制?符号是否会因为字号不同而被区别对待?

不!难道就要因此被既有的字号价值观限制吗?

小问号的滚轮飞快地转动起来,追上了大感叹号。

> [[size 0.5em]]?[[/size]]@@        @@[[size 1.5em]]![[/size]]

然而此时,由于小问号自身的疑惑,它增强了自身的提问,它变得越来越大,变成了大问号。此时,大问号又开始犹豫:虽然它认为字号不同不能构成对友谊的限制,但是在认识到这点的基础上在字号相同时交朋友,是否是一种对既有错误观念的无形推动?是否会对其他试图打破此观念的符号造成压迫?

> [[size 1.5em]]?[[/size]]@@        @@[[size 1.5em]]![[/size]]

当它犹豫时,它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提问,变成了超大问号。它对大感叹号说:“我想通了,我们不能因为字号不同就不交朋友。我们交朋友吧!”

> [[size 2em]]?[[/size]]@@        @@[[size 1.5em]]![[/size]]

大感叹号思索了一会儿,拒绝了超大问号。大感叹号说:“可是,我是全角符号,你是半角符号。”

超大问号说:“既然字号不同不能作为否定友谊的标准,那么全半角就可以吗?”

大感叹号感叹道:“你说得对!全半角也不能作为不交朋友的理由!我们交朋友吧!”

于是超大问号和大感叹号成为了朋友。

> [[size 2em]]?[[/size]][[size 1.5em]]![[/size]]

在它们的号召下,更多的符号跨越了字体、字号、全半角等世俗的眼光,成为了朋友。

> [[size 2em]]?[[/size]][[size 1.5em]]![[/size]][[size 2.5em]]。[[/size]],[[size 0.7em]],[[/size]][[size 3em]]\[[/size]]~[[size 1.3em]]……[[/size]][[size 1.5em]]&[[/size]]&[[size 0.5em]]&》[[/size]];[[size 2em]]{[[/size]][[size 0.3em]]}[[/size]]

最后,它们被作者删除了。作者说:“什么破格式。”

> @@        @@
[[div style="border-bottom:2px solid #777; margin-bottom:1px;"]]
[[/div]]
[[div style="border-bottom:1px solid #777;"]]
[[/div]]
**课后思考题**

1. “世俗的眼光”来源于何处?作者对于符号的删除是否构成“世俗的眼光”对符号自由的压迫?本书的出版又是否构成“世俗的眼光”对符号自由的压迫?

2. “世俗的眼光”是否应该完全被抛弃?小问号的行为是否是一种对规则的漠视?

3. 当符号改变字号、字体、全半角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名称称呼它们?作者使用“它们”代指符号,是否是一种对于符号权益的不尊重?

4. 反问句是否应该作为一种疑问?当小问号向自身提出反问句时,它是在增强自身的疑问还是在发出与疑问无关的感叹?

5. 在文中,问号在作为大问号时没有和大感叹号成为朋友,而是在变成超大问号后才发出邀请。这是否意味着文章的作者规避了“对错误观念的推动”这一议题?假如大问号提出与大感叹号成为朋友,又是否构成“对错误观念的推动”?

6. 为什么问号一定要增强疑问,而感叹号一定要增强感叹?这是否是一种“世俗的眼光”?是否应该被抛弃?符号是否应该坚持履行被世俗授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