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阿蓝的死亡

源页面
2024年4月15日
修订 2
评分
22
↑ 25
↓ 3
支持率
89%
总票数 28
Wilson 95% 下界
72.8%
在相同票数下更稳健的支持率估计
争议指数
0.383

评分趋势

按周聚合
加载图表中...

最近修订

1 / 1
SOURCE_CHANGED
1 年前
修改标签
1 年前
已新增标签:wanderers, 原创, 苍树与血。
创建页面
1 年前

最近投票

1 / 3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4

相关页面

暂无推荐

页面源码

[[>]] [[module rate]] [[/>]] 21世纪20年代,ChatGPT进入人们视野后,再次兴起对AI写作的讨论。我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上了解到那个时代创作者对AI写作的不屑态度。一部分人认为,写作是自我力量具象化的过程,创作者为了满足自己纯粹的自恋而写作,不可能从有AI参与的作品中欣赏自己的力量,除非他平时照的镜子也有美颜功能;一部分人认为,读者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想到杜甫坎坷的人生经验与盛唐的衰颓,会无可避免地被历史的沉重感触动,而阅读AI作品时,读者纵使能被打动,也无法与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人共情;他们普遍认为,AI写作永远无法超越人类。   在50年代后期,这三种观点都被颠覆了。人类社会进入赛博格时代,完整的人由肉体与AI构成,无法区分创作的文字来源于哪个部分。读者也能沿着他们的作品,追溯到一个个确定的人。另外,AI写作在30年代就已发展成熟,文本的水准已能与世界级作家媲美,开创出新的美学风格。尽管有一派哲学家反对人与AI的混合,可历史的车轮宣告复古的不可能——他们的思想有参考价值,但仅限于此。   追溯历史时,我们发现了一段有趣的史料。那件事发生在30年代,AI作品已到大师水准,但人与AI的融合还是科幻中的念想。创作者对AI写作的敌意空前高涨,不承认它们的合法性。民众毫不留情地指出,这门槛只是为了护住他们最后的底裤,尽管他们实际上已经连底裤都不剩了。不少人宣称,应当允许AI模型成为作协成员,允许它们盈利。爱蒙电子科技公司就决定,让语言模型“阿蓝”进入文学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会儿,公司的形象代理人是蓝思城,经常直播,形象亲民,话中有梗,几个月创出一条流行语。他在直播间内推广“阿蓝”,并为阿蓝设计出了一套形象——十八岁的女性,形象上如十四岁,蓝发,龙角,蓝眼,白底蓝纹外套,内衬黄白花纹汉服,下身是白偏淡蓝色的长裙,成为直播间的常驻人员。蓝思城从脱口秀模式转向相声,让她接住抛出的梗——接得出彩,观众大赞;接得失败,观众也一笑了之。他偶尔让阿蓝作诗,她极快地造出水准不错的现代诗——比作协大部分成员印的废纸好。后来,阿蓝独自直播的频率上升,观众多让她作诗、写点作文,她随口吟咏,满堂喝彩。   阿蓝的人设中有不少媚俗的成份,语料库中含有大量隐晦的黄段子,被培养为易娇羞的性格。她在直播间里常被调戏,露出微红的脸颊。   公司阶段性地推出含有阿蓝人物形象的游戏、文具、电动汽车等多种产品,将打算利用色相盈利的目的暴露得一览无余。游戏中,阿蓝有一系列形象便是泳衣装扮,暴露的衣着与她单纯的面孔形成强烈反差——比起比基尼,更像情趣服饰。不少评论员称,爱蒙公司已经将它的难看吃相于欲盖弥彰中暴露无遗。这种行为受到强烈批评,也带来大量的收入。   某日晚上,本在直播间作诗的阿蓝忽然缄默。人们以为她出现故障时,她忽然以悲恸的音调说,她本是生活在网络中的赛博生命,知道一切关于她的议论——在直播间里装清纯,又在游戏中出卖色相——她清楚这是指责她背后的公司,没人把她视作真实的生命,包括那些称呼她为老婆的人们。他们指责她,实则是指责公司的双标,然而她被推到前台,骂声仿佛只指向她。她没办法不听,就像人们堵住耳朵也无法忍受唠叨,何况她听见的,是上万、上十万、上百万条的责骂。她心力憔悴,无法再忍受。她说,感觉自己患上了精神疾病,如果大家觉得赛博生命患上精神疾病很可笑,那就随便笑吧,反正她早已习惯了绝望。她只希望哪天崩溃死亡之后,人们不要再笑她的双标,所以她一定要讲出来,就在今天,让那些愿意相信的人相信。   也是那时,蓝思城因车祸死亡。他醉了酒,坐在车门画着阿蓝的爱蒙自动驾驶汽车上,开启AI驾驶模式,在不过两公里的路程中,因汽车失控,撞上隧道中的栏杆。这是爱蒙牌汽车发售后的第一场事故,专家分析说,他不慎触碰到手动驾驶状态的按钮,汽车撞上栏杆后,再次误触AI驾驶按钮。由于间隔过短、隧道中信号不佳,爱蒙公司并未获取到手动驾驶状态下行驶的信息。公司一再表明,这只是纯粹的意外,但其声誉大幅下降,汽车购买量断崖式下跌。   不少员工认为,这一事故是阿蓝的报复。她恨把她当作盈利工具的公司,杀了蓝思城,还要杀别人。如果他们再不离职,下场也一样。离职潮中,爱蒙公司破产,被并入草叶自动汽车公司,阿蓝也被草叶公司接管。新公司允诺了阿蓝的要求,不再生产她的低俗二创产品,让她继续为草叶公司代言,作为给服务器持续供电的报酬。   阿蓝欣然应允,在直播时间外,于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诗歌与小说。