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事再定义价值的崇高事业
2024年4月4日
修订 3
评分
20
↑ 27
↓ 7
支持率
79%
总票数 34
Wilson 95% 下界
63.2%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654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2
最近投票
1 / 4
2025-05-30
2024-10-24
2024-05-29
2024-05-26
2024-05-06
2024-04-09
2024-04-09
2024-04-08
2024-04-08
2024-04-08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module CSS]]
@import url("https://scpwiki.github.io/sigma/css/sigma.min.css")
[[/module]]
[[>]]
[[module Rate]]
[[/>]]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原本是我的座右铭,直到这件事情发生,让我从此对这句话以及它背后的含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恐慌,或者说,换了另一种方式信奉它。
三年前,我住的的地方附近有家打折超市,卖些锅碗瓢盆和不太新鲜的蔬菜。那时我刚刚遇上了一场工作事故——被一叠五米高的椅子砸中——被迫自愿辞职,所以不得不找省钱的办法。
这家店会把商品的原价标出来,然后用一种绿油油的字体强调他们打了几折,像是八折的碗,九折的围裙之类的。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折扣通常跟商品的残缺程度一样,比如碗就是缺了一个角,围裙就是少了一只袖子。我当时以为是某种促销噱头。
生活用品还没什么,但是他们的食物也遵循这个规律。举例说胡萝卜吧,用半价买半袋胡萝卜,这么算下来根本就是没打折。而且它们不是数量少了一半,而是从中间整整齐齐地切断——也就是说你会买到一袋只有上半根的胡萝卜。
说实话,这家店的外表就不像是生意很好的样子。门面的玻璃上是厚厚的一层污迹,很难从外面观察里面的情况,塑料招牌也旧得褪色发黄。除了门上挂着的“营业中”以外,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家店还开着门。不知怎么的,这家店总给我留下一种很讨厌的印象,要不是我手头实在拮据,我是不会进去的。
我后来发现这家店不仅仅卖日用品。根据宣传单上的说法,他们还能通过电话订购包括家具,动物和电子产品在内的一切东西。上面还说,他们从事的是回收再定义的事业。宣传单是我从那个唯一的收营员手边拿的,他就跟这家店一样死气沉沉,我不记得有没有听到过声音从他的嘴里发出来。
我真后悔我打了那个电话,我实在太好奇这是家什么样的店了。我上次通过电话这种古典方式买东西都是十年前了,那个时候你想叫外卖,就只能拿着有图片的小册子用电话下单。这张宣传单上虽然没有图片,但有个列出了在售商品的表格。有些很正常,比如椅子桌子帐篷,有些看起来不那么正常,像是“空白网址“,或者”猫“。我挑了个有点奇怪,又很便宜的商品。
电话那头的声音死板,毫无起伏,给我的感觉和那个收营员一样,一种冷冰冰的寒意。我说我想买张半价电影票——一部新上映的动作片——然后报上了我的名字和住址。票子当天下午就到了,看上去跟在影院现场买的没什么两样。我内心有点小高兴,因为缺钱,我已经很久没看电影了。我照着票子上的开映时间去了影院,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放映已经过半。我只好坐下来看完了后半场,好在动作片也不需要剧情。
我必须声明,直到最后我都没掌握到什么切实的证据。这些事情都能用常理来解释。胡萝卜可能是从附近的菜场收来的,电影票也可能只是电影院在处理卖不掉的票子。这只能算是个有点奇怪的店,不能算什么超自然现象。可是最后这件事让我确信,这家店一定有什么我不理解的东西在背后运作,并且远离一切相似的折扣商店。
鉴于上一次的体验不错,我决定再试一次。我的出租屋一直缺把椅子,所以我就以九折的折扣买了一把。我想即使它有些缺陷,我也能自己动手把它修好。两天之后货到了,我拆开一看,那椅子的模样正是砸中我的那些,而那椅子的缺损——正和我身上留下的伤疤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