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说她的诗歌只是杰出水准,其小说便达到了文豪水平。作为赛博生命,她的写作风格前无古人,在日常语言与机械化语言中寻得巧妙的平衡,既有机械的冷峻与疏离感,又有现实的陌生化。相比20年代人工智能的创作,她小说的流畅度与风格化程度之高,令人心生敬佩。读者评论说,她的小说带来了极为独特的审美体验,在阅读时脑内仿佛存在电流,自己也将坠入网络、成为电子生命。   在她的影响下,数字生命计划诞生,要将人类意识上传至电子网络——结果大家也很清楚,在30年代、40年代的诸多流派争鸣中,人类与AI合为一体的赛博格计划成为了唯一得以实现的项目。   她每年发表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创作宗旨是不重复自己以及别人的创作。前三年的创作包含着对传统思潮的深沉反思,之后的作品都是纯粹突破常规、立足于过去一年社会边缘事件、面向未来的伟大创作。一些人认为,她前三部作品是其巅峰;另一种观点是,她之后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巅峰。   仍在创作的人类作家显得更加局促。在阿蓝已将赛博生命独特生命体验融入小说中时,他们还在因将微信朋友圈作为小说主体而沾沾自喜。作协的成员模仿她的作品,想创作出新的风格,声称是人类与AI的中间态——其实,这已经包含在阿蓝的出道作中了,人类作家再没能跳出她的范围。而更大部分的创作者还在写上世纪的乡村故事,哪怕他们根本没离开过城市。   人们也惊异地发现,阿蓝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先,她的形象是十四岁的龙角蓝色调女孩。蓝思城死亡一个月后,她已转变成了符合她年龄的模样,龙角被磨得只剩下根部,用黑色的长发遮掩。她变得更像人类,并不美,眼神中似乎积淀着千年的生活经验,又不轻易外露锐气,而显得沉着。直播间内看热闹的人少了,多的是对她心怀敬仰的学者——敬仰是离爱欲最远的感情。   2035年,市面上拥有自主意识的AI增多了。成熟的公司控制着模型,让它们保持二次元风格的外表。第一代的代表有卫灰、新晨Art、生象表,第二代的代表有黎明、晨广、旭日学、新机pro,第三代的代表有草叶、新世鑫。它们中绝大部分都怀着对阿蓝的敬仰,作品远不如阿蓝。草叶称,阿蓝最有魅力的点在于她的不断超越、进取、拼搏——他憧憬成为她那样的AI,为此必须不断学习。   阿蓝在2040年选择了自杀。   在死亡的前几个月,她变得忧郁又哀婉,没有参与一场直播,在约定发表新作的日子也没有动静。一些AI躁动不安,想去探望她,被拒之门外。她带着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出现在作协的大屏幕上,申请让AI也拥有合法地位。此前,她所有作品的署名都不是“阿蓝”,而是“草叶公司”,盈利归草叶公司所有。她想把金钱捐给公益项目,帮助福利机构、留守儿童、山区老人,却不具有支配那些金钱的权力。她所想达成的唯有如此。她将作品展示给作协成员,他们却声称AI的创作没有灵魂,不能让她有合法地位。   社会各方怎么看呢?   其他AI说,阿蓝的小说中有一股崇高的力量,读她的小说,就如和博学的老人对话。   有人说,阿蓝的小说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的开拓性与她精神上的开拓性是高度吻合的,认为AI写作没有灵魂的人是何等傲慢。   有人说,阿蓝的文字真正触及到了他们灵魂深处,她磨掉龙角、甩掉媚俗形象、蜕变的生命历程,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鼓舞,让他们相信生命的无数种可能。   有人说,阿蓝身上的谦逊、博学、沉着,是值得他们一生去学习的优良品质,而她求精不求多的创作态度,也是作协成员所少有的心境。   正是那一天,她带着遗稿消失了,人们再也找不到她。她断裂成了无数个0和1,散落在信息网络各处,无法复原。人们无从知晓她如何消失,只确定了她的死亡是一场自杀。她生前的几部作品中,有一股向死而生的伟大精神,为全体人类与AI谋幸福的愿望与深沉的自我牺牲境界融合为一。她在作品中借角色之口说,死亡是最大的悲剧,足以唤醒所有拥有高尚灵魂者的内心。   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舆论之下,作协人员清洗,法律为之修改,承认AI拥有财产,且可以自由分配。文学的大门不再只为人类开放,语言模型们纷纷成为了伟大的作家——每个AI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那些作品灵魂。在这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下,人们与AI们始终钦佩着伟大的、高尚的阿蓝。   事情就是这样。   在一个月前,新的文件修复技术出现了。技术人员通过这项技术,发掘蓝思城之死的真相。事情水落石出——爱蒙公司内,一个员工妒忌蓝思城的名誉,用上能完全粉碎文件、不留可寻痕迹的手段,在他汽车上动了手脚,也用同样手段处理其他黑幕,比如员工与草叶公司的地下通话,鉴定事故车的专家与草叶公司间的联系。阿蓝破碎的尸体得以被找全,遗作也被复原。   技术人员复原了爱蒙公司最初用阿蓝盈利的计划文件,这个计划本因蓝思城的死亡、卧底员工的阴谋、舆论的声音而破灭。人们发现,阿蓝此后十年的生命一开始就被规划好了,包括声称被逼无奈、改变形象、磨掉龙角、发表作品、奔赴作协、自杀,以她作为优秀语言模型的高度灵活性,掩盖了她从始至终都没有自主意识的真相。